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P-E120用户手册V2.01070608.doc_第1页
MSAP-E120用户手册V2.01070608.doc_第2页
MSAP-E120用户手册V2.01070608.doc_第3页
MSAP-E120用户手册V2.01070608.doc_第4页
MSAP-E120用户手册V2.010706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SAP-E120多业务专线接入平台用户手册V2.018008109292目 录1 概述12 特点13 技术指标23.1 环境要求23.2 电源接口23.3 功耗23.4 光接口23.4.1 双纤双向工作方式23.4.2 单纤双向工作方式(定制)23.5 E1接口33.6 以太网接口33.7 V.35接口33.8 数据通道33.9 外形尺寸44 典型应用45 安装及设备说明45.1 开包装45.2 机械安装45.2.1 安装所需工具、仪表45.2.2 安装55.3 设备说明55.3.1 前面板说明55.3.2 后面板说明75.3.3 MSAP-E120多业务接入平台正常工作时各开关的位置115.4 电气安装125.4.1 电源接口安装125.4.2 光接口安装125.4.3 E1电接口安装135.4.4 以太网接口安装145.4.5 V.35接口安装145.4.6 透明通道接口安装155.4.7 网管接口安装165.5 故障分析175.6 远端掉电监测功能176 机型说明171 概述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MSAP-E120产品是基于自主研发的芯片GW7980开发设计的多业务接入平台。可为用户提供接口有:4路E1接口,一路10Base-T线速半双工接口,一路成帧/非成帧V35接口或RS232透明通道接口。内嵌在GW7980芯片内部的误码测试功能,可不需外挂E1误码仪就能方便地进行E1误码测试及故障诊断。为满足客户需求MSAP-E120又分为MSAP-E120S、MSAP-E120V和MSAP-E120E。 MSAP-E120S为用户提供4路E1接口和一路透明通道; MSAP-E120V为用户提供3路E1接口,和一路成帧/非成帧V35接口或一路RS232透明通道接口; MSAP-E120E为用户提供3路E1接口,和一路10Base-T线速半双工接口。2 特点 采用收发一体光模块; 提供4路E1接口; 提供一路10Base-T半双工以太网接口; 提供一路非成帧/成帧(带宽可跨时隙调整)的V35接口; 可实现V.35接口的单端接入方式; V.35接口提供DCE/DTE模式; V.35接口提供本端和远端环回功能; 提供一路最高速率为19.2Kbps的RS232透明通道接口(对于E120V来说,V.35接口与透明通道接口二选一); 内嵌2M误码仪,具有完善的E1测试功能,可方便设备开通及故障排查; 每个E1通道具有独立的本端和远端环回功能; 可提供掉电监测功能; 具有完备的告警指示功能,可监控本、对端设备的告警状态; 具有网管接口(RS232)可通过本端设备对远端设备进行管理; 无中继传输距离30公里; 整机为单板设计(采用19英寸1U结构)。3 技术指标3.1 环境要求整机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宽,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稳定地工作。 