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1页
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2页
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3页
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4页
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方案 江苏省泗洪县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课题的提出1979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再次提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当今世界已公认健康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促进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终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发展中的孩子可塑性大,及时施教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渗透到一日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在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在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学生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整体育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小学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可塑性大,好坏习惯都容易形成。总之,培养婴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注重日常,重在养成,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努力做好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面貌。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这话很有道理。每天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已成为每人的常规,不会有人感到多此一举。反之,不是从小培养,哪怕是徒手之劳,也会觉得是额外负担。例如,明明知道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但能坚持的人为数不多。一旦坏习惯形成,靠打骂不是办法,并要付出几倍的精力。我校地处泗洪县泗洲大街东首,是全县的龙头小学。这里东盛大都会、颖都家园、育才花园、文俯学苑、书香东苑等小区环绕着学校,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住校生多是我校生源的最大特色。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善待自己,珍惜宝贵的时光,矢志进取;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善待他人,体贴别人的痛苦,广交朋友;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善待世界,注重沟通,付出爱也得到爱。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孩子生活得好吗?加强学生生活卫生管理,可以让家长放心,也能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因此管理好这些住校生的学校生活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二、课题的界定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的,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是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是受益终身的。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他自己很重要同时对整个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讲卫生的人将对社会、其他的人造成危害。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国内外知名人士对“习惯”养成的学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体魄,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前提。2、“习惯”形成的生理学说(1)条件反射理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内、外部的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多次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能引起一定的顺序的反应。在这一过程中,时间和每一个在前的活动就成了后一活动的刺激因素,使机体为后一活动作好准备,机体大脑皮层经过这种有秩序的刺激多次反复后,其反应出现就越恒定精确,此时,神经细胞能在消耗最少的情况下收到最好的效果,神经系统形成条件反射,就形成了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这也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即“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了一个稳固的联合。也就是说,一个人所以会表现出各种特殊的习惯,乃是由于一定的情景刺激和他的某些有关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形成了巩固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他在受到这一类情景的刺激作用时,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化地会进行这些有关的动作或行为。巴甫洛夫指出:“显然,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长系列的条件反射。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往往纵然受到我们的故意的抗拒,也会倔强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2)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一个人要想有意地养成某种优良的习惯,就必须坚持既定的决心,在有关的情况下毫无例外地去进行某些适当的动作。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某种情景刺激和他们某些适当的动作在他的大脑两半球内迅速地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也就是说,他才有可能真正养成某种有关的优良习惯。3、内化学说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内化学说认为,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就是说,教育活动中向学生所提出的一切都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把它们转变为素质之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内化的好坏与教育效果的大小成正比。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把教师提出的种种教育要求,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可持续发展学说兴起于八十年代初可持续发展学说,其内涵到九十年代中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以最初针对资源与环境发展到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上,各国首脑签字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和提高人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中国21世纪议程也指出:“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可持续发展中,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自身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否则便难以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四、习惯培养的原则1、全体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任务,在实践中,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得到习惯形成的培养,决不允许放弃一个学生,使他们丧失养成良好习惯的机会。从而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习惯”体系。 2、科学性原则用于研究的理论必须先进可靠,用于实验的方法必须科学可行,确保研究与实验成果的科学性和推广性。同时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分层次培养,分阶段要求,避免教师按个人卫生习惯随意要求学生。3、民主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是达到理想教育境界的保障,只有在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情感、意愿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的创造力。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学生易接受的形式,使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避免采用严厉,有损学生人格的教育方法。