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徐州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基础研究(2016-2020年)二一七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1第二节 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限和基准年2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2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述2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11第三节 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19第四节 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25第五节 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分析及保证程度41第六节 形势与要求42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46第一节 指导思想46第二节 规划基本原则46第三节 规划目标47第四章 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49第一节 公益性地质调查与服务49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51第三节 地质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55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56第一节 矿业发展布局56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分区57第三节 矿业结构调整60第四节 开采总量调控61第五节 主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62第六节 矿山准入62第七节 开采规划区块与管理63第八节 绿色矿山建设67第六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68第一节 地质环境现状68第二节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70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分区71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72第五节 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点治理区73第六节 矿山地质环境及矿区损毁土地重大工程及重点项目74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6附表目录附表1 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1附表2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6附表3 截至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表8附表4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探矿权现状表9附表5 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采矿权现状表10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一、目的编制徐州市铜山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谋划“迈上新台阶、建设新铜山”的崭新篇章,全面落实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和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任务,扎实推进矿地统筹,部署开展徐州市铜山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促进徐州市铜山区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二、主要依据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2012年10月);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9年11月);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3月)等;相关规范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3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批或备案核准取消后相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52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4271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开山采石禁采区调整和补充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563号);江苏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15年5月)等;各类规划文件: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徐州市铜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徐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2009年2月);徐州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定方案(2011年10月);铜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7-2020年)(2006年12月)等;有关产业政策和矿产资源政策。第二节 规划适用范围、规划期限和基准年一、适用范围规划是徐州市铜山区2016年至2020年间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统筹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全面分解落实上级规划部署的要求。其适用范围为徐州市铜山区所辖行政区域。二、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第二章 现状与形势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述一、行政区划铜山区属江苏省徐州市管辖。铜山区辖17个镇,分别为: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柳新镇、刘集镇、大彭镇、汉王镇、棠张镇、张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大许镇、茅村镇、柳泉镇、利国镇;1个农场:沿湖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铜山、新区、三堡、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见图2-1)。图2-1 徐州市铜山区政区略图二、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国土面积铜山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环抱江苏省第三大都市圈徐州市区,地处东经1164311742、北纬34013435之间。北部与山东省微山县、枣庄市为邻,南部与西南部接安徽宿州市、灵璧县、萧县,东部与邳州市、睢宁县交界,西北部与丰县、沛县毗邻。铜山区境东西长64.5公里,南北长61.5公里,总面积1877平方公里。(二)地貌铜山区西北、东南系黄泛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河道纵横,田园平整。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区,是沂蒙山区南缘的剥蚀残丘。京杭大运河横贯北部,废黄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区境,构成“三片平原三片山、黄河故道一高滩”的地貌特征。铜山区内西北片、东片以及东南片为平原,东南片废黄河堤下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向东缓倾,地面高程(以废黄河基面为水准零点)3028米左右,地面坡降万分之一。西北和东片平原地面高程3927米左右,地面坡降自西向东八千分之一左右。废黄河高滩是历史上黄河泛滥而成。地势高而平坦,高出两岸地面57米,自西北向东南,地面高程4535米,地降七千分之一。滩面410公里。铜山区境内有661座山头,分布于东北、西南和东南三片。山丘海拔高程在50200米之间,平均坡度小于9,属鲁中南剥蚀山丘的南缘。其特点是:山头孤立成片,山体矮小,低山缓丘,高低不平,不成山脉,山基线高程一般为50米。组成山体岩石多为碳酸盐岩类,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岩溶裂隙较发育。