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80年代中后期的主潮小说:寻根、先锋、新写实,一、寻根文学,1、寻根文学的兴起 (1)“杭州会议” 1984年12月,上海文学杂志社组织一批青年作家、评论家聚会于杭州,在“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的主题下,“要求大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作一交流,并对文学现状和未来的写作发表意见”。结果,“文化”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话题。在这次会议后,一批与寻根相关的文章相继发表:韩少功的文学的“根”、郑万隆的我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断裂带、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们在这些文章中普遍关注民族文化问题,认为文学只有立足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求得发展。寻根文学思潮由此滥觞。,(2)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第一、新时期文学自身内在发展律动的要求: 社会问题小说走向低谷 反思文学向文化反思延伸 对现代派小说全盘西化进行反拨 文化风俗小说取得成功,形成示范效应 第二、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对中国作家的启示: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对文学的影响: 海内外兴起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2、阿城的棋王,(1)阿城简介 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祖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在山西、内蒙古、云南等地当知青。1979年回到北京,曾为民间诗刊今天做插图,参与策划“星星美展” 。80年代后期出国,主要作品有中篇棋王、孩子王、树王,短篇小说遍地风流系列,散文随笔集闲话闲说、通识与常识等。,(2)棋王解说,文化意蕴 小说以知青生活为题材但更着重表现的是对传统文化中理想精神的寻找与肯定。作品淡化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矛盾,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和佛教禅宗思想在主人公身上转化成为一种现代人生存的人生理想和生命境界,使传统的思想精华焕发出了一种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新和复活。作者在传统文化中发现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精神支柱,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流连忘返,这是寻根文学中对传统文化加以肯定的一种文化立场和倾向。,艺术探索,第一、叙述语调的冷静从容:受传统文化的气定神闲、平和冲淡的思想的影响,小说的叙述语调也异常冷静、从容,即使叙述极悲惨的事情也显得无动于衷。 第二、重视叙述的过程性:这是对传统线性情节结构和因果逻辑关系的松动,带来了艺术结构上的散文化倾向,许多似乎无关紧要的琐事作者娓娓道来,一切漫不经心,读来却引人入胜。 第三、叙述语言的特点:极端简洁经济,多平实白描,少修饰渲染,句子结构简单,语言成分文白相杂,富有古典意味。,3、韩少功的爸爸爸,(1)韩少功简介 韩少功(1953 ),湖南长沙人。初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1978年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在省总工会工作,后为中国作协湖南分会专业作家,现在海南省工作,主编天涯杂志。主要作品有短篇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归去来,中篇爸爸爸、女女女,长篇马桥词典、暗示等。,(2)爸爸爸解说,文化立场 韩少功在理论宣言中主张“在民族的深层精神和文化特质方面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启蒙主义式的批判性思考。爸爸爸通过描写湘西大山里一个原始部落的历史变迁,把乡村风俗、轶闻掌故、打怨祭祀、土语人情揉和在一起,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艺术手法,展示出我们民族的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文化心态,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形象,1)出生:无父。 