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七坡林场场外造林调查情况的报告根据自治区林业厅关于开展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场外造林调查的通知(桂林营发201218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摸清区直林场场外造林情况,促进区直林场提高场外造林租地利用率、造林成活率及林木生长量,降低场外造林成本,增加场外造林收益,推进场外造林科学经营、集约经营,有效控制投资风险,2012年6月12日7月6日,区直林场场外造林调查第二工作组一行5人对七坡林场场外造林情况进行了为期25天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七坡林场场外造林基本情况七坡林场场外租地造林始于2001年,在防城港市上思县那琴乡龙楼村易地营造第一块8800多亩速生桉树林。通过近11年的发展,截至2012年6月底,林场森林经营面积突破了83万亩,其中场外租地造林55.4万亩,遍及防城港、百色、崇左、贵港等,相当于新造了“一个半的七坡”,为林场赶超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通过查阅租地明细表、随机抽查租地合同并核查相应造林验收材料等方式,第二工作组对七坡林场场外造林情况核查如下:(一)场外造林辐射范围及林地租赁合同签订情况。租地造林辐射全区8个市20个县,已租地林地总面积554538亩,签订租地合同627份;(二)林地利用及林地纠纷情况。已备耕以上含造林面积为430034亩,占已租林地78%;未能利用林地124503亩、其中纠纷林地面积43787亩,占已租林地7.8%,石头冲沟等难利用林地45255.5亩,已转包林地35460.5亩;至2011年底已完成造林面积315488亩,占已租林地57%;在场外租地造林55.4万亩中,营造桉树为268655亩,占85%;松杉为46833亩,占15%。(三)林地质量及营林质量情况。所租林地立地条件普遍较好,大部分非常适合种植速生丰产林,特别是防城港市上思县;营林质量总体较好,林相整齐、苗木质量好、保存率高、抚育措施到位、苗木生长量较高。(四)林地地租支付情况。地租支付有1年一付、5年一付、10年一付、20年一付、30年一付等方式,租金为每年5元/亩到40元/亩不等。对于地租30年一付的林地,主要以种植松、杉为主的林地,占租地面积的15.9%,地价由2009年底的120元/亩30年升至2011年底的360元/亩30年。此外,对于地租30年一付的林地,林场采取签订合同生效后,支付不高于50%的租金,待定植后按实际造林面积核定支付地租余额的方式,以确保林场收益。已累计支付地租10473.17万元,其中支付未造林地租金1078.74万元二、七坡林场场外造林质量情况(一)新造林合格率情况抽查场外造林地点涉及6个县(区)7个乡镇的18片林地,抽查造林总面积12348亩,占七坡林场2008年2011年场外造林面积216852.6亩的5.7%。其中,抽查2008年造林2119.5亩,占08年度造林面积29308.5亩的7.2%;抽查2009年造林2193亩,占09年度造林面积41294.8亩的5.3%;抽查2010年造林3544.5亩,占10年度造林面积67653亩的5.2%;抽查2011年造林的4491亩,占11年度造林面积78596.3亩的5.7%。经查阅当年的营造林档案,新造林地的造林合格率均为100%。(二)造林存活率情况抽查2008年桉树造林面积2119.5亩,平均保存率为90.9%;抽查2009年桉树造林面积2193亩,平均保存率为95.9%;抽查2010年桉树造林面积 2716.5亩,平均保存率为92.5%,杉木造林面积828亩,平均保存率为88.9 %;抽查2011年桉树造林面积2803.5亩,平均保存率为95.9%,杉木造林面积1687.5亩,平均保存率为 91.1 %。(三)林木生长量情况根据抽查计算所得数据,2008年速生桉年均蓄积生长量平均为2.2m3/亩;2009年速生桉年均蓄积生长量平均为1.9m3/亩;2010年速生桉年均蓄积生长量平均为2.0m3/亩。特别在上思县,截至2011年底,租地面积307万亩,已造林面积达21.5万亩,土壤肥沃,降雨量充沛,林木长势非常好,三年生桉树平均胸径10.2厘米,树高15.3米,平均蓄积量达6.3m3/亩,四年生桉树平均胸径11.9厘米,树高19.3米,平均蓄积量达8.2m3/亩。(四)林木遭受自然灾害情况根据抽查各地块的现状,共有2884.5亩(台风、雨雪冰冻灾害等级为中级以上)林地遭受自然灾害,占抽查林地的23.4%,其中台风灾害1438.5亩(在上思县),冰冻灾害535.5亩(在平南县大鹏镇),旱灾910.5亩(在西林县)。从查阅档案资料看,历年遭受自然灾害面积74731亩,其中遭受台风灾害35000亩,主要在上思分场,历年遭受雨雪冰冻灾害12024亩,分别在上思县和平南县,遭受旱灾27707亩,在百色地区的田林县、西林县。三、七坡林场场外造林成本控制情况(一)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按广西国有七坡林场营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实施细则编制七坡林场场外年度投资计划,各场外造林分场投资预算要经生产科、财务科和分管领导的审核,并报林场管委会审议通过。