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林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中国林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指指 南南 Ver.2.0 中国林科院研究生部 编写 2 序序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 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培养 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 撰写要求基本一致。 3 目目 录录 序序2 1 内容要求及书写规定内容要求及书写规定.5 1.1 封面 .5 1.2 扉页6 1.3 独创性声明6 1.4 摘要6 1.5 目录 .6 1.5.1 正文目录.7 1.5.2.图表目录.7 1.6 论文正文7 1.6.1 绪论.7 1.6.2 论文主体.7 1.6.3 结论.8 1.6.4 论文正文书写规定.8 1.7 参考文献16 1.7.1 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规定.16 1.8 附录18 1.9 索引18 1.11 致谢 .19 2 论文的写作框架格式论文的写作框架格式.20 2.1 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20 2.2 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21 3 学位论文排版要求学位论文排版要求.23 3.1.全文格式要求23 3.1.1 页眉和页角.23 3.1.2 页边距.23 3.1.3 页码.23 3.1.4 字体大小.23 4 3.1.5 排版.23 3.2 其它特殊格式要求23 3.2.1 封面.23 3.2.2 扉页.23 3.2.3 附录.23 3.2.4 单位名称.24 3.3 印刷装订及其它要求26 3.3.1 印刷要求.26 3.3.2 学位论文详细摘要.26 3.3.3 交送数量.26 4 英文内封及英文目录中的部分用词翻译英文内封及英文目录中的部分用词翻译.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29 6 关于论文排版软件的说明关于论文排版软件的说明32 6.1 有关说明32 6.2 意见和建议32 6.3 命名规则32 5 1 内容要求及书写规定内容要求及书写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用汉语撰写,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内容一般应由 10 个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扉页、独创性声 明、摘要、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致谢。 1.1 封面封面 采用我院的统一封面,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申 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完成日期等内容。 题目:应概括整个论文最主要的内容,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力求简 短,控制在 30 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避免使用英文字符、 代号、公式和上下标等。论文题名在整本论文中不同地方或填写学位申请有关表格中出现时, 应完全相同。 分类号:在论文封面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 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 D C的类号。 密级:视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关于论文密级类 别,需由导师决定。类别的范围: 公开:院内、院外人员都可查阅; 内部:院内人员都可查阅; 机密:须经导师同意方可查阅。 凡需保密的和申请发明、专利权的论文,经导师、研究所和研究生部同意后,可采取 相应保密措施或暂缓归档上报。 责任者:责任者包括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中文扉页) 、评阅 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 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应以研究生部批准招生的为准。 指导小组,是指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直接参加指导论文工作的小组成员。其成员一 般应为副研究员以上,人数不超过 4 人(含指导教师) 。 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 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 6 1.2 扉页扉页 扉页包括中文扉页和英文扉页。中文扉页:采用我院的统一中文扉页,扉页上分别用 中文填写论文题目、学位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指导小组成员姓名和职称(院外 导师还应在“指导教师姓名”后面注明所在单位,并用()标注;若没有指导小组可将该项删 除) 、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和论文答辩日期等内容。英文扉页:采用我院的 统一英文扉页,扉页上分别用英文填写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及指导小组成员姓 名和职称、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答辩日期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内容。 1.3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每本论文中必须有亲笔手写体签名的独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1.4 摘要摘要 论文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博士论文摘要字数约 1000-2000 字, 科学硕士为 500-1000 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 300-500 字。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是 学位论文的缩影,是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见解、结论简短明了的缩写。 (2)摘要中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 (3)摘要内容应尽可能包括原论文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 摘汇编等二次文献采用。 (4)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语言力求 精炼,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 (5)要用文字表达,不要附图和照片,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 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要使用表格、公式、上下标以及其他特殊符 号,要突出重点,阐述清楚,少用数据表。 最下一行为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 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 。 如有可能,应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一般为 3-5 个,在摘要正文之 后隔一行顶格书写,并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例:杨树,丰产栽培模式。 7 1.5 目录目录 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分正文目录和图表目录。 1.5.1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正文目录应包括论文内的中、英文摘要、论文中全部章、节、条三级标题、参考文献、 附录、索引、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致谢及其页号。 1.5.2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目录分正文图表目录和附录图表目录。正文图表目录:应是正文论文中的图表说 明,一般是将论文中的图和表按顺序列出来(如果图、表较少可不必列出) 。附录图表目录: 应是附录中的图表说明(如没有附录或附录中无图表,此栏可省略) 。 1.6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6.1 绪论绪论 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领 域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课题的经费来源及主要研究 内容。 