2)形:眼目无神,行动呆滞,畸形的脑袋像个倒竖的青皮葫芦 ,一直也长不大。 3)语言与智力:只会咕哝“爸爸爸”和“妈妈” 。 4)地位:众人嘲笑和戏弄的对象,但在神秘的昭示中他又被当作“丙仙”。 5)生命力:当村寨集体迁移,老弱病残中毒而亡,惟有丙崽不死。 意义:作为儿童,他是人类童年心态的象征;作为实存个体,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畸形、丑陋与非理性的一面。,艺术探索,第一、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借鉴与运用:小说采用了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写法,复活了楚文化中瑰丽浪漫的神话色彩,并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变形、夸张等手法,形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 第二、抽象和具象的互相融合与生发:抽象在具象的平面上展示,具象被抽象赋予象征意义。小说中村民和丙崽分别用写实和象征手法表现,两者神秘互渗,有机结合,诞生了一种奇异化的审美效果。,4、王安忆的小鲍庄,(1)王安忆简介 王安忆(1954 ),福建同安人,出生于江苏南京,1969年初中毕业后赴安徽省五河县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现为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作品有短篇雨,沙沙沙、本此列车终点站,中篇小鲍庄,长篇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和文学理论集故事和讲故事等。有六卷本王安忆自选集出版。,(2)小鲍庄解说,故事内容 小鲍庄是个仁义之乡,但与仁义并存的是贫穷和愚昧,它们的结合形成了小鲍庄人冷漠、封闭、排外的行为方式。小说主要讲述的故事包括: A、建设子、文化子与小翠子的婚姻纠葛; B、拾来与二婶“伤风败俗”的恋情; C、鲍秉德家的争吵; D、“仁义之子”捞渣的故事; E、文疯子鲍仁文的故事,文化内涵,第一、通过对一个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多个人物的生存、命运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同时借这个小村庄的人凭着这种精神能够置身乱世而安贫乐道、临难不惊,也包含了一种复活与再造传统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王安忆用反讽的笔调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仁义精神。自以为守着千百年仁义遗风的村民们作了刽子手而不自知,连“最后一个仁义之子的死”捞渣舍身救人的仁义之举也未能将他们唤醒。,艺术探索,第一、采取写实与虚拟,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形式,在作品中创造了现实与神话的两重世界,从历史哲学意识上揭示小鲍庄的文化层面。 第二、结构上完全改变故事的线性逻辑,以多头并进的叙述方式对故事进行立体性的观照。,5、莫言的红高梁,(1)莫言简介 莫言(1956 )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76年入伍,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枯河 ,中篇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出版有五卷本莫言文集。,(2)红高粱解说,故事内容 这是关于上一辈人的热血传说,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加上一个忠烈千秋的抗日传奇。“我奶奶”16岁时出嫁。迎亲路上她与年轻轿夫余占鳌互生爱怜。后来,“我爷爷”余占鳌杀死“我奶奶”丈夫一家,成为我奶奶的情人,并当了土匪。日本鬼子入侵后,在“我奶奶”家做长工的罗汉大爷被剥皮示众。余占鳌率领队伍伏击日寇,“我奶奶”戴凤莲也悲壮地死在高梁地里。,文化意义,第一、民间的还原与展示:对农民真实的文化心理进行原生状态的描述,伟大与渺小,强悍与虚弱,自尊自信与自卑自贱,善良与残忍,坦率与狡猾,机智与愚昧,以及那种足以使民族强盛的气概与足以使民族停滞不前的落后的传统意识,还有那片土地上恒古如斯的生老病死。 第二、民族生命力的寻找:莫言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敢爱敢恨、杀人越货、行为放荡、无所顾忌的未被文明驯化的村夫乡民,通过他们,作家挖掘出了我们民族的生命意志和精神。 