工作温度:050 相对湿度:95%(无凝结)3.2 电源接口 电源DC-48V:输入电压范围DC-36VDC-72V 电源AC220V:输入电压范围市电交流AC130VAC250V 电源DC+24V:输入电压范围DC18VDC36V3.3 功耗整机功耗 10W3.4 光接口3.4.1 双纤双向工作方式 波长:双纤双向工作时有两种波长机型发送波长:1310nm 接收波长:1310nm(标准)发送波长:1550nm 接收波长:1550nm(定制) 发送功率:优于-13dBm 接收灵敏度:优于-34dBm(误码率10-11) 接口方式:FC/SC 线路编码:1B1H 线路速率:16.896Mbit/s3.4.2 单纤双向工作方式(定制) 波长:单纤双向工作时有两种波长机型发送波长:1310nm 接收波长:1550nm发送波长:1550nm 接收波长:1310nm 发送功率:优于-16dBm 接收灵敏度:优于-32dBm(误码率10-11) 连接器:SC 线路速率:16.896Mbit/s注:当MSAP-E120为单纤双向工作方式时,必须同时选用以上两种波长机型各一台,进行配对使用。例如:局端选用发送波长为1310nm的机型,则远端必须选用发送波长为1550nm的机型,否则光端机无法正常工作;反之亦可。3.5 E1接口设备4路E1接口符合G.703建议。 速率:2048Kbit/s 码型:HDB3 阻抗:75非平衡式,120平衡式 抖动特性:满足G.742、G.823建议 输入口允许衰减:06dB(E1输入输出接口位置见设备后面板示意图)3.6 以太网接口 设备可以工作在10Base-T半双工方式下 符合IEEE802.3标准 标准的RJ45接头3.7 V.35接口 电气特性:符合ITU-T V.35建议 终端接口:符合ISO 2593规定 传输速率: 成帧时为N64Kbit/s(N=131)非成帧时为2048Kbit/s 工作模式:DCE/DTE 接口时序可调,具有自适应功能3.8 数据通道 标准RS232接口(E120S为DB9;E120V/E120E为DB25) 最高速率:19.2Kbps(数据通道接口位置见设备后面板示意图,出线端子定义见接口说明部分)3.9 外形尺寸标准机型:宽度深度高度=482.6mm(19英寸)220mm45mm(约1U)4 典型应用LAN_ARS232MST-A15E1综合接入网管10Base-TMSAP-E120E光纤MSAP-E120EMST-A15综合接入E1LAN_A10Base-T图1 MSAP-E120点对点组网示意图注:MSAP-E120也可与和局端机型配合使用,组成星状网络。5 安装及设备说明5.1 开包装MSAP-E120多业务接入平台为专用纸箱包装,内有防震泡沫塑料保护,每个包装箱内一台。开箱时请注意包装箱方向,保证正面朝上,以免丢失附件包。单台MSAP-E120所用附件详见随机装箱单,请注意查验。5.2 机械安装5.2.1 安装所需工具、仪表 一字、十字螺丝刀 平口钳、斜口钳 万用表 电烙铁 光功率计 光衰耗器 传输测试仪表(误码仪)注:加下划线的仪器为可选5.2.2 安装MSAP-E120的机箱应安装于19英寸标准机架上或机柜内,用螺钉在前面板两侧的固定支架处与机架固定、拧紧,由于此设备的紧固螺钉较为靠前,建议在设备下部后端装一块托板以支撑设备重量。5.3 设备说明5.3.1 前面板说明5.3.1.1 前面板示意图指示灯告警音屏蔽按键本对端告警选择按键E1告警屏蔽按键网管接口图2 E120S前面板示意图指示灯告警音屏蔽按键本对端告警选择按键E1告警屏蔽按键网管接口图3 E120V/E120E前面板示意图5.3.1.2 前面板告警指示灯说明整机有完善的告警显示。位于前面板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各种告警,并结合有声音报警。告警说明如下: 电源指示灯(PWR):当系统电源开关打开后,此绿灯长亮。 运行指示灯(RUN):绿灯匀速闪烁,表示CPU正常运行。 总告警指示灯(ALM):当本端设备光接口、E1接口有任何告警时,此红灯长亮。(当设备为E120V时,若只发生V35 LOF告警,则此灯闪亮) 对端告警指示灯(RMA):当对端设备光接口、E1接口有任何告警时,此红灯长亮。 收无光告警指示灯(NOP):由于对端设备故障或光纤断裂造成无光信号输入时,此红灯亮。 失步告警指示灯(LOF):当发生光口帧失步时,此红灯亮。 