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水准观测技术指导书培训.doc_第1页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指导书培训.doc_第2页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指导书培训.doc_第3页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指导书培训.doc_第4页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指导书培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一等水准网观测作业指导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部2013年5月前 言本作业指导书主要是为一等水准网观测而编写的,用于指导一等水准网观测流程及作业方法,以满足高程控制网建设工程实施的需要。编写者:杨宝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部目 录1 水准测量术语和定义12 作业依据13 工艺流程图24 一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25 水准仪、水准标尺的检验26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36.1 观测方法36.2 一等水准连测原则56.3 主、副标志或上下标志连测方法67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68 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69 新旧路线联测或接测时的检测710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限差711 成果的重测和取舍712 水准测量的记录813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与计算1213.1 记录方式与要求1214 外业计算1314.1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1314.2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1314.3 偶然中误差M的计算1414.4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计算1414.5 外业计算取位按表中规定执行1515 上交成果和资料1516 一等水准路线水准点点位说明范例1517 一等水准观测手簿范例1717.1封面1717.2 检查验收登记表1817.3 目录1917.4 观测仪器登记表2017.5 重要问题记载2117.6 水准路线观测记录表2217.7 水准观测路线图2317.8 水准观测手簿2417.9 符号说明2517.10 野外高差与概略高程表式样2617.11 水准观测精度统计表式样2717.12 上下标志连测手簿格式2817.13 目录2917.14 上下标志观测手簿3017.15 水准仪器及水准标尺检验资料格式3117.16 目录(仪器)3217.17 目录(标尺)3318 资料整理要求3318.1 纸质文档整理要求3318.2 电子文档整理要求3518.3 照片档案的整理要求3718.4 文档资料封面及字体要求3719 技术总结范例3819.1 项目总结正封面式样3819.2 项目总结副封面式样3919.3 技术总结正封面式样4019.4 技术总结副封面式样4119.5 文档编排字体要求4220 资料封面填写式样4321 工作总结提纲4422 技术总结提纲4423 一等水准观测资料的整理4523.1 纸质文档资料的整理4523.2 电子文档的整理4624 资料汇交4625 仪器的检校4825.1 仪器送检规定4825.2 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4825.3 修理和校正后的仪器规定4925.4对仪器质量有怀疑时的检验要求4925.5 作业期结束后应检验表5中第3、4项各一次4926 仪器技术指标5027 水准标尺、水准仪检验方法范例5128 附录7828.1 水准点之记式样7828.2 接测图说明7928.3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整饰式样8128.4 水准标石埋石规格82一等水准网观测作业指导书1 水准测量术语和定义水准点:沿水准路线每隔一定距离布设的高程控制点。结点: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路线的水准点。水准路线: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路线。区段: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路线。测段: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路线。连测: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支测:自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大地控制点、GPSA、B级点的观测。接测: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观测。检测: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重测:因成果质量不合格而重新进行的观测。2 作业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GB/T 2004 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GB/T 2006 项目技术设计书 。3 工艺流程图编写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接收任务人员培训收集、分析资料资料整理、检查成果院级检验成果验收水准检测仪器检验i角检验水准观测精度统计 4 一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不超过0.45m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不超过1.0mm。5 水准仪、水准标尺的检验用于水准观测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其检验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相应条款要求进行。用于一等水准测量的仪器都必须送经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鉴定,鉴定合格后在有效期限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应进行相应项目的检验或重新送检。条形码标尺检验项目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第6.2.2款的1、2、3、4、6项执行。数字水准仪检验项目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第6.2.2款的8、9、17项执行。