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原理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生化原理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生化原理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生化原理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生化原理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化基础部分,用户服务部,全球信赖的迈瑞 A world together,主要内容,生化分析的对象 生化分析的原理 生化试剂的作用和组成 生化仪如何算出结果,一、生化仪分析的对象,1、血液的组成,2、生化项目的分类(临床性质),肝功能 肾功能 心肌酶谱 糖尿病 胰腺炎 血脂 痛风 免疫性疾病,3、生化项目的分类(化学性质),酶类 底物代谢类 无机离子类 特种蛋白类,第一部分小结,1、生化仪分析血清中的化学物质。 2、化学物质代表了人体的生理指标。,二、生化仪分析仪的原理,1、吸收光谱法,光谱的范围,补色的定义,如果把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感觉时,则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吸光度定义,,,为透光率,Lamber-Beer定律,溶液的吸光度等于该物质的吸光系数、浓度C和光径L的乘积 A= CL,吸收曲线,吸收波长,右图是几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2、比浊法,定义,第二部分小结,1、吸收光谱法和比浊法。 2、生化仪是检测吸光度A的。,三、生化试剂的作用和组成,1、生化试剂的意义,显色剂 单一性,2、生化试剂的分类,NAD+-NADH系统 p-NP(p-NA)系统 H2O2偶联的指示系统 抗原抗体反应指示系统 其它显色反应,NAD+-NADH指示系统,NADH和NADPH在340nm有最大吸收峰,而NAD+和NADP+在340nm无吸收峰,利用其偶联的脱氢酶(工具酶)反应,根据340nm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目前利用此指示系统进行测定的临床项目有:ALT、AST、CK、LDH、CK-MB、-HBDH 、Glu(己糖激酶法)、UREA、NH4+ 、CO2等。,ALT(GPT)的测定原理,R1: NADH 、乳酸脱氢酶(LDH) R2: L-丙氨酸 、-酮戊二酸 ALT L-丙氨酸 +-酮戊二酸 丙酮酸 + L-谷氨酸 LDH 丙酮酸 + NADH + H+ L-乳酸 + NAD+ + H2O,p-NP和p-NA指示系统,p-NP和p-NA在405nm有特征性吸收峰,根据405nm吸光度的变化,可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目前利用此指示系统进行测定的临床项目有ALP、r-GT、AMY等。,ALP(AKP)的测定原理,R1:AMP缓冲液 、MgCl2 ;R2:对硝基苯磷酸盐 ALP 对硝基苯磷酸盐+H2O 磷酸盐+对硝基苯酚,H2O2偶联的指示系统,H2O2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可使单一个或成对的无色的色素原氧化成有色的色素,导致某一波长吸光度的增加,因此可用来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活性。 / 天成医疗网 目前利用此指示系统进行测定的临床项目有TC、TG、HDL-C、LDL-C、Glu(氧化酶法 )、Cr、UA等。,GLU的测定原理,R1:4-氨基安替吡啉 、抗坏血酸氧化酶 R2:葡萄糖氧化酶(GOD)、过氧化物酶(POD)、酚 。 GOD 葡萄糖 + O2 + H2O 葡萄糖酸 + H2O2 POD 2H2O2 + 4-氨基安替吡啉+酚 醌亚胺 + 4H2O,抗原抗体反应指示系统,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待测物质)在相应的缓冲环境下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一定的浊度,导致特定波长透光率的改变。在抗体过剩的前提下,改变程度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目前利用此指示系统进行测定的临床项目有apoAI、apoB、Lp(a)、IgG、IgA、IgM、C3、C4、CRP等,载脂蛋白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测定原理:免疫透射比浊法,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浊度的大小在合适的抗体浓度下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R1(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H7.5 20mM,PEG,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稳定剂;R2(抗血清):羊抗人apo Al(apo B)抗血清,防腐剂,稳定剂 。 抗原(血清中的apo Al,apo B)+抗体(抗血清试剂) 缓冲环境 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其它显色反应(TP),测定原理: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导致540nm吸光度的增加,增加的程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 碱性条件 酞键 + Cu2+ 紫红色络合物,其它显色反应(Ca),测定原理:甲基麝香草酚兰(MTB)在碱性条件下可与Ca2+形成红色络合物,引起612nm吸光度的上升,上升程度与Ca浓度成正比 。 碱性条件 MTB + Ca2+ 红色络合物,第三部分小结,1、不同的试剂和血清中不同的物质(项目)反应,导致了吸光度的变化。 2、试剂有NAD+-NADH系统、 p-NP(p-NA)系统、 H2O2偶联的指示系统、抗原抗体反应指示系统和其它显色反应。,四、生化仪如何算出结果,1、测定方法及反应度的计算,测定方法 反应度,2、终点法定义和反应度的计算,终点法的定义,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整个反应达到平衡,所有的被测定物已转变为产物,反应液的吸光度不再增加(或降低),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程度与被测定物的浓度成正比。,TP的反应曲线(单试剂),单试剂单波长反应度计算 反应度= 最后吸光度试剂空白吸光度,TC的反应曲线(双试剂),双试剂单波长 R=t4时刻吸光度双试剂空白吸光度;(反应起始时间设置为0) R=t4时刻吸光度双试剂空白吸光度 t3前一时刻的吸光度体积校正因数;(反应起始时间设置为0),3、零级动力学法定义和反应度计算,零级动力学法定义,指反应速度与反应物(底物)浓度无关。因此,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可以匀速地生成某个产物,导致被测定溶液在某一波长下吸光度均匀地减小或增加,减小或增加的速度(A/min)与被测物(催化剂)的活性或浓度成正比。,底物S、产物P和反应速率V,在酶作用下,底物S浓度不断下降,随之有相应产物P产生。不少酶在反应一开始的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反应速度较慢,称为延滞期,随后在过量浓度的底物存在条件下,酶反应以恒定的速度进行,不受底物浓度变化的影响,这段反应称为线性反应期或零级反应期。随时间延长,反应速度除与酶量有关,还与底物浓度有关。,-AMY的反应曲线(单试剂),ALP的反应曲线(双试剂),反应度的计算,反应度的计算,C (U/L) =A/min * F,4、一级动力学法定义和反应度计算,一级动力学法定义,在被测物参与反应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由于反应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速度越来越小,由于这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很长,必需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监测,该段时间内吸光度的增加(或)降低与被测定物的浓度成正比。 / 天成医疗网,BUN的反应曲线(双试剂),反应度的计算,5、定标的定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