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厅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郭厅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郭厅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郭厅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4页
郭厅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 俊 民 厅 长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年4月29日)同志们:这次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座谈会,是经厅党组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进展和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下一步的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有关工作军芳同志还要做具体安排,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迎难而上,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突破。全省1.68万人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10名高技能人才首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得到全面推进。全省26万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23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技工院校建设实现新发展。全省技工学校达到205所,招收新生9.1万人,在校生达24万人,当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四是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发展。1467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107万人。这些成绩凝聚着从事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同志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职业技能开发作为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200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推动我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是促进社会进步和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把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大局中去把握,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技能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是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必然要求。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终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资源开发事业长足发展。但是,从数量和整体水平看,当前我省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才资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缺乏仍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提升区域竞争力,最终都需要依靠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实施和落实。而我省人力资源结构和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比,差距还十分突出。我省城镇从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仅占40%,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占技能人才总数不足20%,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30%的发展水平。全省4700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7.6%,初中文化程度占57.6%,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0.1%,大专及以上仅占0.93%。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高素质的劳动力则供不应求,越是在高素质人才资源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大。同时,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传统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兴专业人才供给明显不足。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资源层面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人才资源基本态势。可以说,劳动者素质偏低和高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增长的瓶颈。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加快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必由之路。(二)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是扩大就业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我省作为一个拥有近亿人口的大省,就业压力更大,特别是受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被动安置现有劳动力的过程,而且是通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过程。当前的就业问题,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观念问题,也有素质问题。一方面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性强的职业,劳动力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而传统行业下岗失业人员由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再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而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难以适应生产建设的要求。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劳动力素质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根本上是要通过强化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实践证明,职业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劳动者,不仅就业相对容易,而且就业的稳定性也更高。我们必须站在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真正认识到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促进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是有效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当前就业的迫切需要。 (三)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0%以上,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1。近年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155万人,年务工收入达到1600亿元以上,占全省农民年均纯收入的50%以上,转移就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农民工技能水平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亟待提高。据调查,我省农民工当中,80%左右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25%。同时,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需要提升农村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扩大农村人才队伍,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人才保证。我们必须看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大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开发,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二、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全力以赴做好职业技能开发重点工作职业技能开发是为我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多元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必须坚持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宗旨,始终把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和遵循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坚持职业化发展方向和能力为本的原则,强化校企合作的方法,突出技能训练的特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大规模造就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坚持以促进技能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快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坚持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环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夯实工作基础、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目标。就河南而言,要把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特。优,就是结构优化、资源优质、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强,就是基础能力强、师资队伍强、办学实力强。特,就是体现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体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主的方向,彰显技能训练的特色。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以促进就业为重点,实施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稳定,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开发对于促进全方位就业的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在今、明两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四类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这是当前职业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务必高度重视,抓好落实。这里我再强调几点:一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全省的统一要求,抓紧制定本地区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完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层层落实责任,尽快启动。二要充分发挥各方作用。要真正发挥本系统就业、失业、培训、鉴定等各部门职能,共同做好实施工作;要充分依托行业、企业,做好培训需求预测;要尽快确定一批定点培训机构,广泛动员技工院校和其他各类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培训任务;要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尽快落实资金安排,保证各项支持培训的政策落实到位。三要切实强化过程监管。