在良好卫生习惯养成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自尊、自信,激发动机,能动发展。4、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培养和教育过程。不要认为学生会在“我讲你听、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情况下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力戒简单化的做法,克服急燥的心理,要严格按照过程模式的五个阶段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的每种行为经过训练成为经常化、自动化的习惯。 5、自律和他律的原则 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靠理性、信念和道德良好心及内心的自觉,而不是靠外力的强制。他律是指靠外部力量使人接受一定道德观念和履行一定道德规律,使人循规蹈矩。学生习惯形成必须经历由外在控制过程转向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杜威说过:教育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但是他律是自律的准备和转化的必经阶段,两者既是不同质的阶段但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6、知行统一原则 在实施模式时,要注意做到知行统一。知行不统一,是传统德育的一大弊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前后不一”等问题。所以,我们构建的过程模式着眼于学生习惯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训练的程序化、序列化,较好地做到知行统一。五、习惯养成教育过程的程序(初步实践)1、目标 目标是人们行动的方向,不明确目标就会造成学生被大量理论条例所束缚而在实践中却不讲道德的状况,因此,在训练之前必须明确训练目标。不能设想学生在没有明确的目标的规范下会作出良好的行为,那只会导致学生“失范”的迷茫。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一年级突出“明理”,二年级突出“导行”,三年级突出“炼意”。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计划的制定、方法的操作,都按照面向各个学段,统筹兼顾,整体把握的原则构建养成教育的模式。只有从学校实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出发,才能提高习惯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只有从明理、导行、激情、炼意出发,才能使学生的行为做到有规可循,才可能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明理 制定行为规范的目的不在于以此作为制约或惩罚学生的依据,关键在于使学生明确规范中蕴含的道理,不知道理就无所谓遵从。因此,必须向学生讲明守规的原因,为什么不能违反,每一项规范的含义。学生死记硬背规范的传统德育方法根本不能让学生达到明理的要求。我们所提倡的明理,要使学生明白地认识行为规范,能确认自己生活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个体意识的确立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进而引导他们能认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对本人、班级、学生、社会负责。在这一点上,我们主要通过讲座、主题班会、橱窗、广播站、校报等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讲解,并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让学生乐于受教,主动受教。 3、导行 行比知更重要。只有将社会要求、标准、理想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信念,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向符合规范的方向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干扰,在按规范做的时候有时也难免违反行为规范,为符合规范,这时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对好的符合规范的行为要及时给予奖励,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纪律的约束作用,不允许有丝毫的放松。心理学家詹姆士说得好:“每一回破例,就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摔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比好多回才能缠绕上去的还多。”所以,一方面要尊重理解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我们近年来采取的“导行”方式主要有严格督查、榜样示范、竞赛评比、情景训练等。 4、炼毅人的习惯形成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也不是一个停滞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已形成的习惯还要经历外在的和内在的考验与磨练。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才能使每一种习惯最终成为自己品德的一部分,最终达到古人所谓的“慎独”的境界。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对象为育才小学的全体学生。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兼用强化训练法、矫正退化法和榜样激励法。七、研究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6年9月 2006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制定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分工。2、实施阶段:2007年1月 2008年9月。3、总结阶段:2008年10月。根据实施阶段所收集的材料,以研究目标为依据,对本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八、课题组成员分工课题组人员 职务 职称 分工组长 许 漪 年级主任 小教高级 领导策划,主持研究组员 任 勇 班主任 小教高级 设计方案,撰写报告陶 莲 班主任 小教高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许广萍 班主任 小教高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宋倩倩 班主任 小教一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陈 雪 老师 小教二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王 贞 老师 小教二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朱 力 老师 小教二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王 峰 少先队辅导员 小教一级 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其他各班班主任 活动实践研究各生活指导老师 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研究参考文献:、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等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吴鼎福、诸文蔚著 教育生态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石旭初著 生命的呐喊、陈慧予著 建设“绿色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终生有用的东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生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发展中的孩子可塑性大,及时施教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渗透到一日的学习、生活活动中,在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在学习活动中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学生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整体育人、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小学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可塑性大,好坏习惯都容易形成。总之,培养婴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注重日常,重在养成,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努力做好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变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和道德风尚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往往标志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道德面貌。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这话很有道理。每天早晨起来,洗脸刷牙已成为每人的常规,不会有人感到多此一举。反之,不是从小培养,哪怕是徒手之劳,也会觉得是额外负担。例如,明明知道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但能坚持的人为数不多。一旦坏习惯形成,靠打骂不是办法,并要付出几倍的精力。我校地处浦江的一个偏远山区,这里虽然山清水秀,风景秀丽,但山高谷深,村落分散,人烟稀少,最远的自然村离学校有二、三十里。因而住校生多是我校生源的最大特色。在学校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善待自己,珍惜宝贵的时光,矢志进取;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善待他人,体贴别人的痛苦,广交朋友;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善待世界,注重沟通,付出爱也得到爱。