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1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2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3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4页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大连民族学院 经管学院 曹 阳 Telqq: 1225820675 E-mail:,开头语,经济学与谁有关? 政府?企业?我们每个人? 当然与谁都有关。 发展经济是政府的重要任务,当然与经济学有关。 企业要盈利,也离不开经济学。 我们每个人呢? 其实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运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自己碰到的大大小小的问题,企图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1992年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告诉世人,人类社会90%的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懂得一些经济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工作、生活、交往以及投资理财等各方面问题。经济学能够培养你的智慧,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大连PX项目的选址问题 视频,课程学习要求:,学会用经济眼光看世界,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经 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增 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要求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主要方法,是经济学、管理学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参考书目:,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Gregory Mankiw(曼昆):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中文版) Paul Samuelson(萨缪尔森) and William Nordhaus(诺德豪斯):Economics(经济学)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格致出版社,第一章 引 论,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简介,第一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是什么? 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三、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学是什么,从性质和地位看: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从研究对象看:经济学是研究由资源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关于“选择”的理论即是资源如何配置的理论 机会成本(说明选择的基本准则) 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资源是有限性的、选择是具有交替关系的) 资源配置和经济体制(说明资源配置的方式,即由谁来选择或进行资源配置) 关于交替关系和机会成本的思考和分析 从体系看 经济学是一个学科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中国30年来获得巨大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大部分经济问题都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们需求或欲望的各种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总是超过资源的可供数量。,选择什么?,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为公认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亚当斯密成为“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改革和开放,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由交替关系产生的选择问题,“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作出选择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 她的最宝贵的资源 时间 父母要决定 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 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交替,二、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欲望(wants)的无限性: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资源是相对有限的,稀缺的。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资源相对不足与人类无穷欲望的矛盾问题,即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问题。,“选择”就是人们要决定怎样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包括:,1.生产什么?what 即决定生产何种产品或劳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2.生产多少?how many 即决定生产多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或欲望。 3.如何生产?how 即决定怎样生产可以实现最大化利益。 4.为谁生产?for whom 即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劳务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三、经济学定义*,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一致接受的说法。 不同的定义都包括三方面内容:无限的欲望、资源的稀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选择。 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Economics is the social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efficient use of scarce resour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o achieve the maximum satisfaction of economic wants.经济学是研究在商品和劳务生产中如何有效使用稀缺资源以获得人类欲望最大满足的社会科学。,关于资源(resource),分为两类: 一是“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不需支付代价即可获得的资源。不是经济学分析的范畴; 二是“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需要支付代价才能获得的资源,具有有用且稀缺的特性。经济学家将其分为四类: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经济物品用于生产过程,被称为生产要素。,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二、均衡分析(Equilibrium) 三、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 四、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与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 五、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一)实证分析的含义和特点 1、什么是实证分析:主要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What is)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实证分析给出客观事实并加以解释,不对现象作出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的判断。 Positive statements state facts(“what is”) 2、实证分析的典型特征:实证分析提出的命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规范分析的含义和特点 1、什么是规范分析: 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它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normative statements express value judgments(“what ought to be). 2、规范分析的典型特征:规范分析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不同的人对同一命题将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无法证明规范性命题的正误真伪。,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举例 1、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4.9%,环比增幅下降1.4%。PPI同比上升10.1%,两大价格指数形成严重剪刀差,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厂商的利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收入越高,所得税率就应该越高吗?。 3、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高达10.7倍!昨天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发布的调查显示,相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样已成为一条“鸿沟”。 4、国家应大力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才能减小城镇收入不平等问题。 5、铁道部在春运期间应该提高票价吗?,给出你们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例子吧,Positive economics focuses on facts and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It includes description, theory development, and theory testing. Positive economics avoids value judgments, tries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statements about economic behavior, and deals with what the economy is actually like.