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活起来_第1页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_第2页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_第3页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_第4页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有一位历史教育方面的专家曾感慨地说:某种程度上的应试教育,把活的历史教死了。历史课堂教学本来是生动活泼的。由于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的单一,教育方向的片面,教学手段的陈旧,使历史变成死记硬背课,趋向单调、呆板和公式化。逐渐不受学生欢迎,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也使历史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茫然。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新理念和新教学方式的推广,给历史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也给予广大历史教师发挥自已智慧和才干的机会。面对生活中的历史才是历史的主体, 我校历史教师因材施艺,因课而异 ,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暂定为角色参与式教学法。 事先,老师早己把各班学生分成历史学习小组,每班分为 6 个组,打破原来的学习小组界限,按历史学习状况决定小组的成员。小组的命名更有学问,是本组成员喜欢的本单元历史人物的名称。如:始皇组,武帝组,张骞组,班超组等。每学完一个单元更换一次组名,其目的是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中掌握更多的历史人物。每组成员被编为 1 号、2 号、 3 号,老师提问时只叫号,不叫名,目的是看谁的反应快,精力集中。将不同难度的问题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既便是学困生,也给他们留有展示自已才华的机2 / 5 会。把 6 个组的组名打在大屏幕上,看看哪个组的组员抢得问题多,答的正确,借以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 现在我们以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为例、加以阐述。上课一开始,老师先让普通话较标准的同学读课前提示,使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先有个大致了解。接着让全体同学自学课本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集体找出本课中的知识要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也叫做集思广益。讨论完毕后,由每小组的 1 号同学到讲 台上面对全班同学介绍本组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这一过程中,老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洗耳恭听,让同学尽情地去发挥。这样以来, 6 个小组就是 6 遍,使同学们在有意无意中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和难点。因各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都有其独到见解,既增强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因各抒己见,学生的主题地位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最后老师作简单总结,有错纠错,对有争议的模棱两可的问题,尽量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以便给课后留有思考的余地,借以调动和激励同学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勇气。待这一过程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老师提问学 生抢答。每当老师提出问题让X 号同学回答时,就出现 6 个同学举手抢答,竟争场面十分热烈。比一比、看一看,哪个组的同学抢得快、答的好。快就意味着反应快、举手早、动作敏捷;好就意味着分析问题3 / 5 能力强,言之有理,有逻辑性。哪个小组的成员答对一题,就在哪个小组的位置上打上一个红五星,以红五星多者为优胜组。由于各组互不相让,争相抢答,进一步活沃了课堂气氛。在这里,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教练变成了裁判。抢答题做完后,随既进入表演阶段。每组推出两位表演能力较好的同学,。分别扮演汉武帝和张骞,按课本82 页图的提示,表演一段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时的小话剧。为渲染气氛和增加点幽默感,老师预先声明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准许添枝加叶、且不拘一格。其中有一个组的表演最能引人注目。 道白: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渴望为祖国建功立业的 张骞,毅然应募。 汉武帝:张爱卿、朕派你去西域,要历尽千难万险,可有怨乎? 张骞:陛下,臣能为国出力,死而无憾。但西域路途遥远,肯请陛下给臣派辆汽车。 汉武帝:张爱卿的超前意识着实可嘉,现在还没有汽车。且山高路陡,还是骑马合算,路上有的是草,可以就地取材。 张骞: 汉武帝:张爱卿,还记得西去的任务否? 张骞: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为下一步我大汉朝同西4 / 5 域的联系开辟道路。 汉武帝:这样朕就放心了。朕可提醒你,到大月氏后办完事情立即返回,千万不要贪功西行。伊拉克地区局势不稳,人质事件及恐怖行动时有发生,巴勒斯坦地区更是多事之秋。你要切记。 张骞:谢陛下,臣铭记就是了。 汉武帝:现在是公元前 138 年,再过 2142 年,你所开创的丝绸之路,会在哪时的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张骞:微臣愚昧,还是请教老师吧。拜拜! 此时的课堂气氛已达到最高潮,只见大屏 幕出现了一首顺口溜: 张骞两次去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 中西贸易西汉始,丝绸之路垂青史。 班超经营西域时,甘英又到大秦去。 166 年的大秦使,中欧贸易是首次。 下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已最喜爱的曲调唱出来,到下一节历史课时,看谁唱的最好。 至此,我思绪万千,终于听到了较为理想的历史课,并看到了蕴藏在学生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联想到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育一文,作者引用的一位中学生的话:历史之为历史,在于留给人们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这样感性的历史怎么可以被过于理性的条条框框缚住 手脚?我们5 / 5 愿意听老师的旁征博引,多讲些课本外的知识;我们也愿意站在讲台上,向别人讲述我们眼中的历史;我们更愿意多读些课外书籍、看一些影视作品。试想,又一个司马迁式的学生很激动却很自信地讲三国,讲唐宋,讲康熙大帝,是怎样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位中学生说出了全体中学生想说还没有说出的心里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