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三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核心区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自然资源概况21.1 地形地貌有特色21.2 气候宜人21.3植物资源丰富21.4野生动物资源丰富31.5自然环境好32、社会经济概况33、历史沿革44、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现状45、公园主要存在问题45.1植物群落简单55.2水土流失严重55.3公园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和开发利益55.4公园没有树立“品牌效益”、旅游服务滞后5第二章公园设计依据和原则61、公园设计依据61.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61.2地方相关规划62、公园设计原则6第三章 设计理念、目标及策略71、设计理念72、设计目标73、规划设计策略:8第四章公园总体布局与规划91、公园性质92、公园范围93、总体布局93.1规划结构93.2功能分区94、道路规划105、水系规划106、竖向规划11第五章 景点设计与构思121、东大门入口景区122、林荫广场123、日晷广场124、拓展基地125、生态园(烧烤区)126、演绎广场137、农业种植体验园138、珍稀野生动物园139、高尔夫练习场1310、相思湖1411、湿地公园1412、温泉度假村1413、南大门入口景观14第六章植物景观设计151、植物设计原则152、植物景观设计152.1点上植物景观设计152.2线上植物景观设计162.3面上植物景观设计16第七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171、环境容量182、游客规模182.1旅游客源市场分析182.2旅游规模预测19第八章 旅游服务设施设规划191、餐饮202、住宿203、娱乐204、购物205、信息服务规划206、解说系统规划20第九章基础设施工程设计201、给水工程设计212、排水工程设计213、供电工程设计224、通信工程设计235、环卫设施和市政小品设计24第十章 生态保护工程策略241、山体保护工程252、水体保护工程253、森林林相改造工程26第十一章 公园发展战略和建设时序261、发展战略272、建设时序27第十二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投资估算27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82、投资估算和投资安排28第一章 项目概况广东省三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城市湛江市区西南3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192111,东经1101111021。三岭山森林公园总面积为7250公顷,本次核心区详细规划面积为194公顷。广东三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南粤最近城市的森林公园,公园绿化覆盖率100%。是湛江市区重要绿色保护屏障,对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分起着重要环保作用,被誉为湛江“市肺”。三岭山山势秀气,林木茂密,以沙沟奇貌、山顶平湖为特色,集山、谷、湖、林为一体,雄浑幽秀,兼有黄山、云南石林、九寨沟的神韵。湖对面的青山颇为清秀,山中似有山,层峦叠嶂,有种幽谷诱人的感觉。森林公园环山依水,湖光山色,大小不一的山岭连绵起伏,山沟峡谷形态各异,林木茂盛,云蒸霞蔚,鸟语花香,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森林活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1、自然资源概况1.1 地形地貌有特色三岭山森林公园地形属于低丘台地,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公园内最高峰位于森林公园的西南边界的三岭山,海拔140.1m,海拔100m以上的山丘有10余处,其余大部分山丘海拔为6090m,山丘坡度一般在1520之间,园内土壤主要为砖红壤和沙砾土,土壤较松散,土层中厚,含沙量较大,由于公园降雨较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公园核心区地形特征近似盆地,中央由雨水汇集而成的赤溪水库,湖面低洼,四面较高。公园东面为平地,北面和西面为山地,南面为水库堤坝下游,地势平坦主要为农田。另有几个凹地形成的小湖面,通过几条溪流与赤溪水库相连,雨水主要集中来源与西北面山体,公园自然风景空间类型为井式。1.2 气候宜人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是湛江市区范围内最近,面积最大的绿地,对于调节市区小气候,维护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动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作用。公园气候属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年降雨量1600 mm,年日照时数1900h,年平均蒸发量1803.6 mm,年均相对湿度83。由于受小地形影响,加上植被良好的原因,形成了特殊小气候。光照时数要比周边少,空气湿度较周边大,特别是夏季,周边地区热浪炙人,公园内却凉爽宜人。公园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在1000个/cm以上,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大于1,空气质量达到A级,为最清洁的空气。1.3植物资源丰富公园总面积7250亩,林区面积588公顷,绿化覆盖率100%,是湛江最大的绿色保护屏障,被誉为湛江“市肺”。在开发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资源中,始终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在切实做好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先后营造建设了“三八林”、“五一林”、“建设林”、“公仆林”、“长城林”、“霞山区林”、“纪委林”、“交通林”、“金叶林”、“教育林”等十片示范公益林。森林公园植物十分丰富。有乔木318种、灌木536种、植被67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5种。公园内林分主要有加勒比松林、马尾松林、大叶相思林、桉树林、经济果林、木麻黄林。