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课件 (2)_第1页
胸腔积液课件 (2)_第2页
胸腔积液课件 (2)_第3页
胸腔积液课件 (2)_第4页
胸腔积液课件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 胸腔积液,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在正常情况下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表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和其中的液体并非处于静止状态。在每一次呼吸周期中胸膜腔的形状和压力均有很大变化,使胸膜腔内液体持续滤出和吸收并处于动态平衡,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即产生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s,简称胸水)。,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胸膜通透性增加 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人类胸膜腔影响液体从毛细血管向胸腔内移动压力大小的对比(cmH2O),壁层胸膜 胸膜腔 脏层胸膜,静水压3.0,胸腔内负压0.5,胶体渗透压 34,胶体渗透压0.8,3.4,1.1,0.5+0.8+3.0-3.4=0.9,3.4-(0.5+0.8+1.1)=1.0,二、临床表现,体征与积液量有关 少量积液:可无明显体征,或可触及胸膜磨擦感及闻及胸膜磨擦音。 中大量积液 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 触诊:患侧触觉语颤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 叩诊:患侧避部诊浊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共振减弱,三、辅 助 检 查,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胸膜活检 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支气管纤维镜检查,X线检查,游离性胸腔积液 极小量时胸部X线仅见肋膈角度纯; 积液量增多时显示向外、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 大量积液时患侧胸部有致密影,气管和纵膈推向健侧。 包裹性胸腔积液 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边缘光滑饱满,多局限于叶间或肺与膈之间。 CT检查可显示少量胸水、肺内病变、胸膜间皮瘤、胸内转移性肿瘤、纵膈和气管旁淋巴结等病变,有助于病因诊断,右侧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影 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影,影 像 诊 断 X 线,超声检查,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临床用于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协助胸腔穿刺定位。“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用于包裹性和少量胸腔积液。,胸膜活检,经皮闭式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可发现肿瘤、结核和其他胸膜病变,拟诊结核病时,活检标本除作病理检查外,还应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四、诊断与鉴别诊断,确定有无胸腔积液,渗漏鉴别,寻找胸腔积液的病因,三步骤:,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要点 - 鉴别要点 渗出液 漏出液 -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理化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 透明或混浊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小于25g/L 大于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 500X106/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 根据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 间皮细胞为主 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检查 阴性 可找到病原菌 -,五、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抽液治疗:由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含量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积液,抽液还可能降压迫症状,改善呼吸,使肺功能受损伤,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大量胸水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水完全消失,首次抽液量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抗结核治疗 初治涂阴常用化疗方案为ZHRZ/4HR 初治涂阳常用化疗方案为ZHRZE/4HR 糖皮质激素 疗效不肯定,在全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