光口1E-3误码告警指示灯(1E-3):当光口有10-3误码告警时,红灯亮。 光口1E-6误码告警指示灯(1E-6):当光口有10-6误码告警时,红灯亮。 E1测试指示灯(E1T):当进行E1支路误码测试时,红灯闪烁;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误码,此灯亮,停止测试后,此灯灭。未进行误码测试时,红灯灭。 V35上联E1帧丢失告警(AIS/LOF):长亮:有AIS告警;闪亮:有LOF告警;灭:没有告警。 V.35接口指示灯(RX):绿灯闪亮,V.35接口在接收数据;灭:没有接收到数据 V.35接口指示灯(TX):绿灯闪亮,V.35接口在发送数据;灭:没有发送数据 以太网链路指示灯(LINK):绿灯亮,表示以太网的链路状态正常; E1信号消失告警指示灯(E1 ALM(1-4):当相应的E1有LOS告警时,对应红灯亮。注1:当设备有以上任何一个告警出现时(E1丢失或光口告警),设备都会发出告警音(当告警音屏蔽开关在ALARM时);(告警灯位置见设备前面板示意图)。2:E120V的第1路E1无效。3:E120E的第2路E1无效。5.3.1.3 前面板按键开关说明 告警音屏蔽按键(ALARM/MUTE):此键未被按下时,本、对端设备有任意告警,设备均会发出告警音;若按下此键,无论本、对端设备有无告警,均不发出告警音。 E1告警屏蔽按键(UNMASK/MASK):此键未被按下时,所有E1支路的告警状态都不被屏蔽;当按下此键时当前未使用(无输入)的E1告警被屏蔽,正使用的E1支路输入消失告警不受影响。 本、对端告警选择按键(LOCAL/REMOTE):此键未被按下时,NOP、LOF、1E-3、1E-6、E1 ALM(1-4)告警指示灯显示为本端设备告警状态,若按下此键,告警指示灯显示为对端设备告警状态。5.3.1.4 前面板网管接口说明本设备可以通过一个RS232接口(RJ45插座)直接与PC机通讯。5.3.2 后面板说明5.3.2.1 后面板示意图AC220V开关-48V/+24V拨码开关光口E1接口透明通道图4 E120S机型后视图开关以太网端口AC220V-48V/+24V拨码开关光口V.35/RS232透明通道接口E1接口图5 E120V/E120E机型后视图5.3.2.2 E120S的后面板各接口说明 POWER:电源接口AC220V:交流220V机型电源插座,直接引出AC220V电源线接交流电源;-48V IN: 直流-48V机型/+24V电源插座,端子定义如下:PGND为保护地接线端GND为工作地接线端IN为-48V/+24V接线端 ON-OFF:电源开关 SW1/SW2:拨码开关 TX:光发送端口 RX:光接收端口 RS232:透明通道 E1 14:E1第一第四支路接口5.3.2.3 E120V/E120E的后面板各接口说明 POWER:电源接口AC220V IN:交流220V机型电源插座,直接引出AC220V电源线接交流电源;48V IN:直流-48V机型电源插座,端子定义如下:PGND为保护地接线端GND为工作地接线端IN为-48V/+24V接线端 ON-OFF:电源开关; Ethernet:以太网接口; TX:光发送端口; RX:光接收端口; E1 14:E1第一第四支路接口; V.35/RS232:V.35和RS232通道接口。(二选一)5.3.2.4 E120S后面板拨码开关说明设备后面板有2组8位拨码开关,可以进行以下一些设置:E1LOOPE1TEST图6 设备E120S后面板两组8位拨码开关示意图 E1环回本对端选择(SW1_1):OFF:本端;ON:远端第一路E1自环(SW1_2):OFF:不自环;ON:自环第二路E1自环(SW1_3):OFF:不自环;ON:自环第三路E1自环(SW1_4):OFF:不自环;ON:自环第四路E1自环(SW1_5):OFF:不自环;ON:自环 E1误码测试使能(SW1_6):OFF:不在E1误码测试状态;ON:E1误码测试使能。 E1测试本对端选择(SW1_7):OFF本端;ON对端。 