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doc_第1页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doc_第2页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doc_第3页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doc_第4页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构造第一章 建筑构造概述建筑的分类(一) 按使用性质分:1、工业建筑: 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二)按建筑层数分类1、住宅建筑(1)低层:13层(2)多层:46层(3)中高层:79层(4)高层:10层(5)超高层25层2、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 总高度大于24m或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为高层(不包括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为超高层建筑。4、工业建筑:(1)单层(2)多层(3)混合层数厂房。(三)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量性建筑: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数量较多(2)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和耗资多的建筑(四)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1)土木(2)砖木(3)砖混(4)钢筋混凝土(5)钢结构(五)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1)墙承重式(2)骨架承重式(框架结构式)(3)内骨架承重式(半框架结构式)(4)空间结构承重式 民用建筑六大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一)按防火性能分类: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v 耐火极限:用小时(h)表示。具体判定条件:1、失去支持能力2、完整性被破坏3、丧失隔火作用 v 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二)按耐久年限分为四级:v 一级 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v 二级 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v 三级 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v 四级 2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三)按建筑的重要性分类v 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五个等级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力的影响、自然界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要求 : v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v 2、有利于结构安全 v 3、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v 4、经济合理 v 5、注意美观 工业建筑的分类v (一)按工业用途分为: 1、主要生产车间 2、辅助生产车间 3、动力用厂房 4、仓贮建筑 5、运输用建筑 6、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7、全厂性建筑(二)按层数不同分为: 1、单层工业厂房 2、多层工业厂房:指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厂房 3、层次混合的厂房:在同一厂房内既有单层又有多层。(三)按跨度的数量和方向分:单跨厂房、多跨厂房和纵横相交厂房。 按跨度尺寸分: 小跨度:小于等于12米的单层工业厂房。 大跨度:12米以上的单层工业厂房。其中1530米的厂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跨度在36米及以上时,一般以钢结构为主。(四)按生产状况分为: 1、冷加工车间(常温) 2、热加工车间 3、恒温恒湿车间 4、洁净车间 5、其他特种状况车间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一)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 1、混合结构 2、钢筋混凝土结构 3、钢结构(二)按施工方法分有装配式和现浇式两种。(三)按主要承重结构的型式分 1、排架结构 2、刚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六部分)(一)屋盖结构:屋面板、屋架、天窗架、托架(二)吊车梁(三)柱(四)基 础 (五)支 撑(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等)(六)围护结构v 1、墙;2、墙梁;3、基础梁;4、抗风柱。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四化一改):v 设计标准化(前提)v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v 施工机械化v 组织管理科学化v 改革墙体材料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v 模数:是指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分为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v 基本模数:数值100mm,符号M,即1M等100mm,它是模数协调中选用基本尺寸单位。v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和分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导出模数的基数规定如下: v 1.