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讲义ppt课件_第1页
精神医学讲义ppt课件_第2页
精神医学讲义ppt课件_第3页
精神医学讲义ppt课件_第4页
精神医学讲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医学讲义,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精神医学发展史: 一、对精神疾病本质认识的变迁: 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精神现象或灵魂可以脱离躯体而存在,精神病是有关灵魂的疾病,并产生了疗病的巫术。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医学家希波拉底是精神病学之父,他在2000多年前就认为脑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并提出了精神疾病的体液学说。主张应人道地对待精神病人。 中世纪欧洲神学宗教则将精神病视为魔鬼附体,主张将患者锁上铁链和脚镣囚禁起来、甚至烧死。这时,精神病学的发展处于倒退状态。,到了18世纪,法国的比奈尔,第一个被任命为“疯人院”的院长,他认为精神病是脑的疾病,精神病人是患病的人,应得到人道的对待。他首先去掉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给病人提供治疗 ,把“疯人院”变成了医院,使精神病人获得了第一次解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皮林提出了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首次将“早发性痴呆”和“躁郁症”作为疾病单元来描述。从此,精神病学有了己的理论体系。他因此被称为现代精神病学之父。 20世纪初,奥地利的神经精神病学家弗罗伊德创立他了精神分析学说,突破了器质性病因学的研因究模式,开创了心理因素致病研究的新时代。,二、精神疾病诊断治疗手段的演变: 20世纪初精神疾病的治疗尚无广泛适用、明确有效的方法,主要有高热疗法、电抽搐和药物抽搐疗法、胰岛素休克疗法。 1950年代,第一个精神药物氯丙嗪的发现促进了精神疾病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深入研究,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的异常备受重视,并进一步推动了各种治疗药物的发展,精神疾病的治疗前景渐显光明。从此,精神病人可以走出医院在家接受治疗,获得了第二次解放。 进入1980年代后期,精神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发展,促进了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的新药的开发,使患者在治愈后能很好地回归社会,这是第三次解放。,3、研究和服务领域的变迁: 从原来主要研究和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演变为近20年研究精神现象和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包括严重的功能丧失的精神病与仅自身感到痛苦的情绪障碍、躯体不适和适应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所以,自80年代起精神病学改成了精神医学,服务领域更加宽广,已涉及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推动了整个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4、精神医学的未来: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神经心理科学的发展,将会帮助我们了解精神活动的本质及精神异常的原因,也会找到根治精神疾病的方法。当然,何时能成为现实仍是个未知数。,(2)、躯体因素:急性、慢性的和颅内的感染,和一些内脏器官功能衰竭、内分泌、营养代谢障碍等都会引起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现在与艾滋病有关的精神障碍也愈来愈多地受到关注。甲亢所致的精神障碍也很常见。 (3)、理化因素:颅脑损伤引起的广泛的脑组织损害,可导致短暂或持久的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如海洛因、冰毒和大麻等)所致的精神障碍现已成为世界各国不能忽视的精神卫生和社会问题。,2、心理因素 致病的心理因素大到强烈的心理应激(如地震、火灾、战争、亲人突然死亡等),小到日常琐事的烦恼(如人际矛盾、学习工作紧张等),前者可直接引起各种应激性障碍;后者则通过个体一定的人格缺陷诱发精神障碍,如大部分的神经症。,3、社会因素: 自然环境(如生态改变)、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变革、移民等,均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使某些个体产生精神疾病。如当今的中国,大量的国有企业破产、改制使一部份人失去了生活保障,他们许多会出现焦虑和抑郁障碍。移民国外者,因文化上的不适应和原有人际圈等的消失,会使部分人出现适应性障碍。,二、精神疾病的分类: 精神疾病是表现为精神活动和功能异常的一大类疾病,与表现为躯体功能和结构改变等身体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精神症状特别是思维障碍症状的具体表现受病人个性、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同时由于人脑及其精神功能的复杂性,目前尚不能明确大多数精神疾病的真正原因,难找到相应的脑器质性改变。故精神疾病目前还只能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进行分类,仅少数的器质性原因除外(如AD)。,精神疾病的分类标准目前有: 中国自己的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第三版CCMD-3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四版(DSM-),中国的诊断标准与 国际标准都将 精神疾病分为十大类:CCMD-3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 精神疾病症状学,1、感觉和感觉障碍: 感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色彩、声音、温度等)的反映,是最初级的心理过程,而其它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归根结底都是通过感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故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首先是从感觉开始的。,(1)感觉过敏 Hyperesthesia 系指感觉阈值低下,弱刺激出现强反应的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常见于浅层感觉,其中尤以痛觉过敏多见,触觉过敏少见。痛觉过敏除了触觉刺激或痛觉刺激可以引起外,温度刺激时也可以引起。 (2)感觉迟钝(Hypoesthesia) 感觉迟钝又名感觉抑制。可因各种因素引起感觉阈限升高或因情绪抑制所造成。患者对强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觉轻微。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谵妄或其他类型的意识障碍,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和抑郁症等。,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受。 (5)感觉倒错 Dysesthesia 热 觉误认为冷觉,非疼痛性刺激而诱发出疼痛感觉等。感觉倒错在临床上少见,而且仅限于浅层感觉。,2、知觉和知觉障碍 与感觉只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不同,知觉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各种属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整体的的反映。