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_第1页
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_第2页
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_第3页
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_第4页
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用全面、发展的辩证观点转化他 男生 L,是班上的尖子生,入学成绩名列年段第 27 位,是班级的老二。他圆溜溜的脑袋上白发占据了三分之一,看上去蛮壮实的身体,走起路来却摇摇摆摆。在班上,他人缘不错,一下课总有一堆人围着他,同学们说他特能侃,天南海北,天上地下,陆地海洋,他都能说得津津有味,让周围那些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喜欢电脑游戏,经常用傍晚放学时间到网吧过上一二小时瘾再回去。就是这样高一上半期考他的成绩照样名列班级第一,单科成绩好几门也是班级第一。按理说,这样的学生老师应该都很满意,其实不然,几乎 每个科任老师对他都颇有微言。一致反映:上课爱讲话,不记笔记,作业不做,影响班级同学听课,还经常迟到。有的科任老师甚至觉得班级有那么一股“邪气”。“邪气”从何而来?我还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 L 同学对班级的影响力很大,因为他上课爱讲话,就带动了他周围的一些同学讲话;因为他不交作业,就有那么一些同学“依样画葫芦”跟着学;因为他常迟到,就有一些同学步他的后尘;因为他喜欢电脑游戏,也带动了一些“游戏迷”,等等。 深入观察了解和冷静思考之后,我觉得做好 L 同学的工作是关键。怎么做才能达到良好的效 果呢?从半个学期的接触了解,我对 L 学生的性格有所掌握,我觉得“刚柔兼济”2 / 6 的方法比较有效,“刚”有“以儆效尤”的功效,“柔”不至于伤害 L 同学。 鉴于 L 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我在班会课上“先扬后抑”,先表扬他学习成绩优异,值得大家学习,然后话锋一转,切中要害,对他的不良习惯予以严肃批评,并撤了他科代表的职,同时又对他提出了希望。班会课后,我觉得有必要再单独找他谈谈,于是,我留下他,一同在校园里漫步。我先开口打破了沉默:“老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但老师不能不说,你是一个很有天赋,各方面素质都很不错的学生,凭着你的 聪明才智,考上一所大学没问题,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完全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一流的大学。你不是很喜欢电脑吗,清华的电脑专业是全国一流的,当然如果像你现在这样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你就可能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如果这样那么今后你一定会后悔终身的,老师是替你可惜啊!”我见他默默点头,并表态说,以后一定改正缺点。 一星期后,我向科任教师了解他的课堂情况和作业情况,老师们反映有进步,但还不是很满意。于是我趁热打铁。先在班会课上表扬他,尔后再找他个别谈话,殷切期望他能给老师们一个惊喜。 半期后,开 家长会,我向他的家长了解一些他在家的情况,他的家长说他很能睡,晚上一般八九点钟就睡觉,早上3 / 6 六点多才起床。原来如此,难怪他没时间做作业。 又是一次谈话。我建议他试着改变一下作息时间,能不能晚上用上两个小时时间做作业,科任教师反映你的做题速度慢,这与你平常练的少有一定关系,更何况高考的题量还更大,如果平常不训练答题速度,即使考试时所有题目都会做,但速度慢,来不及做,同样不能得分。第二天,我问他,昨晚做作业了吗,他告诉我:老师,我昨晚做到十一点多才睡觉。我当时不由一阵惊喜,及时鼓励表扬了他,希望他上课遵守课堂 纪律。同时提出:如果老师讲的已经理解了,允许他不讲话影响他人,自己作进一步钻研。他说:“老师,我不是有意要讲话的,我是控制不住自己!”他提出能不能自己单独坐一张桌子,我当即表示同意。为了约束自己他还将桌子搬到最后靠墙的位置,与其他同学保持了一段距离。很快,科任老师觉得他的课堂纪律进步很大。 为了巩固效果,高一下我对他进行了家访。他的家离学校不近,骑自行车得花上近半个小时。费了一点周折,终于在 205 国道边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座 80 年代初期普遍格局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没有客厅,直通通的两间房,隔了走道是厨房,一个狭小的阳台已被围成了一间房,里面摆着一张很小的书桌,一张极简陋的床(凳子加床板,这就是他的天地,连多一个人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见了这情景,我当时不禁有那么一点辛酸。而看他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难4 / 6 堪,乐呵呵的。在他家呆了半个小时,汽车的奔驰的轰鸣声不断地撞击我的耳鼓。“吵吗?”“习惯了。”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还真佩服他了。这次家访,我对他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以后的教育中,我总是以谈心的方式跟他交流,让他逐 步地改变不良习惯,即使偶有迟到现象,我也不过多的给予批评,只是提个醒或希望什么的。他对自己的不足也能正视,而且确实在改,高一下半期考他的学习成绩有了突出的进步,总分平均分位居年段第六名。他的变化对其他同学有很大的触动,同时,我做其他同学的工作,也更有说服力。在他的带动下,围着他的学生也有了转变,班级的班风、学风都因此得以极大改观,班级取得了总分平均分名列年段第一的好成绩。 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我体会到: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 维定势来看待学生,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马克思列为中等的、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5 / 6 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呵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人。”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尽可能运用一切有效方式和途径去了解学 生,籍此基础对具体情况作全面的尽可能透彻的分析。学生是一本“活书”,每个学生一本。要读好这本书,我们应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入手,以辩证、全面的观点去了解研究他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一俊遮百丑”,尤其要发现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现象。以便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以解决好主要矛盾。这是因为从内因上说,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素质,从外因上看,只要班主任有信心,有决心,有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学生一定能发展, 班级也一定能发展。相反,那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班主任工作观支配下的班级工作只能适得其 反,说重了还可能扼杀一个乃至一批未来的“人才”。 作为班主任,只有心中装着学生,而且认为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爱,才有可能说出富有教育魅力的话语,也只有教师深深懂得自己的言行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哪怕一举手,一投足,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才会善于把握各种契机,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有益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期望的信息向每一位学6 / 6 生的心灵播洒阳光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 善于理解学生是一种教育境界。善于理解学生还是教师自身的一 种涵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