第三、“种的退化”的思考:小说中“我爷爷”、“我奶奶”等人的惊天动地、活力沛然的传奇故事正映照出现代人的生命退化、生机萎缩、生活局促,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宏观思考。,艺术创新,第一、视角的多重化: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迭合在一起,营造出某种奇妙的“多声部”叙事效果,不同的人物心理与人物视角有机交融,使物理时空与心理时空、历史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为一同时又隐含着一种对比。 第二、叙述的感觉化:善于从人的主观感觉、体验出发,表现人物心理、意识的跳跃、流动、联想,意象纷呈,色彩斑斓,语言汪洋恣肆而又咄咄逼人,表现出体验化、感觉化而又无节制性的叙述风格。 第三、事象的隐喻化、象征化:以“红高梁”这一意象来象征抗战期间中国北方农民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意识。而每一个人物和画面也都充满着深刻的寓意。,二、先锋小说,1、先锋小说的三次浪潮 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是先锋小说的第一次浪潮。 与寻根文学同时兴起刘索拉、徐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是先锋小说的第二次浪潮。 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以形式探索为主要特征的先锋小说第三次浪潮,最初作家主要有马原、莫言、残雪等,后来有苏童、洪峰、格非、孙甘露、余华、叶兆言、扎西达娃、北村。,2、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1)刘索拉简介 刘索拉(1955 ),祖籍陕西,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8年至1993年前后移居伦敦与纽约,2003年后回北京。自1997年,成立由国内外精英音乐家参与的乐队项目。现任德国世界文化议院的国际顾问成员。主要作品有短篇蓝天绿海、中篇你别无选择、长篇女贞汤 等。 你别无选择发表当时被认为是“真正的中国现代派的文学作品”,它在思想和艺术上受到了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影响。,(2) 你别无选择解说,内容意蕴 小说表现了8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校园里反传统的生活和情绪。这所音乐学院中的学生和教师以对待社会传统价值观的态度不同而分属不同的精神类型: 反叛传统、追求自我:森森、孟野、金教授等; 维护传统、僵化保守:石白、董客、贾教授等; 动摇于两者之间:李鸣、马力、小个子等。 小说中,传统的价值观点受到质疑和挑战,而那些坚持个性、我行我素的人物却得到了作者的理解与同情,他们尽管从表面上看行为乖张、神经兮兮、玩世不恭,但其实这正显示了对自我个性的坚持与追求。他们以激烈的姿态反叛一切,但唯一不可打破的就是真正的音乐和艺术。,形式技巧,第一、情节的荒诞化和无序化:无一定的中心情节,采用了拼贴画的技巧,情节具有闹剧色彩,不再追求精雕细刻地摹写生活,而是力图表现一种来自主体的情感体验。 第二、人物的抽象化: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一种抽象的精神素质。 第三、独特的艺术渲染:奇异的音乐效果和独特的情感氛围的刻画。,3、徐星的无主题变奏,(1)徐星简介 徐星(1956 ),北京人。1975年下乡插队。1977至1981年当兵。复员后曾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工作。1989年11月出国,1994年回国。现在主要靠打工为生。主要作品有短篇无主题变奏、长篇剩下的都属于你等。 无主题变奏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2)无主题变奏解说,内容意蕴 小说写了一个蔬离主流社会生活规范的“我”的无所等待、愤世嫉俗的生活状态。“我”从大学里自愿退学,蔑视和调侃一切世俗的价值观念。他对生活这样追问:“我搞不清除了我现存的一切,我还应该要什么?我是什么?更要命的是我不等待什么。”他完全厌倦了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虚伪俗套,他从那些所谓庄严神圣的事物中发现庸俗滑稽,他嘲笑同学、演员、作家,也嘲笑自己的女友。他以白眼还击别人的白眼,以嘲笑还击别人的嘲笑。他不愿自己的生活被别人设计,只迷恋自己喜欢的世俗生活。他与女友老Q分手的宣言就是:“老Q!我只想做个普通人,一点也不想做个学者,现在就更不想了。我总该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和保持自己个性的权利吧!”