另有一些野生的花草,如桃金娘、野牡丹及沟谷内生长有奇异的野生猪笼草等。从三岭山山上可以看到保持着完好的原生态。山上有娇艳的野花路边娇,走地红,山菅兰等。森林公园生长有满山遍野的原始野生稔子林,面积约1000亩,野生稔为酸性土指示植物,可食用,味甘甜,可药用,补血,滋养,祛风除湿,益肝补肾。食动物的植物猪笼草、美人饰。山中的草药更是不计其数,如仙芝麻、过山龙、穿破石、田基王等。1.4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森林公园看似平淡的山林之间,还有许多神奇之处珍稀动物在这里栖身。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鸟啼虫鸣,动物嬉闹于沟壑林间。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较多,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脊椎动物4纲18目35科89种,其中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9种,主要有白鹭鸟、白鹤、猫头鹰、山鸡、斑鸠、鹧鸪、麻雀、树蛙及鼠类、蝴蝶、蜜蜂以及蛇类等。其中赤溪水库鱼类有10多种。三岭山水库附近,成群的白鹭在觅吃的奇观,对于久居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可真是大饱眼福。1.5自然环境好三岭山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主题,自然、简朴、野趣是森林旅游的主要特点与吸引游人之处。自然,体现在森林具有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自然景观特色;简朴,体现在森林的简洁,没有或很少人工造作痕迹;野趣,让游人有如回到大自然,体验野趣横生,耐人欣赏寻味的森林感受。公园的“人类与森林”主题科普图牌展示,让游客朋友们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森林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领悟人类与森林的依存关系,提高生态意识和爱护自然的自觉性。“远离尘嚣、亲近自然”,公园处处林木茂盛、湖光山色奇花异草,瓜果飘香。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广大市民休闲避暑、踏青登高、尽享野趣森林游的好去处。2、社会经济概况 湛江市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10万人,是广东人口第二大市。现辖雷州、吴川、廉江三市,徐闻、遂溪二县和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湛江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92.6亿元,增长13%,增速创12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7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423.1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292.8亿元,增长16.3%。人均生产总值13217元,增长12%,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2亿元,增长25.8%,增长率高于全省东西两翼平均增长水平1.23个百分点;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90亿元,增长28.8%。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之列。3、历史沿革 三岭山是在1963年,湛江市发动全市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到三岭山植树造林,荒山基本种上了材林和少量果树。文革后1975年又种植了3570亩松林(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森林公园是在1984年三岭山林场的基础上组建的,从1984年开始,湛江市加大对公园的投入,大力开展指数造林,1987年改名为“湛江市森林公园”。至2002年共植树160多万棵。2003年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定名为“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我市历来重视三岭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将其作为重要的城市生态环境工程之一,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及认种认养等活动,至2004年共植树200多万棵。2005年12月,通过申报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材料审查;2006年10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来湛实地考察;2007年1月17日,在国家林业局官方网站信息公示栏中看到,这新一批3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广东的唯一代表就是湛江的“三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不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而且也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公园还成功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被授予广东最受欢迎自驾车游目的地(景点)“优秀旅游景点”称号等。4、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现状公园已开发景区面积3100亩,包括湖水清澈,景色宜人,现四周山林环绕水面积600亩的赤溪湖;融南亚热带林相特色为一体的十片生态公益林以及集娱乐功能于一身的休闲活动区。在切实做好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园内先后建设有旅游观光瞭望塔、水榭、愿望广场、生态园、盆景园、缅泰民族文化村、森林中野餐宿营、垂钓、划船,飞艇环湖观光、森林浴、登山探险、采集标本、生态素质教育、烧烤、盆景观赏、缅泰风情歌舞表演、鳄鱼观赏等生态旅游项目。其中生态园最受游客青睐,生态园总面积约30多亩,是一个以绿色、环保、回归自然为发展基调,集科普、观赏、游乐于一体的植物大观园,置身其中,感受到原始森林的气息。