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综合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一、 选种原则1、 针对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的品种,2、 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3、 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4、 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二、 品种选择1、龙黍18号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12号*龙黍5号)杂交育成。植株高中等,一般为145厘米左右,穗长38厘米,分枝穗型,籽粒大小中等,千粒重5.8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30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龙黍21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9号*龙黍5号)*(龙黍10号*苏联靡子)复合杂交育成。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0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5.6克左右,千粒重6.4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龙黍23号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1989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5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4厘米,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7.0克左右,千粒重6.8克,黑褐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活该成熟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5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为中晚熟类型。适宜在我省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粘丰7号“粘丰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人工创造杂种材料。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粘丰7号”属黄糜子类型,植株绿色(成熟时黄色),平均株高170cm,穗长35.6cm,穗柄中长,侧穗单粒,粒为黄色,大粒,千粒重7.0g以上,出米率75%,生育日数115天,抗旱、抗倒伏、抗落粒、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可一次收割。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8kg/hm2,比对照品种“年丰5号”增产38.1%。19911992年区域试验10点次均表现不同程度较对照品种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683.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2%。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5.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适合平川、岗地栽培,垄作、平作均可。2、宁糜10号、龙黍23、粘丰7号,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350kg。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辽糜56号,一般亩产200300公斤。 4、公糜1号。三、 种子处理1、在播种前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晒晾23天,提高出苗率。2、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糜子黑穗病的有效措施。3、用种子重量02一03的30菲醒拌种,或用浓度 500倍的 50托布津溶液浸种,预防散黑穗病。4、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也有良好效果。5、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6、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50.1%拌种。7、用20%萎锈灵乳油1000毫升,稀释20倍液拌200公斤种子,堆闷4小时后播种。、在播种前一定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黑穗病,可用拌种双粉剂,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干拌闷种10天左右。、用种子重量的.12%“3911”闷种10、前将精选好的种子摊于席上曝晒2 3 d, 以提高发芽势和出苗率; 为防治黑穗病, 要用种子重量0.2% 0.3% 的拌种霜拌种堆闷后播种。四、 播种期、糜子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对光温反应敏感。播种过早,气温低日照长,营养体繁茂,分蘖增加,早熟而易遭受鸟害;播种过晚,则气温高,日照短,植株降低,分蘖少,穗小粒少,大幅度减产,因而适期播种是保证糜子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因此各地播种期不能要求一致,其原则是: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播期,晚熟品种可以适期早播,迟播在生育后期会遇低温和早霜,不能正常成熟或降低产量和品质;早熟品种在不影响成熟和营养体生长的原则下,可适期晚播;复种品种要力争早播。不论哪一类品种,都应将成熟期安排在早霜来临之前。地温稳定在12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孕穗期抽穗期应与当地雨热季节相吻合,有利于糜子开花结实。、 春糜子播种期一般在芒种”前后为宜,夏糜子应力争早播。、种子萌发最低温度810,最适温度2030,、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吸水占种子重量25时即可发芽,因此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糜子能正常发芽和出苗。、日平均地温稳定14左右时,是谷子适宜播期。糜子播期略晚,一般在立夏前后。