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doc_第1页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doc_第2页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doc_第3页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doc_第4页
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当前社会“剩女”问题的调查与浅析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的出台对男女婚恋的影响姓名:包永静学号:200926101年级:09级2班专业:社会工作【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在都市这个特殊情境中存在着的一批优质群体剩女。剩女的出现与其说是由自身造成的,不如说是由社会造成的,是传统的择偶和婚姻模式与现代新生事物之间碰撞所激发出来的问题。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社会存在的现象,针对剩女现象后面的一些问题,相关部门、组织及个人应该积极寻找并实施一些解决方案,正确面对并解决此问题,进一步消除此现象,化解社会矛盾,促使社会正常合理运行。随着8月13日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的出台,中国男女性的婚恋观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发生一些改变。剩女现象亦有新的变化。【关键词】: 剩女 择偶梯度 婚姻 女性建构 新婚姻法 剩女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词汇,一般指“三高”女性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通常也指“3S”女性,即Single、Seventies、Stuck,即独身、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婚姻上被“卡”住了,这些女性条件优越,有较高的收入、令人羡慕的职业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年届三旬却依然独身。这样的定义生动却未必准确,实际上,再过若干年,3S理论必将不复存在,因为Seventies将延伸至Eighties甚至Nineties。 从人口学意义上来看,“剩女”普遍具有以下特征:居住在城市,年龄适婚或偏大,受教育程度较高,白领类职业,收入稳定甚至颇丰,社会地位较高,具有婚嫁意愿。而“剩”字也绝非字面的“剩余”之意,而是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涵。目前,中国的剩女现象是最受关注的女性问题。据统计,现在北京“剩女”已达80万,为世界之最,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人说是合理,有人说是不合理,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男人太自私,优秀的剩女宁可单身。也有人说,是否中国男人都坏了良心,比自己强的女人不敢要,比自己弱的女人要了又要变心。一、剩女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宏观视角的理性思考进步与固守 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进行学理性考量可以看到,“剩女”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在社会转型期,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剩女”的增多,一方面与缺乏必要的交流机会和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独立性的增强以及社会对“剩女”现象的更多包容。同时这也是进步与固守之间的一场角力:社会的进步与观念的固守,经济的独立与择偶的传统。1、进步:经济独立,社会包容 当今女性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女性精英宣告着女性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和地位。同时,拥有良好工作机会和社会认同的女性也自然免除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生存状态,完全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婚姻需求。“剩女”们之所以有能力在围城之外或悠游或徘徊,与其所拥有的文化知识、职业、收入等社会资本有着密切关系。 德国社会学家L穆勒将婚姻的动机概括为以下三种:经济动机、子女动机和感情动机,它们的重要性依据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生产不发达的前工业社会,经济动机是婚姻考虑的首选。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私有制以后,财富的个人产权观念日益增强,子嗣传承成为婚姻生活的意义所在。而到了现代社会,由于个人主义和平等观念的兴起,爱情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婚姻的主题。对于都市“剩女”来说,不菲的收入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成为她们对于爱情追求的强大物质和精神保障。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谈到,“女人不是天生的”,“第二性”更多的是社会文化建构的观念和产物。对于一些条件优越的“剩女”来说,由于自身较为雄厚的社会资本,使得她们可以摆脱传统婚姻中对于女性的建构,不再屈服于经济的或者是子女的目的,而是具有“男性气质”地为感情、为自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伴侣。 