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弘深班《大学物理II-1》教改教学计划.doc_第1页
new弘深班《大学物理II-1》教改教学计划.doc_第2页
new弘深班《大学物理II-1》教改教学计划.doc_第3页
new弘深班《大学物理II-1》教改教学计划.doc_第4页
new弘深班《大学物理II-1》教改教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数分配总时数讲 课习题课辅导课课堂讨论实 验设 计实 习调 查考 试其 它教学计划时 数56420120002课程总学分7.5课内外时数比例1本学期学分3.5每周答疑单位数1教学目的、要求:1、 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的技术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奠定了必要的物理基础。2、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为素质教育服务。3、 建立基本完整的物理理论框架,培训基本的计算技能。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5、 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尤其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必然联系,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和学习兴趣教学安排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II-2 任课教师姓名: 胡炳全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 )选修课 教材名称: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大学物理学 主编姓名:DCGiancoli (藤小瑛改编)/唐南 王佳眉 出版时间 2005.7/2004.8 授课对象: 本科 学院 弘深学院 专业 班 人 填表时间:2012年 2 月 1 日14教 学 计 划 及 节 次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目标及任务要求课内时数课外时数教学方式课堂讨论主持人036班037班内容:本学期教学计划介绍,课堂讨论题目、设计题目公布和分配等,绪论(即大学物理课程介绍) 20教师主讲: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环节介绍目的、要求介绍任务分配与管理方法介绍目标:让每个同学知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讨论的题目以及设计题目采用自由选择和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给位同学的讨论题目和设计题目课后要求:1、 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任务准备好讨论主持、设计题目2、 预习下次课程内容,准备如下内容的讨论:(1) 什么是质点?为什么要引入质点这一理想模型?(2) 你所了解的定量描述位置的方法有哪些?(3) 标量与向量的区别?你还知道数学中有哪些量?(4)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向量的标量积和向量积?(5) 速度是一个瞬时量还是一个平均量?一教学内容:质点模型 参照系与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 位置矢量 运动方程 轨道方程 位移 速度 速率 加速度 运动学量的微积分关系 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的计算2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胡璐杨斌刘人毓王翰目标:掌握位置矢量、运动方程、轨道方程、位移、速度、速率、加速度等运动学量的定义、相互关系与计算方法课后内容:(1) 完成习题(2) 复习下次课程内容,准备讨论内容的回答;l 什么是变量,你知道哪些量是变量?l 什么是函数?你知道哪些物理量可以用函数表示?l 你知道向心加速度公式是怎样得到的吗?l 为什么要将加速度在法向和切向投影?二教学内容:变速率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一般曲线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自然坐标 平面极坐标 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角位置 角位移 角速度 角加速度 角量与线量的关系2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李旭秦健敏姚威龚圣添目标和要求:掌握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公式和物理意义,理解并记忆角位置、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课后要求:1、 完成习题2、 复习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如下问题讨论:l 关于物体的质量你知道些什么?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有何异同?l 请分别说出牛顿1、2、3定律,分别阐述其内涵和外延l 你知道张力吗?它有哪些特征?l 工程技术问题分析与讨论:怎样让汽车平稳启动?l 自然界基本的力有哪些?三教学内容:相对运动 位置变换 位移变换 速度变换 加速度变换 牛顿运动定律 常见力 牛顿运动定律的微分形式 *量纲 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冯鲁星孔运刘艾嘉郑东昌目标:掌握相对运动问题中的位置变换、速度变换和加速度变换,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内涵与外延,理解常见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微分形式任务要求:2、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习题3、 预习下次课程内容,准备如下问题讨论:(1) 隔离物体法与联系方程(2) 怎样处理非惯性系的力学问题(3) 什么是物体运动的状态和过程?状态可以用哪些量描述、有什么规律?过程可以用哪些量描述、有哪些规律?(4) 你所知道的物体运动可能守恒的量有哪些?四教学内容:牛顿运动定律的(两类)应用 惯性系 非惯性系 非惯性系力学问题 力的功 变力的功 合力对质点做功 一对力的功 功率 质点及质点系动能定理及应用 第一次平时测验:质点运动学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课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姚云飞沈微秦蔚壑秦攀目标:掌握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步骤。