(三)水文1、水系铜山区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铜山区境内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废黄河、郑集河等及微山湖。2、地下水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开采利用价值,主要分布于何桥镇、黄集镇、马坡镇、郑集镇、房村镇、伊庄镇、单集镇、大许镇等地;碳酸盐岩类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利国水源地、淮海水泥厂水源地、茅村水源地、三堡水源地、七里沟水源地、张集水源地,按其可溶岩的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岩溶潜水和覆盖型岩溶承压水两种。(四)气候铜山区地处黄泛冲积平原与低丘陵相间地带,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气候。铜山区年太阳辐射总量119.4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日照时数2283小时,平均降水量868.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10天。在中国气候图集上,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量较为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3.9,1月最冷,月均气温-0.4;7月最热,月均气温26.8。春季(35月)以冷、干、多风天气为主,后春回暖快。夏季(68月)天气炎热多雨。秋季(911月)凉爽,光照多。冬季(12月次年2月)受冷空气影响,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五)土壤铜山区土壤主要分为山地土壤和平原土壤两大类型,潮土、紫色土、褐土、砂礓黑土、水稻土5个亚类,按土壤质地和理化性质可详分约20个土属。其中褐土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和落叶植被环境下的地带性土壤;潮土类为本区冲积平原的主要土类。三、交通运输铜山区内现有霍连、京福、京沪、徐宿宁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4、206、310、311四条国道,使得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众多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京沪高速铁路已经开通,为铜山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使得本区水上和空中航线得以繁荣。铜山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区位优势凸显。(一)铁路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铜山区境内交汇,以及京沪高铁、在建的郑徐高铁、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高铁和京福高铁交会点,26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中国第八大火车站、中国最高等级编组站(双向三级六场)之一。(二)公路铜山区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密度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是一流的,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国道4条: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三)内河航运铜山区内陆水运,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斜贯区域东西,有货运码头55个,15条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1000吨级。其中国家级、省级航道各1条,内河航运较为便利。(四)航空铜山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公里,观音机场是徐州市的航运中心,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等级最高的大型国际航空港。航站楼建筑面积为2.4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800人次的需要。在全国142个营运机场中,可起降747大型客机以上的空港只有17个,观音机场就是其中之一,排名约12。(五)管道运输华东输油管网和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是国家能源命脉组成部分。四、土地类型及利用根据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截止2015年铜山区土地总面积200398.65公顷。农用地147142.06公顷,建设用地36788.00公顷,其他土地16468.63公顷,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3.42%、18.36%和8.22%。徐州市铜山区农用地面积147142.06公顷。从农用地构成来看,耕地10671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25,占农用地面积的72.52%;园地8128.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占农用地面积的5.52%;林地9285.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63,占农用地面积的6.31%;牧草地3.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0,占农用地面积的0.00%;其他农用地2301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占农用地面积的15.64%。徐州市铜山区建设用地面积36788.00公顷。从建设用地构成来看,城乡建设用地29887.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91,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1.24%;交通水利用地6175.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6.79%;其他建设用地72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6,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97%。徐州市铜山区未利用地面积16468.63公顷,其中水域644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9.13%;自然保留地10023.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0,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60.87。徐州市铜山区各类土地面积具体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截止2015年徐州市铜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公顷、一级类面积占总面积比二级类面积占总面积比重农用地147142.0673.42耕地106712.3653.25园地8128.084.06林地9285.204.63牧草地3.400.00其他农用地23013.0211.48建设用地36788.0018.36城乡建设用地29887.2014.91交通水利设施6175.703.08其它建设用地725.100.36未利用地16468.628.22水域6444.963.22自然保留地10023.665.00合计200398.65合计200398.65五、旅游、自然风景与遗迹铜山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尤以自然山水、特色人文景观突出,加以独特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构成了铜山旅游资源的丰富内涵。境内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彰显两汉文化的精髓,特别是汉画像石堪称古代艺术瑰宝,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称“江苏三宝”。彭祖文化:铜山古称“大彭氏国”,是中国古代养生的发源地。彭祖篯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养生学家和第一位长寿之人,篯铿封彭的地方,即今铜山区大彭镇大彭集村,这里至今仍保留彭祖庙、彭祖井、彭祖墓等景点,每年农历三月三,海内外的彭氏后裔在这里寻根祭祖、观光旅游。为了把彭祖养生文化发扬光大,铜山近年来重点开发了彭祖文化体验区,兴办了各项养生文化产业。自然山水:铜山钟灵毓秀,山水天成,东有吕梁山,北有微山湖。吕梁景区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有古庙遗址、古碑刻等。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吕梁山风景区以“青山碧水,奇石古邑”而著称,景区内山峦嶙峋、谷幽林深、一派苍翠,是一处山水相映,集林、溪、泉、瀑、石、湖、洞、山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微山湖旅游风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湖中万顷野生荷花连片盛天,蔚为壮观,得到游客“黄山归来不看岳,微山归来不赏荷”之广泛赞誉,被称为“神州第一荷花荡”。