若为新仪器则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第6.2.2款进行全面检验。检验的时间、次数遵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执行,作业结束应尽快检验标尺的第3、4两项。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应按照规范进行检验或重新送检。6 一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6.1 观测方法采用数字水准仪观测,一等水准观测照准标尺顺序均采用: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使用仪器自带的i角测定程序进行测定,保存于仪器中。新测定的i角值与上次i角值进行比较,相差3.0以上时,需再次进行i角测定,以确保i角值的正确性。并按规定的格式手工记录每次i角值,随仪器检定资料上交。记录格式如下表所示: 数字水准仪外业i角记录仪器类型: 仪器编号: 日期: 年序 号月 日 i角 值观 测 员备 注 必须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观测、记录时间采用北京时间,记录器内的时间在出测前由作业单位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校正,作业小组不得随意更改。一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侧,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侧),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侧(或往测)。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侧)与返侧(或往侧)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东西向水准路线中的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侧)与返侧(或往侧)宜与日出、日落相对应。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不超过该区段(或分段)总站数不得超过30%。 受旁折光影响大的路段,其同一测段的往返测应特别注意分别在上、下午进行,选择良好的观测条件,并适当缩短视距,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为了测定作业时标尺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的尺长变化,应根据观测记录软件提示读记标尺温度,读记至0.1C。严禁为了提高视线高度而将标尺置于局部低洼处或前后标尺加一常数的做法,一旦发现,成果作废。如果观测时出现水准标石、标志再次被破坏的情况,如测段长度超过8km应补埋水准标石,补埋土层水准标石经注水处理后应经过72小时后方可观测,补埋岩层或墙角标志(五层以上楼房)水准点应经过24小时后方可进行观测,新埋设的水准点应绘制点之记,办理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资料随观测成果资料上交。一等水准观测的转点尺承一般使用尺桩重量不轻于1.5kg,长度不短于0.2m的钢桩,或采用重量不小于5kg的尺台。 测站设置要求:(数字水准仪)a.视线长度4m30m;b.前后视距差1.0m; c.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积3.0m;d.视线高度2.80m且0.65m;e.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3次; f.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测站观测限差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0.4mm。检测间歇点高差的差限差0.7mm。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后尺承未动时,可退一站重测,若后尺承移动,则应从水准点起始,重新观测。(14)数字水准仪测段往返起始测站设置a) 仪器设置主要有: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米(m);最小显示位为0.000 01 m;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月、日;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b) 测站限差参数设置:视距限差的高端和低端;视线高限差的高端和低端;前后视距差限差;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c) 作业设置:建立作业文件;建立测段名;选择测量模式:“aBFFB”;输入起始点参考高程;输入点号(点名);输入其他测段信息。d) 通讯设置:按仪器说明书操作。6.2 一等水准连测原则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GPSA、B级点、地壳运动网络工程点的高程连测,均按一等水准观测技术要求进行一等水准连测。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多个水准标志的连测方法:当水准标志埋设在圆形底座的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4个方向时,以正北方向的水准标志为连测水准的主标志,其余水准标志为副标志进行连测。当水准标志埋设在正方形底座的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4个方位时,以第一象限(东北方位)的水准标志为连测水准的主标志,其余水准标志为副标志进行连测。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GPSA、B级点的水准连测均以水准标志为水准连测的主标志,GPS观测所使用的强制对中标志为水准连测的副标志进行连测。所有连测使用的高程起算点均须进行检测,检测测段长度不小于1千米,以保证起算点的可靠性。但如起算点为基岩水准点时,可不检测。两水准标志间接测时,如距前次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则需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基岩水准点可不检测。6.3 主、副标志或上下标志连测方法附合路线连测方法;支线连测方法;上下标志连测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副标志和GPSA、B级点的副标志(GPS观测所使用的强制对中标志)的连测方法采用上下标志连测法进行连测,即:采用单站变换仪器高观测两次的方法进行连测。成果采用两次高差互差合限的中数。当上下标志间的高差不能使用水准仪直接观测时,可采用钢尺进行量取,并加以注记。