扩大模数v 水平扩大模数基数为(6个):3M、6M、12M、15M、30M、60M竖向扩大模数基数为(2个):3M与6Mv 2.分模数:分模数基数为(3个):1/10M、1/5M、1/2Mv 几种尺寸的解释v 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面、定位面或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界限之间的尺寸。v 2构造尺寸:设计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逢隙为构造尺寸。 v 3实际尺寸: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v 4技术尺寸: 最优状态下,所允许采用的最小尺寸数值,通常是指建筑构配件的截面或厚度。第二章 基础与地下室地耐力: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垂直压力,也称地基允许承载力。对地基和基础的要求:1、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2、地基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基础应满足耐久性要求4、注意经济效果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地基(如淤泥、杂填土)。地基加固方法:1、压实法2、换土法3、打桩法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不包括垫层)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埋深4m为深基础,4m为浅基础。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v 建筑物用途v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的影响 v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v 基础宜设在地下水位以上,以减少特殊的防水措施,有利于施工。如必须设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使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mm以下v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应使基础底面埋置在冰冻线以下。v 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v 当新建基础深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一般取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L1-2h)基础的类型和构造(一)按受力特点分:刚性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和柔性基础(扩展基础)。刚性基础受刚性角限制,柔性基础不受刚性角限制可以做得宽而薄。刚性基础适用于承载力高的地基上建造的低、多层房屋。柔性基础的两翼做成锥形:最薄处的厚度200mm;做成阶梯形:每阶高300-500 mm,钢筋直径10,间距200,砼C20。基础下用C10砼做一层垫层,垫层厚度70 mm。(二)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1、条形基础(带形基础)v 墙下条形基础v 柱下条形基础:可以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2、独立基础(单独基础)v 柱下独立基础v 墙下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距离一般为3-4m。3、满堂基础 筏式基础和箱形基础统称为满堂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或地基土质很差,承载能力小,采用独立基础或井格基础的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较大比例时,可采用筏式基础。v 箱形基础: 当钢筋混凝土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可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注成箱形的整体做为房屋的基础,这种基础叫箱形基础,箱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故常作为高层建筑的基础。4、桩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的弱土层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内,或对软弱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或采取其他措施又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v 桩基础由承台和桩身组成 。承台的厚度300mm,宽度500mm,周边至边桩的净距0.5倍桩径且150mm,钢筋直径10,间距200,砼C20。桩顶要嵌入承台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钢筋直径30-35倍。桩基础分类:(1)按传力特点分:端承桩和摩擦桩;(2)按桩身使用材料分:砼桩、钢筋砼桩和钢桩;(3)按施工方法分:预制桩和灌注桩。(三)按基础使用的材料分类1、砖基础:多用于地基土质好、地下水位较低、五层以下的砖木或砖混结构建筑。大放脚的宽高比应 1:1.5大放脚做法有两种:等高式(每两皮砖挑1/4砖)和间隔式(每两皮与每一皮砖挑1/4砖相间)2、毛石基础 宽高比应 1:1.25-1:1.53、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为45阶梯形断面台阶的宽高比1:1-1:1.54、毛石混凝土基础需注意毛石尺寸不超过200mm,为了易于振捣密实,其掺入量不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地下室的类型与构造1、按使用功能分为: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2、按结构形式分为:砖墙结构地下室(用于上部荷载不大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3、按顶板标高(即地下室埋入地下深度)可分为: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半地下室是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地下室。