同时,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由异质性所导致的都市人特有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为“剩女”提供了比乡村更为宽松的心理和社会空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对社会成员的多元化存在状态的一种更博大的包容。2、固守:“择偶梯度“依然奏效随着乡土社会向都市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观念日益开放和大众胸怀的日益包容,个体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兼容性也日渐提高。尽管“剩女”在日益包容的社会中得到思想上的“安身之所”,但仍可能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甚至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标准和态度。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择偶过程中的“梯度差异”倾向。“择偶梯度”是西方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所谓“择偶梯度差异”。就是指两性在择偶过程中,男性倾向于往“下”找,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以便于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家庭的掌控权:而女性则倾向于往“上”找,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以便寻找依靠,排除内心的不安全感。这一“上”一“下”既包括年龄上的差异,也包括能力和地位上的差别,也就是传统的“男高女低”模式。根据徐安琪、刘炳福等学者的研究,这一理论的形成与社会对男女社会性别的建构从而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从社会经济地位看,男性一般在婚姻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女性的资源还包括长相、体型、相对年龄和持家能力,这些都使一些女性可以用她们的美貌换取男性的家世、成就和向上流动的潜力。中国传统的“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的婚配模式实际上也是遵从这种“择偶梯度”理论的,而中国的一些实证报告在不同程度上验证了中国传统婚配模式仍然是现代青年择偶的主要导向。这种模式决定了现代城市女性在择偶方面选择性远远小于男性,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独立性较强、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自身各方面条件不错的女性。教育领域平等性的增强在提供给女性更多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延迟了她们的适婚年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程度日益加深,鼓舞着更多的人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求学路上奔波忙碌的她们无暇顾及过往身边的“美丽风景”。尽管高等教育体制普遍延迟了青年男女的适婚年龄,但对男女择偶的影响则有很大差异,特别是高学历女性。等到她们学有所成,走出校园的时候,已经基本上错过了社会认可的最佳择偶年龄。根据“甲男一乙女”、“乙男一丙女”、“丙男一丁女”的择偶模式,最后客观上造成了“甲女丁男”的婚恋缺位。目前,这种择偶观和婚恋模式已有所改变,部分人认为这是女性的一种妥协,实际上更应该理解为新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婚恋观的正常转换。(二)微观视角的感性解读忠实与尊重 仅从字面意义上考量“剩女”这个概念,人们难免会对它所指向的群体抱有一种先验的态度和立场,认为这不是理想的选择。事实上,“过剩”并非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剩女”们自身对于婚姻伴侣的标准和需求而言的一种相对过剩。“剩女”其实所指代的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在都市这个特殊情境中存在着的一批优质群体,只是在婚姻问题上与同龄女性相比暂时处于缺位状态。在社会进步与观念固守、经济独立与择偶传统的冲突之中,我们以宏观的视角审视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与悖论,社会似乎更需要关注并敦促“剩女”步入婚姻状态,以更理性地实现经济与人口的同步增长。然而,当我们的视线集中在微观的个人角度,集中在纯粹的女性立场,当我们接近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生动的故事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她们一定沿着传统社会既定的婚恋轨道行进。 (三)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对男女婚恋观的影响今年的8月13日,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一方父母为自己子女买的房子,属于该子女的个人财产,不属夫妻共同财产。婚前个人按揭买的房,离婚时仍归个人。对此,引起了大家广泛讨论,它的出台必将对中国的婚恋观产生重要影响。1、 女性是时候真正独立和强大了 世纪佳缘2010-2011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粉皮书调查显示,对于“裸婚”,男性可接受的比例高达75%,而女性比例则只有38%。换句话说,6成以上的女人都希望嫁有房男。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女性在婚恋选择中常以弱者自居,觉得男方购房理所应当。这次新的婚姻法出来后,第一印象便是,女人通过婚姻一纸法律文书搞定房子,越来越不靠谱了。 