现状基础设施主要存在不足有:环湖道路没有建设完成,只有东大门到泰国村铺上了水泥路面,其它地段均为土路,阻碍了游客游赏;电力系统不完善,未能达到公园使用需求,特别是游乐项目的增添,需建配电房1250千瓦的两座;自来水供水系统需待建;交通、通讯、服务、环卫、大门、停车场、公厕、排污工程、医疗设施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和完善。湛江市不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也是全国十大港口城市之一,工农业和旅游业也相当发达。近几年来,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节节攀升,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9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2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2.8亿元。旅游业通过开展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加强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大力开展反映湛江特色的旅游,提高了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公园内每年游园人数逐年增加,2002年到园旅游人数达5万人次,旅游收入10余万元;2007森林公园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50余万元。5、公园主要存在问题5.1植物群落简单公园自然植被和山体,林分质量不高,森林景观缺乏地方特色。公园内树种较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森林类型少,季相变化不明显,生态功能不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能力差。5.2水土流失严重湛江地处北热带,公园内土壤较松散,降雨较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而现有林分以外来树种为主,树种单调,结构简单,缺乏北热带季雨林的森林景观特色,生态功能较低。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尤其4条大沙沟,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影响感观效果,总流失面积达92.8公顷,其中山体流失达17.5公顷;沙沟、沙场流失面积达到75.3公顷。5.3公园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和开发利益公园不但基础设施缺乏外,而且公园现在只有东面烧烤区、生态园、游乐场被开发利用,人流主要集中在公园东面,其它资源都没有被开发利益,游人欣赏不到火山热带原生态森林公园的自然风貌。导致公园可以游览和消费的景点少,直接影响公园经济收入的提高。5.4公园没有树立“品牌效益”、旅游服务滞后树立品牌,定位功能。旅游的底牌是文化,旅游的生命是品牌。森林公园没有树立自己的独特的旅游品牌,没有让更多市民和其它地区的人们所了解,就难以形成产业优势,更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服务滞后配套行业缺乏。如该公园旅游服务人员数量有限,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较低。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是重要内容之一,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较为复杂,这些资源都要导游讲解,才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目前的现状是,森林公园无合格的导游人员,既使有导游人员,其知识品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第二章公园设计依据和原则 1、公园设计依据 1.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森林公园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建城200597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1.2地方相关规划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湖光岩、三岭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公园设计原则1) 自然资源保护原则:整合经济,生态,景观,规划的原则。2) 弹性及动态设计原则:理解景观发展的不确定性,适应将来发展可能的变化和需求。3)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共生理念”为基础,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使公园资源能够得到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4) 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原则: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5) 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养生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景观特色。 6) 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7) 全面加强景区的绿化覆盖、植物景观造景治理,着力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保护和沙沟治理,创造景区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景区。8) 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挖掘人文景观资源,加强基础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风景区相互协调的游览网络、服务设施网络和旅游经营管理网络。满足游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和科普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第三章 设计理念、目标及策略1、设计理念右下图拍摄于森林公园最北边小水面附件,画面中一头水牛在一片谷地中吃草,一只白鹭停站立在牛背上。