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4页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 XXX XX中学一、概述1、内容介绍: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内容,共分两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掌握定律的内容,公式,并根据实验导出数学表达式。为后面的应用打下基础。 2、 重难点: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读取数据,从而有说服力地归纳出a与F和m的关系,即可顺理成章地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系式。因此,熟练且准确地操作实验就是本课的关键点。同时,也只有讲清实验装置、原理和圆满地完成实验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才能达到掌握方法、提高素质的目标。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联;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二、教学目标分析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2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物体的a、F、m三个物理量进行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实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对物体的a、F、m三个物理量进行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引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而加速度跟质量有关,然后提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质量及受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问题,让学生带上问题来学习。提高他们的求知心情,讨论用实验的方法来寻找他们的关系。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总之,本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实验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相关实验器材,如滑块、滑片、细线、小桶、天平、砝码、细沙、弹簧秤、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轨道、打点器、纸带、秒表、毫米刻度尺、垫木等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即加速度不为零。因而力又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与力有关。由牛顿第一定律还可知: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性质叫惯性。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而加速度跟质量有关。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质量及受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探求。(二)教学过程设计1实验设计(1)启发学生按如下思路得出实验方法:对于一个物体(使m不变),不受力时加速度为零受力后加速度不为零受力越大则加速度越大。用同样的力(使F不变)作用于不同物体质量小的易被拉动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就是说,在研究三个变量的关系时,要使其中一个量不变,即控制变量的方法。(2)启发学生按如下思路得出实验原理:测定物体加速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等,这些方法较精确但费时寻找一种用其它物理量直观反应加速度大小的办法由我们的实验就是由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来反映加速度大小跟力和质量的关系(2)实验装置实验采用必修本所述装置稍加改进。在图1中a、b、c三个位置加装光滑金属环以控制线绳位置不使脱落;另外通过环a将两绳合并在一起可直接用手操作,以避免铁夹操作的困难。这样虽然增大了阻力,但只需使木板稍前倾平衡摩擦力即可。木板侧面的刻度用以读出位移大小。3实验过程(1)加速度跟力的关系使用两个相同的小车,满足m1=m2;在连小车前的绳端分别挂一个钩码和两个钩码,使F1=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记下位置。放手后经一段时间使二小车同时停止,满足时间t相同。读出二小车的位移填入表1:(投影)表1第一次第二次m/kgF1/Ns/mF/Ns/m小车10.20.20.320.30.31小车20.20.10.150.10.10比较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F。(2)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将小车1上加0.2kg砝码,使m1=2m2;二小车前面绳端都挂一个钩码,使F1=F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放开经一段时间使其同时停止,读出各小车位移记入表2:(投影)表2第一次第二次F/Nm/kgs/mm/kgs/m小车10.10.40.15小车20.10.20.314定律导出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系。写成数学(2)上式可写为等式F=kma,式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就可以使k=1,则公式更为简单。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为1N,即1N=1kgm/s2。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k=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公式。(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F代表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是: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数学公式是:F合=ma。5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还应注意到定律表述的最后一句话,即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关系,就是说,定律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所以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关系F合是物体(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则m为几个物体的质量和。a为研究对象在合力F合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a与F合的方向一致。(2)定律的物理意义从定律可看到:一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时,加速度也恒定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合外力随时间改变时,加速度也随时间改变;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物体就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以简单的数学形式表明了运动和力的关系。6巩固练习(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答:没有矛盾,由公式F=ma看,F合为合外力,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这个力应是合外力。现用力提一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说明合外力为零。由受力分析可知F+N-mg=0。(2)对一个静止的物体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对吗?答:略。理由同上。作业:练习 2,3(三)课堂小结(可引导学生总结)1这节课以实验为依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今后在电学、热学的研究中还要用到。我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是物体研究的重要方法。2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3牛顿第二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