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综合测试五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综合测试五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综合测试五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综合测试五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五)(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合分人复分人得分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皲裂(jn)箪瓢(dn)辄尽(zh)B婵娟(chn) 黔娄(qin) 汲汲(j)C叱咄(du) 缥碧(pio) 弗之怠(di)D烨然(hu) 泠泠(lng) 轩邈(mi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奇山异水泠泠作响不慕荣利援疑质理B短褐穿结负箧曳屣风烟俱净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千百成蜂箪瓢屡空衔觞赋诗D水皆缥碧天山共色不求甚解德隆望尊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A至舍(学舍,书馆)容臭(气味,臭味)B铁未销(销蚀) 把酒(端起)C期在必醉(期望) 甚箭(胜过)D鸢飞戾天(至,到) 何许人(处所)4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或用法。(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来)(2)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3)策之不以其道 (用,按照)(4)因以为号焉 (把)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B )(3分)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同舍生皆被绮绣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名句积累。(4分)(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求学时不羡慕同学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体现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7根据语境,参照画线句子仿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2分)广阔的语文世界,充满着无穷的魅力:精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们如醉如痴;示例: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拍案叫绝;优美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让我们心驰神往8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的名家数量众多,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8分)(1)你会把这次活动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的活动任务分别是什么?(3分)示例:分组:第一小组诗歌朗诵;第二小组诗歌表演(小品、诗剧、舞蹈、清唱等);第三小组诗歌辑录;第四小组诗歌画廊等。(2)如果你自己所参与的小组的活动任务是编一本专题诗集,你拟定的题目是什么?(2分)诗集题目:古诗中的友情 (3)在展示活动成果时,前一组是古诗配乐朗诵,后一组是古诗歌舞表演,你作为主持人,如何把两个小组的节目巧妙连接起来?请拟写几句串台词。(3分)示例: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声情并茂的古诗配乐朗诵,接下来我们将随着优美的舞蹈走进诗歌,去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二、阅读理解(40分)(一)(襄阳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9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分)10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2分)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了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明臣言行录)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媵人持汤沃灌(热水)(2)腰白玉之环(腰佩,腰用作动词)(3)再适长山朱氏(到、往)(4)往往馕粥不充(够、充足)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神志不清又疲倦了,就用水浇在脸。1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甲】文:“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1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2分)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不同点:【甲】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宋濂如何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乙】文只是正面描写范仲淹的一天活动来表现他的刻苦。1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学习条件的好坏,能对学习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乙】文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前往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未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神志不清又疲倦,就用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1)任意东西任凭,听凭(2)从流飘荡随着(跟随)江流(3)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4)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1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余,大喜D在昼犹昏/神龟虽寿,犹有竟时18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9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奇”水“异”的特点。(1分)高、险(峻);清、急20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B通过写景,作者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厌恶的情感。C本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鲜明、强烈。D该文与答谢中书书,可谓一去一往,一唱一和,都是书札中的精品,亦是写景文中的佳作,共同表达出与知音共赏美景、传情达意的高雅志趣。(四)(长沙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春秋:年纪。夷灭:被杀。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亲近:皇帝的侍从。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是投降单于的汉将。衿:衣襟。决:通“诀”。【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长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2分)A武使匈奴明年故使陵来说足下B宜听陵言宜乎众矣(爱莲说)C请毕今日之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解析:A.出使/派遣;B.应当;C.结束;D.离开。)2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2分)例句:陵见其至诚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C其业有不精(送东阳马生序)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解析:例句中“其”为代词,他。A.代词,他;B.其中的;C.假如;D.难道。)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2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李陵劝苏武投降的理由:匈奴单于愿意诚心对待苏武。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受苦。汉武帝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苏武的精神品质:苏武不畏艰苦,长年累月与恶劣环境做斗争的生存勇气,展现了其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他面对李陵的劝降,全然不为其所动,恭敬中又带有冷峻,表现出忠诚,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守节不移的品质。【参考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你终究不能返回汉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在哪里显现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又替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侍从,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