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孔单片黑木耳栽培技术袋料栽培黑木耳,需要划口或刺孔方能出耳,过去划口形状主要有“V”、“|”两种,每袋划口1215个,划口边长2cm或4cm。产出的木耳呈朵状,根较大,需要撕片方可食用,很不方便。小孔单片栽培刺孔的形状主要有“0”、“|”、“丫”,孔径在36mm,每袋刺孔100140个,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食用方便,口感好,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小孔单片木耳近几年在我县栽培数量也迅速扩大。小孔单片木耳栽培与以前的大孔栽培表面看只是开口的形状、大小、数量发生了改变,但也由此带来了技术上的改进。有些方面虽然只是一些细节上的改变,但这些改进对成功进行小孔栽培都是必须的,细节决定成败。单片木耳栽培与传统的朵状木耳栽培在菌种选择、材料选择、三级菌制作、出耳管理、采收晾晒等一些技术环节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一、品种选择小孔单片栽培一定要选用适合小孔栽培的片状菌种,耳片的颜色要以黑褐色、正反面区别明显为好,要求选择耳根小、展片好、圆边、筋脉少、耳厚的优良品种。小孔单片栽培易形成“憋芽”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袋料分离造成的,但出耳慢也是主要原因,所以最好选用中早熟品种。晚熟品种充分后熟后也能加快出耳,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生产时间,一般晚熟品种早做,可在元旦前安排三级菌生产;中熟品种在元旦至春节之间安排三级菌生产;早熟品种可在春节后再生产,这样既能加快出耳,又能防止耳片变薄、变黄,影响产量。菊花状菌种,即使刺小孔也易连片成朵,要产出单片无根的优质木耳,管理难度较大,刚进行小孔栽培的耳农不要轻易选用。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只有正确选择菌种才能保证产出优质单片木耳。二、菌袋生产小孔单片木耳栽培,孔径只有46mm左右,由于孔径较小,在袋料分离处,原基易被挡在袋内,长不出来,形成“憋芽”现象,造成减产甚至绝产。袋料分离是小孔栽培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小孔栽培难以高产、稳产,难以大面积推广。解决袋料分离必须选择合适的菌袋,改进制菌工艺、提高装袋、窝口的标准、严格控温育菌。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要防止袋料分离,只有生产出袋料不分离的合格三级菌袋,才能大面积进行小孔单片栽培,否则不要贸然刺小孔,以免造成损失。(一)选用优质原材料的薄菌袋袋料栽培,袋和料同样重要。小孔栽培应选用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薄袋。很多耳农认为要想袋料不分离应选用拉力强的厚菌袋,加大装袋机的配重,将菌袋装实就能避免袋料分离,很多人这样做了,得到的结果还是没有克服袋料分离。厚菌袋虽然拉力强,培养料能装得很紧,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做到了料挤紧了菌袋,但是厚的菌袋与菌丝的亲和力差,当搬运或培养基萎缩造成袋料分离,袋料就不能重新贴上,不可避免产生了袋料分离。解决袋料分离只靠料挤袋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得依靠袋贴料,用收缩性好的原料制成的优质薄袋,与菌丝亲和力强,料缩袋亦缩,袋料紧贴,袋料不易分离。选用优质薄袋是小孔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选用薄袋,“装松长实”应该是从事小孔栽培的广大耳农必备的概念。(二)原料选择及配方我县生产黑木耳的主要原料是木屑,木屑要以硬杂木为主、软杂木屑只能小比例掺用,以免影响培养基的固型性,由于培养基萎缩而造成袋料分离。辅料中麸子、玉米粉、豆饼粉都要粉碎的细一些,利于混拌均匀和溶融碳氮,提高培养基的固型性和持水性。