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oc_第1页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oc_第2页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oc_第3页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oc_第4页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它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造成的难以预料的冲击,人们开始对科学这种特殊而重要的社会活动进行系统的反思。而科学创造主体的科学家们,在掌握风险极高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通过列举现代科学中极具风险特征的科学技术与科学家忽视社会责任造成的巨大危害,论证了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关键词:科学家;社会责任;反战争;维护和平二战以来,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惊人的、划时代的发现。这些发现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科学的社会化、政治化以及社会的科学化成为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伴随这一历史进程,在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出现了大量关于科技的社会后果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的讨论与争辩。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核能的社会控制”、“DNA基因重组”以及“克隆人”等争论的核心就是科学家到底应该对其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负什么样的以及何种程度的责任。不仅如此,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很早就吸引了科学社会学家的注意。贝尔纳在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1等著作中曾以大量的笔墨论述了“科学与战争”、“科学与政治”,“科学的应用”等问题,强调科学和科学家在为人类服务和社会改造中应有的使命;默顿在谈到纳粹德国和苏联的科学政治化时,认为“最近的变化迫使科学家们陷入他们的根深蒂固的某些社会角色和价值标准之间的突然冲突之中”,“人作为科学家的角色与作为公民的角色之间的深刻冲突,使得科学被广泛看作是社会问题的来源之一。”2下面介绍一些近代以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对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挑战。1、生化武器德国犹太科学家哈伯一生从事化学研究,曾在1906年发明了氨的合成法,1908年又发明了合成氨的催化剂,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使人类摆脱了农业肥料只能使用天然氨肥的困难局面。哈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1906年哈伯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化学教授。19n年改任柏林近郊的威廉物理化学及电化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柏林大学教授。1915年世界大战爆发,民族沙文主义所煽起的盲目的爱国热情将哈伯深深地卷入战争的漩涡。他所领导的实验室成了为战争服务的重要军事机构。哈伯承担了战争所需的材料的供应和研制工作,特别在研制战争毒气方面。他曾错误地认为,毒气进攻乃是一种结束战争、缩短战争时间的好办法,从而担任了大战中德国施行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哈伯明知他的研究结果已经被直接用于战争,但一种褊狭的爱国热情战胜了科学家的道德良知,在遭到妻子等多人的斥责后仍然不遗余力地潜心研究威力更大的新型毒气弹,他的妻子因为对丈夫行为的负罪感而自杀。据估计,英法军队约有1500人中毒,这是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杀伤性毒剂的现代化学战的开始。使用毒气的化学战在欧洲各国遭到人民的一致谴责。科学家们更是指责这种不人道的行径。1918年哈伯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引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抗议,一战结束后,哈伯更是一度被列入战争罪犯的名单中。哈伯作为一名科学家,以自己的科学研究直接应用于战争,致使战争的伤亡率迅速提升,这种行为,违背了科学研究的精神,更违背了一个科学家的道德良心,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32、曼哈顿工程与核武器如果现在说曼哈顿工程是一种科学实践的错误,或许是对历史的妄评,但是当我们正笼罩在全球核武器扩散的阴影之下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从曼哈顿工程的前前后后中汲取一些教训。曼哈顿工程是一个伟大的科学突破,也是一个为生命、死亡和革命的疯狂竞赛。曼哈顿工程让人类揭开了原子的神奇之谜,也把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介绍给了人类。1938年,哈恩成功地实现铀原子的核分裂,震动了全球科学界。匈牙利血统的美国物理学家西拉德1939年7月邀请威格纳和特勒,一起拜访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陈述了研制核武器对于战争进程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作用。8月,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详细阐述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1941年12月6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在华盛顿的白宫听过科学研究开发办公室主任,原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长布什的汇报后,罗斯福总统正式批准了开发原子武器的计划。1942年夏季,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总金额达20亿美元的原子弹研究开发计划,取名“曼哈顿工程”,在新墨西哥州成立了阿拉莫斯研究所,专门从事原子弹的研制开发,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究所的所长。为了赶在希特勒之前研制出原子弹,科学家们被广泛地动员起来。他们首先是在正义感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到“曼哈顿工程”中的,有的科学家还为此献出了生命。