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孩子生活得好吗?加强学生生活卫生管理,可以让家长放心,也能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因此管理好这些住校生的学校生活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人们长期养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工作习惯等。常言道: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由重复制造出来的,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是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是受益终身的。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对他自己很重要同时对整个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讲卫生的人将对社会、其他的人造成危害。 23责任育人。 建立班级监督岗为了强化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班成立了值周监督岗,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监督。对全班学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星级学生评比挂钩。这样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每星期都定时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由值周卫生委员对每个学生逐个检查:是否经常洗头、洗澡;衣着是否整洁;指甲是否勤剪等方面来督促学生自己动手,整洁一身。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1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如一年级刚入学第一个月,我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在低年级时逐步培养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现在到了中年级我要求学生自己做到勤换衣服、勤洗澡洗头,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清扫教室以及公共区域的卫生并注意保持。 32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33个别指导,全面训练。 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我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同时,让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4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的养成教育实践,我班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已经有80%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卫生习惯不理想的学生明显少了。许多学生从以前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成长为今天的自理能手,明确了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刚住校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会,晚上睡觉不洗脸、不洗脚,有时连衣服也不脱。早上起来系鞋带也要花上好几分钟。现在,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我能自己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洗袜子、红领巾。在家里也变得勤劳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爱劳动!我真高兴啊!” 家长普遍反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感触更深的是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生活老师也时常说:“学生习惯好了,我们工作轻松多了。”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分享到: 收藏本文 近年来,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已是大势所趋。以我校为例,1997年,下辖9所村小,在校生有1800多人,到2004年秋期,在校生总数锐减到1000余人,村小通过撤并,也仅余4所。学生入学路程比原来几乎远了一倍。为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的困难,我校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即便是农村孩子,多数学生也很少做家务,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溺爱,很多孩子对家长养成了情感依赖,心理脆弱。基于此,我们对寄宿制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养成教育目标“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健康成长”。两年来,经过实践、探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一、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渗透养成教育的基础学生的良好品德,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依靠严密的管理和优美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学校环境优美整洁,师生的荣誉感就强,学校的凝聚力就大。对于寄宿生,生活区宿舍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家。为了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打造“家”的氛围,营造“家”的感觉,学校投.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而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以至他们就是“至高无上”,成为全家的“中心”,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管是自己的事或者是与自己有关的事,都是依靠奶奶、爷爷或爸爸、妈妈来包办。这些用甜水泡大的“小太阳”,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照顾能力、行为养成等方面都普遍低下。这主要体现在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就从卫生方面来说,在家里脏衣服一脱就扔到一边,书本随便放等等,并且把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带到了学校里来。因此,班级里经常出现地面纸屑随处见的情景,操场上也是垃圾满地,有些学生用完后的卫生工具随手一丢,甚至参加劳动的时候总逃学二、课题的设计1、研究对象全校学生。2、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让全校学生增强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全体学生中,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营造一个“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的学习环境。3、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针对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经常反思行动过程中的问题,依据行动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计划,完善行动,达到研究和行动的完美结合。三、课题研究的周期和步骤准备阶段。开学第一周制定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上报中心小学立项。实施阶段。根据预设的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对出现的一些预设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整,做到边研究边修正,边修正边研究。写出结题报告,并申请鉴定。四、课题研究成果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学校班无论是班内外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个班级教室内原来的地面铺满纸屑、桌面、窗台、玻璃落满灰尘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整个操场的卫生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形成了人人“关心班级环境,事事有人管”的可喜局面。每个学生也都十分注意自身的现象,家长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知道要干净了,我们再也不用在孩子身上花费一些精力来帮他打扫卫生了。其次,还制定出毛埂小学环境卫生公约和预防手足口病儿歌如下: 毛埂小学环境卫生公约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玷污墙壁,不乱涂乱画,保持校园、教室美观洁净。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校绿化工作,要求全校各班每周一大扫,每日一小扫。每天必须扫抹讲台、黑板、窗台一次,每周拖地一次,扫抹窗、门一次。三、学生课桌每天整齐划一,横、竖成直线,人行道、座位的间隔要合理。要经常保持教室窗明几净,空气流通。四、搞好教室卫生工作,保持经常清洁,做到教室内外不乱贴,讲台物品简洁;小黑板只能整齐摆放于室内固定地方。学习中出现的零小垃圾要入兜或用塑料收集,定时处理。五、各班卫生区域主要以保持为主,地面清洁,无纸屑果壳。室内课桌整齐,门窗、玻璃、黑板清洁。爱护清卫工具,并放置整齐。充分发挥保洁员的监督作用,确保环境卫生工作的制度落实。