7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日出后与日落前30 min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 h内(可根据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4月至9月为夏季作业时间,日中天前后各2 h,10月至次年3月为冬季作业时间,日中天前后各1 h);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8 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观测前30 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数字水准仪观测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连续在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或右侧。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土坑或沟渠中。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侧,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呼唤位置,并重新整置仪器。在高差较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标尺名义米长偏差和分划偶然误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得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振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9)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9 新旧路线联测或接测时的检测新设的水准路线与已测的水准点联测或接测时,若该水准点的前后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应进行检测。检测时,应单程检测一个已测测段。如单程检测超限,则应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若高差中数仍超限,且测段往返侧不符值合限,则继续往前检测,直至检测合限为止。10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限差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中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等级 测段、区段、路线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附合路线闭合差 环闭合差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之差 一等 1.8 2 3 注:k 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测段长度小于0.1km时,按0.1km计算; L 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F 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 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检测或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检测测段两点之间不宜小于1km。(2)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及其限差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3)当连续若干测段的往返测高差不付值保持同一符号,且大于不付值限差的20时,则在以后的各测段的观测中,除酌量缩短视线外,还应加强仪器隔热和防止尺桩(台)位移。11 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a)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重测结果;b)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c) 若a)中的重测高差(或b)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d) 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方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它测段。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它测段。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超出限差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应按“新旧路线联测或接测时的检测”规定进行该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12 水准测量的记录水准测量记录,一等水准网观测推荐使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大地测量队研发的水准测量记录软件包(2009年版),该软件已记录各等级水准观测数据10多万千米,数据保密性好、输出结果完整、格式统一、使用方便(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各大地测量队在进行一、二等水准测量时均采用该软件)。如采用其他记录软件,应对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测试。同时,为便于数据处理和入库,数据格式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原始数据格式(EXCEL表格):野外数据采集必须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原始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必须加密,不得有任何更改。测段原始数据格式:文件包括3个部分,依次是:文件头部分,条件记录部分,测站数据记录部分。第一部分:测段文件头(共3行)。第一行字段观测标识测段起点名称测段止点名称后尺号码字符数320207对齐方式左右右右示例GO0 内宜23 内宜24 16241第二行字段观测条件数测站数距离高差错站数退站数温度改正C值MM/M字符数4 48164455对齐方式右右右右右右右右示例4 96 4.75 15.74850 19 0 0.07第三行字段仪器类型仪器编号观测者记录者视距累计值等级字符数88101068对齐方式右右右右右右示例: NI002A 530237 郑伟 廖尚伟 -2.65 NNB1说明:等级部分为标记位,第一个字符为仪器类型标记(N为常规水准仪器、D为数字水准仪);第二个字符为单程双转点标记(N为往返测测段、S为单程双转点测段;);第三个字符为标尺类型标记(Q为全分划标尺、B为半分划标尺、T为条形码标尺);第四个字符为等级,取值1234;第五个为左右路线标记(L为左路线、R为右路线.),非单程双转点测段前置空格。