造林部各种成本费用开支严格按预算控制,审批手续严格、完善。2011年场外造林营林直接费用计划开支2667万,实际开支2672万,成本费用的收支基本持平。(二)单位面积新造林成本2009年、2010年、2011年速生桉新造林平均成本分别为383.4元/亩、441.3元/亩、466元/亩,新造林成本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费增加、人工费和肥料涨价。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2011年七坡林场重造桉树5030亩,平均造林成本466元/亩。(三)单位面积管护成本2009年、2010年、2011年平均管护成本分别为15元/亩、16.43 元/亩、22.47元/亩,管护成本逐年提升。(四)各种赔款捐款费用总额从2001年到2011年,各种各种赔款捐款共116.4万元,其中林道赔偿51.5万元,其中捐款64.9万。四、七坡林场场外造林效益情况(一)销售模式及销售情况、收入及利润情况七坡林场场外造林木材销售主要采取以自行采伐每月公开招标为主、以活立木公开招标为辅的销售模式,销售情况良好,木材基本上呈供不应求局面。2009年至2011年期间,林场场外木材销售收入为2009年销售木材58360 m3,销售桉柴火15286吨,总销售收入2990万元,每立方米单价455元,每亩销售收入2118元,每亩销售利润589元,总销售利润832万元(税后利润),销售利润率为27.8%;2010年销售木材29262 m3,销售桉柴火15286吨,总销售收入1498万元,每立方米单价480元,每亩销售收入2024元,每亩销售利润540元,总销售利润399万元,销售利润率为26.6%;2011年销售木材99575立方米,销售桉柴火9958吨,总销售收入5887万元,每立方米单价565元,每亩销售收入3225元,每亩销售利润1436元,总销售利润2621万元,销售利润率为44.52%。(二)木材生产和销售存在的问题一是受农村干扰,木材无法正常调运,木材积压在山上,影响木材质量。二是受雨季影响,到8月以后木材集中调运,加工厂消化不了,影响木材销售单价。五、七坡林场场外造林管理情况(一)经营方式和合作模式一是林场独资造林模式。即林场与农户、村屯集体签订承包合同,定期支付土地承包金,林场全额投资,收益归林场所有,截止2011年底,林场独资造林面积229541亩。二是合作造林模式。林场出资、提供技术,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劳力入股,共同管护,比例分成。截止2011年底,林场合作造林面积85947.3亩。三是大场带小场模式。目前主要是与市县办林场通过租赁、林地入股、项目开发等方式开展合作,尝试探索收购与兼并模式,创新管理新机制。截止2012年6月底底,林场意向兼并、收购林地面积1.6万亩。(二)收益分配模式一是利润分成。即采伐销售收入扣除整个经营成本,林场与农户、单位、公司按5:5以内的比例分成。截至2011年年底,此类分成模式涉及的造林面积13169亩。二是产值分成。即采伐销售纯收入不计扣合作造林过程成本(包括不计土地租金),林场与农户、单位、公司按7.5:2.5的比例分成。截至2011年年底,此类分成模式涉及的造林面积72778亩。(三)机构设置和管理七坡林场场外造林实行精细化管理,采取“总场场级领导分管监理科生产科营林分场营林站”五级管理模式。即林场1名场级领导具体分管场外造林工作,职能部门生产科和监理科负责对场外造林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验收,林场6个营林分场、营林站负责具体实施场外租地造林工作。(四)造林资金使用和安全严格按七坡林场财务管理办法实行,实行二级核算,分层管理,坚持总场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组织、分级管理核算的原则。(五)造林质量验收和监督制定了七坡林场营林生产检查验收办法,采取营林站自检 分场复检 营林生产科验收 监理科抽查的检查验收程序,逐层监管验收,确保造林质量。(六)资源保护情况林场对外造林经营总面积55.4万亩,其中历年林地被侵占约3.6万亩,历年林木被盗抢约150立方米。制订有七坡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办法明晰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职责,一是针对上思林地较多专门成立了上思联防队,场外造林分场均配置了相应护林员,护林员严格按七坡林场护林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二是优先聘请当地群众参与营林生产、护林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调动其维护林场正常生产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参与造林当地公益事业,争取得到当地广大村民群众及其他相关方的信任。