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学生认真学习 5、大学生辩论 6、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2、6,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含义,(一),实践及其特点,2、基本形式,3、特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主体,性质,对象,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 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 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层基本含义,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教师讲课,农民播种,-生产工具、设备,实践基本要素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原因,体现唯物主义观点,运用,改造,3、实践的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 有主观 能动性,原因,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实践主体的主动创造性,体现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神七”,总设计师叶培建,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总指挥栾恩杰,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嫦娥一号,刀耕火种时代,青铜、铁制工具时代,农业机械化时代(现代),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前苏联),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探究活动1(P42),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理论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 满足自己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理论 活动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与 理论活动有本质区别,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错误实质:混淆了单个人的孤立活动(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和单个人的活动。 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总结与归纳:,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性、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特征,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基本形式:,主体(人)、对象(客观事物)、手段(工具),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农夫的观点是对的),名言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农牧业生产,战争,改革开放,居里夫人科学实验,实践,天文学,孙子兵法,邓小平理论,对镭元素的认识,认识,说明了什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间接经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经验,注意: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区别,观点一,观点二,各抒己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或: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例如,美国“勇气”号火星登陆器与火星表面接触后,2004年1月17日展开了它的机器手臂,开始了对火星土壤的微观探测,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进行土壤的微观探测,续“勇气号”之后,200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成功登陆,并于3月2日传回资料,使人们认识到火星过去曾有过水资源,这个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说明现代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资料 链接,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探究活动4(P45),答案参考:(1)生活中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也有“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说明有些问题难以说清楚。但庄子在认识论上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 (2)是非是能说清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辨别是非问题靠实践和事实。,伽利略自由落体试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了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后的裁决。,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资料 链接,想一想,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检验认识”的含义: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 B、主观认识(人)和认识的对象(客观事物)都不能充当标准 C、只有通过实践这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经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资料 链接,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毛泽东,探究活动5(P46),参考答案(1)他到草原,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 (2)故事启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知识的价值, 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小结,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C,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8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 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A,A,“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段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哲学道理?,学以致用,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世界史-材料分析题解析版
- 常德七中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叉车理论考试速记口诀及答案
- 线性模型推理题目及答案
- 现代诗歌题目及答案
- 2025关于营销人员劳动合同模板
- 2025无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样本
- 2025标准化的建材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7月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版车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中考真题英语试题及答案
- 搬运工具管理办法
- 撤资协议范本(2025版)
- 班组人工协议书
- 2025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附答案)
- 农资货运运输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过敏原提取物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公路养护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物业基础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