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doc_第1页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doc_第2页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doc_第3页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doc_第4页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前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代写论文只有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求得自身发展。从经济社会的需求出发,从确立发展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建立人才就业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工作,切实提高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质量;经济社会需求 大学的办学质量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体现在社会对学校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的认同。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大学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大学。 一、确立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发展定位 高等学校的定位是对高校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一所高校能否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新升本科院校,它所实施的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同于办学多年的老本科教育,也不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简单扩展,而是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因为本科层次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教育规律,又要体现“应用型”的特点,更要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0年,黑龙江工程学院合校升本之后,在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立了办学定位,即“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主动服务交通、冶金等行业和区域经济,培养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基层、具有现代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 二、实施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作为“工程应用型”的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师,核心环节就是构建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几年来,我院采取试点带动、项目推动的策略进行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在校内以试点引路,由点到面,以研究促应用,修订和完善了所有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初步形成了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规格上,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兼顾基础性和适应性,贯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的基本要求,强化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上,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采取“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两段式,实践教学采取“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系统训练,突出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突出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紧跟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综合性、工程性、应用性”,坚持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渗透工程文化,贯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建立“个性化、能动式”学习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特别是扩招后,我院根据不同生源以及学生差异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强调培养方式的适用性和多样性,丰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实际,重点发展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培育和优化具有优势的特色专业。坚持“调整结构、扬优扶新、交叉融合、突出重点、凝炼特色”的方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建设思路,精心培育优势学科专业,加大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并在人才和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着力打造特色专业,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专业群。其中,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和机电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围绕交通基础建设和小城镇化建设,发挥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学科专业的优势;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加大车辆工程、机电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化学等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围绕旅游产业,在边境游、北方城市风光游、少数民族文化游、风情游、产品游、冰雪游上加强旅游学科专业建设;围绕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搞好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与计算科学以及社会工作等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 三、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教育多年总结的经验,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样需要有一支既有讲师或教授资格、素质,又有工程师等其他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特色型教师队伍。 我院始终坚持“内外结合,专兼结合,送请结合,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努力建设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特色师资队伍。“内”即内培骨干,立足现有教师队伍,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外”指外引贤才,针对我院教师紧缺专业,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多渠道、多方位吸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学院师资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选送教师到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关大学实验中心考察、学习,或到企业等行业参加实地培训,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聘请外籍教师、企业(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师,从而缓解了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注重引导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并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及推广的研究,这样既提高了学术水平,又能为地方经济服务。 四、培养学生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 实施产学结合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必要手段。一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工程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参加工程实践。其实践内容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管理、工程试验以及实施工程中的其他方面的实践训练。目前,我院已建立了62个校外实习基地和两个“黑龙江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培训中心。二是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力度。首先,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要加大投入力度,跟踪现代工程技术,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我院2002年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18131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楼;2003年投资6130多万元建立了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实验实训基地、桥梁静载实验室、低温环 境实验室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师生营造了浓郁的校内工程环境氛围。其次,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抢抓机遇,多渠道筹措实验设备资金。我院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争取并获得世界银行日行贷款340万美元,选用国际先进实验设备,建设了轻型车和小客车整车性能实验室、排放控制实验室和测绘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每年对实践教学及其建设的投入都达到1000多万元,完成了工程岩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等20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现在我院已建成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企合作工程中心4个。 五、建立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就业体系 市场需求是对学生培养质量的最好评价。几年来,我们以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2004年至2006年三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3.3、96.3、96.6,名列全省前茅。为建立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就业体系,我们实施了“1221工程”,构建具有黑龙江工程学院特色的毕业生就业体系。所谓“1221工程”就是实施一个战略,培育两个市场,建立一个机制,构建两个体系。 实施一个战略: 实施区域经济市场开发的总体战略,即立足东北,扩大中原,开辟沿海,渗透西部。 培育两个市场: (1)有形就业市场,就是以建立就业基地为核心,以定期举办和参加供需见面会为媒介,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为纽带的集开发、考察、走访、调研为一体的目标市场。注重“广度”、“深度”和“温度”。“广度”就是发挥地缘、血缘、学缘等要素的作用,扩大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地域和行业的覆盖面;“深度”就是扩展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功能,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基地;“温度”就是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感情沟通,建立全面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 (2)无形就业市场,就是使学院招生就业网实现毕业生资源和用人信息的双向共享,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便利的交流平台。 构建两个体系: (1)就业服务体系。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纳入选修课。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成才意识和职业意识的指导。在二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在第四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其次,开通网上就业咨询,通过“毕业生就业网”宣传各地引进人才的政策、条件和接收手段,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再次,加强对毕业生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