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景观画面吗?白鹭为什么会站立在牛背上?通过研究分析,原来这一区域适合鸟类栖息地,经常有鸟类在这觅食。白鹭站立在牛背上是在寻觅牛背上的寄生虫,这一现象就是自然界的“共生”关系。共生原是生物学名词。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两种生物个体之间任何形式的共同生活”。 依照对共生关系的生物体利弊关系而言,共生又可依照以下几种形式的共生关系分类:寄生:一种生物寄附于另一种生物身体内部或表面,利用被寄附的生物的养分生存。互利共生:共生的生物体成员彼此都得到好处 。竞争共生:双方都受损。片利共生:对其中一方生物体有益,却对另一方没有影响。偏害共生:对其中一方生物体有害,对其他共生线的成员则没有影响。无关共生:双方都无益无损。回顾一下20世纪出现的各种危机、灾难和留下的后果,人类“惟一”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恰恰是由于人类自身的行为而被破坏到了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程度;人对人不仅要善处、善待,共生共存;人对于万物和自然,也要善待、善处,与万物和自然共生共存。对于特别是处在生态和环境危机的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儒学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共生思想,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剂。本次森林公园核心区详细规划我们把“共生”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试图通过揭开公园的各种共生现象,运用共生理念思维和设计方法,达到“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生态效果,营造人与自然、城市与森林和谐共生的独特环境,突出展现森林景观、滨湖景观、湿地景观特色,构建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园。公园内生物生存空间比较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每一种因子都分析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共生的大观念来区分大环境的生态关系。如城市与森林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植被与土壤沙石的共生关系、生物与森林的共生关系、水体与森林公园的共生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等。通过分析这些共生关系,在森林公园中最低限度的改变生物和谐的共生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得大多数生物能够在同一区域内和谐共生。这种设计理念代表了现代设计技术发展的方向,即尽可能少地引入人为干预,依靠生态系统内部的共生关系的协调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2、设计目标设计总体目标:创建中国最南大陆都市休闲、乐活、度假的森林公园。形成湛江城市的后花园,都市休闲路旅游的第一站。结合火山热带原生态森林公园的自然风貌,争创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生态目标:建立有效及美观的湿地水文系统,改善水质。保护该地区原生鸟类栖息地,维护其自然状况及生态系统,确保自然食物链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水库鱼类生存环境,保护现有动植物栖息地,并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基地水土流失状况,增加植被多样性。景观目标:尊重当地文化特色,以创意带动基地自有的环境特色与风貌。以共生为理念,以山,水,林,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达到“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生态效果,营造人与自然、城市与森林和谐共生的独特环境,突出展现森林景观、滨湖景观、湿地景观特色,创造多层次及具鲜明个性的户外开放空间。以多种景观元素为支撑,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和设计新理念,塑造森林公园,修复自然景观的破坏面,构建具有强烈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郊野森林公园。3、规划设计策略:修复自然的原则,使之成为广东省其他城市乃至全国的修复型公园建设的典范。建立一个湛江市民休闲,养生的乐活之地,使之成为广东省森林休息旅游的典范。规划一个及休闲,文化,生态,科教为一体的绿洲,使之成为湛江市的后花园。多种活动并存,以公园特有的地理,地形为基础,开展拓展,野战,森林运动等健身活动。以山稔子酒、生态园野菜、土翁鸡为先导旅游产品,带动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以基地特有地下温泉为资源,构件温泉度假旅游的现代休闲产业。第四章公园总体布局与规划1、公园性质 根据森林公园的区位条件与资源特点,规划将其定性为以南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沟谷雨林、滨湖景观、湿地景观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主体,以登山远足游览、沟谷探险、科普科教、文化体验、健身养生、休闲娱乐等森林旅游活动和森林生态保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大型郊野森林公园。2、公园范围 三岭山森林公园总面积为7250公顷,本次核心区详细规划面积为194公顷。公园核心区东接百蓬路,西连三岭山,南到武校,北起原来湛江市垃圾场。3、总体布局 在研究森林公园的空间布局时,涉及到很多复合的因素,特别是要将城市居住的人们与自然的共生的关系作为空间构成的机轴。为此结合森林公园在概念上、空间上的定位及空间规模,抱着慎重严谨的态度,从多个视点出发,进行不断反复的研究和验证。本总体布局中,以各功能区的平面区域作为空间布局研究的基本,并按照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探求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使其作为“共生”理念复合因素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导出空间布局。