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众多科学家努力的结果,但是随着法西斯的灭亡和研制原子弹工程的接近完成,科学家们开始反思,尤其是1945年8月6日、9日,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及其所带来的惨剧,使许多科学家感到震撼。他们在面对悲剧进行深刻反思的同时,开始了新的保卫世界和平与人类尊严的行动。无论如何,曼哈顿工程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它也提醒科学家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1955年,获得诺贝尔奖的52位世界级科学家聚会博登湖畔,联名发表了迈瑙宣言。其中写到:“科学是通向人类幸福生活之路。但我们怀着惊恐的心情看到,也正是这个科学在向人类提供自杀的手段。”宣言呼吁所有国家“自动放弃使用武力作为政治中的极端手段”。同年7月,爱因斯坦、罗素等十位科学家联名发表宣言,呼吁各国科学家行动起来反对核战争。这个宣言导致1957年召开了关于科学和世界事务的第一次帕格沃什会议。这次会议有10个国家的22位代表参加,一致认为:“科学家除了他们的本职工作之外,最大责任就是竭尽全力来防止战争,帮助建立一种持久的、广泛的和平。他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公众进行启蒙教育,使他们了解科学的破坏性和创造潜力,还要寻求一切机会来影响国家政策的形成。”会议提出了“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而发展科学技术,“合理利用”科学成就等11项要求。3、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冷战结束后,科学家们意识到,尽管核战争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散,但人类又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这一阶段争论的重点是针对地球生态环境被破坏,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威胁而出现的科学伦理问题。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发表,呼吁人们从“征服大自然”、“向大自然宣战”的隆隆炮声中惊醒并与自然和谐相处。5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只有一个地球”,宣言强调,人类如不重视环境问题,必将对地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必须担负起明智地管理好地球的责任。1989年9月15日,科学家们发表了关于21世纪生存的温哥华宣言。宣言指出:“要把更新思想,改变世界观、建立星球意识作为科学家的首要责任,该宣言意味着当人类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危机和新的转折时,科学家要向人类揭示旧世界观的危险性和进行革命性转变的重要性。”64、纳米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一门新颖、独特、颇具神奇色彩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悄然兴起,并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它们在磁、光、电、敏感等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粒子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人们也注意到纳米材料的特殊性对机体产生的潜在危害。纳米材料除了比较容易进入人体之外,潜伏在细胞内有可能诱发细胞病变,进而可能导致癌症。还可能比较容易透过生物膜上的孔隙进入细胞内包括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核等细胞器,并且和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或催化化学反应,使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的正常立体结构产生改变。其结果将导致体内一些激素和重要酶系的活性丧失,或使遗传物质产生突变导致肿瘤发病率升高或促进老化过程。纳米材料也可能比较容易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早期的组织分化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儿畸形。材料变成纳米级后,活性更大、毒性也更大,其废弃产品暴露在空气中,对人体将产生极大危害,对环境也有不可估量的破坏。一些科学家己开始行动起来,纷纷发表意见,从各自的角度来审视纳米技术,建议各国政府宣布暂缓纳米技术的商业应用,并发起世界范围的社会、经济、健康和环境的评估。5、克隆技术与人类克隆危机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克隆人类自身也逐渐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但是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科学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天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另外,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而那些通过克隆制造的所谓“不朽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这就有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所以,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看,都应该慎重对待对克隆人的行为。1958年,有70位著名的科学家在第三次帕格沃什会议发表宣言,即著名的“维也纳宣言”,明确指出科学事业的意义:由于科学家具有专门的知识,使科学家们能够预先见到由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危险性,并能清楚地想象出同自然科学发展相联系的远景。科学共同体在这方面对解决我们时代目前最紧要的问题具有特殊的权力,同时肩负着特殊的责任,科学家有责任考虑到科学给人类提供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可能。当今世界,科学家要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来自于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生态伦理的挑战,以及诸如大量非科学、伪科学、反科学思潮的挑战。即使在科学界内部,大量存在的学术失范行为,违反科学道德的科研越轨行为,不仅损害了科学的声誉,影响科学的发展,而且对社会进步事业也有损害。面对这些问题,科学界需要在科学发展问题以及科学与社会、人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7参考文献:1贝尔纳, 体芳. 科学的社会功能M. 商务印书馆, 1982.2默顿. 对科学社会学的忽视J. 科学与哲学 (研究资料), 1982, 4: 115-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