E1测试选择(SW2_1,SW1_8):OFF为1,ON为0;00:测试选择第一路;01:测试选择第二路10:测试选择第三路;11:测试选择第四路5.3.2.5 E120V/E120E后面板拨码开关说明图7 设备E120V/E120E后面板四组12位拨码开关示意图 时隙设置开关:TS1-TR31分别对应成帧E1的第131时隙,ON时选中该时隙; V.35设置开关:SW3-8成帧与非成帧的设置,OFF为非成帧;ON成帧模式; V.35设置开关:SW3-9 CRC校验使能设置, OFF为CRC校验无效;ON为CRC校验有效, V.35设置开关:SW3-10 接收时钟沿设置,OFF为上升沿接收数据,ON为下降沿接收数据; V.35设置开关:SW3-11 发送时钟沿设置,OFF为上升沿发送数据,ON为下降沿发送数据; V.35设置开关:SW3-12 DCE时钟设置,OFF为接收时钟, ON为本地时钟; V.35设置开关:SW4-1 V.35接口环回设置, OFF为不环回状态;ON为环回状态; V.35设置开关:SW4-2 DCE外时钟设置,OFF为主时钟方式;ON为外时钟方式; SW4_3:保留 E1环回本对端选择开关(SW4_4):OFF:本端环回;ON:远端环回第一路E1自环(SW4_5):OFF:不自环;ON:自环第二路E1自环(SW4_6):OFF:不自环;ON:自环第三路E1自环(SW4_7):OFF:不自环;ON:自环第四路E1自环(SW4_8):OFF:不自环;ON:自环 E1误码测试使能(SW4_9):OFF:不在E1误码测试状态;ON:E1误码测试使能。 E1测试本对端选择(SW4_10):OFF本端;ON对端。 E1测试选择(SW4_12, SW4_11):OFF为1,ON为0;00:测试选择第一路;01:测试选择第二路10:测试选择第三路;11:测试选择第四路注1:以上拨码开关均左为低位,右为高位。2:E120V的第1路E1无效3:E120E的第2路E1无效E1测试说明:首先选择将要测试的相应E1通道,如测试第3路E1通道将SW4_11拨为ON,SW4_12拨为OFF,再选择是进行本端E1测试还是对端(SW4_10),最后将测试使能位(SW4_9)拨为ON状态,此时开始测试。测试完成要将使能位置为OFF状态。如要接着测试另外一路E1,应先将使能位置为OFF状态,再选择将要测试的E1通道,进行测试。本端 对端其它设备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图8 本端E1测试图伪随机序列发生器本端 对端图9 对端E1测试图注:所有开关出厂的缺省状态是OFF。5.3.3 MSAP-E120多业务接入平台正常工作时各开关的位置5.3.3.1 电源开关电源开关正常工作时应拨到ON。5.3.3.2 告警音屏蔽开关拨到ALARM,有告警音;拨到MUTE,屏蔽告警音。建议设备正常开通后将此开关拨到MUTE位置。出厂缺省设置为:ALARM。注:受到网管软件控制后,多业务接入平台受面板开关和网管软件同时控制,后变化的优先。5.3.3.3 告警选择开关拨到LOCAL,前面板指示灯为本端告警状态;拨到REMOTE,前面板指示灯为对端告警状态。建议将此开关拨到LOCAL位置。出厂缺省设置为:LOCAL。5.3.3.4 E1支路告警屏蔽开关拨到NORMAL,显示各支路告警状态,不屏蔽未使用的E1支路输入消失告警。拨到MASK,屏蔽当前未使用(无输入)的E1通道告警,正在使用的E1支路输入消失告警不受影响。建议在设备E1支路开通后将此开关设置在MASK(屏蔽)状态。出厂缺省设置为:NORMAL。注:受到网管软件控制后,多业务接入平台受前面板开关和网管软件同时控制,后变化的优先。以上开关位置见前面板示意图。5.3.3.5 V.35开关设置开关出厂设置为非成帧V.35接口。可跟据用户需要设置V.35接口。设置方法参见5.3.2.5中描述的拨码开关定义。5.3.3.6 E1自环和测试设置开关正常工作时应置OFF。