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性能》PPT课件.ppt_第1页
《发动机性能》PPT课件.ppt_第2页
《发动机性能》PPT课件.ppt_第3页
《发动机性能》PPT课件.ppt_第4页
《发动机性能》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五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八章 排气污染与控制,发动机原理,绪论,绪论,第一章 发动机的性能,性能:动力性、经济性、可靠耐久性、排放、振动、噪声、使用维修性、加工工艺性等 以性能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这些性能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性能的一般规律,本章主要内容,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评定发动机性能的参数 发动机的热平衡,第一节 发动机理论循环,定义:发动机的理论循环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 意义:通过对理论循环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一、三种基本循环 最简单的理论循环空气标准循环,其简化条件为: l)假设工质是理想气体,其物理常数与标准状态下的空气物理常数相同 2)假设工质是在闭口系统中作封闭循环 3)假设工质的压缩及膨胀是绝热等熵过程 4)假设燃烧是外界无数数个高温热源定容或定压向工质加热。工质放热为定容放热,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 定容加热循环(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 定压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受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 ) 混合加热循环 (高速柴油机 ),评定理论循环的指标: 循环热效率t 定义: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意义:评定循环经济性 循环平均压力pt 定义: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 意义:评定循环动力性(做功能力),二、循环热效率t 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 一压缩比,=VaVc=(Vs+Vc)Vc=1+Vs/Vc,其中,Va为气缸总容积,Vc为气缸压缩容积,Vs为气缸工作容积;(汽油机7-10,柴油机14-22,增压柴油机12-15) 一压力升高比,=pz/pc; 一预膨胀比, =Vz/Vz=/; 后膨胀比,=Vb/Vz; K一绝热指数,定容加热循环(=1)热效率为 定压加热循环(=1)热效率为,影响t的因素 l. 压缩比 提高,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扩大循环温差,增大膨胀比 ,三种循环的t都提高。图1-3表示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随压缩比变化的情况。,2. 绝热指数K:随K值增大, t将提高。 3. 压力升高比 :定压加热循环=1,定容加热循环不影响t,混合加热循环随 增大t将提高。 4. 预膨胀比:定容加热循环=1,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随增大t将下降。,三种循环热效率的比较,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三、循环平均压力pt pt(kPa)是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 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定容加热循环(=1)的平均压力为 定压加热循环(=1)的平均压力为 可见,pt是随压缩始点压力pa、压缩比、压力升高比、预膨胀比、绝热指数K和热效率t的增加而增加。,第二节 四行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实际循环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p随气缸工作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图形表示,即示功图pV图,p图称为展开示功图。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积分)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 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所组成 。,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烧的最高爆发压力pZ很高,但因相对于燃油的空气量大,所以最高燃烧温度TZ值反而比汽油机低。所以各个过程的温度均比汽油机低,唯独压缩过程终点时高于汽油机; 压缩比高,所以柴油机膨胀比也大,转化为有用功的热量多,热效率高,所以膨胀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均比汽油机小。而其他过程的压力均高于汽油机。,第三节 实际循环的评定指示指标,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 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 平均指示压力pmi 指示功率Pi 循环的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i 指示燃料消耗率bi,一、平均指示压力pmi 平均指示压力pmi(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 pmi是衡量实际循环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一个假想的、大小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其所做的功等于循环功,则此假想的压力即为平均指示压力 pmi,二、指示功率Pi 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三、指示热效率i和指示燃料消耗率bi 指示热效率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 指示燃料消耗率bi (简称指示比油耗)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表示。 g(kWh),i 、 bi的大致范围,第四节 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评定 有效指标,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整机的性能,通常称它们为有效指标。,两类指标的比较,指示指标(i)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 有效指标(e) 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整机的性能。,一、发动机动力性能 1. 有效功率Pe Pe=Pi-Pm 机械损失功率Pm 1)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比例最大 2)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 3)泵气损失,指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 发动机有效功率Pe由试验测得 2. 有效转矩Ttq 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Ttq,3. 平均有效压力pme 平均有效压力pme(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pme值大,说明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对外输出的功多,做功能力强。