各地要务必汲取贵州案的教训,严格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就业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要求,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套取、骗取补助资金现象,确保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安全。要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检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坚持按需培训、急需先行,及时评价学员接受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四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持。要加强对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指导,根据培训需求做好培训项目开发和培训教材、课程的研究开发工作,提高教材适应技术进步和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水平;要加强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培训质量。(二)以服务经济为重点,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豫办20076号)要求,建立技能人才成长工作机制,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责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力争到“十一五”末,使我省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5%,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的梯次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院校与企业开展广范围、深层次合作,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搭建面向全社会技能劳动者的公益性技能实训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督促和指导企业落实职工培训责任,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依托一批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使高技能人才的绝技绝活得以加速传承。二是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鼓励企业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合理使用和薪酬制度,加大高技能人才典型宣传,帮助更多技能人才岗位成才和发挥作用。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继续做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学研究、教学手段革新、同业考察交流等工作,夯实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四是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依托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完善现有竞赛管理,加强竞赛规范,提高竞赛质量,坚持竞赛服务企业、服务一线劳动者的原则,竞赛内容紧贴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要求,竞赛形式与企业生产方式更好融合,搞好竞赛的延伸和对外宣传,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三)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深入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近年来,我省技工院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要继续抓住当前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创新技工教育发展思路,推进技工院校深化改革,促进技工教育实现更好发展。一要坚持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就业需求,合理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大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始终坚持服务就业的办学准则。二要坚持能力为本的办学思路。通过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劳动者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职业素质训练,培养劳动者在工作中必需的沟通、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技能讲授文化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师;加大一体化课程开发,打破传统学科教育模式,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三要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要指导和帮助技工院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建立由行业、企业参加的专业咨询委员会,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开展多元培训、共享师资资源、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四要继续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指导技工院校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强化技能训练,逐步建立健全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认证体系。在技工院校推广职业素质训练、探索弹性学习和学分制,进一步突出技工教育培训的职业化合技能训练特色。(四)以加强管理、强化质量为重点,实施好职业资格证书导航计划。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要突出抓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要进一步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监督检查,加强鉴定工作各个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职业技能鉴定的公信力;以鉴定站所红黑榜制度和质量管理责任书为抓手,抓好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管工作;严格证书申请核发程序,加强证书发放管理,使鉴定过程和鉴定结果经得起实践考验和社会监督。二要拓宽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领域。各地要在继续做好第二产业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工作的同时,大力向第三、第一产业拓展;在做好公有制企业和技工学校、高职院校鉴定的基础上,将证书制度覆盖范围逐步向其他所有制经济及其他大中专院校延伸;要认真落实鉴定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继续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试点,组织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对合格人员免费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三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夯实服务基础,改善办公条件,做好职业标准开发、题库建设、教材开发、考评技术研究和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完善鉴定站所管理、考务管理、考评员与督导员管理等规章制度为重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建设。根据鉴定工作要求,有重点、有计划地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鉴定专家工作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工作人员能力。三、加强领导,创新方法,推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当前,职业技能开发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开展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策保障;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呼唤技能人才,也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服务面向宽,涉及民众多,专业领域广,技术要求高,任务繁重,头绪较多。我们务必要认清形势,立足服务大局,勇于迎接挑战,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全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责任在市、县。各地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致富需求,把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投入,把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整体中去思考,树立为新型工业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就业再就业服务的思想,克服部门意识和狭隘观念,树立大局观念和开放意识,站在统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角度,充分利用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的一切资源,抓好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如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借助组织部门的优势,落实专项资金和相关政策;在技工院校建设上,要与发改、财政、教育等密切配合;在校企合作上,要与工业信息、国资、税务等部门共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加强政策研究。当前,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正处在大发展的新阶段,国家正在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部里也正抓紧制定技能人才重大专项计划,近期即将组织实施技能振兴计划。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做好重大决策出台的各项准备工作,打好主动仗,争取国家加大对河南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配合实施好省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实施好河南省技工院校五年发展规划和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培训教研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推进我省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长远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要借助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推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的政策和措施,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要在开展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试点的基础上,制订完善加强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要积极推行首席技师制度,推动建立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和专项津贴制度,探索企业高技能人才股权、期权分配制度。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发展。(三)创新工作机制。当前,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正处在大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方式、激励办法等,力争各项工作有新举措,重点领域有新突破,全面建设有新提高。在技工院校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上,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发挥校企两个优势,积极推进“订单培养”,为行业企业输送适合他们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把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基本方向,建立上下衔接、横向沟通,产学研一体化的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