5.4 电气安装5.4.1 电源接口安装本设备采用交流220V&直流-48V双输入供电方式(可选定制机型直流+24V&交流220V双输入机型)。电源输入位于MSAP-E120后面板左侧,AC220V电源接口使用标准的三端电源插座,可直接使用标准的220V电源线。其中的保护地与机壳相接;-48V输入的绿色头从左到右到下依次为:PGND/GND/-48V(或24V)。220V开关控制AC220V输入。正常上电后,POWER灯长亮,RUN灯均匀闪烁,E1 ALM(14)灯长亮,ALM(本端总告)灯长亮,NOP灯长亮,同时伴有告警音,将ALARM/MUTE按下到MUTE状态,告警音消失。5.4.2 光接口安装TX:光信号输出口;RX:光信号输入口。(具体位置见设备后面板示意图)MSAP-E120多业务接入平台光接口为FC或SC接口可选,位于后面板中间。安装时先拧下FC或SC接口上的塑料保护帽,然后按FC或SC接口下标注“TX”和“RX”连接相应的光纤,输入输出光纤不能接反,否则多业务接入平台无法正常工作。光纤接头应保持清洁,否则会引入衰耗,影响传输距离。如果传输光纤接头有污物,可用干净的棉花蘸无水乙醇擦拭。光接口正常连接后,设备NOP告警指示灯灭。5.4.3 E1电接口安装E1接口在设备后部(标识为E1 14),使用DB25插座,75E1通过EM模块转换为CC4B接口,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路E1信号输入端口(E1_1 IN)第四路E1信号输入端口(E1_4 IN),第一路E1信号输出端口(E1_1 OUT)第四路E1信号输出端口(E1_4 OUT)。为75非平衡式连接时,配有同轴接口适配器,如下图所示:图10 E1同轴接口适配器示意图为120平衡式连接时,配有DB25针焊接端子,如下表所示:表1 120平衡适配器焊接说明针 号连 接24、25第一支路输入9、8第二支路输入17、16第三支路输入15、14第四支路输入11、12第一支路输出6、19第二支路输出5、4第三支路输出2、3第四支路输出其余接地MSAP-E120多业务接入平台电口为四路2.048Mbit/s的HDB3码非平衡/平衡接口,符合ITU-T G.703建议,可直接与交换机及其它设备2M口连接。接口位于后面板右侧,为微同轴接头/双绞线接头。微同轴接头安装时先将2M同轴接口适配器DB25端与MSAP-E120连接,然后将同轴头与同轴电缆焊接牢固,插入2M接口适配器即可。双绞线接头安装时,先将2M平衡接口适配器与双绞线焊接牢固(焊接方法见120平衡接口适配器焊接说明),然后将其DB25端与MSAP-E120连接即可。E1接口正常连接后,相应的E1接口告警指示灯灭。5.4.4 以太网接口安装以太网接口使用标准的RJ45接头,联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计算机的以太网卡相连,这时需要使用交叉网线(网线一端如表2方式做线;另一端如表3方式做线);另一种是与SWITCH相连,这时需要使用直通网线(网线两端都如表2方式做线)。表2 直通线以太网RJ-45端口引脚示意编号12345678定义TXD+TXD-RXD+RXD-颜色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表3 交叉线以太网RJ-45端口引脚示意编号12345678定义RXD+RXD-TXD+TXD-颜色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图11 以太网RJ45引脚示意图以太网接口正常连接后,LINK指示灯长亮,PING通即可。5.4.5 V.35接口安装V.35接口在设备后部(丝印为V.35/RS232),使用DB25插座。