熟练掌握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动能、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课后要求:1、 复习并准备讨论:(1) 弹簧并联和串联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2) 举例说明等效弹性力与弹性势能五教学内容: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势能曲线 由势函数求保守力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耿智博余睿施刘静刘洋旭目标: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万有引力势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课后要求:1、 复习并准备讨论:(1) 火箭推力与单位时间燃烧的燃料和喷射速度的关系(2) 火箭最终速度与哪些因素相关,其改进措施有哪些?六教学内容:冲量 冲量的计算及图示 平均冲力 质点动量定理及应用 质点系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碰撞 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刘宁李晓萌杨博文杨书琰目标:深刻理解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掌握其应用。课后要求:1、复习并准备讨论:(1)已知卫星近地点距离和速度,怎样求解远地点速度大小和距离? (2)为什么行星轨道保持在各自的一个平面内? (3)举例说明自然界的对称性、不变性。七教学内容:质点角动量 力矩 冲量矩 质点角动量定理 质点系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质点动力学的综合应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周晋锋岳松吴霖杰何毅目标:熟练掌握质点角动量、力矩、冲量矩的定义、计算方法、向量特性与方向判断方法。熟练掌握质点角动量定理、质点系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以及质点动力学的综合应用预习下次课程内容,准备如下讨论事项(1)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其运动有哪些影响?(2) 一个飞轮转动惯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 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刚体运动?八教学内容:刚体模型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对定轴的力矩 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 转动惯量 转动定律及应用第二次平时测验:质点动力学(重点考察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随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于洋磊王汉徽胡仁杰邢星目标: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对定轴的力矩、刚体对定轴的角动量、转动惯量定义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转动定律及应用课后要求:1、 复习2、 讨论题目:(1) 直升机尾桨的作用?(2) 请分析陀螺的运动原理(3) 如何调整卫星或飞船的姿态?例如:卫星进入轨道后测量发现:卫星与地面通讯的主天线朝向与地球相反的方向,为此需要将卫星翻转180,工程技术上如何实现?九教学内容: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力矩做功 力矩的功率 刚体转动动能 动能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中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蔡智渊吴凯旋章一诚王渊目标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力矩做功、功率、刚体转动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掌握动能定理、刚体定轴转动中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课后要求:复习前次课程内容,并预习和准备讨论如下问题:1、 微观上看,组成物体的粒子除了质量这一内稟(固有)属性外,还可以有哪些属性?(比如电子)2、 举例水平自然界的宏观连续性与微观离散性。电荷的连续分布因怎样理解?3、 电场的空间兼容性与叠加原理的关系?十教学内容: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点电荷模型 库仑定律 静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力及计算 电偶极子 电荷的线、面、体分布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场强叠加原理 电场强度的计算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时竟翔孙国良徐释熊辩目标:理解电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的定义,熟练掌握场强叠加原理与电场的计算方法。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设计一种电荷分布使之产生一个球形区域内的匀强电场?(2) 若有“线”分布在三维空间,应该定义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写“线”的密度分布?十一教学内容:电场线 静电场电场线的特点 电场强度通量 静电场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对称性分析 第三次平时测验:刚体定轴转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随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焦鼎夏昂王文彬江申目标:理解和掌握电场线及其所表达的静电场特点,掌握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静电场高斯定理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运动流体的速度是否可以用场来描述?这种流体中的漩涡在数学上怎样描述?(2) 数学复习:什么是旋度?什么是斯托克斯定理?十二教学内容:静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静电场环流定理 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 点电荷的电势 电势叠加原理 电势计算 等势面 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汤斌刘钦强蔡琪锐刘涛勇目标:理解和掌握电势的计算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若某种材料中载流子数量不太多(与导体不同,导体中载流子数量足够多),将其放置在外电场中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形?(2) 阅读电动力学(郭硕鸿编著)第二章关于电磁场的唯一性定理及其证明并讨论其意义。十三教学内容: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应用 静电屏蔽及应用 有导体时场强及电势的计算第四次平时测验:真空中的静电场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随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刘蔚青胡启耀刘明昊陈宇翔吉珂目标:熟练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应用,理解并掌握有导体时场强及电势的计算方法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定性说明电介质为什么可以和电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 绝缘体被击穿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击穿电压?