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血压指南精要课件_第1页
2011高血压指南精要课件_第2页
2011高血压指南精要课件_第3页
2011高血压指南精要课件_第4页
2011高血压指南精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年修订版 修订要点,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高血压血管病科 廖新学,主要内容,指南修订的背景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总结,修订的背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压联盟(中国)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以我国近年来心血管病流行病研究结果和高血压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为依据,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修订的程序,2008年11月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2009年2月1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北京召开指南修订新闻发布会 2009年12月25日正式出版发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 经过两次全体专家会,三次写作组成员会,三次统稿专家组会议 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修订的主要宗旨,努力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防治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 、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入手 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指南中引用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国独立进行的临床试验,Syst-China, STONE, CNIT, FEVER, CHIEF, PATS,中国参与的国际临床试验,PROGRESS, HYVET, ADVANCE,不同人群中的临床试验,老年人:HYVET, Syst-China, STONE 卒中史:PATS, PROGRESS, ProFESS 冠心病:TIBET, APSIS, TIBBS, HOPE, EUROPA, ONTARGET, ALLHAT 糖尿病:UKPDS, ADVANCE, ACCORD,主要内容,指南修订的背景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总结,新指南总结的中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高血压防治现状,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超重和肥胖将成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流行的两个显著特点,从南到北,逐渐递增; 民族之间患病率有差异,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特点,存在 “三高”、“三低”、“三个误区”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发病率(%),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1/5的成人患有高血压 2010年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有所提高,但血压控制管理仍任重道远,所占比例(%),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11,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近20年变化 (1990 to 2008),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100 000),27%,130%,126%,不论增长幅度还是人群中实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农村都已全面超越城市,造成的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的 6个主要危险因素 (WHO),SBP115mmHg 45%,胆固醇3.8mmol/L 28%,水果和蔬菜600g/day 16%,体重指数21kg/m2 15%,烟草 12%,不活动 11%,Area proportional to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for global DALYs, overlap approx. proportional to joint effects,在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血压升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大于115mmHg 45%,胆固醇超过3.8mmol/L 28%,烟草1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JAMA. 2004 Jun 2;291(21):2591-9,我国脑卒中高发,发病率为250/10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高血压的危害,血压水 平升高,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不论采用哪种测量方法,诊室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均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目前,冠心病事件迅速增加,但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亚洲人群血压升高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关系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更强,每升高10mmHg收缩压,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人群只分别增加24%与21%。,高血压的危害,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RRR增加49%; 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1 收缩压120-139比120mmHg,冠心病RRR增高40% 在140-149mmHg 则增高130%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脑卒中风险随血压上升迅速升高,80-89岁,70-79岁,脑卒中死亡率(95%CI),收缩压,脑卒中死亡率(95%CI),60-69岁,50-59岁,舒张压,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高血压 是卒中的 首要可控 危险因素,1.JNC-7。 2.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 3.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获益源自降压本身 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国际大量随机化对照的降压临床试验,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2004: P.32-34,关注我国的超重/肥胖问题: 2002年,超重/肥胖人数达2亿6千万人,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比例%,38.6%,80.6%,19922002,10年间我国居民 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 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人 2002年居民营养调查:我国居民 超重肥胖率为23.2%,接近总人口的1/4 超重和肥胖已经影响到我国近2亿6千万人,超过1/3的我国高血压患者存在超重/肥胖,戚文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 35(3):457-460,ASCC研究:我国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患者比例超过35%,BMI: 25-30 kg/m2 BMI: 30 kg/m2 BMI: 25 kg/m2,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的发病土壤,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发挥重要作用,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管反应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钠潴留,高血压,RAAS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是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土壤之一,超重/肥胖患者RAAS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J Nutr. 1995,125:1718S,主要内容,指南修订的背景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总结,高血压的评估,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高血压检出,1、高血压常无症状,称“无声杀手”; 2、建议成人每2年测血压一次;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出来 3、机会性筛查 4、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 BP130-139/85-89; 肥胖 5、目标: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高血压的诊断,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诊断注意事项: - 必须用标准的方法进行测量 - 至少非同日3次测量,达到诊断标准,方可诊断 - 曾确诊高血压,目前服用降压药,血压值虽然正常,仍为高血压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高血压定义、测量方法及诊断,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2010版指南增加对血压变异性的监测,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反应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诊断晨峰和夜间高血压,评价短时血压变异,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长期变异情况,评价长时血压变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测量标准方法,测量工具:合格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 环境:温度、无噪音; 患者、医生均不讲话,保持安静 袖带的大小适合,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 血压读数应取偶数(0、2、4、6、8)。