它是评定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指标,4. 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提高发动机转速,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做功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大 Cm大,则活塞组的热负荷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均增大,磨损增大,寿命下降,Cm已成为表征发动机强化程度的参数。一般汽油机不超过18m/s,柴油机不超过13m/s 为了提高转速又不使Cm过大,由上式知,可以减小行程S,即对于高速发动机,在结构上采用较小的行程缸径比(S/D)值。当S/D1时,常称为短行程,二、发动机经济性能 1. 有效热效率e e是发动机的有效功We(J)与所消耗燃料热量Q1之比值 2. 有效燃料消耗率be beg/(kWh)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简称耗油率),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表示,t 、i 、 e 、 bi 、be的大致范围,三、发动机强化指标 1. 升功率PL和比质量me 升功率PL(kWL)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它用来衡量发动机容积利用的程度。 比质量me(kgkW)是发动机的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它表征质量利用程度和结构紧凑性。 2. 强化系数pmeCm 其值愈大,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愈高。,升功率PL、比质量me和强化系数pmeCm的大致范围,第五节 发动机的环境指标,一、排放(欧洲排放体系) 表示欧盟委员会建议;表示欧盟议会建议。,第一部分(ECE),试验时需运行4个循环,总时间为13min。每循环持续时间为195s,总里程为4.052km,每循环里程为1.013km,平均车速为18.7kmh(不包括怠速时为27.01kmh)最高车速为 50kmh,怠速时间占31。 第二部分为附加的市区行驶工况(EUDC),总时间为1220s,试验里程为11.007km,平均速度为32.5kmh(不包括怠速时为42.6kmh),最高车速为120kh,怠速时间占26.2。取样开始时刻为试验开始40s后。欧3(2000年)改为启动后即取样。,二、噪声 按产生机理分:流体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燃烧噪声 危害:刺激神经,使人心情烦躁、反应迟钝 交通运输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约占城市噪声的75%,而其中发动机又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包含流体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第六节 机械损失,机械损失所消耗的功率占指示功率的10%-30%。降低机械损失,特别是摩擦损失,使实际循环得到的功尽可能转变成对外输出的有效功,是提高发动机性能重要的一个方面。,机械损失分配情况,一、机械效率m 机械效率m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 机械效率m的大致范围是: 汽油机 0.7-0.9 柴油机 0.7-0.85,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1.倒拖法 特点:必须使用平衡式电力测功器,而且由于缸内压力、温度与实际不符,测量结果往往偏大 我国汽车发动机试验标准中规定,应优先采用此法测量机械损失功率 2. 灭缸法 特点:仅适用于多缸发动机,不能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及单缸机。对于柴油机,测量较准;但对汽油机,由于停缸会使进气情况改变,往往得不到正确结果。 Pm=(i-1)Pe-(Pe(1)+Pe(2)+),3. 油耗线法(又称负荷特性法) 特点:适用于柴油机,但不适用于汽油机 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负荷:节气门开度,汽油机中对应混合气的数量,柴油机中对应供油量 方法:在负荷特性曲线中找出接近直线的线段,并顺此线段作延长线,直至与横坐标相交,则交点到坐标原点的长度即为该机的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m的数值,三、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 1. 气缸直径及行程 根据试验,机械损失功率与缸径、行程的大致关系为 发动机工作容积增加,即加大缸径或行程时,机械效率提高。 当气缸工作容积一定,而行程、缸径比(SD)减小时,机械效率提高。,2. 摩擦损失 (1)活塞组件 产生摩擦的部件:活塞环、活塞裙部和活塞销 主要影响因素:活塞环的结构与组合、活塞裙部的几何形状,缸套的温度及配合间隙等 采取的措施:减少活塞环数目,减薄活塞环厚度,减少活塞裙部的接触面积,在裙部涂固体润滑膜等 (2)曲轴组件 产生摩擦的部件:轴颈与轴承、密封装置 主要影响因素:润滑动阻力与轴颈的直径和宽度的立方成正比 采取的措施:减少运动件的惯性质量,降低轴承负荷并使轴承宽度和轴径减小,(3)配气机构 产生摩擦的部件:气门与气门导管、摇臂与凸轮 主要影响因素:低转速下,负荷主要由弹簧力引起;高转速时,负荷主要由惯性力引起 采取的措施:减少运动件的惯性质量,3. 转速n(或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转速上升(Cm随之加大),致使: 1)各摩擦副间相对速度增加,摩擦损失增加 2)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加大,活塞侧压力和轴承负荷均增高,摩擦损失增加 3)泵气损失加大 4)驱动附件消耗的功多 因此,n上升,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m下降 提高转速强化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与m的降低相互矛盾,4. 负荷,5. 润滑油品质和冷却水温度 (1)润滑油 润滑油粘度:即稠稀程度,表示了流体分子之间内摩擦力的大小。粘度大,内摩擦力大,流动性差,使摩擦损失增加,但承载能力强,易于保持液体润滑状态 润滑油粘度主要受油的品种和温度的影响 粘度比:表示粘度随温度的变化程度,即50和100时润滑油运动粘度的比值50/100。粘度比愈大,粘度随温度变化愈大。希望粘度随温度变化小,以保证内燃机在各种热状态下都能工作良好 选用原则;在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有可靠润滑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粘度较小的润滑油,以减少摩擦损失,改善起动性能,(2)冷却水温度 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保持一定的油温和水温,即限制在一定热力状态下工作。提高水温,对性能有益,但受水的沸点限制,一般水冷发动机,水温多在8095范围 50%掺比的乙二醇冷却液,沸点108 ,冰点-36 。,第七节 热平衡,一、 实际循环热平衡 1、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空气标准循环)的差异,t 、i 、 e 、 bi 、be的大致范围,2、汽油机与柴油机热量分配的差异,说明: 1)汽油机t低于柴油机t的主要原因是压缩比小所造成,所以提高压缩比一直是提高汽油机热效率的主要方向,但受到不正常燃烧的限制 ; 2)实际工质比热容变化引起的损失,占有较大比例。汽油机因相对的空气量少,混合气较浓,缸内燃烧温度较高,故此项损失较柴油机大。所以应用稀混合气是汽油机减少损失的途径之一; 3)对于柴油机,不完全燃烧主要是混合气形成及燃烧组织不完善引起,故燃油喷射、气流运动与燃烧室形状间的良好配合是柴油机应改善之处。,二、 发动机热平衡 指热量表现为有效功及各项损失的分配情况。 QT = QE + QS + QR + QB + QL 说明: 主要由废气带走( QR ),其次传给冷却水( QS ); 在某些汽油机中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