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狗咬人引发赔偿案看明显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doc_第1页
从狗咬人引发赔偿案看明显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狗咬人引发赔偿案看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某日下午,一条全身黑色、四条腿淡黄色、双眼上有两淡黄圆斑的狗(俗称“四眼狗”)窜入某市织布厂车间内,将正在工作的周某咬伤。事发时,厂里的职工及周围群众将肇事狗打死,并将狗尸体存于事发现场,随后向派出所报案。当日,因狗的主人不明,派出所对狗的尸体拍照备案,并将其深埋。因吴某家饲养的狗与肇事狗特征相同,且于事发前已走失。故周某诉至法院,要求吴某赔偿其因狗咬致伤所造成的损失。审理中,周某提供了数份证人证言,部分现场目击者证明了肇事狗与吴某家饲养的狗特征相同,几名吴某家邻居证明吴家的狗事发前走失及事发现场周围只有吴某饲养“四眼狗”的事实。吴某认为他所饲养的狗并没有咬人、亦未被打死,已于走失近半年后回家。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吴某也向法院提供了证人陈某和袁某(系吴某亲戚)的证言。本案中双方均有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并且其证据基本都是证人证言,表面上看,很难判断双方证人证言的真伪,那么法院此时应如何认定案件事实,从而作出裁判呢?这就涉及到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证明标准是指由法律规定的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证明标准确立以后,一旦证据的证明力达到这一标准,待证事实就从法律上认为已得到证明,法官就应当认定该事实,并将之作为定案的依据。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颁布以前,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一样,采用客观真实的证据标准,即要求法官在判决时,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实与客观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案件事实是一样的,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程度。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民事案件采用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是不符合诉讼的实际情形的。比如,在证明某一事实的证据无法达到确凿程度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如何处理,常常令人困惑。有的审判人员花费大量精力主动为当事人调查取证,有的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甚至有的审判人员以无法认定或难以认定为由回避裁判,违反了“法官不得借口无从发现证据而拒绝裁判”的司法理念。因此,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盖然性”证明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因证据的证明力无法判断导致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作出裁判。”)中对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重新界定为“高度盖然性”。盖然性即可能性,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即当证据对某一事实的证明无法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如果一方提供的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发生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另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发生的可能性的,则法院应当依据这一事实作出裁判。通俗讲就是,哪方提供的证据证明的事实发生的可能性远大于对方,对此事实在法律上就可予以确认。具体到本案,周某提供的证人证言证明了吴某所饲养的狗与肇事狗特征相同,肇事地点附近只有吴某家饲养“四眼狗”且事发时已“下落不明”。吴某的两位证人均是吴某的亲戚,与吴某有利害关系,所出具的证言证明力本身就弱,加之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法则可以判断家畜在“出走”近六个月后又回家的可能性之低。同时,此品种的狗并非稀有、珍贵,两位证人的证言尚不能证明在近半年后出现的、同品种的狗就是吴某原来所饲养的狗。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周某被吴某饲养的狗咬伤的可能性远较其他外来“四眼狗”咬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