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一单元归纳总结1、从古至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1)春秋时期创立: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2)战国时期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荀子最早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主张自然运行有规律,要“制天命而用之”(3)西汉时期形成: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他主张“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主张“大一统”。他的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儒家学说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两宋时期“理学”成为主要的哲学思想。宋代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主张,他指出:“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故要“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辩护。(5)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又受到冲击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明朝时期,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明末清初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对儒学提出挑战。(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对儒家思想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6)清末儒家思想被洪秀全和康有为等利用 洪秀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宗教理论。吸收其大同思想,以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调动中下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积极性。 康有为为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了起来,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 。(7)辛亥革命后儒家思想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8)新文化运动前期儒家思想遭全盘否定。 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地位演变的历史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王室衰微,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秦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确立。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的发挥中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西汉后直到清末:儒家思想雄霸统治地位儒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5)明末清初受到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开始卷入全球化浪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6)太平天国和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被利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儒家思想中的“大同思想”-实现“天下为公”的社会,很符合当时下层人民的利益。对儒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内容的利用有利于调动各阶层参加反清斗争的积极性。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的阻力。(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受抨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民主与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在思想文化的特征:思想文化必须为专制主义服务,才能生存发展;思想文化的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由割据到统一的历史趋势。3、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和现实意义1、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2、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4、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有关比较儒家的德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百家争鸣”局面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出现?后来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1出现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后来几乎没有再出现的原因:第一,经济上,封建经济产生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尽管出现了黄宗羲等带有近代民主思想因素的思想家出现,他们的思想并不能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这是没有新思想出现的内在原因。第二,在政治上及思想上,封建社会虽也有动荡,有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但是儒家思想自从汉代以后,通过儒家各个时期著名思想家的不断完善,完全能够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统治者没有战国时期那种选择的必要。因此,为了自身统治的安全考虑,统治者竭力防止“异端邪说”的出现,从“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文字狱”,愈演愈烈,箝制了人们的思想。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思想的出现。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不断发展,请简述以上人物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儒学家的发展: 孟子:(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2)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3)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荀子:(1)孔孟荀一脉相承,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所以说荀子是属于儒家学派的,他的礼义学说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主张性恶论。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4)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的言论,并吸收了各家的优秀思想。如荀子说“天行有常”,显然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所说的礼,重在分定界限,对人制裁。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董仲舒:(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 “仁”与万物俱生。朱熹:(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2)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王阳明:(1)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2)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其特点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李贽:(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1)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7.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诸人的思想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校园生活主题作文(9篇)
- 生态保护项目协同合同
- 农产品化生产技术应用合作协议
- 农村新能源开发管理责任书
- 2026届江苏省滨海县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多维度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
- 注销营业执照申请书范本
- 2025年医用设备上岗考试(DSA 技师)预测试题及答案
-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课件
- 人力资源招聘面试流程记录表含面试问题参考版
- (标准)按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
- 《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培训试题(附答案)
- 膀胱灌注的护理课件
- 桥梁安全保护区管理制度
- 学堂在线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增强型飞行视觉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华文版二年级上册-写字-书法
- 学堂在线 数据结构(上) 章节测试答案
- 安全文明生产的保证措施
- 车辆运输安全培训
- 工贸企业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