徐星通过这个人物展示了中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模式,也揭示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形式技巧,第一、情绪化的艺术结构:写法上与你别无选择相似,无一定的中心情节,整篇小说只是表达主人公一连串的感觉和散乱的意绪。 第二、调侃、玩世的语调:开了后来王朔文体的先河。,4、马原的“叙述圈套”,(1)马原简介 马原(1953),辽宁锦州人。做过知青、工人,高考恢复后考入大学中文系。曾赴西藏工作七年,当过记者、编辑,后回沈阳当专业作家。现为同济大学教授。主要创作有中短篇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虚构、错误,长篇上下都很平坦等。有马原文集4卷出版。,(2)马原的形式实验“叙述圈套”,第一、“元小说”意识 马原小说的叙述不承载任何的现实所指,他明确指出他的小说就是虚构。常用的手法是将叙事的过程也纳入叙事之中,在小说中经常大谈自己写作的目的、动机,写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等等。 第二、有意混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 将作者自己引入作品,作为生活的目击者、参与者或被叙述对象。“马原”成了马原的叙述对象,甚至还被其所虚构的小说人物返身叙述,似乎连“马原”也成了一个被虚构出来的形象。 第三、情节拼贴化、片断化 马原小说拒绝将生活纳入一个封闭的情节模式中,而宁愿将相关或不相关的故事拼接在一起,常常是一些片段化的故事情节的连缀,故事往往有头无尾,构成一个平面化文本。,(3)代表作简介,冈底斯的诱惑: 叙述了几个互不关联的“西藏故事”:一是老作家的西藏经历,二是猎人穷布的猎熊故事,三是陆高和姚亮看天葬的过程,四是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这些故事除了都是发生在西藏之外,相互之间再没有其他联系。几个故事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显得莫明其妙,这也许就是题目的含义。 虚构: 开头作者声称小说是根据自己在麻风村玛曲村七天的经历和观察结果编排出来的。接着,作家便叙述了自己在玛曲村的怪异“经历”。在小说结尾,作家又直接拆穿了上述“经历”的真实性。一方面,他自陈自己的玛曲村经历是依据其西藏经历、妻子在麻风病院的工作经历、有关麻风病的书籍等虚构而成;另一方面,小说叙述其进入玛曲村的时间是5月3日,他在玛曲村度过了七天时间,然而其离开的日期却是5月4日,这也从时间上取消了他的“经历”。,5、格非的“叙述迷宫”,(1)格非简介 格非(1964 )原名刘勇,江苏丹徒人。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短篇褐色鸟群,中篇迷舟,长篇敌人、边缘、 欲望的旗帜等。有格非文集三卷出版。,(2)“叙述迷宫”的营造方法,第一、关键处的空白设置: 通过在情节的关键处设置空缺,故事失去了确定性,读者由阅读故事变成欣赏作者的叙事智慧。 如迷舟,小说叙述北伐期间孙传芳手下旅长萧神秘的死亡经过。那个向萧报告其父死讯的老太婆为何能找到严格保密的军事指挥所?那个老道为什么告诫萧要小心酒盅?萧的父亲临终前为何能未卜先知地断言儿子与其部队凶多吉少?特别是萧到榆关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些关节在叙述中都被作者悄然抹去。命运不可知成为小说最大的悬念与空白。,第二、结构上的圆形循环:,颠覆传统小说有始有终的“时间流”模式,从文学的虚构性原则出发,让文本中的“事实”互相否定,使小说成为一种“园圈”叙述,可以不断地结束又不断地开始。 如褐色鸟群中,棋到一个被称为“水边”的地方来看“我”,她对“我”表现出“妻子般的温馨和亲昵” ,还具体问我“你和那个女人的故事”。“我”给棋讲了自己与那个女人的故事:“我” 雪夜追踪那个女人,若干年后,我再次与那个女人相逢并结婚,她却说“我从十岁起就没有去过城里”。那个女人于结婚当日神秘地死去。小说最后,棋再次到“水边”来访,却显示出完全是个陌生人,“我的名字不叫棋,我是一个过路人”。,6、余华作品中的“现实一种”,(1)余华简介 余华(1960 ),浙江海盐人。高中毕业后做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1986年发表十八岁出门远行,引起文坛注意。主要作品有短篇死亡叙述、爱情故事、往事与刑罚、鲜血梅花,中篇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世事如烟、难逃劫数、古典爱情, 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有余华作品集三卷出版。,(2)余华前期的文学探索,余华的真实观 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的、鱼目混珠的事物。我觉得真实是对个人而言的。 余华我的真实,余华笔下的真实暴力与死亡的世界,第一、成人的残酷 十八岁出门远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比 第二、人性的沙漠 现实一种:兄弟仇杀 第三、历史的血腥 一九八六年:历史刑罚的再现,余华的形式实验,第一、冷漠的叙述态度:叙述语言表现出近乎残酷的冷漠,尽力避免主观情感的介入,采用所谓“无我的叙述方式”。 