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测试题(A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Mg-24,S-32,Cl-355,K-39,Ca-40,Mn-55。 一选择题(四选一,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无法比较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4.让4g 氢气和16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A.12g B.16g C.18g D.20g5.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 )A.物质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的数目 D.原子的种类6.在某化学反应 2XY + Y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Z中,Z物质的化学式为( )A.XY2 B.X2Y C.X2Y2 D.X3Y27.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 水 + 二氧化碳 淀粉 + 氧气, 生成物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C、H、O B.C、H C.C、O D.O、H8.已知化学反应:2A + B = 2C + D,当10g A和8g 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6g C。如果要得到3g 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的质量是( )A.1g B.2g C.3g D.4g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 + O2 点燃 CO2 B.4Fe + 3O2 点燃 2Fe2O3 C.2Mg + O2 点燃 2MgO D.2P + O5点燃 P2O510.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 2H2O的正确意义是( )A.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B.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11.a克过氧化氢溶液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 待完全反应后得c克残余物,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ac)克 B. (a + bc)克 C. (ab + c)克 D. (abc)克12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3H6O3 + 3O2 3CO2 + 3H2O B.C3H6O3 + O2 CO2 + H2OC.C3H6O3 + 3O2 CO2+ 3H2O D.2C3H6O3 + 6O2 6CO2 + 6H2O13 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g B.32 g C.16 D.3214.氢气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为H2+Cl2点燃2HCl ,若用 “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氯原子,则上述反应可表示为( )+=+=A B +=+=C D 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461114反应后质量/g待测15084A该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g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4D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16.在反应 2Mg+O2点燃2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2:1:2 B.48:32:80 C.24:32:40 D.24:32:5617.当m g硫和n 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A.等于(m+n)g B.大于(m+n)g C.小于或等于(m+n)g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8.用 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污染的程度,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 + 5CO = I2 + 5 CO2 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 B.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C.参加反应的I2O5 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 I2和 CO2的质量比 D.参加反应的I2O5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 19.在化学反应C+O2点燃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A.m B.2m C.m/2 D.4m20.在反应A+2B=C+2D中,9.8gA与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生成D1.8g B.质量比为49407118C.生成D7.2g D.相对分子质量比988014236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0分)21(6分)通过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比较下列反应:C + O2CO2 2CO + O22CO2CH4 + 2O2CO2 + 2H2O C2H5OH + 3O22CO2 + 3H2O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至少答3条): ; ; 。22(8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内)(1) Mg + N2 点燃 Mg3N2(2) Fe2O3 + C 高温 Fe + CO2(3) KClO3 KCl + O2 (4) C2H4 + O2 点燃 H2O + CO223(8分)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类型。 ( ) ( )24(6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Cl2、H2、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酸钾、硫粉、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它在密闭容器里引燃,则急剧反应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K2S)、碳的最高价氧化物以及氮元素的单质 。(3)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4分)(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2 4NO + 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风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8分)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ClO2的名称为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整个反应中 (填“是”或“否”)出现过单质。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7(10分)如图是测定白磷燃烧后前后质量变化和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已知白磷燃烧的现象和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试回答下列问题:(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2)左盘上锥形瓶口在白磷点燃后为什么要塞紧?_。(3)点燃时,若瓶塞未塞紧,待燃烧完毕后再塞紧。天平的指针将会指向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版】小学四班级下册 跳跃2
- 中国舞蹈音乐教学课件
- 2025年船舶驾驶员适任考试模拟题与答案解析
- 2025年行政主管招聘面试预测题及实战演练指南
- 2025年制造业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手册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实操技能部分要点梳理及模拟题
-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 2025年钎焊工艺考试重点及应试技巧
- 会演戏的玩具教学课件
- 申通快递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案全册
-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中职版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
- 白银公司考试题2024
- 轧光机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华能:风电机组数字化感知与运行状态评估
- 海洋岩土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课件
- 锐器伤管理制度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1
- 《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