随着黑木耳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材料成为了产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可以按适宜比例添加一些玉米芯、豆秸和玉米秸秆、树叶粉等原料部分替代木屑。这些原料提高了培养基的营养和持水性、透气性,既提高产量,又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黑木耳菌丝生产阶段最佳碳氮比是20:1,而木耳子实体生长阶段最佳碳氮比是40:1。在三级菌培养料中,木屑、玉米芯等主要原料作为碳源,而麦麸、豆粉等辅料作为氮源。耳农常说的营养多少就是指氮源比例大小。小孔单片栽培氮源比例应略小一些,利于提高单片木耳比例。常用小孔栽培培养基配方(三级菌):1、木屑86.5%,麦麸8%,豆粉2%,玉米粉2%,石膏1%,石灰0.5%,水分6065%;2、木屑84.5%,稻糠12%,豆粉2%,玉米粉2%,石膏1%,石灰0.5%,水分6065%;3、木屑69.5%,玉米芯20%,麦麸(米糠)8%,豆粉1%,石膏1%,石灰0.5%,水分6065%。(三)拌料小孔单片栽培的拌料方法与常规菌袋生产的拌料方法一样,目的是使主料、辅料和水充分混拌均匀。要防止因拌料不均匀造成局部水分过小或过大、碳氮比例和酸碱度失调等问题,影响菌丝生长。小孔栽培多采用菌棒制菌法生产三级菌袋,中间的孔只用菌种封口,养菌时袋内“生物水”散失较多,拌料水分小,影响出耳,也降低产量。拌料水分应略大一点,以袋底“发黑”、有几毫米的水渍为好。这样灭菌更彻底,可减少菌袋萎缩和烂袋。同时,出耳快且齐,提高小孔栽培的产量。拌料是否均匀可通过袋底积水来判断,袋底水渍一样高,说明拌料均匀;水渍不一样高,说明拌料不均匀。(四)装袋小孔栽培更要提高装袋的标准,培养料不但要装实,更要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塑料袋无褶皱,这是克服袋料分离必须的。提高装袋的质量,关键是所用装袋机的好坏,采用防爆袋装袋机,袋装的不但标准,还可以使用薄菌袋,是克服袋料分离较有效的办法。(五)封口过去用颈圈、棉塞或无棉盖体封口,由于菌种接到培养料上部,菌丝从上向下长,发满菌时间长,上部水分散失多,老化严重,多数袋上部袋料分离,这种制菌法不适合小孔栽培。过去许多小孔栽培的试验者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失败的。采用菌棒制菌或免颈圈制菌是克服袋料分离的有效办法。免颈圈法: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料面上部的菌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棉塞将孔堵严。菌棒法:与免颈圈法相似,只是将菌棒插入中间的孔中。这两种制菌方法的关键技术在于将上部菌袋整齐均匀的插入中间的孔中,严防打折,起皱,造成袋口松散,接菌、发菌时易染杂菌,用窝口机窝口能提高制袋标准,上部袋料紧贴不易分离,而且能降低杂菌污染,提高成品率。(六)灭菌灭菌是菌袋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内的微生物的孢子、虫卵,把培养料蒸熟,均衡颗粒料的水分,溶融碳氮,易于菌丝体吸收养分生长。灭菌不彻底的直接后果是:菌袋杂菌多污染严重,变相提高了生产成本。灭菌不彻底还易产生培养基萎缩、烂袋等现象,造成袋料分离,所以小孔栽培灭菌更要彻底一些。灭菌时应注意:排尽灭菌锅内的空气,使水蒸气遇菌袋变成水,将大量的热量释放到菌袋内,加快袋内温度的升高;灭菌一定要达温足时;一般情况袋数越多,灭菌时间也相应延长。我县多采用常压灭菌,达到100后,装2000袋左右的灭菌锅灭菌时间必须保持8小时以上,再闷锅3小时;装4000袋左右的灭菌锅灭菌时间必须保持在10小时以上,再闷锅3小时。(七)出锅出锅时要趁热将菌筐搬到接菌室或培养室,刚出锅的菌袋发软,这时从筐中将菌袋拣出,易使菌袋变形,造成袋料分离,要等菌袋稍凉变硬后再从菌筐中拣出。(八)接菌接菌是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接到培养基上,并封严袋口,防止杂菌落到培养基上。接菌是与灭菌一样重要的制菌环节,小孔栽培更是如此。接菌一定要科学规范。科学是指创造一个较大范围且稳定的无菌区;规范是指要有无菌意识,按规程操作。