绪论应简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 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 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要赘述。 1.6.2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做到客观真切,准确完备,结构合理,层次清 楚,重点突出,合乎逻辑,文字简练、通顺。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 个部分构成。论文主体写作形式和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包括: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研究材料、实验装置、测试方法和实验计算方法; 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 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 理论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 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 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 8 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 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 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 确,结论明确,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小结” 。 1.6.3 结论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不是正文中各章小结的简单重复。在结论中,应 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 ,对其应用前景和社 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 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结论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结论内容一 般在 2000 字以内。 学位论文的结论作为论文正文的最后一章单独排写。 1.6.4 论文正文书写规定论文正文书写规定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学位论文的扉页、摘要、各 章节中的图表文字说明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扉页、摘要英文 部分另起一页。 1.6.4.1 论文正文字数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要求 5-10 万字,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 3 万字以上,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要求 2 万字以上。 1.6.4.2 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应在 15 字以内,一般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论文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表 1-1 中的格式。层次要求统一, 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具体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表 1-1 所示格式,款、项标题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单独排一行, 但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 9 表 1-1 层次代号及说明 层次名称层次名称示示 例例说说 明明 章 (标题 1) 第一章 章序及章名居中排,章序用“第一 (二)章”数字(50 字符内) 节 (标题 2) 1.1 题序及标题顶格书写,下面阐述内 容另起一段(50 字符内) 条 (标题 3) 1.1.1 题序及标题顶格书写,下面阐述内 容另起一段(50 字符内) 款 (标题 4) 1.1.1.1 题序及标题顶格书写,下面阐述内 容另起一段(50 字符内) 项(1)题序空二格书写,以下内容接排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1.6.4.3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 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 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 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原词。 第一次出现某一植物名称时需加注其拉丁名,并用斜体表示。例:本研究用试材采自 5 株臭冷杉(Abies nephrdepis) 。 1.6.4.4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10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 GB31003102-1986 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 应统一。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 198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 GB31003102-1986 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可采用汉字或符号, 但应前后统一。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 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 “万 tkm”等。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 1000kg” 。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 8 点 3 刻” ,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 号一律用正体。 1.6.4.5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 GB31003102-1986 及 GB7159-1987 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 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1.6.4.6 数字 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1987 年 1 月 1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 7 个单位公布) ,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 (1)公历的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如 20 世纪,80 年代, 4 时 3 刻等。年号要用四位数,如 1989 年,不能用 89 年。 (2)记数与计算(含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如 3/4,4.5%,10 个月,500 多种等。 (3)一个数值的书写形式要照顾到上下文。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 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如一个人,六条意见。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邻 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应该用汉字数字,数字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天,七八 十种,四十五六岁,一千七八百元等。 (4)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应当使用汉字。如二倍体, 三叶虫,第三世界, “七五”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等。 (5)5 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 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为单位。如 345 000 000 公里可改 11 写为 3.45 亿公里或 34 500 万公里,但不能写为 3 亿 4500 万公里或 3 亿 4 千 5 百万公里。 (6)数字的书写不必每格一个数码,一般每两数码占一格,数字间分节不用分位号 “, ” ,凡 4 位或 4 位以上的数都从个位起每 3 位数空一个数码(1/2 汉字)。 “3 000 000” ,不 能写成“3,000,000” ,小数点后的数从小数点起向右按每三位一组分节。一个用阿拉伯数字 书写的多位数不能从数字中间转行。 (7)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要注意下列用词的概念:增加为(或增加到)过去的二倍, 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二;增加(或增加了)二倍,即过去为一,现在为三;超额 80%, 即定额为 100,现在为 180;降低到 80%,即过去为 100,现在为 80;降低(或降低了) 80%,即原来为 100,现在为 20;6)为原数的 1/4,即原数为 4,现在为 1,或原数为 1,现 在为 0.25。 应特别注意在表达数字减小时,不宜用倍数,而应采用分数。如减少为原来的 1/2,1/3 等。 1.6.4.7 公式 公式书写应起一行,公式内容居中,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 、 “假定”等) ,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靠右并与右边线空两格排写。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 , 附录 B 中的第一个公式为(B-1)等。例: %100 ( (%) 002 am002 I II ICr ) (1.1) 式中: ICr 相对结晶度的百分率; 002 I 02 晶格衍射角的极大强度(222附近) ; 文中引用公式时,应写为“见式(1.1)”或“由公式(1.1)” 。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 a /(bcosx)。通常 “乘”的关系在前,如 a cosx / b 而不写成(a / b)cos x 。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 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代号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 个字对齐。破折号占二个字,格式见下例: 12 式中M f 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 m); f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 ,长分数线与等号对齐。 1.6.4.8 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尽可能使用三线表。每个表格均应有表题(由表序和表名组成) 。 使用表格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表序应按章编排,如第 1 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 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 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题置于表上。 (2)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则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3)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通用符号。 (4)表中数据应准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横线“” (占 2 个数字宽 度) 。 (5)不允许用“” 、 “同上”之类的写法,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的各 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6)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7)表内文字说明句末不加标点。 (8)若表或图中有附注,采用“”编号,如注,注,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9)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文述,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 给出; (10)表格中所有所有中文文字(包括表题、表中的中文文字、表后的注解)均应中英文中英文 对照对照。 (11)表题与表是一个整体,一般不得拆开排成两页。表题与表是一个整体,一般不得拆开排成两页。插表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 表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表移到次页最前面,如一页仍排不下时,另起 一页时应标注:(续上) 字样。 1.6.4.9 插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 片、图版等。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插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 13 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同时,选图要 力求精练。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标准;图中的术语、标注的符号和缩 略词必须与正文中文字表述所用一致。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坐标图: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中、英文对照中、英文对照) 及量纲,且均应按国际标准(S1)标注,例如:kW,ms,N,m等,但一些示意图例外。 例: 表 2-2 不同轮伐期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Tab.2-2 Stand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of different rotations 乔木层 Arboreous layer 活地被物层 Underground vegetation layer 死地被物层 Litter layer 轮伐期 Rotation (a) 生物量 Biomass 比例 Proportion 生物量 Biomass 比例 Proportion 生物量 Biomass 比例 Proportion 合计 Total 556.8596.851.141.940.711.2158.70 1099.6399.160.390.390.450.45100.47 15104.5295.442.121.942.872.26109.51 20150.8395.073.212.024.622.91158.66 25164.7194.084.082.336.293.59175.08 30182.5493.314.602.358.484.34195.62 注:生物量及比例单位分别 t/hm2和%。The units of biomass and proportion are ton per hectare land percentage respectively.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 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1)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确切的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 。图号按章编 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图的图号为“图 1-1”等。图题及图中说明均需中英文对照图题及图中说明均需中英文对照。图题居 中置于图的下方,中文在上,英文在下,要求用宋体 5 号字。有图注或其它说明时应置于图 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注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 14 一幅图若有若干幅分图时,均应编分图号,分图号用(a) 、 (b)等表示,并按顺序编排, 分图题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 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图中说明文字尽可能采用宋体 5 号字,如字数较 多或形式需要可适当缩小,但最小不得小于 6 号字,并以清晰为准则。 (2)插图编排 插图须紧跟文述,插图之前,文中必须有关于本插图的提示,如“见 图 1-1” 、 “如图 1-1 所示”等。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 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 节。 (3)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及插图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可为黑 白或彩色。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粘贴的照片宜采用光面 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图像放大的照片应注明放大倍数(如显微镜下的放大图) 。 