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new武汉自我相关议题孙蒨如.ppt_第1页
留new武汉自我相关议题孙蒨如.ppt_第2页
留new武汉自我相关议题孙蒨如.ppt_第3页
留new武汉自我相关议题孙蒨如.ppt_第4页
留new武汉自我相关议题孙蒨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從主流心理學到本土心理學,科學心理學的研究目的:尋找普遍理論 共性 本土心理學的研究目的:理解本土心理與行為的(區域)理論 殊相 普遍理論與區域理論的相對重要性 人類共性與文化殊相的問題,One mind many mentalities One mind but many (indigenous )mentalities,華人自我相關議題 華人的自我調控(self-regulation) 孫蒨如 中原大學心理系,研究源起,自我是一個重要研究議題,但針對華人自我所做的實徵研究實在非常缺乏 國內學者楊國樞(1993)提出了華人的 個人取向自我individual-oriented self與社會取向自我social-oriented self的觀點,其內涵呼應了獨立我及相依我的概念。,研究源起,近年來的研究更顯示這兩種不同的我也可以同時並存於華人個體身上(孫蒨如、王崇信,2005;楊國樞,2004)。 因此對於兼具雙元(多元)自我的華人個體而言,又有何種不同自我歷程或運作呢?。,自我調控意指個體控制與引導自己行動的方式(Markus Wurf, 1987)。 自我結構方式及相關的情境變項等因素均會影響個體的自我調控行為。,華人的自我調控,華人的自我調控,希望從自我建構方式,與自我覺察,及自我認知不一致性這些重要情境變項研究領域對華人的自我調控做整體的檢驗,自我建構:華人的自我複雜度,自我複雜度意指個體可以以多少不同面向或角色來區分自己,及這些面向或角色內涵的重疊性如何。 自我複雜度的概念為 Linville (1985,1987)所提出。Linville認為高自我複雜度的個體是指該個體自我層面數目多,且各個自我層面間的關聯性低 具有高複雜度的個體面對壓力時,抗壓性較強。,方法與程序,筆者先根據華人的自我建構內涵,發展出一套可以測得華人自我複雜度的自我分類作業。 再長期追蹤不同自我複雜度個體的情緒變化狀況及行為表現,負向相依自我複雜度的調節效果,小結,結果顯示華人或許同時具有獨立我(個人取向自我)與相依我(社會取向自我),但對華人而言,與他人發生關聯的相依我仍是較為重要。 負向相依自我複雜度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個體的憂鬱情緒及身心狀況,更有調節作用存在。 換言之,結果顯示當負向相依自我複雜度越高,亦即華人個體所建構出的負面自我角色或面向越多、內容越完整時,其面對高壓力時,所感受到的憂鬱程度越高、身心狀況也越差。,自我覺察(自我聚焦情境),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個體將注意力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亦即自我聚焦(self-focusing)的狀況 。 Carver & Scheier (1998) (1)自我覺察影響的是歷程(process)並非 直接造成個體表現出何種特定行為。 (2)自我覺察會使個體考慮到該情境中最應被突 顯的標準,並會朝該標準調整自己的行為。,自我覺察(聚焦情境),在自我覺察情境下,以不同自我建構或自我取向為主的個體,其所聚焦的標準是否會不同 ? 例如:獨立我、個人取向自我 標準:個人本身能力的不足 相依我、社會取向自我 標準:人際的不和諧 不同的自我覺察如何反映在個體的自我調控行為? 華人的自我覺察究竟是聚焦在何種標準?,研究設計,3(觸發情境:觸發獨立我vs.觸發相依我vs.中性觸發) 2(鏡子(自我覺察):無 vs.有)的二因子受試者間設計。 依變項:個體的自我調控傾向及其人際關係之 自我評估。,結果:各組對關係調控狀況,結果:各組對員工A獎金分配狀況,結果:各組對自我與他人關係親近性評估,小結,當自我覺察程度提高時,以不同自我建構為主的個體的確會出現不同的自我調控方式 高自我覺察及凸顯相依我的華人,面對模糊情境時會從改善關係方面加以著手,也會使用平等分配的方式來對他人事件進行處理,也會認為自己與他人關係還不夠親近 高自我覺察及凸顯獨立我的華人,面對模糊情境時會從改善自己能力著手,也會使用公平分配的方式來對他人事件進行處理,也會認為自己與他人關係太過親近,認知的不一致性與自我調控,個體有尋求認知一致的傾向是西方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流之一。 