如人们通常看到的并不是单纯的不同形态、不同颜色,而是一本书、一副山水画;听到 也不仅是高低不同的声音而是人的歌声。 知觉障碍是精神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症状。,(1)错觉(Illusion)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另一事物称为错觉,或者说,错觉是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在过度紧张或疲劳的情况下,偶可出现一过性错觉。在病理状态下,可见于各种精神障碍,如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2)幻觉Hallucination 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这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 幻听(Akoasm) 也称听幻觉(auditory halucination),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声音的情况下,患者却能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歌唱声、无线电广播声。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依据其不同方式又可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等。,幻视Visual-hallucination 即视幻觉,属幻觉的一种。其内容比较丰富多样,形象可清晰、鲜明和具体,但有时比较模糊。幻视中所出现的形象可以是个别的人物或整套的景物。形象有时比实物大,有时则又比实物小,按幻象是否活动或内容是否改变,可分为所谓的“稳定性幻觉”和“舞台样幻觉”两类,前者形象不活动,后者则象舞台和电影形象那样活动而多变。较常见的是客观现实中可有的形象,但有时,也可见到一些凶恶恐惧的鬼怪、猛兽等。幻视多见于意识障碍时,但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也不少见。,幻味Gustatory hallucination 幻味,即味幻觉,是一种虚幻的味知觉,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味道,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在精神病中不少见,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 种特殊的或奇特的味道,如金属味或药味等,因而拒绝进食。常和其他的幻觉和妄想合并出现。,幻嗅 Olfactory hallucination 亦称嗅幻觉,即患者嗅得令人讨厌的不愉快的难闻气味,如尸臭味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且往往与其他幻觉或妄想结合在一起。亦可见于癫痫发作的先兆,而钩回发作等颞叶损害的患者。 幻肢Phantom limb 截肢或残废的患者感到自己有肢体的存在,否认自己有任何残缺或无肢体残缺的患者发现自己存在第三只手、第三条腿,称为幻肢症。,触幻觉Tactile hallucination 又称皮肤粘膜幻觉。患者诉述其皮肤粘膜有虫爬、火灼、通电等异常感觉。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内脏性幻觉Visceral halluclnation 患者的内脏器官产生异常的感觉,常可以清楚地加以描述,例如感到肠扭转、心压缩等。并可与虚无妄想、疑病妄想等联系起来。,思维化声 Audible thought 又称思维鸣响(thought audition),在患者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有与思维内容一样的言语伴随着思维活动而出现。因此,患者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听得到的。这类症状的特征是,当时存在的是幻听,而其内容都正是他所想而又尚未说出来的思想,这是一种知觉障碍而不是思维障碍,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 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可见于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假性幻觉Pseudo hallucination 假性幻觉,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由Kandinsky于 1890年首先描述,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如患者听到脑内有人说话。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感知综合障碍Psycho sensory disturbance 指患者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些部分属性,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空间结构和时间关系产生歪曲的知觉。 其产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Rnnebnil根据整合-分解-再整合理论,认为是一种整合功能的歪曲和知觉机能水平的降低所产生的结果。目前无特殊治疗,预后不良。,2、思维和思维过程障碍 思维 Thinking 思维是人类高级的认识活动,是通过将感觉和知觉获得的印象,借助于语言的作用,在人脑中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抛开事物个别的、表面的现象,抓住事物普遍的、内部的本质,使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进入高一级的理性阶段的过程。,(1)、思维联想过程的障碍 指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方面的障碍: 思维奔逸 Flight Of thouht 又称意念飘忽。联想迅速思潮澎湃,概念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涌现出来。表现为语流增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此时患者思想进程虽快,但方向却不固定,易受环境影响离开原来的主题,而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有时患者的思想发展过快,以致言语加速也赶不上;患者说出来便成了中断没有联系的语句,或者词与词之间只有一些偶然联系。,思维迟缓 Inhibitionor retardation ofthought 这是一种与思维奔逸相反,表现为以抑制性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联想障碍,患者联想困难、对问题反应迟钝,有时概念停留很长时间,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表现为言语缓慢、回答问题吞吞吐吐、拖延很久、难以出口,有时再三提问,才能得到回答,多见于抑郁症或抑郁状态。,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 联想缺乏,思想内容空调,概念贫乏、词汇短缺;患者常默默少语。与他交谈时,茫无所指,脑子里好象很空虚。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精神病和忧郁症。 思维粘滞Klebedenken 联想过程粘滞,速度减慢;思维活动较为停滞在同一概念上纠缠而有惰性;反复罗嗦,越趄不前。 见于癫痫症、痴呆状态或精神分裂症。,思维的连贯方面的障碍 思维松散 Looseness of thinking 指思维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面对这类患者使人感到交谈困难,对其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常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