插图例: a.照片类图例 如图 1-1 所示为照片插图。 图 1-1 水培接种图 Fig. 1-1 Inoculation result of water culture inoculation method 15 对于多张图片并列的情况,请采用虚边框的表格。 分图 A分图 B 略(可选)略(可选) 分图 C分图 D 图 1-2 杉木林地 Fig.1-2 Chinese Fir forest b.结构框图图例 如图 1-2 为结构框图的图例,建议此类图在建议此类图在 Excel 中绘制后选择性粘中绘制后选择性粘 贴到贴到 Word 或者直接使用截图图片。或者直接使用截图图片。 第 1 步:一键处理 第 2 步:手工调整检查 第 3 步:插入目录 第 4 步:插入页眉页脚 第 5 步:自动检查 16 图 1-3 一般框图的示例 Fig.1-3 The Shape Sample c.平面结构图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亿元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出口退税综合退税率 图 1-4 中国历年出口退税额及综合退税率变化情况 Fig.1-4 The tax reimbursement for export and general ratio of tax reimbursement for export 1.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 10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 1/2;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 4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 20 篇。篇。 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 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教材、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 名的内部报告如 PB、AD 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通常不宜做为参考 文献引用。 引用网上参考文献时,应注明该文献的准确网页地址,网上参考文献不包含在上述规 定的文献数量之内。 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标注,并按照引用的先后排序。 1.7.1 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规定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规定 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有两种方法,选择中其一种方法进行标注: 1.7.1.1 按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序 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 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 4 号字体的上角标(建议字体为 Times New Roman) 。参考文 17 献在文章中在文章中的标注办法:完全或具体的引用:一般标注在该作者的右上方或引用句的未尾。 例:“张三1认为生态位主要是指“;或者“在有利的情况下,气孔蒸腾一般占总蒸腾量的 80-905 。 ” ;不是具体的引用某一篇,而是多篇参考文献都涉及该内容,则在该段未将 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分开,例:“在有利的情况下,气孔 蒸腾一般占总蒸腾量的 80-90 1,5,611。 ”;如遇连续序号,只标注起讫序号。如“树干生 物量大约是树叶生物量的 3-5 倍611。 ”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则用小 4 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 8,1014可知” 。不能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下同) 。 1.7.1.2 按作者和时间进行排序 引用文献标示置于所引内容后面,按时间先后排列并置于()中。 1.7.2 文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文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标注方法为:只列作者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参考 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序的方法时,参考文献按正文出现的先 后顺序(中外文献不必分开)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采用作者和 时间进行排序时,中外参考文献需要分开排列,中文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同一作者按论文 发表的时间)拼音排序,外文参考文献按英文字母排序。文献的首行顶格书写,次行开始缩 进两字符。 文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包括作者、题目、来源,外文文献应列出原名,应符合 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1)期刊)期刊 序号(该符号表示空格,下同)作者(不超过 3 人,超过 3 人用“等”字样替代, 作者之间用逗号区分开).论文题目.期刊名,发表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例如:1 洪伟,吴承祯,林成来等.福建龙栖山森林群落林窗边缘效应研究.林业科 学,2000,36(2):3338 (2)专著)专著 序号作者.专著名称.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地点:出版社,年份,引用部分起止 页 例如:2 李博.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13 翻译图书文献还需加译者,格式如下: 18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作者所在院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年份,起止页码 例如:3 陈善元.中国家养山羊和绵羊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云南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6,7578 (4)论文集)论文集 序号作者.论文名称.论文集名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例如:4 周海滨,费本华,江泽慧.结构用规格材刚度性能的动态评价.2006 年全国博 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论文集(下) , 2006,17731777 注意:西文文献中第一个词和每个实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俄文文献名第 一个词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余者小写;日文文献中的汉字须用日文汉字,不得用 中文汉字、简化汉字代替。文献中的外文字母一律用正体。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将作者名 的缩写置前,作者姓置后。 1.8 附录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列出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 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如有多个附录,序号采用“附录 A” 、 “附录 B”等的形式, 并且每一附录均应另页起。附录中的图、表等另编序号,与正文分开,如图 A-1;表 B-1 等。 (没有此项可省去)(没有此项可省去) 。 1.9 索引索引 目前,我院对学位论文索引没做具体要求。有条件的同学可做出并放在附录后面。 1.10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 (1)作者简介(只针对同等学力人员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2)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3)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19 (4)攻读硕(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只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 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的学术论文。录用通知书中应明 确说明论文的发表卷、期号) 。与学位论文无关的学术论文不宜在此列出,书写格式与参考 文献同。 