地下室的组成(五部分): 墙体、底板、顶板、门窗、楼梯。 地下室防潮 v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坪且无滞水的可能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只受到土层中潮气的影响,需做防潮处理。v 做法:先在外墙表面抹一层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再涂一道冷底子油和两道热沥青,然后在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粘土、灰土等,土层宽度不小于500mm。防潮层的位置v 地下室的所有墙体都应设两道水平防潮层:v 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v 另一道设在室外地坪以上150200mm处,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侵入室内v 另外,须在地下室外墙外面设垂直防潮层,使整个地下室防潮层连成整体。地下室防水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坪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都浸泡在水中,并对其产生侧压力和浮力,必须采取防水措施。常用的防水处理措施有:1、 卷材防水(柔性防水);(1)外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外表面,即迎水面,防水效果好,但维修困难。(2)内防水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地下室外墙的内表面,这样施工方便,容易维修,但对防水不利,常用于修缮工程。防水层应高出最高地下水位500-1000mm。2、混凝土自防水两类。一般墙厚200mm,板厚150mm。第三章 墙体墙的作用:1、承重;2、维护;3、分隔。墙体的分类(一)从主要作用分: 1、承重墙 2、围护墙 3、隔墙(二)按建筑平面的处置分:1、外墙(1)山墙(2)檐墙 2、内墙(三)从建筑平面方向分: 1、横墙 2、纵墙 3、窗间墙(四)从材料和构造的方法上分类砖墙;石墙;钢筋混凝土墙;砌块墙;金属板材墙;玻璃幕墙等。墙体的承重方案(一)横墙承重(二)纵墙承重(三)纵横墙混合承重(民用建筑中用的最多)(四)墙、梁、柱混合承重v 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水泥砂浆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下的砌体,混合砂浆适用于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砖墙的砌筑方式(一)实砌墙v 实砌墙砌筑方式:全顺式、一顺一丁式、三顺一丁式、丁顺相间式及两平一侧式等。砌体墙的砌筑要领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二)空斗墙砌筑方式:无眠空斗、一眠一斗、一眠二斗、一眠多斗等。(三)复合墙隔墙:属于非承重的内墙,对室内空间起分隔作用。v 通常把到顶的内墙叫隔墙;一般不到顶只有半截的内墙叫隔断。v 隔墙根据采用的材料和不同做法,分为:1、块材墙2、骨架墙(又称为立筋式墙)3、板材墙墙体细部构造包括:防潮层、勒脚、散水、明沟、窗台、门窗过梁、圈梁、檐口、女儿墙和构造柱等。 墙身防潮层作用:在墙脚铺设防潮层,为了保护近地面的墙身、防止地下水汽向上浸蚀墙体而设置的隔水层。 v 防潮层的位置v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设在垫层厚度中间位置,一般低于室内地坪60mm,高于室外地面100-150mm以上;v 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三合土或碎石灌浆等非刚性垫层时,防潮层的位置应与室内地坪平齐或高于室内地坪60mm,至踢脚线处;v 当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或内墙两侧的地面出现高差时,除了要分别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外,还应对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壤一侧的垂直墙面做防潮处理。v 防潮层的构造类型1防水砂浆防潮层 2油毡防潮层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v 垂直防潮层是在室内地坪高差处,在靠土壤一侧用防水砂浆抹平墙面后,涂刷冷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两道。勒脚勒脚: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加厚或加固部分。作用:一是防止外界机械性碰撞对墙体的损坏;二是防止屋檐滴下的雨、雪水及地表水对墙的侵蚀风化,提高墙体耐久性;三是美化建筑外观。位置:勒脚一般设置在室内外地坪高差之间,高度300600mm,最高可至底层窗台下沿。 v 勒脚的构造类型1加厚墙体2镶砌块石3铺贴板材4抹灰散水与明沟散水:指室外地坪和外墙勒脚交会处的排水坡,坡度一般为3%5% 。宽度不小于屋檐挑出的宽度,有组织排水一般450600mm,无组织排水并供人通行,应取10001200mm。明沟:在年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设置,根据有无沟盖板分为明沟和暗沟。过梁过梁:过梁是位于门窗洞口上方的一种承重构件。 常用类型为砖拱过梁(平拱过梁的跨度不宜大于1.8米)、钢筋砖过梁(跨度不宜大于2米)、钢筋混凝土过梁(跨度大于2米)。过梁高度为砖厚60mm的整数倍,一般在60240mm之间。圈梁圈梁:沿外墙和内墙墙体上设置的水平封闭梁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有整体式和分离式。分离式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圈梁的截面尺寸:宽度不小于240mm,高度不小于120mm(60mm整倍数),内配纵向钢筋48412,箍筋6200150。