3.1规划结构总体布局在考虑“山林一体、山水共生”前提下,规划结构充分结合森林公园的自然地形、地貌,从规划指导思想出发,考虑园区功能布局组合、游客游玩活动的程序,审美趣味,以及整个园区的空间景观、层次序列组合,同时也考虑近期发展的可操作性。规划采用“一湖四区、一环九心”的规划结构,将原有的景点和整个山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自然森林景观效果。“一湖”指赤溪湖;“四区”是指动态活动区、科教观光区、生态养生区、湖滨休闲度假区;一环(带)指环湖主原路;“九心” 是指入口大门景观区,生态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农业观光区,休闲养生区,湿地保护区,森林保育区,康体活动区,休闲度假区。3.2功能分区公园按照规划“一湖四区、一环九心”的规划结构统一全园。功能分区为四大区域,分别是动态活动区、科教观光区、生态养生区、湖滨休闲度假区。动态活动区包括:入口大门景观区、公园管理处、日晷广场、游乐园、生态园(烧烤区)、拓展区、卡丁车区、泰文化村。科教观光区包括:滨水活动区、垂钓区、农业种植体验园、珍稀野生动物园馆。生态养生区包括:高尔夫练习场、森林保育区、森林探险道、相思谷、群芳谷、湿地保护区。湖滨休闲度假区包括:赤溪湖、度假村、康体中心、友谊林、中百花湖等。功能区的划分,并不要求有明确界线,而是为了明确规划思想和塑造园区功能和特色的需要。二十五个景区环湖一周有机展开,空间景观形成由人工向自然渐进的审美感受,以及自然生态和地域人文交相辉映的空间序列。3.3用地平衡表注:面积单位为公顷4、道路规划森林公园道路交通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与柔和的水岸交融穿插,园路贯穿于各景点之间,不仅引导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公园划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使各个空间相互结合渗透,形成网络状的风景路网,满足游客对交通快捷、舒适、方便的要求。根据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和景点分布情况,我们设计三种不同等级的道路系统。主园路系统: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设立一条沥青环湖道路,宽度为7米,总长3.6公里,主要是供游人步行、自行车及公园电瓶车使用。游览路系统:在主环路外围两侧形成几条游览路,鼓励游人进行各种游览活动。路面宽为5米,材料可采用本地石材;登山路系统:在游览路的外围设登山路,宽度为2米,依山势而曲折变化,适合登山爱好者和自行车爱好者。在以上三条主要系统之间,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形成许多步行小径,路面可为砂土,碎石等。停车场:在公园东与南主入口处,设置大型生态停车场,停车位有856个,游人仅可借助公园内电瓶车或步行游览,简化交通,改善交通状况及安全性。5、水系规划在对滨水空间的认识、理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生态河道建设为原则,从安全、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等多方面来考虑,恢复水系的自然功能,满足防防洪、排涝、蓄水、水生态等要求,建立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空间特性。为达到水体相连,形成完整水系的目的,规划方案在部分地段开挖,形成形态丰富的水体景观。达到“山为水之骨,水为山之脉”,山有“奇,险,俊”之神韵,水有“曲折蜿蜒”之神态。基于GIS对现状水库水系统及周边地形、地势,汇水区域,水位变化等相关水系统影响因素的分析,公园赤溪湖水位将长期位于22.30米以下,规划中我们把公园常水位控制在24.00米,洪水位为27.00米。常被水体淹没的地形骨架重新整合,使该区域形成,地形多变,水体曲折蜿蜒的湿地溪流景观。营造水生动物栖息地,形成湿地水净化、水循环、水维护一体的生态保护区。最终使整个公园形成溪,潭、湖等多种水系形式并存的水系统。创造幽静,开阔并存的水景观体验空间,科学的湿地教育空间,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6、竖向规划地形是绿地骨架,通过地形的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也为游人提供更多的空间环境,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公园竖向规划以公园设计的框架、理念、愿景为指引,将公园竖向地势规划为“西北高,东南低”的骨架,东南平坦的地势,成为公园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西北多变的山体,及山体的制高点形成森林体验空间。缓坡,丘陵使平坦与起伏的地形巧妙的过度,利用景观的手法,使游客在公园内体验不同的平面及竖向空间变化,虽悠远而不感疲惫。地形竖向布局理念为: 东面地块(动态活动板块)塑造为开场、平坦及微地形区域,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创造满足不同群体游客活动的空间,最终形成公园的主要休闲活动区。 西北地块(科教观光板块及生态养生板块),依山就势,将不同的功能空间穿插与变化的山体,通过园路,使游客从竖向空间上体验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意感受。西南区域(胡滨休闲度假板块),该区域现状为内凹地形,区域内三块水体为区域最低点,水体北面的高堤,将其与水库水体分开,形成幽静的内湖空间。27米的高堤一方面成为观景的廊道,另一方面保证该区域不被水库水体淹没。同时,使该区域形成内幽的休闲度假胜地。第五章 景点设计与构思1、东大门入口景区东大门入口设计灵感原于对基地现状山水景观的感悟。从现状东部高地向西面山体望去层叠的山脉如同一幅山水画卷。我们将现状与感悟深化到设计中,利用中国古典碑刻的设计手法,将自然中的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林木茂密、山涧清流、四季景色雕刻在石碑上,形成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远瞻可见连绵的山体,近观见古朴的山水画刻。形成公园文化特色,同时留给游客深刻印象。在空间上形成游客聚集点,供游客留影和回忆。2、林荫广场原海头二中开场的操场,空间尺度过大。在设计中对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分割,除了设计满足大尺度活动所需的开放空间绿地外,还为不同人群的活动提供了不同大小的活动空间。不同大小的广场、草坪空间满足了游客活动的不同尺度需求和尺度感受。从开畅空间到私密林地的过度,林荫广场有机的起到过度带的作用,使游客在休闲和体验中游玩整个公园。