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26讲 神经调节 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26讲 神经调节 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26讲 神经调节 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26讲 神经调节 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4高考生物一轮必备_第26讲 神经调节 巩固基础 突破考点 典例讲解)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讲 神经调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纲要求,第26讲 神经调节, 知 识 梳 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结构基础反射弧 _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_。 2基本方式反射:在_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_的应答。 导思:在“膝跳反射”的过程中,其反射弧中的组成部分中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哪些?(请翻阅教材必修3 P16“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返回目录,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第26讲 神经调节,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_变为显著_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 (2)兴奋的产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_。 (2)特点:_。,返回目录,静止状态,活跃状态,外正内负,外负内正,突触后膜,单向传递,第26讲 神经调节,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脊髓的_受脑中相应的_的调控。 2人脑的功能(连一连) 大脑 a排尿、排便、缩手及膝跳反射中枢 小脑 b呼吸及心血管中枢 脑干 c体温、血糖、水盐中枢及生物节律的控制 下丘脑 d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 e感知;控制机体活动、语言、学习、记忆 和思维 e d b c a,返回目录,低级中枢,高级中枢, 网 络 构 建 ,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 基 础 自 测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图如下(b、c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1,12012课标全国卷 在完成这一反射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 ) 解析 在完成这一反射过程中至少涉及两个神经元,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经过神经纤维上的电传导神经元间的化学递质传导下一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传导三种信息的转化。 22013浙江卷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 解析 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32012山东卷 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 解析 神经元a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端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42013天津卷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 解析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52013江苏卷 切断N、刺激M,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a的传导速度相同。( ) 解析 由于突触有突触延搁,因此兴奋在突触c和神经纤维a上的传导速度不同。 6伸屈肌肌群内有感受器和效应器。( ) 解析 由图可以分析得出在伸屈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结构如图8262所示)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2,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1)结构如图8263所示,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3,(2)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图示解读,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4,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部分基本结构。 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 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结构。 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 缩手反射由3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个突触结构,而膝跳反射只有2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1个突触结构。 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例1 2012课标全国卷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5,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b是_,c是_,d是_。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1)结合题中图形和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的信息可知,肺中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脑干经分析综合发出信息,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扩张肌,完成反射。因此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 (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大形成;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的细胞体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 点评 读懂图中的结构,找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结构;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构成突触的结构有几种情况,如轴突树突型、轴突细胞体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变式题 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图8266是一个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6,A感受器是指A处的感觉神经末梢及与之相连的皮肤 B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B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C神经冲动在F处的传递方式一般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受体接受信息一定产生兴奋 D直接刺激E处,肌肉细胞E收缩,这属于反射活动的另一种形式,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答案B 解析 感受器是指A处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后膜受体接受信息后可能兴奋,也可能抑制;直接刺激E处,肌肉细胞E收缩,这只是应激反应,不是反射,反射的生理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 考点二 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过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2)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也是双向的。,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 (2)过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7,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递质的去向:迅速地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3)特点:单向传递,另外还有突触延搁,易受组织液中物质的影响等。,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 提醒: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例2 2012大连双基 在图 8268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A B C D,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8,答案D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可以由,也可以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反过来传递,图示中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而不能由。 点评 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形成的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角度分析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变式题 图8269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处膜内电流方向是bc C内的递质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内环境 D处的神经冲动会引起神经元a的兴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9,答案B 解析 A项,突触小体是轴突以电信号形式传来的兴奋以突触小泡形式最终把递质这种化学信号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项,兴奋在bc的传递过程中,处的电位变化为内膜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所以电流的方向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即由bc;C项,递质包被在突触小泡内,在释放时以胞吐的形式释放;D项,由于处为突触后膜,不能释放递质,所以不能把兴奋传递给突触前膜。,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 考点三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注: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其余小脑、脑干、下丘脑、脊髓均为低级中枢,且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2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症,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3. 生理或病理现象与神经中枢的关系,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注:高位截瘫病人受伤部位以上感受、运动都正常,受伤部位以下无感受,但低级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例3 2011海南卷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答案D 解析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形成的长期记忆属于高级中枢控制的条件反射。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是人类特有的高级中枢。排尿反射有两个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在婴幼儿时期控制排尿功能,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随着婴幼儿脑的发育,高级排尿中枢形成,脑与脊髓建立联系后,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从而控制排尿。意识丧失的病人,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病人不能自主排尿,意识恢复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才能行使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点评 H区与听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听不见;V区和视觉中枢的区别在于后者发生障碍后看不见。意识丧失的病人,低级中枢失去与高级中枢的联系,受伤部位以上感觉运动都正常,受伤部位以下无感觉,但低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排便反射仍存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不同,前者与神经元有关,后者与新突触有关。,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探究:A项,某同学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是先感觉到痛还是先缩手? 先缩手。通过感受器把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经过的突触比缩手反射多,由于突触有时间延搁,故而先缩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变式题 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垂体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植物人”生命活动没有自主意识、不能运动(植物人已经不能动了,而小脑是管运动平衡的),但有一些基本的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下丘脑、脑干和垂体。,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 考点四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问题 1判断原理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速度明显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实例分析 图82610中abbccddeeffggh,按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分类如下:,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10,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例4 图82611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刺激时,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11,答案D 解析 电流计两极间出现电势差,指针就发生偏转。因兴奋不能逆向经过突触结构传递,故对A点刺激后,兴奋不能向另一神经元传递,即只有甲电流计的左极处发生一次膜电位变化,也就只有甲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点评 从电位的变化理解电流表偏转的原因: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 的电极处,该处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 正,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 负,所以记录仪会向左偏转。同理, 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 记录仪会恢复到原位;当兴奋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记录仪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恢复至原位。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间传导和传递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相同的,只是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些。,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探究:若A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乙电流表两电极正中央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甲、乙两电流表发生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由于兴奋能通过突触,故甲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只有电流表两侧存在电势差时指针才发生偏转,故乙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变式题 图82612为一新鲜的“神经纤维肌肉神经纤维”标本,图中神经纤维和肌肉的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检测发现:刺激图中的A部位和肌肉均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收缩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图82612,A刺激B处,C处膜外电位会由正变为负 B兴奋在处的传递速度慢于在A、B、C处的传导速度 C刺激C处,肌肉收缩,但在A、B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 D一个反射弧中,类似于的结构越多,反射发生需要的时间越长,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答案C 解析 由题干知,刺激A处肌肉收缩,即产生的兴奋能由A传到肌肉,同样也能传到C,此时C处膜电位会发生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项正确;图中的结构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经过突触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因此,在一个反射弧中,类似于突触的结构越多,反射发生需要的时间越长,B、D项正确;刺激C处肌肉不收缩也不会引起A、B处的膜电位变化,C错误。,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调节,备选理由 本题综合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由于篇幅所限,本探究点未列入,在此补充。 1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 递质等 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 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返回目录,第26讲 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