构造柱v 构造柱:为提高墙体稳定性和建筑整体刚度在砖墙砌筑后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立柱。v 位置:一般设置在外墙四角及转角处、较大房间或洞口的纵横交接处、楼梯间的四角。 构造柱做法:构造柱的截断面是在砌筑墙体时形成“马牙槎”空腔,内配主筋和箍筋,并沿柱高设置拉结筋,用混凝土浇捣而成。具体构造要求:先砌墙后浇钢筋混凝土柱,构造柱与墙的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水平拉结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240mm;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小于C15;构造柱下端应锚固于基础或基础圈梁内;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变形缝v 1.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基础不断开v 2.沉降缝:基础一定断开设置原则:建筑平面的转折处;建筑物高差超过二层(或大于10m)或荷载差异较大的交界处;建筑物过长时适当分段处;建筑结构和基础类型的分界处;地基的压缩性显著差异处和承载能力特殊处;分期建房或扩建房的交界处。v 3.防震缝:基础不一定断开设置原则:建筑体型复杂的转折处和结构类型变化处;建筑物高差大于6m或错层高差较大的分界处。当建筑物需同时考虑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应以防震缝为主统一考虑。墙面装修的作用:1、保护墙体;2、改善墙的物理性能,保证室内的使用条件;3、提高墙面艺术效果,使房屋美观。墙面装饰装修的类型v 按装修部位分:外墙面装饰装修和内墙面装饰装修。v 按使用材料及施工方法分:抹灰类、贴面类、涂刷类、裱糊类、镶钉类。1、抹灰墙面可以分为一般抹灰和装饰抹灰。一般抹灰包括:纸筋麻刀、砂浆、双飞粉抹灰装饰抹灰包括:石、拉毛、喷毛饰面2、贴面类:面砖、陶瓷锦砖贴面;瓷砖贴面;大理石、花岗石板材贴面。 3、涂刷类饰面v 涂料种类不同分:无机涂料(如石灰浆,大白浆、无机高分子涂料等)和有机涂料(如各种水溶性涂料、溶剂性涂料、乳胶涂料、彩色砂浆涂料等)。 4、裱糊类:贴墙纸5、镶钉类:玻璃幕墙(不宜设置在临街建筑4m以下和住宅区内);金属薄板墙面;塑料、玻璃墙面。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包括:构造柱、圈梁、拉结钢筋。构造柱连接措施 v (1)构造柱与砖墙的连接必须先砌墙后浇柱,砖墙与柱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钢筋,每边各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v (2)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以增加构造柱的中间支点并形成封闭框。v (3)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第四章 楼板与地面 楼板的分类(一)根据材料不同分为:1、木楼板2、砖拱楼板3、钢筋混凝土楼板4、钢衬板组合楼板(二)按施工方式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其结构类型分:平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无梁楼板。 1、平板式楼板根据其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多用于厨房、卫生间、走廊等小房间。 v 板的厚度与板的支承情况及受力情况有关:v 四面简支的单向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跨度的135;v 四边简支的双向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跨度的145;v 连续的单向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跨度的140;v 连续的双向板,其厚度不小于短边跨度的150。v 为了满足施工要求和从经济角度考虑,对各种板式楼板的最小厚度和最大厚度都有一些限制,一般规定如下: v 单向板时:v 屋面板板厚 60mm80mm;v 民用建筑楼板厚 70mm100mm;v 工业建筑楼板厚 80mm180mm;v 双向板时:板厚为 80mm 160mm。2、梁板式楼板v 梁板式楼板:最常见的楼板形式之一,由板、次梁、主梁组成的楼板,其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次梁 主梁柱(或墙)基础。v 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m,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3、无梁楼板分为有柱帽和无柱帽两种,适用于商店、书店、仓库等活荷载较大的建筑,适合采用升板法施工。 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20mm,且不小于板跨的1/351/32 无梁楼板四周应设圈梁,梁高不小于2.5倍的板厚和1/15的板跨。柱网间距一般为6米。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类型v 1、实心平板(板跨2.4米,用于小房间、过道)v 2、槽形板 (板跨3-6米,很薄25-30mm,用于管道较多房间)v 3、空心板(板跨2.4-6米)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安装节点构造包括:坐浆、拉结钢筋锚固、足够的支承长度、细石混凝土填缝v (一)板支承在墙上 v 在墙上要铺设20mm厚的M5.0水泥砂浆,将预制板安放在砂浆上,不得把板直接搁置在砖上。用拉结钢筋锚固。 v (二)板支承在梁上 v 支承长度不小于80mm v (三)板边与外墙平行:用拉结钢筋把板锚固在外墙上。 v (四)板边与内墙平行:用细石混凝土将板边与内墙之间的缝隙填实。 (五)调整板缝可以采取措施:1增大扳缝、2挑砖、3交替采用不同宽度的板、4采用调缝板、5现浇板带(前4种方式优先)。地面的组成v 底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面层、垫层和基层 (地基);v 楼层地面的基本构造层次为:面层和基层(楼板)。