电子血压计以显示数据为准。 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 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平均值记录。,自测血压,自我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是指受测者在诊所外的其他环境所测血压。自测血压可获取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信息。 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ESH、BHS和AAMI)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 mmHg 。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自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动态血压相关定义,更加重视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资料采集,病史询问 - 发病年龄、血压一般及最高水平、降压药使用情况、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症状 - 饮食习惯、烟酒嗜好、体力活动量 - 既往病史: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支气管痉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脏疾病 - 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及其发病年龄 - 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及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体格检查 - 多次测量非同日血压,老年人测坐位、立位血压 - 身高、体重、腰围、心率、心律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血常规、空腹血脂、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 - 心电图、心超、眼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实验室检查的更新,更加重视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检测,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以下的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 1、发病年龄小于30岁 2、高血压程度严重(如高血压水平3级及以上) 3、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发作 4、夜尿增多,尿中泡沫增多或有肾脏病史 5、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疼、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 6、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腹主动脉、股动脉和其他下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7、降压药物效果差,血压不易控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评估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病症 1、肾脏病 2、肾动脉狭窄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4、嗜铬细胞瘤 5、皮质醇增多症 6、大动脉疾病 7、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9 年基层版,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3.3mmol/L(130mg/dL)或HDL-C10mol/L,-心血管危险因素,去掉:缺乏体力活动、CRP,新增,新增,变化,各国指南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CONSIDER研究对5206例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表明: 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但漏诊率也高,赵冬.CONSIDER研究. 2010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新指南将IGT列入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促进高血压患者的IGT筛查和早期干预,发现并干预IGT,可以预防进入糖尿病阶段: 生活方式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Lancet 2008; 371: 178389. N Engl J Med 2002; 346:393-403. N Engl J Med 2001;344:1343-50.,NAVIGATOR研究: ARB(缬沙坦)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显著降低IGT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降压药物,缬沙坦治疗组,安慰剂组,糖尿病发生率(%),随机化后随访时间(年),14%,新发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HR: 0.86 95% CI: 0.800.92 缬沙坦组 Vs 安慰剂组: P 0.001,The NAVIGATOR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10;362:1477-90.,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左心室肥厚: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 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ol/L(1.3-1.5mg/dL),女性107-124mol/L(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靶器官损害(TOD),去掉:X线诊断LVH,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新增,新增,新增,细化,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血肌酐:男性133mol/L(1.5mg/dL) ;女性124mol/L(1.4mg/dL)、蛋白尿(300mg/24h)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餐后血糖:11.1mmol/L( 200mg/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伴临床疾患(原为并存的临床情况(ACC) ),糖尿病原为单独一列,现并入伴临床疾患一列,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 白蛋白/肌酐比: 30mg/g(3.5mg/mmol),新增,各国指南靶器官损伤/疾病比较,中国指南非常重视靶器官损伤,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糖尿病定义为很高危,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意义,按危险分层,预估患者10 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概率 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确定治疗方案 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更好的配合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主要内容,指南修订的背景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总结,降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心血管事件风险,1.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 25:1105118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 2005,13(suppl):42-43.,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治疗目标,标准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 基本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根据国情设定两个治疗目标,治疗目标值,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细化降压目标,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及效果,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初始较小有效治疗剂量,逐步增加剂量。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很重要。 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建议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联合用药: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联合治疗。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常用降压药物 较2005年指南调整的药物品种,常用降压药物 较2005年指南新增的药物类别,新增直接肾素受体抑制剂累类药物:阿利吉仑,剂量150-300mg 新增“固定配比复方制剂表”:列出5种传统复方制剂,13种新型复方制剂及3种降压药与非降压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常用降压药种类的临床选择,CCB: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BK:受体阻滞剂; +:适用; :证据不足或不适用; :可能适用; *:袢利尿剂; *:螺内酯 :对伴心肌梗死病史者可用长效CCB控制高血压。