创造无菌区不能只靠药物消毒,消毒只是杀死部分微生物,接菌的无菌区主要还是由接菌设备产生的,接菌设备接菌方法的先进与否更为重要。(九)培养室处理及菌袋摆放培养室处理: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培养室的墙要求光滑平整,用石灰粉刷一遍室内墙壁,用干木杆、木板搭好发菌架后,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保温48小时,之后用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施一遍,同时喷施杀虫杀螨剂防治虫害。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再用硫磺或甲醛封闭门窗熏蒸24小时后,室内继续加温,开门排潮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菌袋摆放:菌袋摆放时,小孔栽培最好立式单层或双层摆放,这样菌袋能保持圆形,袋料不易分离,垛放层数要少一点,不能高于5层,防止将菌袋压扁变形,造成袋料分离和影响机械刺孔。(十)培养菌袋培养过程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坚持低温育菌。室温初期控制在2528,菌丝封盖或透袋后,降低袋温至24,近似恒温培养。温度高,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基内菌丝生长细弱,菌丝只是占领了培养料空间,并没有将培养基分解彻底,菌丝易老化萎缩,既易造成袋料分离又降低产量;温度低,气生菌丝弱,基内菌丝生长旺盛,培养基分解彻底,虽提高产量,但袋料亲合力差易分离,不利于小孔栽培。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避光,每天两次通风换气,每次0.5小时,培养37天开始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感染,污染杂菌袋及时处理,30天左右菌丝发满菌袋。菌丝发满袋后,根据菌种特性和距刺孔时间控制温度。晚熟品种后熟一般需要600左右的积温,中熟品种需要400左右的积温,早熟品种不需要积温后熟,要低温保藏或长好就刺孔。三、刺孔由于小孔栽培要生产的是单片、无根的优质木耳,要形成这样的木耳营养不能过富,同时又要利于营养均匀分散,利用刺孔多来分散袋内营养,减少连片或朵的比例。(一)孔型小孔多采用刺孔器刺孔,目前,刺孔器主要有滚板式和滚筒式两种。小孔的形状主要有“O”、“|”、“丫”等,我县最早小孔栽培的试验者多采用“O”、“|”,但当时由于栽培技术远没完善,很多敢于探索的人都失败了。老黑山时金库发明了“丫”形口,耳芽不易被菌袋挡住,使小孔栽培在我县取得了成功,为我县的小孔栽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丫”形孔长出的木耳易连片,单片比例低,不利于生产单片、碗状的优质木耳。“丫”形口还不是真正的小孔栽培,它还只是一种过渡的孔型,“O”形口、小“|”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耳厚、边圆,品质好,所以小孔单片栽培要选用“O”、“|”形口的刺孔器。(二)孔径小孔单片栽培要生产单片无根的优质木耳,刺的小孔孔径一定要小,孔径应在46mm左右。过大易连片成朵、过小易憋芽。(三)孔距小孔栽培的孔间距应在2.5cm3cm之间。(四)孔数孔数宜多不宜少,少了菌丝体提供的营养集中,长出的木耳易连片成朵,同时也影响产量;孔数应根据孔径定,孔径小,孔数必多,孔径大,孔数可减少。小孔单片栽培,常规菌袋装到1820cm高,孔数应在100140个之间。应该说少于100个孔,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小孔单片栽培。(五)刺孔时间小孔栽培刺孔时间与常规的划口时间相比应略晚几天,当每日最高气温稳定在10时进行刺孔。刺孔过早,地表温度低,刺孔以后再盖塑料、草帘,菌袋如同在冰箱里,菌袋温度低,出耳慢。搬运、刺孔肯定会造成袋料分离,由于温度低,袋料亲和力差,袋不易收缩贴紧料,时间一长,袋表面易形成干菌皮,产生袋料分离。(六)刺孔摆放菌袋拉到栽培场地,要将菌袋按2行45层摆放在子床上,盖草帘复壮菌丝。