六、上厕所大小便入池,不能污染墙壁,不能在校园内的其它地方大小便。七、在校园内碰到垃圾要自觉捡起,不能视而不见。看到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要去主动制止。八、每天放晚学后关好门。九、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洗澡,勤理发,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每周须剪指甲、洗头一次。以上公约互相督促检查,如有违反公约要受适当处罚。附:预 防 手 足 口 病 儿 歌 手足口病不可怕, 讲究卫生远离它。饭前便后勤洗手, 不摸口鼻和眼睛,洗手用上二十秒, 先湿后洗要讲究,用上洗液或肥皂, 手臂指缝都洗到。搓搓搓,洗洗洗, 认认真真洗得好。洗完要用清水冲, 冲完手来冲龙头。擦拭干净做游戏, 同学之间少握手。环境卫生要讲究, 消毒通风很重要,发烧感冒医治早, 身体健康成长好。 五、课题研究带来的思考1、在实验操作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把卫生的好习惯能始终保持下去;如何把语言垃圾、短信垃圾、网络垃圾等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等等方面的问题。这样,不仅使我们的宏观卫生好,也让我们的微观卫生也美观起来。2、如何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规化、永久化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值得研究的问题。能否以点带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养成教育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毛埂小学课题组 2009年1月 垫江县桂阳小学县级课题 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研究报告 桂阳小学课题组(执笔:王良芳 周政)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行为习惯与人的性格命运的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行为习惯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所以,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验课题的选择,是结合我校校情、结合我校周边环境实际而实施的一项迫在眉睫、非常必要的一项研究。两年来,我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城乡结合的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我校地处县城东门开发区,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693人,镇外学生565人,镇内学生1128人,其中非农户口为712人,农村户口981人,全校经商家庭有453人,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89人。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开发区内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界定所谓城乡结合学校是指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社会形态具有城市和农村学校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城乡结合学校所处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秩序井然、文化厚重、经济繁荣的底韵,又没有传统农村自闭纯朴、憨厚中直、乡邻互助的民风,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情复杂,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村民之间竞争多于提携、营私多于协作;私心较重,个人利益先于集体利益、家族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物利心强、关心生意多于关心教育、关心物业创收多于关心儿女成才这一些不利因素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乡结合学校学生的行为和意识。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城乡结合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礼仪、劳动、自我保护教育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三、研究内容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四、研究的对象垫江县桂阳小学至年级全体学生。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9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低段、中段、高段分类推进,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三)、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六、课题实施的策略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结合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他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柯尔伯格在给德育教师的十条建议中提出“用直接教的方法灌输某些条文是无用的,德育应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认识冲突的自我选择,发展道德认知力。”事实证明,拥有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教养,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思维把道德内在的本质转化为学生自己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为此,我们成立了六支队伍,形成了教育网络,调动了各方力量,加强了对行为习惯规范训练工作的指导。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两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家庭人员评估组。即由各位同学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行为进行检查评估,每位家长人手一份评估表,对学生在家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监督。、社会监督小组。外聘的校外辅导员任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校外辅导员深入社会调查监督,包括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并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桂阳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三管九不”行为准则、桂阳小学行为习惯养成五字歌、学生学校文明行为常规、学生社会生活行为常规、学生家庭生活行为常规、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分段训练要求、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年级训练要求、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校园文明监督岗”和“班级文明监督岗”。即全校学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纪时,也在接受着礼仪岗、卫生岗律岗等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专职老师组织校乒乓球、合唱、绘画、舞蹈、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如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了“祖国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歌唱祖国”歌曲竞赛、“颂祖国”演讲比赛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垫江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自主打扫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建立了家长学校,每期聘请关工委和有资深的领导来为家长学校上课,并且做到了每次讲课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有针对性地教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家长学校还强调家长必须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子女。二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了实践基地。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四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两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1、评价内容多元。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四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体育尖子等。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2、评价方式多样。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A、学生自评。通过对自己习惯养成情况的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B、学生互评。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同学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