四是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依靠当地政府的力量处理林政案件,维护林场森林资源安全。六、七坡林场场外造林取得的主要成效(一)场外造林“三大效益”显著。生态效益显著,通过场外造林的实施,优化了造林区森林结构,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极大改善造林地区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造林区森林的健康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场外造林的实施为造林区所在的当地农村累计直接提供了300多万个就业机会,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农户、林农增收及维护林区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经济效益显著,截至2011年底林场场外造林累计采伐面积11.5万亩,采伐出材63.4万立方米,产值31705万元。特别是上思造林3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的建设,现七坡林场在上思县已实现“30+2”林板一体化发展模式(即30万亩原料林基地,2个林产加工企业)为林场在上思县成功实施林板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场外造林的实施,为林场经济建设带来了明显的效益。(二)场外造林经营风险把控较好。七坡林场场外造林主要以独资造林为主、合作造林为辅,确保了场外造林经营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林场手中,规避了合作造林产生坏账的风险。特别是林场领导班子没有参与场外造林利润分成,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场领导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三)场外造林经营管理制度较完善。针对场外造林租地及木材销售工作,七坡林场专门制定出台了七坡林场场外租地实施管理方案、七坡林场场外林木收购实施管理方案,加强租赁林地和木材销售的管理,从租地程序、造林规程、木材销售等方面规范了场外租地造林的一系列工作,确保了场外租地造林取得实效。(四)场外造林财务管理比较规范透明。七坡林场根据租地合同专项制作了地租发放备查簿,备查簿注明每年度需发放地租的林班、小班、地块,面积,单价,金额,发放时间,领取地租人,地租发放人等项,避免合同过期违约;同时规定每年地租的发放,由分场领导安排统计或其他人员与财务人员共同参与,确保地租能及时足额发放到出租人手中;支付凭单方面,如租用单位土地,对方需开具盖有单位财务专用章的收款收据,如租用集体土地,由林场制作支付凭证,出租人推举代表签字并加盖当地村委公章,如租用个人土地,出租人签字并盖手印,确保地租支付依法依规。 (五)培养造就大批技术全面、素质较高的营造林队伍。根据统计10年来到场外造林干部职工达500多人,培养了大批成熟的各级干部队伍。七、七坡林场场外造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林地过于分散,经营难度大、管理成本高。七坡林场外造林地跨8个市20个县,由于点多、面广、路程远,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较高。林场场外租地总面积554538亩中,租地面积最多的是上思县307873亩,面积最少的是南宁市良庆区768亩;单块面积少、路程却最远的是西林县蚌乡罗广工地面积为1781亩,离西林县城96公里,需要4个小时才能抵达工地。面积在3万亩以上的仅有3个县(上思县、田林县、西林县),上述3个县租地面积403771亩,占总租地面积的72.8%;3万亩以下的有17个县(兴业县、右江区、德保县、隆林县、田东县、田阳县、大新县、宁明县、天等县、港南区、桂平县、平南县、昭平县、鹿寨县、宾阳县、良庆区、兴宁区),租地面积150767亩,占总租地面积的27.2%。新租的林地,有的面积小、地块分散,有的暗藏林地纠纷可能性很大,有的土层薄、石砾多,有的很靠北,有的海拔很高,有的很偏远,有的是需要低改的杂木林。这些林地经营难度很大,如在百色和高海拔地区发展松杉,则轮伐期长、收益慢、防火难;而在这些地区发展速生桉,虽轮伐期短、收益快,但由于纬度超过32、海拔在700米以上、降雨量在800-1000毫升等因素造成易遭受冰冻灾害所以以种植松、杉为主要树种。(二)租地竞争激烈,租地难、租金高。近几年,各区直林场及社会造林大户等均大力发展租地造林,由于可租林地有限,相互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导致地租、中介费及各种费用不断攀升,所租林地质量不断下降。同等立地条件的宜林地块,其地租由2006年时的一付5年、20元/(亩.年)左右,到2011年可飚升到一付10年、35元/(亩.年)左右。例如七坡林场百色造林基地在右江区旺甸乡东说屯6000亩意向造林地,在租地时由于与南宁市树木园相互竞争,地租由竞争前的一付30年、20元/(亩.年),飙升到租下林地时的一付30年、24元/(亩.