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_第1页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_第2页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_第3页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_第4页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 核心提示 7 月 2 日中午 12 时 30 分。 D 社区在骄阳的照射下一片寂静。在社区的一个街角, 10多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小伙子聚集在一起,染发、衣着奇异、旁若无人地懒懒地抽着香烟,偶尔爆发出一阵粗鲁的骂声和笑声这些特征和举止使得他们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去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 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的研究对象 街角青年。作为这个课题的申报者,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助理调研员黄海利用长达半年的时间,对长沙市开福区的两个 社区 (我们分别标为 D 社区和 L 社区 )进行了专门调查,发现在 3782 名青少年中,有 60 余人具有明显的街角青年特征:年龄在 15之间,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为初中,大多拥有某种一技之长。 昨日,随着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的正式完成,街角青年这个陌生的名字也随之步入人们的视野,而如何让这部分处于亚文化社会的青年重新回归主流社会也就成为一个不再讳莫如深的重大话题。 【名词解释】街角青年 所谓街角青年,其内涵的基本要素是: (1)15 20 岁左2 / 12 右,长时间呆在街头; (2)以游戏人生、 游逛街头、经常违点小法但不犯罪 (少部分发展成为青少年犯罪 )成为一种主要生活方式; (3)没有从监护人那里得到足够的保护、监督,但保持一定的联系; (4)没有固定的职业和生活天哥想尽了一切办法。 他甚至还曾经积极组织一帮人,通过各自家里凑钱在 D 社区开过铺子,什么快餐店、服装店等等,让小弟兄们去管理店面,可这些正经生意却在街角青年的懒散经营和形象不佳下是开一个砸一个,最后也是关门大吉。筹不到经费则意味着 的活动会停止,交流会停滞,最后导致老大权威的丧失和 的解体。于是, 开 始在对 面的 L 社区敲诈勒索小学生和年纪较小的初中生,一些问题学生开始加入他们的行列,甚至因此而辍学开始与街角青年们合流,最后成为街角青年。而一些小打小闹的偷窃行为也开始在 的价值观念中得到认可,老大天哥因此还拜一名老扒手为师,灰色开始向黑色演变。最终在 7 月,天哥因盗窃不成而抢劫,被当场抓住送少管所管教一年。 【角色自辩】我们不是恶势力 大家在一起只是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也会做点小坏事。谁都瞧不起我们,又没有正式的手3 / 12 艺,找不到也懒得去找工作 ,反正在别人眼里我们是小混混,那就干脆混得了,我就不相信活不下来,混久了,自然也就要惹是生非。当谈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时,天哥一脸的玩世不恭,可眼中却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正常社会的向往和无奈。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 成员都曾有过好好做人的想法。在家庭的帮助和社区居委会的推荐下,天哥曾经开过铺子,让一帮小兄弟看守铺面,武状元曾经去应聘过保安,耗子曾经想去某个商场当柜台营业员,但均以失败告终。 别人看不起我们,可我们自己还是得看得起自己啊,我们在学校读书虽然不多,但还知道要做有出息的人, 可是后来我们却觉得这个社会不让我们成功,我们没有机会出头,那我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出头。天哥说: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在搞破坏,你们认为不应该的,我们偏要去做,有时候看到别人被我们捉弄后的愤怒,我们就会觉得蛮兴奋,到后来,我们把这种事情作为我们这帮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我们绝对不是恶势力,大家在一起只是热闹,有个伴,在一起玩,当然如果没钱玩,那也会做点坏事。天哥很严肃地澄清说,与一些违法犯罪帮伙不同,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运作规则决定了它是 D 社区街角青年自发形成的一个4 / 12 灰色社会。但是,街角 青年这种相对主流社会而言的灰色青年,很有可能发展成为黑色,暴力和犯罪倾向愈发明显,暴力行为越来越多。如 2002 年,天哥为首的 打了 3 次群架, 则打了 5 次,豆芽杆为此丢了一只眼睛。 (除黄海外,其余均为化名 )新报记者朱浪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之对话 谁把我们撒落街角 对话专家 7 月 2 日,记者与黄海相向而坐,话题很沉重。 