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 2000年5月15日,深圳速度 ( 国贸大厦 1985),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梅林原貌(1983),流光溢彩的宁波夜景 (2005年),解放 前的宁波老街,繁华的宁波三江口 (2004年),1875年的宁波关卡,华强北商业街,深圳大学,第二节城市化,高考考点,1、以图表资料切入考察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3、联系实际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城市化,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地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文明城市化: 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讨论:推动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城市化的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农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交通便捷; 文化设施齐全,城市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3. 城市化的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是为什么?,(2)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居民的差别,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二、世界城市化进程,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城市出现,缓慢发展,加速发展,空前发展,受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的限制。世界城市人口和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1750年前,比重只有1%-2%,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开始加速发展。在19世纪,世界人口增长70%,城市人口增加34.0%。,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1%,1.一般进程:,2、进程差异: (1)、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及表格所示。,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中期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产生原因: (1)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2)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2010天津河西调查)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9 10题。,几千年前,19世纪晚期,二战结束,现 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慢,空前发展 发达国家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水平低,18世纪中叶,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步),(2)、地区差异:,结论:,后期成熟阶段,中期加速阶段,早,晚,不相适应,低,高,快,缓,相适应,小,大,工业化早,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是_曲线。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_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_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起步晚 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经济的迅速发展,起步早 速度慢 城市化水平高,3、城市化进程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2010年福州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各地区城市数量变化表,材料二 中国有四个主要的城市密集地带。据1990年统计,这四个地区的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1.56%,却有大中城市33个,城市人口达3 532万,占全国467个城市人口总数的23%。,(1)据材料一分析,1949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较_,1978年以后,城市化速度较_ 。 (2)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的特点有 _, _ 。 (3)材料二中的我国四个城市密集地带分别是_地区、_地区、_地区、_地区;这里成为城市密集地带的原因有_。,慢,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农业基础好;农副产品丰富;交通便利,1、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 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 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措施,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 、_、_。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污染、_污染、_污染、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等生产。 (5)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_ 。,城市化,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占用耕地良田,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蔬菜,花卉,副食品,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客货流量增加,城市化,定义及标志,城市化形成的动力:推力和拉力,城市化的意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不同的时期: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不同的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小结,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练习,1、,1、,历史,疏散中心城,区过密的人口,交通便利,可吸入颗粒物,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扬尘使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总量增多,北京冬季缺水严重,人工造雪既浪费水资源又浪费能源,2、碧水蓝天 展望21世纪的中国环境研究报告中称: “从1995年到2020年,最大城市的大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北京申奥的一句 响亮口号是“绿色奥运”。根据城市发展,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铁路约450千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 轻轨铁路约900千米;到2050年,将建成4 500千米共300条 的城市轻轨铁路。回答(1)(3)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正致力于改善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下列问题中的 ( ) 环境污染 绿地面积少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社会治安差 A. B. C. D.,B,(2)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 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时多雨天,少晴天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流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尾气)与生活、生产废 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D,(3)修建城市轻轨铁路,除了能改善城市交通,还可以( ) A.改善城市的景观 B.提高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 C.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D.调整城市的经济结构,C,3、(2010年泰安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体五一活动方案
- 邯郸市丰富多彩活动方案
- 锅炉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古代导游考试题及答案
- 环境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承诺书7篇范文
- 客户服务回访标准化操作流程
- 肺炎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放射读片考试题及答案
- 防护外电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01∕T 0010-2020 《老年公寓护理服务规范》
- 电脑组装教学课件
- 乡土资源融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以石亭小学为样本的探索与实践
- 乌饭叶干燥色素萃取及应用特性的多维度探究
- 全球降龙涎香醚行业供应前景及未来趋势展望报告
- 产品尾数管理制度
- 人保农险理赔员考试题及答案
- JG/T 328-2011建筑装饰用石材蜂窝复合板
- 护理操作授权管理制度
- T/CECS 10271-2023不锈钢分水器
- 工程项目廉洁培训
- 职业技术学院《宠物临床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