第二部分:条件记录条件记录字段条件标识记录日期、时间测站编号温度天气成像太阳方向风向风速道路土质条件参数1条件参数2字符数3103522222109对齐方式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示例GO00804290854 0+21.513 0 *32 120.00000 30.00000ST 0804291154 71+29.113 0 *32 -0.34435 0.01288C1 0804291429 71+27.513 0 *32 0.01290EN 0804291524 96+29.713 0 *32 120.00000 30.00000备注:1、记录日期时刻格式为YYMMDDhhmm,依次为年两位,月两位,日两位,小时两位,分两位。 2、经纬度格式为DDD.MMSSS,观测开始条件后参数1和参数2代表起点的经度和纬度,观测结束标识EN后参数1和参数2表示结束点的经度和纬度。 第三部分:测站数据光学水准仪测站数据格式字段测站编号后尺上丝后尺下丝后尺基本分划后尺辅助分划前尺上丝前尺下丝前尺基本分划前尺辅助分划测站观测时间温度字符数34455445565对齐方式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示例001243822462341523423467844854581545809170504+32.5002144312621353213544583956645750957524170613003144312621353213544583956645750957524170713004243822462341523423467844854581545809170824005144312621353213544583956645750957524170933006243822462341523423467844854581545809171104+33.0007144312621353213544583956645750957524171213数字水准仪测站数据格式字段测站编号后尺距离后尺读数第一次后尺读数第二次前尺距离前尺读数第一次前尺读数第二次测站观测时间温度字符数366666665对齐方式右右右右右右右右右示例0010013.91103111103160013.3160893160893170304+25.00020008.61590491590490008.4131305131307170406说明:a)第1,6 ,11 每隔5站,需要记录温度,其他站,测站数据中不记录温度。 b)测站数据中,各字段不足字符数部分均补0,其中不记录温度的测站,温度部分不补0。c)测段记录的测站数据必须经过加密处理。d)以上格式说明中所用到观测标识、条件标识、天气、成像等应按照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GB/T 2006 的说明取值。e)表格中未作特殊说明的字段,如字符数不足,均按对齐方式用空格补足字符数。路线原始数据格式:文件包括二个部分、依次为路线文件头、测段数据。第一部分:路线文件头第一行字段测量代号施测单位名称作业年代路线等级施测方法测量标准名称和代号字符数24023330对齐方式右左右右右右示例GL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 03 一B00 GB 12897-91第二行字段路线名称仪器编号字符数4213对齐方式左右示例路线名称:拉邦线 530203第三行字段观测者记录者字符数52未限定对齐方式左左示例张国林、李建军 李建军、张国林第四行字段记录程序名称程序设计单位仪器型号字符数934未限定对齐方式左左左示例CCYY_SZ10国家测绘局第三大地测量队 NI002A,NI002第五行字段视距乘常数视距加常数测微器分划值标尺类型读数差常数分划间距尺承类型记录器型号记录器编号字符数4562662810对齐方式左右右右右右右左右示例100 0M0.05MM I 60650 5MM 0HT-2800 12345第六行:为路线用到标尺的编号,用逗号隔开依次列出。第二部分:测段数据部分测段数据部分按水准路线起点开始依次列出往测测段文件数据,返测测段数据按水准路线止点开始依次列出。示例如下:往测测段1往测测段2重往测测段2往测测段3.返测测段3重返测测段2返测测段2返测测段113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与计算13.1 记录方式与要求13.1.1 记录方式一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成果,按记录载体分为电子记录和手簿记录两种方式,应优先采用电子记录,在不适宜电子记录的特殊地区亦可采用手簿记录。电子记录参照CH/T 2004 和 CH/T 2006执行。13.1.2 记录项目a) 每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观测中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北京时)、大气温度(仪器高度处温度)、标尺温度、天气、云量(按十级制,即肉眼所见云彩遮蔽天空面积的十分之几,则为几级云量)、成像、太阳方向(按太阳对于观测路线前进方向的八个方位:前方、前右、右方、右后、后方、左后、左方、前左)、道路土质、风向及风力(风向按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按附录D 中的D.4 风级表记录)。b)使用数字水准仪时,每测站应记录前后标尺距离和视线高读数。每五个测站记录一次标尺温度,读至0.1。13.1.3 手簿记录要求c)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d)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记录的文字与数字力求清晰,整洁,不得潦草模糊。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擦,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并在备考栏内注明原因。对作废的记录,亦用单线划去,并注明原因及重测结果记于何处。重测记录应加注“重测”二字。手簿记录格式见D.1。e)一等水准测量记录的小数取位按照表18的规定执行。13.1.4 观测记录的整理和检查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检查手簿中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本规范规定之后,方可进行外业计算。14 外业计算14.1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a) 外业手簿的计算;b)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c)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d)附合路线与环线闭合差的计算;e)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14.2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编算应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核对无误。国家水准网计算水准点高程时,所用的高差表应加入下列改正 :a)水准标尺长度改正;b)水准标尺温度改正;c)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e)重力异常改正;f)固体潮改正(最后计算时,近海水准路线需加入海潮负荷改正);g)环线闭合差的改正。