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考点聚焦 核心突破,阅读文章就是要理解文中的语言,词语是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是阅读的基础,也是阅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迅速准确理解词语含义,就成了考查学生阅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所谓“词语的含义”,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而是这个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不同于词典义而又与词典义有着内在联系的新含义。词语含义的理解考查的是多方面的,有的考查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有的考查词语的指代内容,有的考查词语的语境义,有的则考查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等等。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2010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 然 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辨析。 解析:标题中的“自然”是名词,指普遍意义上的物质世界。而第四段“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中的“自然”是形容词,指没有修饰的美丽。 答案: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怎样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答时,我们要遵循依据具体语境、避免望文生义的原则,注意“在文中”是关键,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那么,如何把握词语的含义呢? 1联系语境 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才能准确解释词语的含义。,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 指代词,指代范围广,能代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代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有助于找出指代内容。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3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体会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具体一些,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全文中的作用。对于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的理解,则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一般来说,阅读应该整体来阅读,先把整篇文章读懂,再回过头来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可以借助结构的分析、修辞的运用、背景的参照等方法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义。对一般的含义做恰当的引申,或把一般的含义具体化。理解了文中词语的含义反过来又有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母 亲 莫 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力,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作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答案:(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等;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013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林肯中心的鼓声 木 心 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的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意癫狂,石破天惊,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而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骛,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会步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有删改),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2)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解析:理解句子含意,注意语境,此外还要抓住一些关键词语。第(1)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是“荏弱”及“被遗弃的人”,这是“我”听完鼓声之后的心理活动,“我”受到了鼓舞,此时“我”有了这样的希望。第(2)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是“幸福”及“分不到”。“幸福”是说这个鼓手他近乎自然,“分不到”是说“我”不能分享他们此时的愉悦,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事情。,答案:(1)现场鼓手的演奏结束了,“我”因不能再次听到鼓声和听众一起疯狂而失落;受到鼓声的鼓舞,“我”希望能过上一种新鲜有力的生活。 (2)鼓声让“我”相信,这个鼓手是近乎自然的,因而他是幸福的;作为听众,“我”被鼓手的鼓声吸引,却不能分享他们此时的愉悦,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散文阅读中四种重要句子的对应策略 “文中重要的句子”,是指能够揭示和概括文章中心的句子,能够概括段意的句子,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等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那么,如何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呢?,1关键句定位解意 所谓关键句,就是对显示文章结构或揭示文章主旨起到重要作用的句子;定位解意就是根据关键句在文段或全文中的位置来判断它的作用,从而理解其含意。首括句往往在段首,起概括段意或引领下文的作用;总结句往往在段末,起概括、总结上文的作用;过渡句一般在文章两个较大的层次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旨句的位置较为灵活,还可能反复出现,但无论在文中什么地方出现,它都是揭示文章主旨,起深化主题的作用的。知道了这些规律,再去理解这些句子的含意就容易多了。,2复杂句语法解意 语法解意主要用于理解结构比较复杂、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或句群。有两种基本的解题思路:或者从分析单句入手,通过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全句;或者从关键词入手,分点逐步阐释后再综合理解。,3修辞句还原解意 有些重要句子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理解这样的句子只需揭开“修辞”这层面纱,还原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这里所谓“还原”,就是根据语句的修辞方式对句子的内意和外意进行解析。例如根据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透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揭示出作者想表达的实在意思或句子的深层含意。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是先确定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4含蓄句依境解意 含蓄句,指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句子。依境解意的“境”包含两层意思:写作背景和语言环境。有些语句不能只看其表面含意,只有联系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在文章主旨的关照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语句,才能理解那些含蓄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树是村庄的历史 李星涛 夏天,你在淮北平原上很难一眼就看见村庄,但要想于广袤的原野中找到村庄,又异常容易。你只要看见麦海中,哪里有一岭岭高低错落的绿云卧着,那里面肯定就会藏着一座温暖的村庄。,也许是先前淮水常常泛滥侵略村庄的缘故吧,淮北平原上的村庄大都建在土筑的台子上。台子的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自然就成了树的沃土。平原上,树的种类很多,有槐树,椿树,榆树,枣树这些树木环立在村庄周围,高高低低,胖胖瘦瘦,全然没有了独立的形象。树冠儿深深浅浅,交错重叠,于村庄上空撑起朵朵绿云,藏狗吠于深巷,匿鸡鸣于树颠。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树更忠贞的了。自植下去的那天起,树们就默默地守候着村子,以自然的方式,渐渐融进村庄的生活。用叶,用花,用果,用枝条,为父老乡亲们报告着不同的节气。而乡村的父老,也就会根据树身上发生的变化,及时安排好不同的农活。树是季节的预报,是有形的谚语,是一个村庄风雨的见证,是一个村庄历史的记录,当然也包括村庄的爱情。,村庄周围,栽什么树是有一定的讲究的。门前只栽槐树、榆树、枣树。槐乃“怀”的谐音,寄寓着孩子幼时平安生长,始终在亲人的怀里;“榆”暗喻家庭过日子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枣”隐指门庭兴旺,早得贵子。另外,家的周围也是不栽柳树的,“柳”乃留恋之意,父母怕孩子长大以后,贪恋家园,没有出外闯天下的雄心大志。,别看树木那么高大,可以把村庄抱在怀里。可在人们眼里,它们也是庄稼。庄稼需要施肥、灌溉、松土,树木也需要种植、修剪、捉虫,庄稼要拔节、杨花、抽穗,树木也要分枝、开花、结果。庄稼当中生长期最长的要数小麦,小麦做出的饭食自然就会备受人们的青睐;树木当中长得慢的要数槐树、枣树,它们的木质也是同类当中的精品。家里的八仙桌往往是枣树的边框,槐树的桌堂,桐油一刷,亮光闪闪,叩之铿锵,有金属之韵。,家里来了贵客,八仙桌子一抹一摆,多大的脸面!树木和庄稼,虽然一个属于草本,一个属于木本,但它们都属于村庄,都是乡亲们放在汗水里养着的庄稼,只是树木收获的时间比庄稼长些罢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倘若不是谁家遇到急事,这些家前园后的树木是不会轻易被伐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兔年春节慰问信范文(6篇)
- 儿童日常推拿培训课件
-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一中、大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物理含解析
- 广东省四会中学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含答案
- 赣南师范大学《导游基础知识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设计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环境分析测试技术(现代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建筑材料与构造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渤海大学《工程力学(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系统识别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十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课件
- 仪控联锁调试记录
-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求实际距离
- 智能农业监测系统设计 毕业论文
- DB2101∕T 0010-2019 沈阳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 自主探究式教学活动模式结题报告
- 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图word模板
- 《桃树夏季管理》ppt课件
- 管道阀门安装方案(共14页)
- 采油工中级工更换潜油电泵井电流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