外配V.35接口电缆,电缆线序如下:表9 DCE/DTE电缆线序表信号定义DCE引脚DTE引脚DB25接口M34接口DB25接口M34接口CGND (Chasis Ground) 外壳地1A1ASGND (Signal Ground) 信号地7B7BRTS (Request To Send) 请求发送空4CCTS (Clear To Send) 清除发送5D空DSR (Data Set Ready) 数据装置准备好6E空DCD (Data Carrier Detector) 载频检测8F空DCD (Data Carrier Detector) 载频检测空空DTR (Data Terminal Ready) 数据终端准备好空20HRXDA (Received Data A) 接受数据A3R2RRXDB (Received Data B) 接受数据B16T14TRXCA (Received Clock A) 收时钟A17V21VRXCB (Received Clock B) 收时钟B9X22XTXDA (Tansmitted Data A) 发送数据A2P3PTXDB (Tansmitted Data B) 发送数据B14S16STXCA (Tansmitted Clock A) 发时钟A15Y18YTXCB (Tansmitted Clock B) 发时钟B12AA19AATXCA (Tansmitted Clock A) 发时钟A空空TXCB (Tansmitted Clock B) 发时钟B空空SCTEA (Received Clock A) 发时钟A24U空SCTEB (Received Clock B) 发时钟B11W空V.35接口正常连接后,有数据收发时TX、RX指示灯长亮。注:1。出厂时已设定,如需改动请与格林威尔公司联系。2DCE/DTE电缆自动识别。5.4.6 透明通道接口安装透明通道采用RS232接口,位于设备后面板(标识为RS232或V.35/RS232),E120S的透明通道为DB9,E120V/E120E的透明通道为DB25插座(与V.35接口复用)。E120S透明通道的接口定义如下:第2脚为接收(RX),第3脚为发送(TX)第5脚接地(GND),其余悬空(NC)。3 TX2 RX5 GNDRS232(DB9)接口2 RX3 TX5 GND计算机串口图12 E120S的 透明通道接口连线示意图E120V/E120E透明通道的接口定义如下:3 TX2 RX7 GNDRS232(DB25)接口2 RX3 TX5 GND计算机串口第2脚为接收(RX),第3脚为发送(TX)第7脚接地(GND),其余悬空(NC)。图13 E120V/E120E 的 透明通道接口连线示意图注:出厂时已设定,如需改动请与格林威尔公司联系。5.4.7 网管接口安装网管RS232接口在设备前面板上(标识为NM-S),使用RJ45插座,接口定义如下:第7脚为接收(RXD),第8脚为发送(TXD)第5脚接地(GND),其余悬空(NC)。在与网管PC机连接时,需要使用交叉线,如下图所示。7 RX8 TX5 GNDRS232(RJ45)接口2 RX3 TX5 GND计算机串口图14 网管接口连线示意图关于以太网线的说明请参阅以太网接口说明部分。5.5 故障分析表5 故障分析故障现象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设备不工作,电源指示灯灭外供电源故障;电源线极性接反;保险丝烧断。检查电源设备;检查电源线序;更换保险丝。光口告警灯NOP亮表明本端出现了线路收无光故障。可能是光纤断裂;光接头损耗过大;对端设备故障;本端光器件故障等原因。如是双纤双向工作方式的多业务接入平台,可用短光纤将本端收发光口自环,如告警灯灭,说明是对端设备或光线路故障,如告警灯仍亮,说明是本端光器件故障,需更换或维修。告警灯LOF、1E-3、1E-6亮表明本端出现了线路帧失步、10-3、10-6误码告警。可能是光接头损耗过大;对端设备故障;本端光器件故障等原因。可用酒精棉擦拭FC接头;可用短光纤将本端收发光口自环,如告警灯灭,说明是对端设备或光线路故障,如告警灯仍亮,说明是本端光器件故障,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