、6月1日6月10日播种,、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糜子的适宜播种期要注意掌握:1土壤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2 op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保证早霜前能正常成熟。2旱地糜子孕穗至抽穗时期能遇上较多的降雨,3在灌溉条件下,适当早播,以利于保全苗和提高产量。4要考虑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确定最适宜的播种范围。、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5月上旬左右。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具体播种时间还要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但要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为确保增产,一般在5月510日适时播种。9、为确保增产,改晚播为适期播种,一般在5月1520日及时播种。10、及时早播 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据试验表明,早播的增产效果都极为显著。11、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12、春播糜子在5 10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10 15 时为适播期, 13、播种期在5月20日左右为宜。五、 播种密度、播量、深度、糜子的播量主要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前整地质量、播种方式及地下害虫为害程度来确定的。种子发芽率高,种子质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好和地下害虫少时,播量可以少些,一般为0.7公斤/亩左右。如果土壤黏重,春旱严重,播量应不少于1.2公斤/亩。糜子的留苗密度受品种、种植季节、土壤肥力、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一般春播糜子区,山旱瘠薄地4万6万株/亩,中等肥力水地8万41万株/亩,川旱地6万8万株/亩。夏糜子区由于气温较高,糜子生长发育快,分蘖较少,以主茎成穗为主,穗子一般较小,应靠穗多来增加籽粒数夺取高产,旱地夏播以7万8.5万株/亩为宜,水地夏播则以15万株/亩左右为宜。、糜子播种分为条播、撒播和垄播三种。春糜子产区大部分采用条播,行距3340cm或2527cm;夏糜子产区因抢时播种多采用撒播方式;此外,东北地区糜子普遍采用垄播,垄播的播种工具是耒不 耙。一般情况下糜子播深以4cm为宜。 糜子一般在旱地上种植,播种量以7.5kg/hm2左右为宜,土壤粘重、春旱严重时,播量应不少于11.3kg/hm2。东北春糜子区以中小穗品种为主,留苗75万株/hm2左右,北方春糜子区与黄土高原春糜子区春播留苗6090万株/hm2,山旱瘠薄地以90120万株/hm2为宜,旱地夏播糜子留苗105130万株/hm2。、糜、谷亩播量1千克左右,深34厘米。加强田间管理。当糜、谷苗高36厘米、长出34片叶时间苗,苗距2厘米;56叶时定苗。谷子亩保苗2万株左右,糜子亩保苗3万株左右,结合间苗、定苗中耕2次。谷子要在拔节、孕穗期培土,以防倒伏。要做好糜、谷拔节、孕穗期的追肥工作,注意黑穗病、白粉病和烛虫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亩播种量不超过0.5公斤,覆土厚1.01.5寸。35叶时一次间定苗,苗距2.53寸左右;苗高3寸和5寸时,结合中耕锄草分别各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有效壮蘖的形成,保证亩成穗达到1.5万以上。、栽培黍稷的时间因栽培地区而异,有晚春播、夏初播和麦茬播之分。播种是否及时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可宽行距播种作为中耕作物,也可窄行密植栽培。中晚熟品种由于分蘖力强,自身有调节群体的能力,密度可较小,一般宽行距(45厘米以上)每亩4万株,窄行距(2030厘米)每亩 8万株。晚播或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甚短,靠主茎成穗,故密度宜大,一般每亩14万株左右。、夏播糜子每亩留苗1015万株。但仍要根据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旱地宜密,每亩播种量可用56斤;灌溉地宜稀,每亩播种量可用3一4斤。早播比晚播的播种量要少一些,早熟种要比晚熟种多 一些。对糜子来说,适当增加播种量,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划上的株数和穗数,植株高度整齐,子粒成熟一致。 糜子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5厘米,墒情好时可以租没发些,墒情差时可以适当深一些。合理密植,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彩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确定合理的密出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如自然条件、土壤特点、品种性状、理水平以及种植方式等。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早地宜密。夏播糜子生育期短,分蔡少,可以适空密播,努力做到苗全、苗壮、苗匀。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选无风天垄上机械开沟施肥条播,行距60cm,一般每667平方米种量不超过1kg,播后覆土35cm,稍晾后镇压保住墒情。及时间苗、定苗,在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留苗株距35厘米,苗眼宽厘米,交错留拐子苗23万株,保持3000050000穗/亩。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在糜子拔节期、孕穗期及时用人工拔除田间杂草,细管理,抗旱排涝、防倒伏。、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旱地宜密。努力做到苗全、苗壮、苗匀。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一般行距60左右,每亩用种量不超过1。 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具体播种时间还要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但要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为确保增产,延边地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播种前晒种两天后,用盐水选种,除去秕谷和草籽,选无风天,垄上机械开沟施肥条播,播后覆土35,后镇压保住墒情。