我院对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规定如下: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本学科专业所要求的核心期刊上发表 2 篇以上 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如不是独立作者,第一作者只能是本人的导师,第二作者为 研究生本人。 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包括同等学力人员)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在本学科专业所 要求的核心期刊上发表 1 篇以上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如不是独立作者,第一作者 只能是本人的导师,第二作者为研究生本人。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 对我院正式录取的研究生,其发表学术论文的署名单位必须为中国林科院。我院对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详见中国林科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1.11 致谢致谢 不宜超过 300 字。对资助过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或个人,指导、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 作的组织或个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等表示 感谢。主要有: a.对论文课题进行资助的各种基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b.合作单位、给予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c.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d.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e.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f.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 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切忌感情色彩浓厚和流于俗套的溢美之辞;对课题 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致谢人名不宜列举太多。 20 2 论文的写作框架格式论文的写作框架格式 2.1 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自然科学类论文格式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说明:阐明论文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说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节的逻辑结构。既可对国内、外现状和研究评述进行分述, 也可把国内外现状和评述融合一起进行撰写)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说明:毕业论文应有总体设计。本节中应详细阐明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 第一部分(阶段)的研究 (说明:1.根据研究内容确定是否分章来进行撰写,即研究内容之间相对独立可分章来 写,如研究内容上是一环扣一环,则不需要分开撰写,即第二章为试验材料与方法,第三章 为结果与分析。2.章节数目根据论文需要确定;3.理论研究可单独成章) 2.1 第一部分的试验材料(试验地、研究区)与研究(调查)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第一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结果 2.2.2 试验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第二部分的研究 3.1 第二部分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21 3.2 第二部分的结果与分析 3.2.1 试验结果 3.2.2 试验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说明:综合分析,将主体部分的研究结果相互联系起来,围绕中心论点深入分析,而 不是前面小结的简单重复) 4.2 讨论 (说明:讨论本论文工作的科学意义和贡献,即说明本论文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有哪些 新的发现,支撑这些新发现的根据是什么,这些新发现在理论及应用上的意义是什么) 4.3 展望(说明:主要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如何完善和深化该项研究) 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案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研究 2.1 现象观察 2.2 提出观点(概念、假说、模型) 2.3 形成结论(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案例分析(调查结果) 22 3.1 背景简介(调查对象简介) 3.2 案例分析方法(调查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主要措施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措施 4.2 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23 3 学位论文排版要求学位论文排版要求 3.1 全文格式要求全文格式要求 3.1.1 页眉和页页眉和页脚脚 从正文的第二页开始,均应标注页眉。页眉用 5 号宋体字书写(为方便以后评估,页眉 只写第 X 章 XXX,不写中国林科院博(硕)士学位论文) ,距页边界 2.0cm,居中;页脚距 页边界 1.0cm。 3.1.2 页边距页边距 上 2.4 厘米,下 2.4 厘米,左 2.4 厘米,右 2.4 厘米;装订线 0 厘米。 3.1.3 页码页码 封面、英文扉页无需页码,摘要、Abstract、目录为罗马数字页码、等,论文 其余部分均采用阿拉伯数字页码,靠左右下角。 3.1.4 字体大小字体大小 博士、硕士论文排版推荐采用的字体、字号如表 3-1 所示。 3.1.5 排版排版 全文格式均采用双面排版。 3.2其它特殊格式要求其它特殊格式要求 3.2.1 封面封面 采用我院的统一封面格式,论文题目中文为楷体、英文为 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字, 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字号大小,使 1 行能够显示题名或副题名;研究生姓名、专业、指导 教师姓名、职称等均为楷体四号字。 3.2.2 扉页扉页 中文扉页论文题目楷体,小二号字;学位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姓名(职 称) 、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和论文答辩日期等均为楷体四号字。 英文扉页论文题目为 Times New Roman,小二号字;研究生姓名、指导教师及指导小组 成员姓名和职称、申请学位级别、专业名称、答辩日期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均为 Times New Roman 四号字。 3.2.3 附录附录 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 A,B,C,.编序号,如:附录 A。附录中的图、表、式、 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 如:图 A-1;表 B-2;式(B-3) ;文献A-5等。科研项目的格式如下:序号.项目名称.项目 来源.项目起止时间。 24 3.2.4 单位名称单位名称 文中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可 混用。 表 3-1 博士、硕士论文排版采用的字体、字号 字体字体 名名 称称实实 例例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 字字 号号其其 他他 摘摘 要要 黑体加粗 -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 摘要 内容宋体-小四号1.5 倍行距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 关键词 养分,调控宋体-小四号 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 号分开,最后一个关 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Abstract 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 段前 2 行,段后 1 行 Abstract content -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1.5 倍行距 Keywords: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Keywords nutrient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目录 目目 录录 黑体加粗 -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 目录内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目录内容依次排列摘 要、Abstract、各章、 节等,各层之间无需 斜体进行区别。