,ARB&ACEI适应症得到扩展,新增4项,新增4项,2010 vs. 2005:ARB的适用人群扩展为八个,中国高血压指南中ARB适用人群的变化,循证证据的积累,使ARB得到更广泛的推荐,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IRMA-2-I RENAAL-L IDNT-I MARVAL-V DROP-V ,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室肥厚,ONTARGET-T JIKEI Heart-V VALIANT-V Val-HeFT-V CHARM-C LIFE-L ,心房颤动预防,VALUE-V Val-Heft-V CHARM-C LIFE-L ,代谢综合征,VALUE-V CASE-J-C NAVIGATOR-V KYOTO Heart-V ,ARB在慢性肾病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 改善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0,65,70,75,80,85,90,95,缬沙坦,安慰剂,100,* p=0.009,月,无事件概率 (%),13.2% 危险降低*,Cohn et al. N Engl J Med 2001;345:1667-1675. Maggioni et al. JACC 2002;40:1414-1421,心衰领域里程碑式的研究Val-HeFT:,5010例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加用缬沙坦或安慰剂治疗,平均随访23个月,0.400,0.486,0.571,0.657,0.743,0.829,0.914,0,3,6,9,12,15,18,21,24,27,1.000,月,无事件概率(%),缬沙坦 (n=185),安慰剂(n=181),366例未服用过ACEI的心力衰竭患者,HR=0.56; 95%Cl 0.39-0.81,p0.001,ARB(缬沙坦)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与发病率,Shimizu M, et al. Presented at ESC 2010. Pfeff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1893906.,心梗后领域里程碑式的研究VALIANT: ARB(缬沙坦)降低心梗后患者死亡危险,死亡率危险比,利于有效药物,利于安慰剂,三项研究的 联合死亡率,TRACE,SAVE,AIRE,VALIANT,(归因分析),缬沙坦可保留卡托普利99.6%的生存利益,缬沙坦 使心梗后死亡危险 25%,ARB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JIKEI Heart,对JIKEI HEART研究中1036例合并冠心病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缬沙坦组n=514,非ARB组n=522)进行亚组分析,缬沙坦较非ARB显著降低心脏事件发生风险51%,缬沙坦较非ARB显著降低致死或非致死冠脉事件发生风险56%,心脏事件* 显著降低,致死或非致死冠脉事件* 显著降低,HR 0.49; 95%CI 0.33-0.71,事件率(%),月,非ARB(n=522),缬沙坦(n=514),HR 0.44;95% CI;0.27-0.71,非ARB (n=522),缬沙坦 (n=514),月,事件率(%),*心脏事件:心绞痛、急性心梗、心衰,*致死或非致死冠脉事件:心绞痛、急性心梗,Shimizu M, et al. Presented at ESC 2010.,ARB(缬沙坦)显著降低新发房颤和复发房颤风险,13760例既往无房颤病史的高危高血压患者,随机接受缬沙坦或氨氯地平治疗,平均随访4.2年,Schmieder RE, et al. J Hypertens. 2008;26(3):403-11.,房颤一级预防: 缬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风险,Fogari R, et al. Am J Hypertens. 2008;21(9):1034-9.,369例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既往6个月内发生至少2次房颤。患者随机接受缬沙坦、雷米普利或氨氯地平治疗1年,房颤二级预防: 缬沙坦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复发房颤风险,ARB(缬沙坦)显著降低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事件,6.2%,12.5%,心脑血管事件 显著降低,HR 0.46; 95%CI 0.30-0.71,KYOTO HEART研究: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n=1081),心脑血管事件 显著降低,HR 0.52; 95%CI 0.38-0.80,KYOTO HEART研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n=807),Kimura S, et al. Eur Heart J 2010;31(Abstract Supplement): 800. Kimura S, et al. Eur Heart J 2010;31(Abstract Supplement):519.,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为了加强降压,单药治疗常力不能及,且单药剂量增大易出现不良反应 大多数高血压病人为控制血压须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联合 单药治疗只干预一种机制,而联合治疗干预多种机制可达到更好的血压控制 联合用药一般只需低剂量,可减少或抵消不良反应,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机制1 机制2 机制3,病人 1 病人 2 病人 3,药物联合通过不同的机制互补降压,提高疗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循证医学:降压达标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Bakris GL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0;36:646-61.,单药治疗vs联合治疗 一项调查显示,联合治疗方案在中国占到60%,2006年协和数据库门诊数据,联合治疗的优势:降压疗效优于单药剂量加倍,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 14691474,联合治疗的优势: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单药剂量增加,Hasebe N, et al. J Hypertens 2005;23:44553.,联合治疗的优势:安全性优于单药剂量增加,Hasebe N, et al. J Hypertens 2005;23:44553.,不同种类降压药物之间的联合用药,Mancia G et al. J Hypertens 2007; 25:1105-1187.,积极探寻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ASCOT-BPLA研究:ACEI+CCB较-阻滞剂+利尿剂更有效降压,Dahlf B et al; ASCOT Investigators. Lancet. 2005;366:895-906.,ACCOMPLISH研究:ACEI+CCB较ACEI+利尿剂的血压控制率更高,Kenneth Jamerson,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2417-28.,CCB+RAS阻断剂是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ASCOT研究和ACCOMPLISH研究:ACEI+CCB可获得额外的心血管获益,Nat Rev Cardiol. 2009 Apr;6(4):270-1,CCB+RAS阻断剂 是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降压药的联合应用,加入降压药的联合应用章节5.4.5 明确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推荐 提出固定配比复方是治疗的新趋势 三药联合推荐:A+C+D,明确优选联合治疗方案,选择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流程图,强调起始联合,常用降压药复方制剂,9项研究:固定复方制剂比处方联合方案不依从危险性降低26%,Sripal Bangalore,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120, 713-719.,共有9项研究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组为11925例患者,处方联合治疗方案组为8317例患者,结果显示,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组比处方联合治疗方案组不依从危险降低26%,总体,特殊人群降压治疗,代谢综合征,我国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至65岁达高峰,50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而50岁之后则相反;此外,还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14.6% vs 10.9%), 城市高于农村(9.7% vs 4.6%)。 诊断标准: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诊断如下:腰围,男性90 cm, 女性85 cm; BP130/85 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 TG1.7 mmol/L; HDL-c 1.04 mmol/L; 空腹血糖 6.1 mmol/L, 糖负荷2h血糖7.8 mmol/L, 或有糖尿病史。满足上述3项者即可作出诊断。 我国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类型以肥胖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最为常见,占53.7%, 其次为肥胖合并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占30.5%。,定义更新,重视程度提高,主要内容,指南修订的背景 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 总结,高血压预防和教育, 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社区人群自我保健知识,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易患高血压人群每6个月测血压一次。,针对易患高血压的高危对象进行预防和教育,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肥胖和/或腰围: 男90 cm,女85 cm); 长期膳食高盐。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