同时提高母床地温,45天菌丝变白后,进行刺孔,刺孔后,温度低可仍垛袋复壮菌丝,温度适宜应及时摆放在母床上,母床摆袋前要浇一遍透水,将刺孔的菌袋按袋间距34cm品字形摆放。摆好后盖塑料、草帘,保湿催芽。四、催芽催芽阶段应坚持“保湿为主、通风为辅、湿长干短、后期增湿”的原则进行。室内催芽,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防止伤热;可采取向地面洒水或用电饭锅、加湿器等措施增加湿度。采取室外催芽时,应在划口后集中催芽,袋间距34,盖上塑料、草帘;如遇高温天气(24以上)应往草帘上浇水降温;通风不能太勤,以早晨通一次风为宜,时间不能过长,每次通风2030分钟,防止孔口失水变干影响出耳;水分不够要及时用喷雾器补水,以用手触摸菌袋能够感觉到菌袋上有水珠,但不往下滴为宜;木耳长到1左右时应撤去塑料,盖草帘浇水保湿,早晚通风。五、分床分床不宜过早,过早木耳易长成丛状;待耳芽出齐并长至12cm后分床,分床时菌袋间距10cm即可。六、浇水管理坚持“看天气看温度浇水、看耳看菌定量、细水勤浇、干透湿透”的原则进行。一看天气浇水:睛天温度适宜可适当多浇水,阴雨天可少浇或不浇;二看温度浇水:气温低时,早晚不浇水,白天温度低于26时应间歇性连续浇水,中午温度高时更应勤浇水降温,待下午34点停止浇水提高地面温度,使木耳晚上生长。低温天气不宜早晚浇水。原因是早晚温度低,木耳生长缓慢,白天温度高耳片干,耳根不干,木耳只长根,易形成朵状耳;三看耳片浇水:停水后如果耳片很快变干“显白”应继续浇水,反之不用浇水;四看菌袋浇水:当菌袋水分较大时菌袋较重,应少浇或停止浇水;五要干湿交替:干可干23天,干的比较透,以耳根干为好,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连浇24天,干湿交替,直到木耳生长结束。七、采收晾晒小孔单片木耳采收一定要及时,原则是够大就采。当木耳展片直径为3cm时就要及时采收,这时干耳直径2cm左右,呈碗状、耳厚、型好、价高、好销;而当木耳长至5cm以上,干耳多呈“耳”状或片状,售价要低很多。很多耳农认为抢早采收产量降低,而实践和对比实验都证明,木耳长至34cm时采收,产量不但高而且价高,效益更好,二、三潮耳转潮快。小孔单片木耳采收的晚,木耳长成大片状,不但产量不高且售价如同朵状木耳,失去小孔单片木耳品质好、价格高的优势,得不偿失。小孔单片木耳不用剪根,一碰就掉,采摘时采大留小,别伤及耳芽。小孔单片木耳晾晒同朵状木耳一样,晾晒时最好摊薄一点,保证干耳形状好。小孔木耳一般早采晚收,一天就干,而朵状木耳一般要晒二、三天,在采收晾晒这一环节上,小孔木耳较大孔木耳省工。老黑山镇和光村耳农总结出小孔栽培“三快”、“两好”、“一高”的优点,“三快”是指刺孔快、出耳快、采收快;“两好”是指耳型好、色泽好;“一高”是卖价高。与朵状木耳相比小孔单片木耳更要重视适时采收。八、后潮耳的管理小孔单片栽培与大孔朵状木耳栽培相比,不但质量提高,而且产量也能增加,因为小孔单片木耳孔多,减轻了耳农的惜采心理。采收的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器械产品订货合同
- 2025铝门代理合同协议
- 大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粉系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关于吸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项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 西藏游客住宿管理办法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粘膜免疫系统概述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课件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 FANUC工业机器人离线与应用项目7 工业机器人KAREL程序
-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完整版)
- DB43∕T 291-2006 桃源大叶茶栽培技术规程
- 精细化学品化学-课件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