、结合生产实践,旱塬地复种糜子播种量可根据土壤墒情以1215kg/公顷为宜。播种深度57cm,过深出苗率低,幼苗细弱,过浅抗旱性差,出苗前后遇旱时,易发生“烧苗”现象。11、改过去不间苗为间苗。每亩留苗15-2.0万株,主穗和分蘖穗都会长势良好,产量高。12、春播糜子在肥力好和施肥水平高的地块, 应稀植, 保苗3010 万 3715 万株/hm 2, 瘠薄地和施肥水平低的地块, 适当密植, 保苗3715 万 4510 万株/hm 2。13、吉糜1号品种的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密度18万株/公顷、Pl(50公斤P5O2/公顷,所有的磷肥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处理,达到4476.5kg/公顷;对于吉糜2号品种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密度18万株/公顷、Pl(50公斤P5O2/公顷,所有的磷肥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处理,达到4325.8kg/公顷。因此,提高糜子产量的关键栽培措施是密度控制在低密度水平,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施磷肥。14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对增产极为重要。试验表明,留苗105-120万株/ha,收获穗120-165万穗/ha,单产达3000-3750kg/;留苗75-90万株/ha,收获穗135-150万穗/ha,单产达45 00-5250kg/ha, 控制播量在15kg/ha为宜,且晚熟品种的留苗株数应少于早熟品种,前者不少于120万穗/ha,后者可为160-180万穗/ha。六、 施肥 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差异较大,从出苗至分蘖需要养分较少,不足全生育期的10,从分蘖至开花,整个生育期所需钾全部吸收,氮吸收近2/3,磷吸收近1/2,这个阶段是糜子需肥最多的时期,从开花至籽粒成熟,还需吸收氮总量的1/3,磷总量的1/2。重施基肥,分期追肥,既能满足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获得当年增产,又不断培肥地力,达到用地养地,持续高产的目的。1、 底肥 用有机肥作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如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沤制作基肥效果更好。基肥的施用时期以秋施或早春施入较好。肥料用量每公顷应施有机肥3050t,尿素150220kg,过磷酸钙300450kg,氯化钾75105kg。氮、磷、钾比例以1:0.6:0.6为宜。2、 种肥 种肥的作用是供应糜子生长前期所需的养分,以氮素化肥为主, (1)、种肥用量,硫酸铵以2.5公斤/亩为宜,尿素以1公斤/亩为宜,磷酸铵以1.52.5 公斤/亩为宜。 (2)、下种时随种亩施尿素23千克。 (3)、每亩用硫酸按58斤作种肥,随同种子撒在播种沟内,一般可增产二三成。(4)、结合播种可用极少量的尿素或硝铵作种肥,一般以每公顷30kg以下为宜,以防烧种。(5) 、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或尿素5公斤做口肥, 3、 追肥 追肥最佳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阶段,增产作用最为显著。糜子拔节后,由于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长旺盛,植株吸收养分数量急剧增加,是整个生育期需肥量最多的时期。 (1)、追肥以纯氮5 公斤/亩左右为宜。 (2)、糜子第一次追肥宜早,应在分蘖至拔节期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斤,或碳酸氢该30斤, (3)、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施用氮肥要少些,磷、钾肥要多些,也可以施入一些草木灰,以防止倒伏。这次追肥的目的 主要是促进穗大粒多。 (4)、瘦地或植株脱肥发黄的地块,抽穗后还要追施第三成肥。(5)、拔节时每亩追素510公斤。(6)、糜子第一次追肥,应在拔节时,每亩追施尿素57,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施用氮肥要少些,磷、钾肥要多些,也可以施入一些草木灰,以防止倒伏。这次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穗大粒多。(7)、在拔节时每667m2追施尿素57kg。(8)、结合第二次中耕适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一般可增产15左右,用量不宜过多,每亩追5公斤纯氮化肥为宜。4、 叶面肥 (1)、在糜子生长发育后期,叶面喷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追肥方法,可以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饱满。(2)、缺磷的植株,在齐穗后还可用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3)、糜子拔节、开花期,可用尿素250g+磷酸二氢钾150g+水25kg混合液叶面喷施一次,增产效果好。 (4)、在糜子抽穗期喷施0.3% 0.4% 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0 900 kg/hm 2, 可促进灌浆, 使籽粒大而饱满, 提高千粒重, 增产效果显著。七、 田间管理1、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23次,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和培土。、结合间苗、定苗中耕2次、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不少于三次。第一次中耕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农谚说:“谷锄针针,糜锄点点。”就是说头锄宜早不宜晚。要结合间苗中耕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草及野糜子,并进行适当的培土,防止倒伏。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这次中耕可根据用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要适当浅锄,避免伤根。、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在糜子拔节期、孕穗期及时用人工拔除田间杂草,镇压应选在晴天下午进行,此时苗发软,受伤轻,不沾土。、在糜子幼苗25片叶子时有鸭蛋磙子压12次青苗,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培育壮根、壮苗。糜子生育期间铲3次趟1次,拔大草23次,防止草荒。