平心而论,对于街角青年,社会,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谓的主流社会,是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帮青年人的。在常人眼中,他们不学无术,惹是生非, 学校、家庭都容不下他们,他们的容身之所理所当然地也就狭窄得只剩下街角了。然而,这个群体里的并不都是坏孩子,他们渴望回归,渴望被容纳,如果一定要说他们坏,他们变坏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坏的原因更值得深究。 对话人物:湖南省社科院社会学法学所助理调研员黄海 对话内容: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的整个调查过程 新报:你第一次接触街角青年时,对他们是持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黄海: 4 月的一天,在 D 社区居委会主任的陪同下,5 / 12 我与 10 个街角青年进行了第一次交谈。地点就在 D 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他 们都只十几岁,除了染发、抽烟、衣着奇异等外部特征外,他们大部分人脸上还明显带着稚气。 交流前,我很坦诚地告诉了这 10 个人,自己正在做一调查,只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更不会将其一些情况透露给他人。但是,他们仍有所顾忌,甚至有点羞涩。基本上是一问一答。 第一次见面,可以说,他们并未把我当做是朋友,而是敌人,有种防备心理与敌对心理。当时因为居委会主任在,他们才无奈配合我的工作。我当时就意识到了,要融入到他们这个群体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可是说实在的,当我申报这个研究课题时,我内心是歧视 这个群体的。起初在与他们交流时,可以说是带着虚伪的面具,为的就是完成这个课题研究。 新报:那你又是怎么样逐步取得他们的信任的? 黄海:基于课题研究的原因,我不得不想尽办法去接近他们。我跟天哥他们说,你们原来每天干什么还是照常干什么,我只是一个无声的记录者,不会干扰到他们。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生活没有了往日的放肆。比方他们有人提议去做件破坏性的事情,他们先是向我投来质疑的目光,然后就会被马上否决。 但是,我仍坚持着每天中午在小区广场等待他们的出现。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么坏。只是他6 / 12 们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的罢了。那时,我的心理开始有点理解他们。我开始请他们吃饭,开始与他们交心、聊天,开始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 通过一个月,他们开始主动与我接触、聊天,主动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活动。慢慢的,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也想好好读书,好好工作,但是学校嫌我们成绩不好不要我,也没有单位肯要我。大家都在歧视我们。这是天哥们跟我讲得最多的一句。 新报:天哥们认为大家都在歧视他们,但你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和他们接触,你对他们的看法是否发生了改变? 黄海:改变很大!外号豆芽杆在一次打架中弄瞎 了一只眼睛。据说,当时他们几个人在烈士公园玩。在他们附近,有一男一女正在为何事而争吵,突然那男的打了那个女的一巴掌,豆芽杆他们看不过去,就前去指责那个男的不该如此对待女性。谁知发生冲突,豆芽杆拿着啤酒瓶砸过去,人没有打着,碎片却击中了自己的眼睛。由此可见,他们挺讲义气,挺有感情的。 当时,我很同情他们,觉得他们是被社会所抛弃的可怜人。后来,我发现他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种理解。他们不希望所有人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他们。 新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接触的这部分街角青年都将成家立业,这是否意味着街角青年将在 D 社区逐渐解7 / 12 体? 黄海:不会的。例如,我们调查的 区由仅一街之隔的 L 社区和 D 社区所组成。其中, D 社区以街角青年居多, L 社区由于拥有一个非重点小学和非重点中学,以问题学生和中途辍学学生居多。 两个社区的青少年尽管分属不同的社区和文化社会形态,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 L 社区的问题学生和中途辍学学生由于受到对面 角青年的强大作用力和吸引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街角社会的隐性社会 基础,源源不断地补充和继续维系对面这个灰色社会的稳定存在,成为 D 社区街角青年的外围组织和后备力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 15 岁的小 Z (化名 )。小Z是经常和天哥他们混在一起的人,但他的真实身份却是对面中学的初二在读学生。在天哥的帮助下,我们与小 Z进行了数次交流。小 Z认为,他的成绩不好,纪律也不好,肯定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加入社会。在小Z 看来,觉得每天跟着天哥走不会吃亏,他们都把他当兄弟,有什么事都罩着他。