年),其中仅中介费就占了租地费用的一付30年、10元/亩。此外,在租地手续办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部门的“吃、拿、卡、要”现象愈演愈烈。(三)不稳定因素不断凸显,处理难、风险大。部分村民采取各种方式破坏林场场外造林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严重影响林场场外造林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以林地边界有纠纷为由,阻挠林场正常生产经营。如七坡林场在桂平市石龙镇安旺村六稔屯2010年租用林1140亩,定植后被村民破坏600亩,林场会同当地政府司法、地方公安局、派出所与当地村民进行多处协商,但协商未果导致该林地仍无法正常施工。二是以林地租金比市场低为由,欲抬高租金或拒领地租。由于林地地租逐年不断抬升,现上思县思阳 镇部分村民以各种理由拒绝领取林场发放的土地租金,更有甚者相互串联,集体向当地政府写材料出难题,故意制造社会不稳定气氛,致使租金发放工作遇到极大困难,维护租地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和严肃性,已成为当前林场面临的最大风险,如上思县布透工地8000亩在采伐中受村民阻挠生产运输,提出100多万元作为硬化道路和饮水工程费方准许生产。三是以基地木材运输车辆损坏道路等原因为由,拦路不许通行。部分村民以各种理由限制林场车辆在一定的路段行驶,要求支付巨额过路、过桥费等,方可放行。四是由于心理上的不平衡,故意损坏工棚。部分村民对基地民工工棚和生产用品进行偷盗、损毁等,影响基地正常生产。五是以其他理由要求基地支付巨额费用。比如道路硬化、文体设施建设及民工污染其饮用水源为理由,要求支付巨额费用等。(四)造林成本不断上升,物价上涨快、民工难找。据林场统计现营林工年龄结构40岁以上的占80%,40岁以下占20%。林场面临农民工短缺,造林成本不断提高的风险,2010年桉树新造林苗木费用71.8元/亩,2011年上涨到77.1元/亩,桉树追肥从2010年1622元/吨上涨到2011年1938元/吨。(五)低改指标不足,办理手续繁琐、耗时长。七坡林场在百色市有2万多亩林地,因低改指标一直未落实而无法开展备耕工作。同时,低改指标办理手续繁琐,如西林县那佐乡,2011年3月签的租地合同面积2000亩,其中400亩需进行低产林改造。林场于2011年9月上报西林县林业局要求办证低改,到2011年12月中旬才落实300亩的低改手续。由于时间太紧,当年施工无法完成,则又需跨年度重新申请办证,耗时长,严重影响了备耕造林工作。八、建议和意见(一)改变场外造林指标下达方式。建议结合林场场外造林实际,充分发挥林场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按照“就近和集中”原则,将场外造林指标由现行的刚性指标改为指导性指标下达,从而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二)加大场外林地资源整合力度。建议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对现有场外租地造林资源的整合力度,将林地面积小、比较分散、离林场较远且不利于管理的场外造林,转让或置换给其他区直林场或社会造林大户经营,达到便于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目的。(三)林场场外造林经营模式。建议主要以收购幼林为主,严格按林场制定的场外林木收购实施管理方案,实施场外林木收购工作,确保场外造林效益。同时大力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路灯维修维护与节能环保服务合同
- 2025年水电设备进出口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汽车经销商与银行分期购车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别墅项目销售认筹协议书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笔试答案无听力)
- 2025年度堤防加固工程环保验收合同
- 2025版停车场停车场停车费用结算与分成合同
- 2025版公共设施挖掘机租赁与设施改造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保密速记服务与隐私保护标准协议
- 2025版兽医行业期刊兽医专栏作家聘用合同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记录表(共7页)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公开课教学评价表
- 消防验收规范标准(最新完整版)19844
- 教研工作手册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课堂PPT)
- 制钵机的设计(机械CAD图纸)
- 生产设备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