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_第1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_第2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_第3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_第4页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2006年2月10日,卫监督发 20065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通知”,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 2003年8月19日颁布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同时废止。,2006年2月16日,卫监督发200658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三个规范的通知 ”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为什么要消毒?,集中式(中央)空调定义,集中式(中央)空调空气处理设备集中在中央空调室里,处理过的空气通过风管送至各房间的空调系统。适用于面积大、房间集中、各房间热湿负荷比较接近的场所选用,如宾馆、办公楼、船舶、工厂等。系统维修管理方便,设备的消声隔振比较容易解决。,直 流 式 系 统,封 闭 式 系 统,混 合 式 系 统,传染病传染途径,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存在于呼吸道粘膜的粘液或纤毛上皮细胞的碎片中,当病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其粘液或渗出物随气流经口、鼻喷出至传染源周围一定范围的空气中。根据颗粒的大小又可分类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形式传播。较小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被易感者直接吸入而引起感染,例如麻疹。在空气中悬浮的飞沫,当外层水分被蒸发时形成有传染性的飞沫核,它在空气中能飘浮一定时间,即使传染源已离开,易感者亦可因吸入飞沫核而感染,例如白喉、结核病等。含有病原体的较大飞沫干燥后落在衣服、床单或地面上,当人们在整理衣服或清扫地面时,带有病原体尘埃又飞扬,可造成呼吸道传播,例如结核杆菌、炭疽芽胞等。,为什么要消毒?,彭晓民等(1999年):北京市大饭店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现况及人群感染水平研究 抽取北京市14家大饭店(四五星级)中央空调38个冷却塔;抽取相应饭店健康工作人员(暴露人群)和非从事饭店行业的健康人群(对照人群)各414人,分别进行军团病的病原学及人群血清学检测。 结果 所调查饭店中12家空调冷却塔有军团菌污染,污染率85.7%(12/14);有21个冷却塔检出军团菌,阳性率55.3%(21/38);共分离16株军团菌,均为嗜肺军团菌种,其中8株菌的菌型为血清1型。暴露人群血清中军团菌感染的阳性率9.9%(41/414),对照人群3.5%(14/414),为什么要消毒?,年月,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市区的一些超市、宾馆等大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进行了抽检,共抽检了九家单位。其中超市家,宾馆家,抽检结果是:家单位风管积尘检测结果均不合格,其中风管系统严重污染的家,中度污染的家;家单位共抽检冷却水,冷凝水样份,检出军团菌阳性样个,检出率为。,哪些情况需要消毒?,哪些情况需要消毒?,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至十四条,哪些情况需要消毒?,即:消毒时机 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 检出相关病原微生物 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消毒时机(1),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 检出相关病原微生物 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消毒时机(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消毒时机(2),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 检出相关病原微生物 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消毒时机(2),检测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立即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待其检测、评价合格后,方可运行。 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嗜肺军团菌 空调送风中检出嗜肺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 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菌 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100cfu/cm2(必要时) 风管内表面真菌总数100cfu/cm2(必要时) 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消毒的其它情况,消毒时机(3),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流行 检出相关病原微生物 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消毒时机(3)-A,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 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 启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消毒时机(3)-B,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开放式冷却塔 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空气处理机组 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置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如何消毒?,如何消毒?,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至十四条 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第4款技术要求,如何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的处理 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如何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导致或可能导致空气传播性疾病时的消毒要点 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按疫源地消毒标准进行终末消毒 在无关人员撤离的情况下进行 使用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确保有效 全方位的消毒,既包括集中空调系统,也包括公共场所,如何消毒?,终末消毒方法的选择 确保对特定的微生物有效 根据需要消毒的对象分别选择相应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法常用 尽可能选择对物品无损害、无环境污染、无毒性的方法 注意及时性,尽量选择熟悉的方法 符合有关法规要求,如何消毒?,终末消毒时消毒剂的选择 季胺盐类和胍类消毒剂:低水平消毒剂,但效果持久,对物品基本无损害,毒性低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高水平消毒剂,作用迅速但不持久,对金属腐蚀性大,易爆,急性毒性较大,但基本无残留 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等、二溴海因等卤素类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作用较迅速但不持久,对金属有腐蚀性,有急性毒性,基本无残留 戊二醛、甲醛等醛类消毒剂:有特效,但毒性大,在环境中较稳定,一般不宜使用,如何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不合格时的消毒要点 一般是先清洗、后消毒,冷却塔可以先消毒后清洗,清洗消毒时做好人员防护 检出致病微生物和相关指示菌时应该消毒,消毒应该针对整个集中空调系统,检出致病微生物和相关指示菌的设备或部件是消毒的重点 