段落 要求:左对齐、段前 段后左字符右字符均 设为 0,行距一般选 1.5 倍行距,但可根 据内容进行适当变更, 原则是尽量排满页, 应使“致谢”在页面的 4/5 以下。 章标题 第二章第二章 黑体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 二级标题 2.1 黑体加粗 Times New Roman 三号 段前段后各 1 行,靠 左 25 名名 称称实实 例例 字体字体 字字 号号其其 他他 中文中文英文英文 三级标题 2.1.1 黑体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三号 段前段后各 0.5 行, 靠左 四级标题2.3.2.2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正文段落研究地的情况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1.5 倍行距 表题与图题 图 4-1 生物量 Fig.4-1 宋体 Times New Roman 五号 英文表题或图名均需 距下面表格或正文 0.5-1 行,居中 表内文字生物量宋体 Times New Roman 五号 字号尽可能采用 5 号 字,如字数较多或形 式需要可适当缩小, 但最小不小于 6 号字 表外注解注:宋体 Times New Roman 五号注解位于表格下方 公式Y=f(x)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公式这一行要与上、 下正文各保持 0.5 行 的距离,即在段落中 对公式这一段进行上 下各 0.5 行的设置 参考文献 9 Taylor.GPS Trans GIS.2001,5(3): 1113 宋体 Times New Roman 五号注意对整齐 附录 附附 录录 黑体加粗 -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 附录内容附录 A 病虫害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1.5 倍行距 在读期间的在读期间的 学术研究学术研究 黑体加粗 -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在读期间的学 术研究 内容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1.5 倍行距 致致 谢谢 黑体加粗 - 小二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 前 2 行,段后 1 行 致谢 内容宋体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1.5 倍行距 注:本表为实例。 26 3.3 印刷装订及其它要求印刷装订及其它要求 3.3.1 印刷要求印刷要求 学位论文内容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用 A4 纸输出;论文正式印刷、装订时大小必须裁 成 A4 开,论文封面为白色,格式必须按我院统一要求。书脊用 5 号宋体字写论文题目、姓 名、某某届硕士(博士) 。 3.3.2 学位论文详细摘要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此材料是报送院学位委员会的简明材料,应单独装订成册。其包括:学位论文封面、 2000 字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参考文献四部分内容,并按顺序合订。其中 2000 字中 文摘要需简明扼要地叙述本论文课题的来源背景、国内外现状、前人工作等情况,所涉及的 基础理论、主要实验的原理及过程和试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及其先进性、适用性和可能产生 的影响,所涉及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课题,以及本论文的撰写过程及不足之 处。 3.3.3 交送数量交送数量 毕业前应将答辩通过并修改后的学位论文(4 套) ,详细摘要(1 套)及其电子版交研究 生部培养办公室。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研究生部联系。本规定解释权在研究生部。 27 4 英文内封及英文目录中的部分用词翻译英文内封及英文目录中的部分用词翻译 为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英文内封用词现做如下统一规定,如表 4-1 所示。 表 4-1 英文内封用词汉英对照表 中中 文文译译 文文 所在单位Affiliation 答辩日期Date of Defence 授予学位单位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目录Contents 摘要Abstract 绪论Introduction 结论Conclusion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附录 A,BAppendix A,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Papers published in the period of Ph.D. education 原创性声明Statement of copyright 使用授权书Letter of authorization 致谢Acknowledgement 索引Index 个人简历Resume 28 表 4-2 中国林科院授予博士、硕士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学科代码中文中文译文译文 071001植物学Botany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071012生态学Ecology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081704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082201制浆造纸工程Pulping and Papermaking Engineering 082901森林工程Forestry Engineering 082902木材科学与技术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8290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Chemic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of Forest Products 082921林业环境与能源工程Forestry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082922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Wood-based composit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83001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 090301土壤学Soil Science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学Forest Tree Genetics and Breeding 09070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 090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 2025年物流工程师面试宝典高级模拟题集及答案详解
- 田家四季歌课件
- 倒立教学如何导入课件中
- 减脂舞教学课件
- 书法日子旁教学课件
- 《家族的学堂》教学课件
-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 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含答案)2025-2026学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 新解读《GB-T 223.54-2022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消防文员笔试题目及答案
- 胃肠镜检查的护理常规
- 东北区域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实施细则
- 第三期团课课件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学习2025中央一号文件“千万工程”新阶段部署
- 儿童乐园室内装修施工方案
- 检验科标本保存制度
- 中国半导体热沉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外研版高一到高三单词表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案》知识培训
-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课件
- 2025版商业综合体物业服务合同招标文件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