第二、人物的道具化:人物无所谓性格与形象,全是些受到各种欲望煎熬和本能支配而走向暴力与死亡的可怜虫。 第三、文体的戏仿和颠覆:鲜血梅花与武侠小说、古典爱情与才子佳人小说、河边的错误与公案侦探小说等。,7、王朔的“顽主”系列,(1)王朔简介 王朔(1958 ),北京人。中学毕业后参军,在北海舰队服役。1980年退伍回京,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转入影视业后参与策划电视连续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主要创作有中篇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你不是一个俗人、动物凶猛,长篇我是你爸爸 、千万别把我当人、看上去很美等。除小说、影视创作以外,王朔还有文学、文化批评集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等。 1992年出版王朔文集4卷,开青年作家出版文集之先河。,(2)“顽主”形象,最能代表王朔特色和成就的小说创作是他的“顽主”系列,包括顽主、橡皮人、一点正经也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过把瘾就死等。这些小说所表现的主人公用王朔的话说就是“顽主”,其特点是: 第一、边缘性。 “顽主”或是城市类似流氓头子那类人,或是那些灰色的青少年,或是个体户,或是无业游民等。 第二、反叛性。拒绝一切社会责任感,反叛一切既定价值观,嘲弄一切人文精神,其信条是“玩”怎么痛快就怎么来。 意义:A、同王朔出身、经历相似的一批社会青年的概括;B、市民文化代言人 。,(3)先锋性与通俗性的结合,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虚构荒诞的故事。 如顽主中主人公们闲得无聊,成立起“三T公司”,替人解难、解闷,替人受过。一点正经没有中的痞子为了消磨时光,改行当了作家,还成立了“海马创作中心”。千万别把我当人中赵振宇等人成立“全国人民总动员委员会”,寻找中华大梦拳传人,参加国际忍术比赛。 体现思想上反价值、反文化倾向的语言的高度戏谑和调侃。 A、对传统的、主流的语言进行嘲弄和戏仿。 他老是八路军打鬼子那一套破路诱歼化装奇袭什么的一点拿上台面的本事都没有。(一点正经没有) 我是主张文学为工农兵服务的,也就是说为工农兵而玩文学。(一点正经没有) B、大量运用粗鄙化的日常口语。,三、新写实小说,1、新写实小说的缘起 (1) 1989年“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钟山从1989年第3期起推出了持续两年之久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专栏“卷首语”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重视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2)新写实小说的叙事特点,第一、庸常人生的仿真再现: 注重原汁原味的生活原生态。 第二、非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相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新写实”放弃了塑造典型人物的努力,而倾注于生活细节的真实,表现人物非本质化的侧面。 第三、叙述情感上的零度化: 尽量避免作家主体情感对作品的介入而追求一种生活流的客观的不动声色的呈现 第四、思想意蕴上的存在主义倾向: 不再刻意地追问人生存的形而上的意义,而关注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2、池莉的“人生三部曲”,(1)池莉简介 池莉(1957 ),湖北沔阳人。曾当过知青,小学教师,后到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读书,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发表作品,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作家班,调入芳草杂志编辑部工作。现任武汉市文联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中篇 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长篇来来往往等。有池莉文集6卷出版。,(2)“人生三部曲”介绍,烦恼人生:记述了一个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日常生活和感受,从凌晨4点起床起,直到当晚11点多回到家里,所有的事件依照时间的推移展开,事件不分大小,情节没有轻重。 