v 附加层:如结合层、找平层、防水层、防潮层、保温(隔热)层、隔声层等等。地面的构造根据面层的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将楼地面分为:1、整体面层地面:水泥砂浆地面 、细石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菱苦土地面2、块材面层地面:铺砖地面、地砖和陶瓷锦砖地面、天然石板地面、木地板地面。v 木地面按构造方式分:空铺法、实铺法、粘贴法3、卷材面层地面塑料地板地面、橡胶地毡地面、地毯地面4、涂料面层地面按施工方法和面层厚度分为涂料地面和涂布地面。顶棚的构造形式依房间使用要求不同有两类:直接式顶棚和悬吊式顶棚(吊顶)。阳台的排水处理:阳台地面一般低于室内地面2050mm。雨蓬常与凸阳台一样作成悬挑构件,悬挑长度一般为1m1.5m。第五章 窗和门窗的作用:围护、采光、通风、眺望。窗的分类与构造v 按窗的所用材料分:铝合金窗、塑钢窗、木窗、钢窗等。 v 按窗的层数分:单层窗、双层窗和密闭窗。 v 按窗扇的开启方式分:固定窗、平开窗、悬窗、立转窗、推拉窗等。v 按镶嵌材料不同分为玻璃窗、纱窗、百叶窗等平开木窗主要由窗框(又称窗樘)、窗扇、五金零件和附件四部分组成。门的主要功能:围护、分隔和交通疏散作用,并兼有采光、通风和装饰作用。按门扇的开启方式分: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折叠门、转门、卷帘门、升降门等门一般由门框、门扇、五金零件及附件组成门扇的高度:一般2000-2100mm(若有亮子加高300-600mm),辅助房间为1900mm,公共建筑大门2100-2300mm门扇的宽度:单扇门为800900mm(辅助房间为600800mm);双扇门为12001600mm,公共建筑每扇门适当加宽50100mm。 v 安装方法也有立口、塞口两种 钢门窗的特点具有坚固、耐用、耐火、密闭、采光面积大等优点。 钢门窗料有实腹科和空腹科两种。 钢门窗一般采用塞口(先砌后立)。 塑钢门窗特点:强度好、保温隔热、隔音好、气密水密性好、耐腐蚀性强、防火、耐老化、外观精美易清洗等优点。但不宜和强酸强碱等直接接触,也不应靠近热源。遮阳措施:绿化遮阳、设施遮阳、构造遮阳。遮阳板的基本形式:水平遮阳、垂直遮阳 、综合遮阳 、挡板遮阳 第六章 楼梯与电梯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爬梯以及坡道等都属于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的组成: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栏板)和扶手三部分组成 v 一个楼梯段的踏步数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供单股人流通行,宽度不应小于850mm,供两股人流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100-1200mm,供疏散,不应小于1100mm楼梯的类型(一)按照楼梯的使用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梯、木楼梯等。(二)按照楼梯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三)按照楼梯的使用性质分: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安全楼梯、消防楼梯、检修楼梯等。(四)按照楼梯的梯段数量和上下楼层方式分:有直跑楼梯、双跑楼梯、多跑楼梯、螺旋形楼梯、弧形楼梯、剪刀式楼梯、交叉式楼梯等。(五)按施工方法不同分类:现浇和预制装配两类。楼梯的坡度有两种表示法,即角度法和比值法。 一般楼梯的坡度在20-45之间,30为适宜坡度。 在建筑工程中,踏面宽度一般为250320mm,踢面高度一般为140180mm。 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不小于850mm,双人通行的楼梯宽度为11001200mm. 一般建筑物室内楼梯扶手高度为900mm;平台处水平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幼托建筑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可增加一道600700mm高的儿童扶手。楼梯的净空高度(1)楼梯段上的净空高度: 2200mm。(2)平台上的净空高度: 2000mm。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把楼梯段和平台整体浇筑在一起的楼梯。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按结构形式不同,分为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梁板式楼梯荷载的传力过程为:踏步板斜梁平台梁楼梯间墙。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按照构件尺寸不同可分为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和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 按照其支承结构不同可分为梁承式和墙承式(包括悬挑式和双墙支承式)。v 悬挑踏步楼梯踏步板悬挑长度在1.2m左右,最大不超过1.8m,踏步板伸入墙体不小于240mm。电梯的分类按照电梯的用途不同,分为乘客、载货、客货、病床、观光、杂物电梯等。按照电梯的速度不同,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电梯。按照控制电梯运行的方式,分为手动、半自动和自动电梯。电梯的组成:井道、机房、轿厢三大部分组成。室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第七章 屋顶屋顶的作用: 围护 、承重。 屋顶组成:屋面、承重结构、保温(隔热)层和顶棚组成。屋顶设计要求1、防水要求(最基本功能要求)2、保温隔热要求3、结构要求4、建筑艺术要求屋顶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影响屋顶坡度的因素v 屋顶坡度的确定与屋面防水材料、地区降雨量大小、屋顶结构形式、建筑造型要求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 屋顶可以分为坡屋顶、平屋顶和曲面屋顶三类。平屋顶:屋面坡度5%的屋顶,常用的坡度为2%3%。坡屋顶:坡度5%以上的屋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