在 里,小 Z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群体归属,甚至还能在这 个群体中找到满足自己社会地位流动的路径。 新报:那又是什么力量使 L 社区的问题学生成为 D 社区街8 / 12 角青年的外围组织和后备力量? 黄海:作为一个 15 岁左右年龄段的青少年,小 Z根本就不会知道他自己认为的参加社会其实是一个边缘青年群落组成的灰色社会,更加不会知道这不是主流社会中的社会成功流动模式,而是在一个亚文化社会中的内部地位流动。作为同一个年龄段的接受他的街角青年群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满足自己休闲玩乐的同时,也在吸引着对面问题 学生的羡慕和内心向往;更加不会意识到自己不自觉形成的街 角社会在牢牢让他们保持街角身份忠诚的同时,也在对对面问题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他们不自觉地成为街角社会源源不断的后备生力军。 小 Z走的路子其实是在重复天哥和 街角青年们走过的老路:问题学生 辍学学生 街角青年 街角社会。只不过不同的是,小 Z们除了因为学校、家庭的原因以外,还受到了天哥和 不自觉形成的街角社会的强大向心力作用。因此,街角社会暂时不会随着街角青年年龄增大要成家立业的社会化步骤加快而呈现动荡和解体的趋势。 (除黄海外,其余均 为化名 )新报记者朱浪 怪状循环 街角游戏规则固定领头人前赴后继 9 / 12 老大天哥于 7 月被抓后,并没有出现如社会期待的帮伙解体现象,相反, 还在继续运转,新的成员陆续加入,武状元也在实际上充任了新的老大角色,继续领导 的生存。 黄海说:这说明,在街角青年这个群体中,成员们除了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念而聚集在一起,共同享有一种亚文化群的社会心理以外,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拥有其社会结构、身份忠诚和成员基础的隐性社会。让人感兴趣的是,街角青年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与我们的主流社会游 戏规则制定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他们有对社会流动的欲求,在往上的动力被阻碍和限制时,他们会选择在街角帮派中以一种亚文化心理特征,竭力形成一个亚文化社会结构,并在这种结构中寻求领头人依赖、心理认同和流动欲求满足。 天哥在 其他成员的眼中的确是一位好领头人。我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了,大家认为我讲义气,有什么事情都找我,义气就是一面旗帜,所以很多兄弟都服我。再一个,我自己心里也清楚,手下这么多兄弟跟我,为的是什么,是有口饭吃,是不被人家欺负。天哥说,所以,只要我有好处,我就一定留一份给我 兄弟们;不论我的兄弟遇上了什么麻烦,我肯定会帮他摆平的。天哥作为领头人,并不意味着他应该比别人更有钱,但是他必须花钱很大方,这是他必须承担的个人义务。 10 / 12 除此之外,领头人和核心层成员必须在群体特别感兴趣和经常组织的某种群体活动中确有本事。因为,群体活动是街角帮派中亚文化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其他成员要想在 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在群体组织的某个活动中有突出表现,以体现自己的能力。这样,他们在主流社会中得不到满足的流动欲求渴望,又在团体中有限地位流动中看到了希望。 这意味着街角社会确 立了它自己的游戏规则。黄海认为,在由 形成的街角社会中,每个人没有身份的不同,只有地位的差异 ,这个亚文化社会能够在内部给他提供社会流动欲求的满足。但是如果他想要得到这种满足,就必须自己参与维护这种亚文化社会的结构稳定,通过承认这个灰色社会的结构秩序来承认自己的街角身份,并通过维护这个灰色社会的结构权威来维护自己的街角社会顺利流动。否则,就会被排斥,甚至被踢出局。 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天哥进了少管所后, 并没有解体,他们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维护这个亚文化社会稳定 的角色。新报记者朱浪 长沙城区特殊青少年群落街角青年生态调查之拯救 拔何良刃刮骨疗伤 核心提示 15 20 岁的年龄段使他们根本不具备走入主流社会的心11 / 12 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他们被迫留在街角继续被自己的亚文化街角社会牢牢把握以对抗主流社会,甚至成为社区建设和主流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由此,街角青年该向何处去,他们的未来该由谁来负责,主流社会该如何呼唤他们的回归,都是这个研究课题必须关注的重点视角所在。 采访即将结束时,黄海为拯救街角青年开出了一剂良药。 【理想途径】社区救助重任 在肩 黄海认为,搞好社区青年工作,是街角青年回归主流社会的理想途径。因为街角青年的过社区青年工作成功转化后,主流社会依然歧视和排斥他们,那么这个边缘青年群落会重新回归街角青年,并且在以前的街角社会心理沉淀的基础上,更加忠实自己的街角身份,仇视和敌意主流社会,最终走向黑色社会。 【采访后记】在蜕变中感受街角 在对黄海将近 3 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一再强调,面对街角青年,他的心理经过了一次大的蜕变:从歧视到同情,从同情到理解,从理解到帮助,全方面感受了潜伏在街角的特殊群体。 半 年时间,与街角青年的亲密接触,让他了解到街角青年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