、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不少于三次。第一次中耕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头锄宜早不宜晚,要结合间苗中耕,深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草及野糜子,并进行适当的培土,防止倒伏。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可根据田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适当浅锄,避免伤根。糜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要获得良好的收成,还需适时进行灌溉。、糜子拔节期适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要锄透、锄细,一般深5厘米左右,并向根部培(拥)土。培土有利于糜子次生根和支持根的形成和生长,增强植株吸收水分、养分和抗倒伏的能力。8、50% 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 60 g/667m 2;阿特拉津是旱地糜子田防除杂草的理想除草剂, 其对双、单子叶杂草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其密度防效为77. 6%, 鲜重总防效为53. 1%, 对旱田糜子不产生药害, 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八、 病虫害(一)、病害、黍、稷(糜子)斑点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圆或椭圆形,直径23mm,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Phyllosticta sorghina Sacc.称高粱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引进新品种时,注意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结合起来,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2)适期播种,不宜过早。(3)发病重的地区于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糜子红叶病全株发病。少数早期死亡或抽不肯钻。紫秆类型感病后叶片呈现深紫色,有的节间缩短。植株变矮。黄秆类型感病后叶片和花序呈现一种不正常的黄色。病株节间也有缩短现象。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清除地边杂草和红叶病侵染病毒的来源。3、糜子花叶毒病发病叶片呈现扩展或局限为黄绿色花。叶或斑驳花叶。病株常黄化并矮小。苗期发病全株枯死或执穗不实。后期在部分或个别叶片上发病,全株就粒。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和适宜的播种期,以及消灭传播昆虫等。、散黑穗病(糜子散黑穗病)。此病主要由种子传染,病株上部叶片短小,宜立向上。穗部呈细长苞,由白色膜包住,膨大成瘤状物,然后伸出叶鞘。起初为白色或稍带红色的病瘤。外膜破裂后黑色抱子散出,剩余部分裂成丝状。此病主要由种子传染,黑粉附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在种子发芽后又侵入寄主。第二年在种子发芽后又侵入寄主。防治方法是:轮做换茬和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抗病品种和采用药剂拌种。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也有良好效果。散黑穗病又称糜子黑穗病。、糜子丝黑穗病(乌米)侵害穗部,产生乌米。病株稍矮,出穗较晚,并长期保持绿色,多自各节生出侧枝。乌米最初包有灰白色薄膜,不久即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最后呈乱丝状。处方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50.1%拌种。用20%萎锈灵乳油1000毫升,稀释20倍液拌200公斤种子,堆闷4小时后播种。(二)、虫害、糜子吸浆虫学名: Stenodiplosis panici Plotnikov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黍蚊、黍吸浆虫。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河南等地糜子种植区。 寄主: 糜子、稗草。为害特点:幼虫蛀食花器,造成子房不能正常授粉或发育,形成空壳秕粒,受害穗颖呈灰白色失水风干状,籽粒的内颖、外颖褪色变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25mm。体暗红色。复眼黑色,触角14节灰黑色,翅浅灰色半透明,被密毛,缘毛长且密,翅脉3条。胸部背面黑色,侧片桔红色。足细长。腹部背面黑色,腹面桔红色。卵长卵形,白色半透明。幼虫蛆形,桔红色,头很小,体表光滑,中胸没有剑骨片。蛹长2mm,桔红色,后色变深。生活习性:年生34代,以者熟幼虫在糜子或稗子壳内结茧越冬,越冬期长达9一10个月,直到翌年7月化蛹,蛹期34天,7月底羽化,8月中旬进入盛期,交配后雌虫把卵产在糜子苗上,产卵量10一60多粒,成虫寿命35天,8月底9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交配、 产卵,孵化的幼虫为害复种的糜子,幼虫期811天,9月中旬出现第三代,幼虫老熟时,于9月中下旬在糜子壳内结茧越冬。完成一代需20多天。成虫不活泼可短距离飞行。靠带虫的秕糜、稗粒混在种子或糜草中传播。 防治方法:(1)选用早熟、抽穗整齐的品种,适当早播。(2)播种前进行泥水选种,汰除混入种子中的虫粒。(3)合理轮作倒茬,避免重茬。(4)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喷撤25敌百虫粉,每667m2 15kg。(5)发生重的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蓟马成虫体长15毫米,黑色;若虫由黄色到红色,都在心叶及嫩德中为害。在抽穗始期和抽穗期各喷一次6六六六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粟茎跳脚又名麦跳卿、土跳蚤。成虫为害叶表组织,把叶片咬成不规则的纵纹。幼虫为害心叶造成枯心,也咬食嫩穗。防治方法是,春播时每亩施人6六六六粉3斤、兼治多种地下害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前,每亩喷05六六六粉35斤:或用 6六六六gi斤兑干细土 4050斤制成毒土。每亩撒毒土1015斤于幼苗基部,然后浅锄,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40% 的甲基异柳磷乳剂0.2 kg, 对水5 kg, 拌种100 kg 防治, 也可结合播种施甲基异柳磷或“3911”颗粒剂30 kg/hm 2 进行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