首先不可能通过结婚,获得男人房产的所有权;其次婚后没付首付即使共同还款也得不到房子的所有权。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要么自己买,要么让丈夫变更房产所有权或写上共同名字。这两种情况都对女人有很高的要求:前者,需要你自己有经济上的“硬实力”,哪怕是家人一起努力攒钱;后者则需要你有“软实力”,你得会“挑丈夫”(有智慧)或得到丈夫“宠爱”(有魅力)。2、 净化剩女择偶观,剩男需求得到解放 许多女人的择偶要求,门槛就是有房。不要认为找一个有房子的人,是很不过分的要求, 世纪佳缘北京地区的会员,只有十分之一强已经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因为这些处于适婚年龄的18-35岁的人,很多还没有能力在北京这种几万元一平米的方式买房。如果一个女孩,自己的条件在单身女孩中可以排到前面10%,她可以要求对方有房子。如果没有的话,有房这一条就阻挡了很多大好的男青年。 绝大部分剩男无房无车票子不多,空有一颗火热的心,追求女孩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到最后只好以事业为重,等到熬成了钻石王老五,已经不再相信爱情了。 新婚姻法潜台词是让女性从根本上,不要为放房子结婚,去掉一些物质的标准,转为内心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拜金择偶观的一种“纠正”。3、“潜力股”成女人择偶新宠 新婚姻法后,婚前用父母钱购房的男人,优势无存;没房的男人,未来能买房的,婚姻需求将得到极大解放,他们再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女人的选择。这很考验女人的眼光,潜力股将成为择偶市场里的佼佼者。一个受过一定教育,有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的人,但同时还是一个有趣的、善良的、能够让你信任一生的人。找一个这样的“潜力股”也许女孩会觉得是最幸福的。4 、全职太太会变少,职场女强人、不婚、晚婚会更多。 新婚姻法中房子“谁买就归谁”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假定感情破裂,那么婚姻内女方原来抱着“没有人了,还能落下点财产”的想法将会破灭,这只会让婚姻中的女人出于安全感,更多与男人争抢社会地位和资源,所以全职太太会变少。另外,女人如果有了生孩子、带孩子、照顾家庭的重担,还要兼顾职场,会让她们疲惫不堪,女人抱着反正都要自己抗一切生活压力的态度,如果结婚那么大压力,还不如不结婚,所以结婚动力减弱,可能接受长期同居,或者晚婚,直至不婚。5、 退路变窄,提醒大家婚姻最重要的基础是感情和人。 新婚姻法更多理顺的是“婚姻中的财产关系”,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如何分财产上。但是法律是以“万一”的状况为基础的,即夫妻感情破裂,闹上法庭才会发财产。这也给女性提醒,结婚最大的目标不是丈夫要给你预备多少财产,不要老想着退路,而应该谨慎选择、悉心经营家庭关系。二、对剩女问题如何解决? 对策一,我们本身必须尊重剩女的选择。尊重剩女的选择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为我相信他们要选择的是要比他们自己最优的。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我们应该祝愿他们幸福,而不给他们额外的压力,去批评他们,批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剩女的选择,善于开导剩女的思想,这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对策二,在这个世界上,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所以事情的成功完成,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剩女本身如果愿意,可以努力地去寻找合适的伴侣,他们在寻找伴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情感上的,金钱上的,等等。我们社会也可以提供若干的机会,或者提供若干的补助。 对策三,剩女这个现象,作为社会,我觉得应该立法去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法律条文,给剩女相关权利和义务,或许也是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在下一个两会期间,我希望能有代表提出来议案来协助剩女,特别是来解决剩女希望变成单身母亲的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认为这个社会可以做的一些事情,5点建议。 1)怀孕生孩子,是部分剩女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做单身母亲,他们会面临一个怀孕生孩子期间的负担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应该有能力也有义务来支付单身母亲在怀孕生孩子期间的薪资和福利。现在这个责任是公司来承担的,但是很多公司要生存,要有利润,部分就无法负担怀孕女性的薪资和福利。他们就会选择聘用男性,产生了男女歧视的问题。这样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因为孩子是社会的资源,所以社会应该给与足够的保障。 2)单身母亲的第一个孩子的抚养费用的50%,应该由社会来负担,这样可以保证单身母亲如果选择孩子,他们会有适当的经济来源来补偿。(譬如说每个月500.期限为22年) 3)如果单身母亲是全职的工作人员,第一个孩子有权利进入全日制的托儿所,并且托儿所的费用 75%应该由社会来承担。这些额外的支出,可以由以下额外的收入来平衡。 4) 单身男士必须支付额外的孩子的抚养费,这个应该和第二项的数字相同。譬如说每个月500 (期限也为22年)。(或者按照一定的税率来缴纳),保证单身男士给这个社会承担的责任和女性一样,否则又会造成这个社会对女性不公平的待遇。 5)其它的额外的支出,应该由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