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内容 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以及戴维宁定理的应用。 注意: 叠加定理除了可用来分析电路,还可用于说明电路分析中其它定理及其它分析方法的原理。 戴维宁定理相当于一种寻找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的办法。,2-3 电阻电路的基本定理,一、齐性原理,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电流ik 或支路电压uk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压)之叠加。,注意: 1)适用于线性电路; 2)单独作用是独立电源,不包含受控电源。 3)电流源不作用,开路处理;电压源不作用,短路处理。 4)功率不能用叠加定理,因功率不是电流或电压的一次函数。,在线性电路中,当所有激励(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增大或缩小K倍(K为实常数),响应(电压和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这就是齐性定理。,2.5 叠加定理,二、叠加定理,=,+,U1单独作用,U2单独作用,I1=I1-I1,I2=-I2+I2,I3=I3+I3,已知U1=12V,U2=3V,R1=4,R2=4,R3=4,求I1 ,I2 , I3。,解:,I1=I1-I1=1.75A,I2=-I2+I2=-0.5A,I3=I3+I3=1.25A,例,例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US10 V ,IS2 A ,R14 ,R21 ,R35 ,R43 。试用叠加定理求通过电压源的电流 I5 和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6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 2 + 1.25 ) A = 3.25 A,= 1 2 3 1.25 = 1.75 V,例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US10 V ,IS2 A ,R14 ,R21 ,R35 ,R43 。试用叠加定理求通过电压源的电流 I5 和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6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 1.61.25 ) A= 0.35 A,= ( 1 1.6 + 3 1.25 ) V = 5.35 V,最后求得,= ( 3.250.35 ) A = 3.6 A,= (1.75 + 5.35 ) V = 3.6 V,例在图示电路中,已知 US10 V ,IS2 A ,R14 ,R21 ,R35 ,R43 。试用叠加定理求通过电压源的电流 I5 和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6 。,2.6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一、含源一端口网络(Ns)的开路电压uoc和等效电阻Req,Ns :含独立电源的一端口网络。,uoc :此电压为含源一端口网络Ns的开路电压。,Req:含源一端口网络Ns对应的无源一端口网络No的等效电阻。此无源一端口网络N0可由电阻和受控源所组成。,No :含源一端口网络Ns去源后变成对应的无源一端口网络。,含源一端口网络Ns去源: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等效电源定理是将有源二端网络用一个等效 电源代替的定理。,有源二端网络,对 R2 而言,有源二端网络相当于其电源。在对外部 等效的条件下可用一个等效电源来代替。,戴维宁等效电源,诺顿等效电源,二、戴维宁定理 (Thevenins theorem),等效电压源,1.开路电压 Uoc: 负载开路后 a 、b两端电压Uoc = Uab 。,2.等效电源的内阻Ro: 将原有源二端网络内部除源(即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a 、b两端的等效电阻。,求解方法:,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戴维宁定理求I3。,断开待求支路求开路电压Uoc:,解:,Uoc= Uab,例,=1.125R2+U2=7.5V,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戴维宁定理求I3。,除源(将电压源U1,U2短路)后,求等效内阻Ro:,Ro=R1/R2=2 ,解:,例,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戴维宁定理求I3。,画出等效电路求I3:,解:,Uoc=7.5V,Ro=2 ,例,三、诺顿定理 (Nortons theorem),等效电流源,1.等效电源的短路电流Isc: 负载短路后流过a 、b之间的电流。,2.等效电源的内阻Ro: 除源后a 、b两端的等效电阻。,求解方法:,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诺顿定理求I3。,将待求支路短路后求短路电流Isc:,解:,Isc=3A+0.75A=3.75A,例,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诺顿定理求I3。,除源(将电压源U1,U2短路)后,求等效内阻Ro:,Ro=2 ,解:,例,已知:U1=12V,U2=3V,R1=4,R2=4,R3=4。试用诺顿定理求I3。,画出等效电路求I3:,解:,例,Ro=2 ,Isc=3.75A,电阻和电压源的串联与电阻和电流源的并联可以进行等效变换,戴维宁等效电路和诺顿等效电路也可以相互进行等效变换。,注意:当Req =0,对应诺顿等效电路不存在。 当Geq =0,对应戴维宁等效电路不存在。,解: 求短路电流isc, 求等效电导Req,求Req的方法: 电阻的串并联法; 外加电源法; 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解: 求短路电流isc, 求等效电导Req,四、定理的应用,例:求R=?,电阻R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解: 求开路电压uoc, 求等效电阻Req,一、非线性电阻的概念,线性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线性电阻值为一常数。,非线性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不成正比。 非线性电阻值不是常数。,线性电阻的 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 伏安特性,2.7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介绍,二、分类,1. 流控型,u=f(i),2. 压控型,i=g(u),3. 单调型,三、非线性电阻的静态电阻 Rs 和动态电阻 Rd,说明,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都与工作点有关。当P点位置不同时,Rs 与 Rd 均变化。 Rs反映了某一点时 u 与 i 的关系,而 Rd 反映了在某一点 u 的变化与 i 的变化的关系,即 u 对i 的变化率。,四、非线性电阻的三个性质,1. 不满足叠加原理;,2. 电压与电流频率可以不同;,3. 当信号电压较小时,可当作线性电阻处理。,1. 解析法,2. 图解法,五、非线性电阻的求解方法,例1:已知: u=f(i)=100i+i3,求:i1=2A,i2=2sin314tA,i3=10A时对应的电压u1,u2,u3.,解: u1=f(i1)=208V,u3=f(i3)=2000V,u2=f(i2)=1002sin31t+8sin3314t,(1) 不满足叠加原理,u12 =f(i1 + i2 )=100(i1 + i2)+(i1 + i2)3, u1 + u2,(2) 当信号电压较小时,可当作线性电阻处理.,当i=10mA时,u=(1+10-6)V,3. 曲线相交法,+,-,R0,U0,+,-,i,i=g(u),u,A,B,Q,交点Q为静态工作点,AB为负载线,4.小信号分析法,U0-直流偏置电压,us(t)-信号电压,i=g(u)-压控型非线性电阻,|U0|us(t)|,求 u(t) 和 i(t)。,直流工作点的确UQ,IQ,令us(t)=0,利用曲线相交法,Q,IQ,UQ,us(t)不为0时, 求u1(t),i1(t).,若|U0|us(t)|,则可认为由us(t)引起的u1(t)及i1(t) 在工作点附近变动.,Q,求u1(t),i1(t).,将i=g(u)在工作点(UQ,IQ)处用泰勒级数展开,又IQ=g(UQ),工作点的非线性动态电导,据KVL:,又,R0,+,-,i1,Rd,u1,+,-,us,微变参数电路,小信号分析方法的步骤:,1.令小信号为零,计算直流工作点;,2.求工作点的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一课 多姿多彩的“我”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 化肥厂原料验收登记制度
- 2025电子产品代理的销售合同书
- 江苏大学出版社《应用写作》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中职中职专业课职业素养公共课程
- 建材买卖合同(卫浴洁具类)
-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
- 军训个人体会心得
- 2025年山西人民警察招聘考试申论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监理工程考试合同管理真题及答案
- 商场租赁合同范本及租赁保证金缴纳及退还流程
- Be-Safe-on-the-Way课件(省一等奖)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说课-比赛课件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含音标)
- 凝结水泵解体检修课件
- TDTG提升机说明书
- 度基本公卫工作整改台账
- 大宗商品贸易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公务员第二批
- 阳宅风水培训讲义课件
- 1《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晶体学基础课件
- 【VIP专享】第1模块-立业德为先(塘栖成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