3、日晷广场基地原为低洼的小水塘,是公园东部靠湖边唯一一块开放空间,空间面积较大,形成很好的观景平台。根据区位可以断定该区为16小时日照区,可形成很好的日光浴空间,结合公园教育的定位,设计日晷广场。在空间中心区创造日晷中心点,游客站在此点,影子可以投射到相应的时钟刻度上,即为当前北京时间,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同时创造视线开阔的观景平台。游客可在此休息,露天演绎、野营、观景。4、拓展基地三岭山森林公园是黄埔军校商战特训营基地,为了完善拓展项目内容设施,让跟多的游客参与素质拓展,同时满足共生理念,达到 “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景观效果。在公园赤溪湖东面树林里布置拓展基地。该地段沟壑较多,森林茂密,有高大的湿地松,基地东面有很大一块开场空间。基地拥有的地形和环境特征特别适合拓展队伍集结和开展训练活动,通过布设一些简单的设施就可以满足拓展基地要求,也符合共生理念的即尽可能少地引入人为干预,就可以达到人与森林和谐共生的关系。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拓展训练是一套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户外体验式模拟训练。这是当今欧、美及亚洲大型商业机构所采纳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模式;通过拓展训练,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结合基地地形环境特征和拓展训练要求,我们在这里设置了索桥(吊桥)、天罗地网、三角绳桥、空中踏步、滑绳、蜻蜓点水、高空跨越、障碍墙、断桥、天梯、空中单杠、猪笼网、游戏场等项目。5、生态园(烧烤区)在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为了方便管理和公园功能布局,生态园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将原来生态园对面的烧烤区全部搬迁到生态园,组合成一个以绿色、环保、回归自然为发展基调,集科普、观赏、游乐、烧烤于一体的植物大观园,园内旅游景点设奇珍异果赏园、曲径通幽、戏鱼池、盆景、草药园、野菜馆、烧烤竹屋等多个项目。来到生态园你还可以品尝到特色绿色野餐,有独家秘方制作的土瓮鸡、农家野生蔬菜、番薯、玉米、野菜饭、烤全羊、烤肉等美食。6、演绎广场原泰国文化村在森林公园的建立,是为公园的人文旅游形成了聚焦点。演绎广场的设计在原有泰国文化村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放。整个泰国文化村包括,中心演绎区,泰文化建筑馆,朝拜走廊,雕塑走廊,入口广场,休息亭廊等。整个设计旨在为游客创造异域文化体验空间体验的同时与整个园区各个观景点形成呼应,更有机的联系各个空间。7、农业种植体验园都市里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拥挤的车流和水泥森林,让人们感到压抑和疲惫。人们开始重燃回归自然的渴望,对“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的田园生活充满了无限遐想,为了满足城市人们的这种需求,我们在赤溪湖的北面村庄的田地附件布置了农业种植体验园(花果园),这里土壤肥沃,光线充足,是一块难得的自然田地。体验园旨在给城市里的人们提供一个体验农耕乐趣,回顾人生经历,养花种草,自主管理的试验田。体验的人们与自然环境的画面,更进一步的展现了城市人们与森林和谐共生的独特景象。农业体验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游人体验农业生成和农村生活,不但能舒展身体,而且还能享受到自然赋予的劳动成果果实,这其中给人带来的放松和满足,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回归农村,回归农业,在都市里已经成为一种需求和时尚,而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需求会愈加强烈。 8、珍稀野生动物园珍稀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他动物。森林公园以珍稀动物保护和研究为载体,以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教育为手段,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动物亲近,贴近市民的休闲娱乐的自然环境,让人们珍惜和爱护动物,体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公园最北面的松树林和两个小水面一带设置野生动物园。该地段松树生长茂盛,林下活动空间宽敞,水面周围生物较多,经常有鸟类在这里觅食,是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我们按照动物生活习性,规划建设鳄鱼表演区、步行观赏区、水禽区,鸟类区等,同时设置了可放养和圈养的区域,为不同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9、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充分享受阳光、绿色和氧气的健康休闲运动,且不受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对于公众要求高尔夫运动呼声的增大,场地不足的矛盾显得日益严重。而高尔夫练习场作为高尔夫运动的又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在现代大都市耸立的钢混建筑间,在乡村错落有致的别墅群里,经常可以看到练习场里那些潇洒挥杆的身影。森林公园高尔夫练习场选址位于公园北面原来的旧砖厂,该地段属于丘陵缓坡地带,树木较少、视线较开阔,地势有北向南逐渐降低,山体的雨水汇集与低洼地段,形成小水面。10、相思湖相思湖位于公园西北角,由于现状湖面附近种植了很多相思树,因而得名相思湖。该地段地形复杂,自然形成了很多小山丘,中间比较低洼,四周较高,是天然的汇水湖。通过规划设计把这一区域打造为青年摄影留念和情侣拍设婚纱的胜地。依据地形特征我们规划安排了相思林、相思坡、相思屋、群芳谷等景点,相思湖以全生态、未破坏的大自然山林景观作为背景,利用花坡、相思林和群芳谷两边的群山延绵,将景区内各种花卉成片种植,形成娇艳、生动、壮观的的谷地花卉景观,并以此作为景区的主题及观光亮点。11、湿地公园从现状常水位标高和涨潮水位标高分析,该区域在涝季会常常被水淹没。松散的沙砾土质,源于现状地势的不合理形态,是涝季雨水冲刷山体造成的水土流失堆积而成。将现状地形地势,进行合理改造,形成湿地保护区,同时结合相思坡段对于洪水中冲刷后携带的固体颗粒沉积,使该地区地质得以改善,形成丰富的生态群落。