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渐老,但青春永驻.doc_第1页
人渐老,但青春永驻.doc_第2页
人渐老,但青春永驻.doc_第3页
人渐老,但青春永驻.doc_第4页
人渐老,但青春永驻.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渐老,但青春永驻我曾对青春进行过思考,而其大致无外乎两个意思,一是年纪稍轻,二是引申意方面的心态年轻。不过,其实重点不在于理解清楚青春的定义,而是过一种怎样的“青春”生活方式。某天早上从小区篮球场路过,几个青春阳光学生模样的男生正在打着篮球,他们运球走、起跳、投球的动作几乎一气呵成,我惊叹的同时,下意识里,手脚竟然有了想参与其中的冲动,不过正值上班时间,我并没有过多停留,只看了几眼便匆匆离开去寻找共享单车,因为工作的地方并不是太远,通常我会选择骑单车去上班。这几年共享单车兴起,我也尝了鲜,感觉体验还不错,由于是无桩式,取用停都很方便,我索性把原来的自行车卖掉,手机上装了摩拜和OFO的APP,能碰到哪家的车就用哪家的车。平时骑车跟一帮年轻人一起过马路,感觉自己就跟年轻人一样,依旧紧跟时代的步伐。我爱人总说我爱跟年轻人较劲,爱折腾,不服老,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老了,只是有时候被人称之为“叔叔”的感觉,并不是太好。跟我同岁的,大多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孩,每天上下班都是开私家车,我也一样,该有的都有了,但这只是一个正常人或者说是普通人的生活,我并不想这样。并非为了不同而故意去不同,只是不希望自己这辈子平平淡淡。人这辈子,大都逃不过出生成长接受教育工作结婚生子抚育下一代这样的循环,如果每个人都紧紧地按照这样的程序活一辈子,那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价值了,而只是人类基因传递的载体,我不想自己过这样的生活,于是我积极地接触新事物,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等,我希望能从中找到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乔布斯作为一个已经逝去的创新者,他所创造的iPhone,得到了全世界的追捧,在当下,他已经被当作神一般的人物存在于全世界人的心中。他曾经说过“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我们生来就随身带着一件东西,这件东西指示着我们的渴望、兴趣、热情以及好奇心,这就是使命。你不需要任何权威来评断你的使命,没有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牧师以及任何权威可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靠你自己来寻找这个独特的使命。”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思考的方向或许不对,之前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必须与他人发生联动,也就是说主观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得偿所愿,因为其他人也会有同样的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想法,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所有人的愿望都能实现。于是,我把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改成了必须去完成一个使命,而这个使命,便是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而不是获得什么,因为一个人无论获得什么,最终都带不走,而如果留下什么,则自己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的存在于这个世界。虽然可能无论我多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达到乔布斯一般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因为“留下”的东西可大可小,而且乔布斯最初也是从“小”开始的,或许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对这个世界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有了“使命”这个想法之后,我开始思索具体的方向。最终我选择了喜欢的文字,但是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新闻业。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广告学,虽然看起来跟新闻完全没关系,但是有些东西是互通的,比如广告里有文案写作,而新闻里有新闻稿撰写,本质都是写作。并且在大学期间也学过有关新闻的一些东西,只是都比较浅。而之所以选择新闻这个行业,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这方面有些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我选择新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渴望真相。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得比金钱更加重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媒体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信息,而所有的这些信息,促成了我们世界观的形成,而这些信息,并不一定是事实情况的如实反映,这也就是说,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其实都是大众媒体所传递给我们的印象,我们以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立的,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想法更可能是通过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的再加工而得到的,所获取的信息也能主动的选择,但这是在假设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础上得到的。今天,我们获取信息或者说获取资讯的途径非常多,今日头条便是资讯分发的重要途径,它跟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跟踪用户习惯,并使用精密的算法,实现向用户推荐不同但可能是用户愿意看到的内容功能,这样的坏处是,我们获取的信息具有某种较为单一的指向性,会使得我们的眼界变得狭窄,不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同时,在各种渠道还存在着各种虚假新闻,一般人难辨真假也不会主动去辨别真假,因而我们也能够看到,各种因假新闻而产生的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新闻不绝于耳。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或者缓解新闻不实和因传播渠道的有意选择而造成的获取信息偏向问题。我选择去做一名记者,尽管一个中年人已经不太适合做记者这样四处奔波的职业,但是我并不怕,或者说是一种舍或得的选择。于是我开始大量的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及相关的书籍被我看了个遍,通过两年的努力,并通过新华社的考试和面试,成为一名试用工,逐渐的,由于我工作突出,单位给我申报参加了新闻采编资格培训,合格结业一段时间后得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新闻记者证,并正式开始进行新闻采编工作。这一年,我43岁。或许是以往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缘故,做起记者工作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每次遇到重大的新闻事件,我总是积极申请前去,为的就是能在新闻第一线,获得真实的信息。有的时候会很危险,比如地震、对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和极端天气报道等等,不是我活得不耐烦找虐,只因为心中有了做好新闻这件事的念头,便好像有了必尽的责任一般,不会也不能退缩,必须努力去做好,并且我也乐在其中。我渐渐老去,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