14.3 偶然中误差M的计算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的计算(小于100km或测段数不足20个的路线,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按公式计算: 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毫米(mm);R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n测段数。14.4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计算每完成一条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应对观测高差施加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9.2.2中a)、b)、c)、d)、e)项改正,然后计算附合路线或环线的闭合差,并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7.11的规定,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需按环线闭合差W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按公式计算: 式中:W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F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N水准环数。14.5 外业计算取位按表中规定执行 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 测段距离中数/km 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测段高差中数/mm 水准点高程/mm一等 0.01 0.1 0.01 0.01 0.1 115 上交成果和资料水准仪、水准标尺检定资料;水准路线原始观测数据;水准路线观测手簿(测站小结);上下标志连测手簿;水准测量野外高差及概略高程表;水准外业观测拼环图;水准外业观测精度统计表;水准观测网图;补埋点资料;专业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工作总结;质量检查报告、验收报告。16 一等水准路线水准点点位说明范例江西省水准路线水准点点位说明线号:1079 路线名称:I 乐弋线序号点名概略经度概略纬度点位说明原点名1I乐弋01基1170848285721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稻香村实验菌推广站宿舍院内2I乐弋03-11171113285722江西省乐平市接渡镇李洪村(老供销社)3I乐弋041171323285534江西省乐平市接渡镇姜家村姜家小学4I乐弋051171402285306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乡花停(原尚田村养老院)上下标志高差记录表 点名点号钢尺编号观测值(m)观测者签名第1次第2次中数 注: 记录表装订在上下标志连测手簿的相应位置上。数字水准仪外业i角记录表仪器类型: 仪器编号: 日期: 年序号月 日i角值观测员备 注17 一等水准观测手簿范例17.1封面工程一等水准观测手簿一等理桑线自理塘至桑堆共三区段往返测水准观测手簿 No:29701前接手簿号数:后接手簿号数:共37页17.2 检查验收登记表检 查 验 收 登 记 表作业员: 年 月 日 分院检查意见: 检查者 年 月 日 院检查意见: 检查者 年 月 日 局验收意见: 验收者 年 月 日 17.3 目录目 录仪器登记表3重要问题记载表4水准路线观测记录表5水准路线图6水准网结点接测图10观测手簿12符号说明36记事用纸3717.4 观测仪器登记表仪器登记表仪器名称:DINI03仪器编号:707955制造厂名:TRIMBLE望远镜放大倍率:40视距乘常数:100视距加常数:无 水准器格值:无测微器分划值:无 自动安平补偿性能:-0.01视线观测中误差: 0.30仪器检查校正情况:良好电子记录器型号:HT-2680A编号:002033462打印机型号:HP3820编号:013标尺名称:条码式铟瓦标尺尺1:11657尺2:11659制造厂名:LIDO基辅分划读数差常数: 无标尺检查校正情况:良好17.5 重要问题记载重要问题记载表序号问题记载处理者17.6 水准路线观测记录表水准路线观测记录表序号测段水准点起止点名页号1理塘2055东北理桑1(09)122理桑1(09)理桑2(09)133理桑2(09)理桑3(09)14-154理桑3(09)理中4165理中4理中5176理中5理中6187理中6理塘南H075g382*198理塘南H075g382理桑8(09)209理桑8(09)理中7-12110理中7-1理桑10(09)2211理桑10(09)理中92312理中9理中11乙上*2413理中11乙上理中11-125-2614理中11-1理中122715理中12理中132816理中13理中142917理中14理中153018理中15理中163119理中16理中173220理中17理中183321理中18理中193422理中19桑堆20563517.7 水准观测路线图水准观测路线图17.8 水准观测手簿首往测 仪器名:DINI03 仪器号码: 707955 后尺号码: 11657 理中11乙上 经度:1001632 纬度:293152 理中11-1 经度:1001604 纬度:293051作业标志观测日期及时间测站编号温度天气云量呈像太阳方向风速风向道路土质GO01007220704 0+8.1阴 7-8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ST 1007220816 10+8.1阴 7-8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C1 1007221525 10+19.1云 5-6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EN 1007221836134+10.1阴 7-8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 测 站 数: 134 距离: 4.32km 高差: +74.60128m 视距累积差: -0.71 m 错站: 17 退站: 0观测员: 官简均 记录员: 官简均 备 注首返测 仪器名:DINI03 仪器号码: 707955 后尺号码: 11659 理中11-1 经度:1001604 纬度:293051理中11乙上 经度:1001632 纬度:293152作业标志观测日期及时间测站编号温度天气云量呈像太阳方向风速风向道路土质BK01008030822 0+9.1云 5-6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EN 1008031123132+15.1阴 7-8级清晰 稳定无 无风 柏油路 实土 测 站 数: 132 距离: 4.29km 高差: -74.59548m 视距累积差: 0.68 m 错站: 7 退站: 0备 注测段闭合差超限。重返测1成果记录于本手簿第26页。 观测员: 官简均 记录员: 官简均 测观测方式 距离(km)高差(m) 闭合差 W(mm)段往 测4.32+74.60128 实测 +5.80小返 测4.29-74.59548 允许 3.73结中数4.3 +74.5984 实测/允许 15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