(3) 电弧的产生和灭弧的方法。(4) 提高绝缘体的绝缘性能应该考虑和研究材料哪些方面的性质?十四教学内容:电介质的极化 相对介电常数 *极化电荷 电位移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及应用 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冯时雨徐劲澜格润洲陈宏宇俞志伟目标: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制和描述方法,理解极化电荷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掌握电位移定义和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及应用。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远距离电力输送为什么要使用高压?而现代化的远距离电力输送为什么使用直流高压?(2) 半导体储存器工作的物理原理和工程设计简介。十五电容器 电容 常见电容器的电容 孤立导体的电容 电容的并联和串联 电容器的电能 电场能量密度 电场能量的计算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王宇森邱冠英赵宗政彭江涛张恒目标:理解常见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了解电容的并联和串联,熟练掌握电容器的电能、场能量密度、电场能量的计算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载流导体中载流子速度与漂移速度的区别?(2) 高频电子设备中器件之间的连线为什么要尽量避免拐直角?十六教学内容:电流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与载流子漂移速度的关系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磁场 磁感应强度 运动电荷的磁场 第五次平时测验:导体、电介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随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毛泽宇郑清源杨晗邵明俞楚天目标:掌握电流密度、电流线密度的概念,理解电流密度与载流子漂移速度的关系,了解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计算一个载流椭圆线圈在中心处产生的磁场(2) 阅读文献:真空灭弧室内部气体压力测试仪励磁线圈磁场计算 李曼等,高压电器 第40卷第6期。根据你的体会给同学介绍十七教学内容:磁场叠加原理 电流元 毕萨定律 用毕萨定律计算电流的磁场 线圈的磁矩 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贾荣照周宇刘红梅张凯何鹏目标:掌握磁场叠加原理、毕萨定律及其应用理解,线圈的磁矩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静电场的“有源无旋”特征的几何表达是什么?数学表达是什么?(2) 请分析你所了解(一至二个)磁场,并由此说明磁场有哪些特征?(3) 怎样严密表达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圈与另一个圈是套在一起的。十八教学内容:磁感应线及特点 磁通量 磁场高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对称性分析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钟睿李雨菲胡昕睿余江刘雅芝目标:理解磁感应线及其所表达的磁场的特点,掌握磁通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磁场高斯定理,熟练掌握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 理解电流与磁场的对称性分析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洛伦兹力的方向怎样判断?(2) 怎样测量某种导体或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3) 安培力可以做功吗?磁力的总功是多少?(4) 请展示恒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的振动,是否可以理解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换,若是,请给出恒流线圈在磁场中势能的表达式。十九教学内容:洛仑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霍尔效应 安培力及计算 磁力矩 载流线圈在均匀磁场中受到的磁力矩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胥博宗正王昌金袁文静陈磊目标:掌握磁力和磁力矩的计算方法,理解磁矩的定义和计算。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1) 自然界的物质按磁性可以划分为多少种?(2) 物质磁性的来源是哪些?(3) 磁屏蔽的方法(4) 你知道超导体的磁性特征吗?(5) 反铁磁性物质的特性有哪些?二十教学内容:磁介质的磁化 相对磁导率 磁介质的分类 磁化电流 磁场强度 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铁磁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60分钟左右3、要点总结与讨论15分钟左右潘耘昊孟鹏飞张涛姚建黄蓉目标:掌握介质磁化的机制、磁化强度、磁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掌握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了解铁磁质的磁化特征。课后:1、 复习2、 预习并准备讨论:a) 哪些实验能够证实发生了电磁感应b) 什么原因导致产生电磁感应c) 怎样获得电磁感应的实验规律d) 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背诵e) 什么是回路的磁通量、怎样计算二十一教学内容:产生稳恒电流条件 电动势 非静电性场强 电磁感应 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 感应电流 感应电量 第六次平时测验:磁场(含磁介质)21、课堂讨论(内容见前次课后要求或主持人展示)15分钟左右2、总结性讲解45分钟左右3、随堂平时测验30分钟左右王林富张箭周椿林罗森王弘历目标:理解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法拉第定律和楞次定律,能熟练计算回路磁通量和电动势课后内容:(1) 完成习题(2) 复习下次课程内容,准备讨论内容的回答;l 感应电动势分类及其分类的根据l 向量叉乘的方向问题l 磁场随时间变化与随空间变化的区分l 环流的概念和数学表达l 洛伦兹力做功吗?二十二教学内容:动生电动势及微观解释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 感生电动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