实证经济学注重事实和因果关系。它包括(事实)描述,理论发展和理论检验。实证经济学避开价值判断,试图建立关于经济行为的科学命题,并解决经济(现象)实际是什么的问题。,Normative economics incorporates value judgments about what the economy should be like or what particular policy actions should be recommended to achieve a desirable goal.规范经济学引入关于经济制度应该是什么或应采取怎样的政策行为以实现期望目标的价值判断。,二、均衡分析(Equilibrium),(一)均衡概念 1、均衡的物理学概念:指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向外力正好达到平衡时而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2、经济学中的均衡:指各经济决策者包括厂商或消费者认为改变当前的资源配置方式决策或购买方式决策已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时的状态。,重要结论提示: 均衡的实现便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实现,表现为经济决策者的决策实现了最大化的利益。,二、均衡分析(Equilibrium),(二)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指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个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 2、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指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三、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一)边际的概念 1、边际的经济含义:某一经济变量在相关变量影响下所发生的边缘性变化的状况。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 2、边际的数学含义: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两个变量改变量之比。边际的大小就是某一连续函数的导数。它反映的是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三、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二)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实质上就是把有关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转变成特定的经济数量函数关系的前提下,分析和判定自变量最后一个单位值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相关因变量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四、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与动态分析(dynamic analysis),(一)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只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及达到均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动态分析: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即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因而动态分析是一种过程分析。,经济模型(economics model),(一)经济模型的含义: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二)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变量(variable),经济学中的变量,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 ):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其在模型体系内可以得到说明。实质就是通过模型可以求得一个结果值的变量。 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已知变量,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其在一个体系内或一个模型中不能得到说明。,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该资源在其它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为合理使用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准则:即在选择时,力求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资源配置方案。 例如: 2万元资金有多种用途:开一个小店?存银行?买股票?借贷给别人?用于旅游消费? 一座山有多种用途:保护好以保持当地空气新鲜?挖掉一部分盖房子?砍掉树木植被种粮食? 项目投资决策:如果选择了投资A项目,就要放弃该项资源投资于其它项目上所获得的最大收益,注 意: 1.机会成本是观念上的成本,并非实际的成本支出,与会计成本有本质不同; 2.必须是同一项资源,且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才产生机会成本; 3.能使经济社会对资源的使用处于最优化状态。,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经济学提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概念,以考察一个经济体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资源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可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经济学通过在一个座标图的一条曲线来表示这各种可能的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假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的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即增加一定数量某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放弃一定数量另一种产品的生产。,线上的点表示社会经济处于有效的充分就业状态。,线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失业,Y,X,20,5,17,3,8,4.5,C,E,一个社会不可能得到它想要的任何数量的所有产品。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能用来生产产品的资源是有限的。在给定资源数量时,增加一种产品的产量,就要减少其它产品的生产量,产品的生产量之间因资源的有限而存在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经济体制与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涉及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问题。 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不同。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体制和机制基本有两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经济主体:个人、居民户、企业和政府等经济活动的决策者。,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就是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经济机制。,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产品和单个市场等)。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总产出、总价格、总收入、总支出等)。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是资源配置和利用由政府通过行政指令性计划来解决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实际效果是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低。 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是在“看不见的手”的价格机制的指引下,通过商品交换由私人部门分散决策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机制。效果是能优化资源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写道: “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地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追求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亚当斯密与国富论,小资料:中国30年来取得的成就概述,在1979 至2007 年长达29年的时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如此长时间的高速转型式增长,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银行专家组曾评论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在一个人口超过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总和的国家,这一成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注目的发展。”,第三节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简介,1、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 (公元前4世纪公元15世纪) 经济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15世纪,伴随着古希腊和古罗马奴隶制庄园经济的较快发展,著名希腊学者色诺芬、柏拉图等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第三节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简介,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16世纪19世纪60年代)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把经济关系同其他社会关系区分开来进行专门研究。最早出现的理论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要进行积极保护和干预。 但是,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