學者們認為尋求認知一致或逃避認知失調,應是西方文化下特有的產物,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個體應不具有。,認知的不一致性與自我調控,具有多元自我的華人,若讓其面對不同自我面向的自我不一致時,是否也會經歷認知失調?又會出現何種自我調控行為? 華人自我可從下面兩方向著手討論: 【個人態度價值觀 】個人取向自我面向 【人際認知 】社會取向自我面向,實驗一,實驗一:個人向度為主 操弄不同選擇程度,採用誘發順從模式(induced compliance paradigm) 假設:在個人向度上,當個體處於高選擇狀況下表現出與自身先前認知不一致的行為時(誘發順從),個體會經歷較高的失調,隨後亦有較大的態度改變,主要依變項:態度改變量分析,實驗一小結,當華人個體在凸顯個人取向自我、亦即面對個人價值相關議題時(例如學歷無用),若是處於高度選擇的情況下,從事了與原本自我認知或態度不一致的行為時,個體會產生態度改變(亦即所謂的誘發順從模式),例如由不贊成學歷無用改變為贊成學歷無用 ,以減低失調所帶來的不舒服感 。 實驗一結果與西方相關研究之結果相似。,認知的不一致性與自我調控,實驗二:以人際向度為主(凸顯相依我) 操弄個體的選擇程度 欲探討之問題: 在華人所重視人際向度上,或是當華人的社會取向自我被凸顯時,若個體自身所具有的人際認知產生的不一致時,個體是否也會如同實驗一結果所發現,經歷失調,且隨後是否產生態度改變以減低失調所來的不舒服感 。,主要依變項:態度改變量分析,實驗二小結(1),在面對人際互動情境,即使是在自願的情形下(高選擇)寫了某些與彼此互動過程有關的缺點,其原先態度也不會受到影響。 此時低選擇組的個體被迫去表達一些與其原先想法態度相反的看法時,個體反而會出現認知反彈,態度變得更向原本的方向傾斜。,實驗二小結(2),華人的社會取向的人際向度被凸顯時,具高選擇的個體,即使經歷了對人際知覺自我評估的前後的不一致,個體都不會出現認知失調。 互動過程有其複雜性與彈性。 重視人際向度之華人對人際互動有其包容性。 但當被強迫(低選擇)寫出相反人際感受時,個體態度非但不會往相反的方向移動,反而會變得更傾向於原先的態度(回彈)。 再次肯定。 補償心理。,討論,當華人個人取向自我被凸顯、亦即面對個人向度時,也如同西方受試者一般會出現認知失調(實驗一)。 但另一方面,當華人社會取向自我被凸顯,亦即在面對人際向度時,若在高選擇情境下個體似乎未出現失調,隨後亦無態度改變。只有當個體被迫對人際互動結果,從事某些與其原態度或認知相反的行為後,個體卻出現了反彈現象(rebound),即對人際互動過程產生更高的評價(實驗二)。,華人的自我調控,華人個體所具有的自我結構方式不同時,其對壓力因應也會隨之不同,個體的自我調控也隨之不同。 現今華人具有二元(多元)自我,面對不同的情境變項會出現不同的自我調控行為。,然後呢? Life goes on and research too,正在開展的研究,華人自我四元論的檢證 - 個人取向自我 vs. 社會取向自我(關係我、家族/團體我 及 他人取向自我) 華人的印象形成 (impression formation) 其他。(情緒),臨表涕泣?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何妨吟嘯且徐行 !,印象落差與自我調控行為,若他人不接受或不同意個體所欲呈現的正向印整飾或負向印象整飾時,個體的反應會如何? 如果他人對個體的印象比我們所欲呈現的更差或更好時,個體又將如何因應? 換言之,當他人對個體的印象不同於個體所欲整釋出的印象時,亦即出現印象落差(impression discrepancy)時,個體出現何種調控行為? 無落差:他人印象符合個體所整飾之印象 正落差:他人的印象比個體的印象整飾更正向 負落差:他人的印象比個體的印象整飾更負向,印象落差與自我調控行為,華人是否會從事印象驗明這種自我調控行為,亦即當他人對個體之印象並不符合個體本身所欲營造之印象時,個體會試圖改變他人之觀點。 同時可以檢驗,在華人社會中個體常表現出較保守、或自謙之形象,此種自謙形象是反應真實自我評價或僅是一種手段?,討論,華人在個人向度上,其實仍是希望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