不谈爱情:讲述出身教授家庭的年轻医生庄建非与从花楼街平民小户走出来的书店小姐吉玲邂逅相识相爱后共同生活的故事,婚后平淡琐碎的生活冲淡了感情,终因一件小事彼此不妥协而闹起离婚,最后因为出国名额之争而使他们又和好如初。 太阳出世:讲述李小兰、赵胜天走向成熟的故事,一对爱撒泼、好争斗的青年男女,结婚、怀孕、分娩、育儿等一系列人生变化改变了他们的性格,由火暴到平和,从粗狂到细腻,亲情袒露,人性温馨。,(3)池莉新写实小说的特点,第一、平民化的写作立场 以一个“小市民”的身份,直面人生,“警惕地注视着生活”,表达对世俗化生活的认同,充满着温馨的情感格调。 第二、质朴而有力的再现方式 以高度“仿真”的方式,把自己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表现了琐碎而绝对真实的当下现实人生。 第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独立 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寻找女性的独立人格,追求女性的自身价值,注重女性的心理体验和内在情思,努力发掘女性内心世界,歌颂女性主体精神,弘扬女性意识。,3、方方的风景,(1)方方简介 方方(1955 )原名汪芳,江西彭泽人,生于南京。中学毕业后做过4年装卸工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1982年毕业分配至湖北电视台,1989年调湖北省作家协会,曾任今日名流主编,现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 短篇“大蓬车”上,中篇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长篇落日、乌泥湖年谱等。有方方文集5卷本出版。,(2)风景内容,小说描写武汉一户码头工人家庭几十年间的生活遭际。以父母与七哥的故事为主线,串起其他兄弟姐妹的经历,展示了城市生活中的另一种真实。父亲粗暴野蛮,母亲粗俗轻浮,他们的子女象野生植物一样自然生存和发展。大哥与女邻居勾搭。二哥美好的爱情破灭,三哥由此仇恨女性。四哥是哑巴。五哥六哥闯出棚户区,大香小香两姐妹也粗俗不堪。七哥从小被父亲怀疑不是亲生,受尽歧视和凌辱,最后他不顾一切改写自己的命运,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如何认识“七哥”,A、作家谈“七哥” 生存环境的恶劣,生活地位的低下,必然会使开过眼界的七哥们不肯安于现状。只要能改变地位,成为人上之人,象他们过去曾经羡慕过的别人一样,他们什么都能干。道德品质算什么?人格气节算什么?社会舆论算什么?他人痛苦算什么?如果需要,这一切都可以踏在脚下。 方方仅谈七哥 B、“七哥” 的典型意义 七哥的生存哲学:做那些能改变你的命运的事情,不要选择手段和方式。 评价:一个地道的生存主义者,(4)风景的艺术技巧,第一、叙述视角的客观化:以死者为叙述视角,客观冷静、不动声色的叙述一切。 第二、自然主义的描写:在刻画粗鄙丑陋、野蛮冷酷的生存景象时,与西方的自然主义文学有着形式上的暗合呼应。 第三、反讽的立场和态度:对现实进行严峻的审视和批判,在展示底层市民生活困顿境遇的同时包含着生活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警示。,4、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1)刘震云简介 刘震云(1957 ),河南延津人。1974年入伍,1978年复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与运营协议
- 2025年度房地产租赁代理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应急事件安保服务采购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幼儿园环境美化承包经营合同
- 鹅的孵化与饲养技术
- 二零二五年度动产质押评估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窗帘安装与维护服务合同
- 房产购买贷款按揭合同范本(含医疗资源)
- 二零二五年防盗门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合同
- 丙烯酸酯行业发展趋势与未来市场机会解析
- 良品铺子合同协议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战略调整案例分享
- 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审查细则
- CSSD灭菌物品召回管理
- 校园广播系统投标方案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讲稿)
- 压力性损伤相关知识课件
- RDPAC练习题题库(1535道)
- 《清华AI培训》课件
- 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