同时湿地可以吸附和降低污染物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湿地植物还能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提高基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现代教育意义。12、温泉度假村三岭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乡土文化洋溢、地下拥有丰富的天然地热资源。公园南面的武术学校在打井取水时,当钻探到地下150米深处,发现地下水温达到六十多度。这个给我们在公园南面建设度假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加上这一区域相对独立,自然景观丰富,北面靠近赤溪湖,特别适合做度假村。三岭山温泉度假村以温泉、山、林、湖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建设成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会议、康体为一体的森林温泉度假旅游中心。主要建筑特色为突出森林温泉、强调生态自然,修建室外温泉,让游客一边浸泡温泉,一边欣赏风景、呼吸森林氧吧,体验万亩森林公园内室外温泉浴的乐趣。13、南大门入口景观森林公园南大门的设计我们运用“木”为设计主体,通过简单的圆木构造来体现森林的林木景观。粗大的圆木更让人直观的理解树木的高大、挺拔和雄伟。第六章植物景观设计 湛江地处北热带地区,目前公园内树种较单调,结构简单,缺乏北热带森林景观特色,通过植物景观设计,改造部分林相,促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景观群落。1、植物设计原则 1)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宗旨,在原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森林植被改造。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优良的乡土树种、速生常绿阔叶树种和芳香味树种为主,根据特定的自然条件选择优势树种。3)总体上注意“点、线、面”相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丰富森林群落层次,提高公园的森林景观效果。4)坚持植物景观设计与景区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使植物景观效果与景区功能相辅相成。5)注重耐火植物的选用,改造建设森林防火带,预防控制森林火灾。6)坚持生态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结合的原则,塑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互利共生。2、植物景观设计 通过对公园植物景观“点线面”的植物景观保护和改造,营建成具有北热带森林景观气息的生态野趣郊野森林公园。点公园主要景点线公园各大小园路及防火林带面4大功能分区2.1点上植物景观设计点上植物配置以结合各景区、景点的环境特点,立体构景,点缀挡丑,结合群植、散植、独植等方式,营造步移景异、优美怡人的景区景观。1)珍稀动物园区:主要功能是为动物提供自在觅食、生活的天然场所,引蝶诱鸟,放养部分珍稀动物等,为其提供食物,所以采用相应的诱鸟树种和部分乡土水果树,如构树、朴树、鸭脚木、潺槁树、文定果、桂叶黄梅、桑树、番樱桃、白饭树、番石榴、木瓜、枇杷、苦楝、香蕉、锡兰橄榄、杨桃。2)农田观光体验区:该区有部分可利用荔枝树,菠萝蜜,在此基础上再种植部分乡土水果,主要有香蕉、粉蕉、杨桃、水翁、水葡桃、岭南山竹子、黄皮、荔枝、龙眼、番木瓜等。3)相思情人谷:选用相思类植物,可在现有林份的基础上,种植大叶相思、多花相思、流苏相思、海红豆、软荚红豆、光叶红豆等,豆科植物鲜红的种子为前来游玩的情侣们献上浓浓的红豆情。另建一些休息设施、小型雕塑等,形成一个适合情侣游玩、拍婚纱照的的场地。4)森林探险道:原有植被大多是桉树,下木以芒萁等植物为主,规划将在这一区域开展森林探险。适当种植部分能释放杀菌物质、负离子含量高的、有健身治疗效果的植物,如樟树、阴香、柠檬桉、枫香、楝叶吴茱萸等,林下植被可桃金娘、深山含笑、含笑、野牡丹、杜鹃、朱砂根等丰富林区的空间色彩。5)度假村及企业会所:以热带森林气息为主,可种植椰子、假槟榔、红领椰子、蒲葵、霸王棕、青棕、加拿利海枣等热带棕榈植物,再配置开花植物如凤凰木、美人树、洋紫荆、夹竹桃、鸡蛋花、旅人蕉等,下木以绿萝、黄鸟蕉,美人蕉、风雨花、蔓花生等,营造热带热烈缤纷的热带生活气息。2.2线上植物景观设计1)环湖路主园路:两旁采用自然式种植,分几块不同的景观区,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形成一道可观花可观景的芳香之旅,可选用樟树、枫香、水杉、香椿、大花紫薇、阿丁枫、台湾相思、黄槿等,以含笑、桃金娘、野牡丹、米兰、大红花、山指甲等作为下木,丰富公园景观色彩,让游人赏心悦目。2)次干道绿化设计:次园路两侧的绿化,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风景资源,采用自然式配置,对周围有碍观瞻的枯草和杂灌要予清理,因势利导点缀一些花灌木,突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保持原有形态较好的树种,补植间种光叶红豆、茸荚红豆、猴耳环、鱼木等,地被可采用大叶油草、沿阶草、风雨花、铺地木兰等,另外配置部分山石和园林小品,丰富沿途的景观。3)森林探险登山游览步道绿化设计:与景区功能结合进行配置,主要采用具有保健治疗的树种,如楝叶吴茱萸、香椿、阿丁枫、枫香、苦楝、柚木、深山含笑、朱砂根等。4)道路边坡及部分沟谷绿化设计:环湖路一带土层裸露,易造成水土流失,设计时选用藤本植物如假杜鹃、薛荔、炮仗花等进行坡面绿化,固土护坡。使用使君子、软枝黄蝉、勒杜鹃、假鹰爪、马缨丹、老鸭嘴藤、木本夜来香、金银花等匍匐状的灌木进行陡坡立面的掩映,这几种植物花色各异,花期不同,能营造不同的景观,且抗耐性较强,易于修剪维护。5)防火林带植物景观设计:目前的三岭山森林公园植被主要是桉树林和松树林为主,含有挥发性油脂,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根据森林防火需要,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火性好、萌芽率高的常绿阔叶树或落叶较齐的阔叶树种营造防火林带,同时兼顾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防火功能优先兼顾生态景观效果。规划于森林公园烧烤场、山脊线附近等适当配置相关防火树种,形成防火林带。一旦发生火灾,防火林带能有效阻隔山火的蔓延,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围,尽量减少公园的损失。本项目规划选用防火树种:其中乔木包括木荷、枫香、冬青、红荷、火力楠、栓皮栎、珊瑚树、构树等;灌木包括油茶、鸭脚木、柃木、乌桕、海桐、茶树等;地被植物包括蟛蜞菊、薛荔、爬墙虎、铺地榕等。