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超标时可以只清洗不用消毒剂消毒,但污染较严重时可以选用毒性作用较低的消毒剂消毒,消毒可以只针对不合格的部位 清洗消毒期间,作业部位停止供风,如何消毒?,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出致病菌时的消毒要点 风管:先清洗、后消毒,使用评价合格的消毒剂,可采用喷雾消毒方法 通风系统的设备或部件: 开放式冷却塔:先消毒后清洗,与冷却水同时进行消毒 过滤网、过滤器、冷凝水盘等:先消毒后清洗,使用评价合格的消毒剂,可采用浸泡消毒的方法 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先消毒后清洗,使用评价合格的消毒剂,可采用擦拭或喷雾消毒的方法 冷凝水和冷却水:加入消毒剂作用一定时间后排放,如何消毒?,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系统的消毒要点 启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行 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过滤网、过滤器、冷凝水盘等:先消毒后清洗,使用评价合格的消毒剂,可采用浸泡消毒的方法 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先消毒后清洗,使用评价合格的消毒剂,可采用擦拭或喷雾消毒的方法 冷凝水和冷却水:加入消毒剂作用一定时间后排放 开放式冷却塔:先消毒后清洗,与冷却水同时进行消毒 风管清洗消毒困难,不要求,如何消毒?,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杀菌因子 紫外线 过滤设备 等离子体 高压静电装置 激光、射线 光触媒,消毒中的相关问题,消毒的概念,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并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消毒的作用无害化,传染病的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消毒只针对传播途径。 媒介包括空气和集中空调系统本身。也包括集中空调所属的建筑物。 消毒是相对的,100的安全是没有的。,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需消毒物体的清洁程度 有机和无机物质负载量 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污染量 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需消毒物体的自然属性 温度和相对湿度,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朊病毒 芽孢 分枝杆菌 亲水病毒 真菌 细菌繁殖体 亲脂病毒,常用消毒剂,消毒剂应该取得卫生部许可批件并经过评价可以用于集中空调系统。 根据化学消毒剂的成分和性质可将化学消毒剂分为醛类、卤素类、过氧化物类、醇类、酚类、双胍类、季胺盐、杂环类和其它消毒剂。,理想的消毒方法,高效、快速、持久 对物品无损害、对人无毒副作用、对环境安全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少 容易被监测 便宜 合法,消毒剂施药方法,喷雾消毒法 擦拭消毒法 浸泡消毒法 气体熏蒸消毒法(含过氧乙酸、二氧化氯气体) 烟雾熏蒸消毒法(甲醛),喷雾消毒法,喷雾器作为喷洒化学消毒剂的主要器械,其雾滴谱尤其在空气消毒时与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密切相关;对致病菌达到同样的杀灭效果,不同的雾滴谱所使用的化学消毒剂的量也明显不同。 一般细菌大小多为0.510um,病毒颗粒大小为0.010.3um之间,禽流感病毒球形直径为0.080.12 um,而常规喷雾器的雾滴容积中径300 um,杀虫用的农用喷雾器雾粒直径更大。,喷雾消毒法,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喷雾器:面积较小的使用手动储压式喷雾器,大面积的可用动力喷雾器,使用的喷嘴器喷嘴大多数雾粒直径范围应在100200m之间。 用于空间消毒的喷雾器:推荐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雾器喷嘴大多数雾粒直径应小于5m。,建议:,个人防护问题,直接负责消毒工作,需要防止工作人员的感染,一般可以采用“标准防护”,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手套、帽子、口罩、护目镜、鞋套(必要时)。,消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目的意义:消毒不是万能的,消毒只是处理方法之一。 在有效的前提下,避免消毒对人体、环境和被消毒物品的损害。 消毒工作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使用合格产品,按说明书操作、使用。 注意个人防护。,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第5款卫生检验 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4.3.2.2卫生检测 涉及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4.3清洗效果及安全措施的要求,消毒效果评价,空气消毒的效果 通过中央空调系统处理过的空气,其自然菌的杀灭率大于90。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达到此标准的中央空调系统可以继续运行 注:1.杀灭率指一次通过达到 2.与消亡率区别(自然),消毒效果评价,空气净化的效果 通过中央空调系统处理过的空气,自然菌的杀灭率大于50。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达到此标准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不可以继续运行,消毒效果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原理 测定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变化计算净化或消毒效率来 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净化消毒效果。,消毒效果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实验方法 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技术要求将其安装在实验设备上 分别将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置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中间位置,开启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待运行稳定后,同时采集装置前后的空气,流量为28.3L/min,采样时间为515min。采样结束后,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将同批次试验用培养基置3537培养箱中培养作为阴性对照,48小时记录结果。试验重复3次后计算清除率。,消毒效果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评价规定 清除率均50为净化合格,90%者为消毒合格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净化消毒前的菌量在5002500cfu/m3,消毒效果评价,风管内表面消毒的效果评价 采样面积:每一采样面积应为50cm2 采样方法: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采样时用擦拭法采样。离风口每4050米采样一次。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为避免人工采样对采样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机器人采样。,消毒效果评价,风管内表面消毒的效果评价 样品检测 刮拭法:将采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g,加入到0.01%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擦拭法: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0.01%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注:化学消毒前后的样品应该使用相应的中和剂,消毒效果评价,风管内表面消毒的效果评价 结果判定:符合以下全部要求者,可判为消毒处理合格 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微生物和指示菌 消毒后消毒对象中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