2.3面上植物景观设计处理好森林公园内景观本底、斑块、廊道三者之间的合理关系,就是要使森林植被群落与建筑物、水体、道路等之间关系合理化,逐步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使各个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机,生态和谐的整体。1)动态活动区:该功能区目前的植物景观植被在部分景区较完善,除了部分人工景观植被外,主要以湿地松、马尾松、桉树等几种人工造林树种为主。规划后该区主要是营造游乐拓展、生态休闲、农业体验等功能,让游客体会到热闹缤纷的森林郊野生活。植物景观主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地适树改良部分林份,采用格木、木荷、仪花、黎蒴、坡垒、降真香、潺槁树、阴香、黄槐、剑麻、彩叶凤梨、含笑、虾夷花、桃金娘、马缨丹等,营造一块绚丽多彩的热带风情林相景观。2)科教观光区:该区主要以观光、科普教育为主,主要是为动植物营造一个自然栖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共生于这片绿色的土地上的优美环境。除了种植部分诱鸟树种,如胡颓子、构树、苦楝、无患子等,可适量种植猴耳环、野葛藤、绿萝、假苹婆等,改善沟谷地带,保护坡地,适当点缀种植金合欢、刺桐、吊灯花、沿阶草、合果芋、肾蕨、凤尾蕨等,丰富其景观。3)生态养生区:该区现有的林份主要是桉树为主,规划营造成一片宁静、休闲养生的区域。规划在现有林份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和功能区,适当改造部分林份,采用乡土速生阔叶树种为主,如坡垒、岭南山竹子、潺槁树、大叶胭脂、鸭脚木,山乌桕等丰富山林景观,种植阿丁枫、樟树、盐肤木、栀子花等能产生较多空气负离子,保存更多酚多精成分的树种,开展森林浴。采用以禾草莎草植物如芦苇、芦草、风车草、鸢尾、香蒲、席草等成片建立湿地景观区,配以观景栈道、索桥等,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气息。4)湖滨休闲度假区:该区主要以赤溪湖滨水景观为主,设计上以自然滨水地带的植物群落序列,即岸边至河床、湖底连续降低的缓坡地自然式生态驳岸区,主要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为:常水位以上:种植喜湿,能适应土壤常处于水饱和状态的植物如水石榕、水翁、池杉、落羽杉、水杉、水松、水蒲桃、红千层等,草本植物有水葱、芦苇、芦竹、香蒲、风车草、千屈菜、红蓼、菖蒲、席草、鸢尾、海芋等。浅水沼泽挺水区:0.3米以下,以线形叶为主的植物为主,主要有:芦苇、香蒲、风车草、水生鸢尾、水木贼等。浅水区挺水及浮叶和沉水植物群落:水深0.3-0.9米间,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浮叶植物为主,主要有萍蓬草、慈姑、泽泻、水芋等等。第七章 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1、环境容量 森林公园环境容量,又称森林公园环境承载力,是在保障游人安全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以不影响环境质量、不降低旅游效果、保证良好的旅游秩序为基础,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允许容纳的最大游人数量。合理控制环境容量是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持森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公园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是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环境容量估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环境容量的估算应不超过风景资源环境质量保护的忍耐度,以保证境内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2)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以取得良好的游览效果和最佳的经济效益;(3)应能充分满足旅游活动所必须的舒适、卫生、安全、便利的条件;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采用“面积法”计算环境容量。 面积计算法公式:C=A/a*D式中:C:日环境容量,单位:人次; A:可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 a:每位游客应占用的合理面积,单位:平方米; D:周转率 D=景点开放时间T/游玩景点所需时间t每个游客占游览区及设施的面积,根据公园设计规范 CJJ 48-92,取每个游客占用的三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合理面积a值为130%。公园每天有效游览时间T为10小时,游客每游览一次平均所需要的时间t为4小时,即周转率D为2.5小时,全年适宜游览天数为300天。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灭菌锅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灭菌锅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路径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无人机巡检算法优化与作业效率提升报告
- 2025-2030工业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方法论与应用效果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拓展与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企业应用成效与数据治理挑战报告
- 财会专业入团申请书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诗经整本书阅读课件
- (2025年标准)预售小麦协议书
- 2025年院感测试题及答案
- 承包商全流程安全培训
- 养生店国庆节活动方案
- 古代文学史杜牧课件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2025年建筑施工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桩基质量管理制度
- 口腔颌面外科缝合技术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