人文景观:历史的积淀孕育着铜山悠久的文化,悠久的文化孕育出一代代英雄豪杰。近代书法大师彭城书派创始人张伯英先生就诞生在铜山,留下书法、碑刻及文稿信札等珍贵资料;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竹坡先生在汉王镇点评了金瓶梅一书,并为后人留下4万字的经典评论;国学大师王学仲先生在铜山创办了王学仲艺术馆,并成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中心。为挖掘历史古迹,彰显人文特色,铜山恢复和修建了张伯英艺术馆、竹坡故里、无名山公园等人文景观。现代休闲农业:铜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加入旅游元素,建立多个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区,将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在整个淮海经济区形成种植、采摘、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形成铜山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月亮湾生态农业观光园、郡岭庄园、竹海生态园、徐州汉祖园、信达开心农庄、刘集农业生态园、台上草莓园、汉王峰景生态园、纳帕溪谷、江苏青纯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久久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等一批特色乡村采摘游、农家乐项目,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观光、采摘。六、社会经济概况(一)铜山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铜山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0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8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1.61亿元,增长10.0%。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2015年铜山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14年的7.7%、54.0%和38.3%发展变为8.1%、52.9%和39.0%,产业结构发展更趋合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江苏省、徐州市平均水平。2015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39位、科学发展百强区3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3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50元和16610元。综合来看,2015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但受国内外宏观形势影响,经济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部分指标增速同比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稳中有忧,一些传统优势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缓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城乡建设成效显著。统筹城乡一体,优化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新型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较“十一五”末提高6.1个百分点。按照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积极参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起点修编城区总规,完成部分镇总规编制调整。 “十二五” 累计完成房屋征收面积456万平方米,投入397.6亿元建设201项城建重点工程,万达广场主体封顶,市第一人民医院、矿大附中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大力开展老旧小区及棚户区改造、幸福家园创建,新建改建农贸市场21个,城区生态调水、楚河景观带、无名山公园敞园、娇山湖景区、凤凰山生态文化景区等项目相继完工,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5%,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实施“路更畅”行动计划,104国道、珠江路、疏港公路、环湖大道、玉带大道、吕梁景区主干道顺利通车,郑徐客专铜山段基本建成,形成内引外联、东西贯通、南北纵横的交通格局。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完成县道改造11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87公里,改造公路危桥60座,中小型水库加固17座,开展村内道路“户户通”工程,创成中心镇6个、管理示范镇5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42个。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规范管理秩序,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区镇村“三级一体”的城乡管理架构基本建成。实施“城更靓”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市容秩序整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各项任务;集中整治机动车非法营运,增设城区停车泊位18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400辆,城区交通秩序大为改善。建立健全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省优秀管理城市考核评估。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城乡建设环境进一步净化。创新实施“一人一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长效保洁机制,健全垃圾转运体系,完成1237个村环境整治任务,成功承办全省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会现场参观活动。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行动计划,绿色发展能力日益增强。多措并举整治空气污染,强力实施秸秆禁烧、燃煤控烧、脱硫脱硝、扬尘治理和热电整合,“十二五”时期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年均达325天。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奎河黄桥等3个国控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工业低碳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完成“二次进军荒山”等绿化造林工程,林木覆盖率达31.1%,较“十一五”末提高1.45个百分点。实施“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吕梁山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悬水湖景区获批4A级景区,新增3A级景区5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8个,倪园村成为全国“最美乡村”,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铜山特色旅游名片逐步形成。七、矿业经济概况徐州市铜山区为江苏省矿产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资源丰富,矿业是徐州市铜山区地域优势和支柱产业。矿业极大地推动了徐州市铜山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极化)产业链;提供了大量和有效的社会就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矿业的需要和发展推动了徐州市铜山区科学技术的发展;矿业同时带动了环保、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的发展。截至2015年末,全区经勘查和检查各类矿产26种(含亚矿种),占全徐州市发现各类矿产总数的54,包括:煤矿、铁、钛铁矿(砂矿)、铜、锰、镁(冶镁白云岩)、铅、锌、金、耐火粘土、含钾岩石、制碱用灰岩、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白云岩、玻璃用石英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陶瓷用砂岩、硬质高岭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砖瓦用粘土、饰面用大理岩、建筑用辉绿岩、矿泉水和地下水等。尤其是境内有661座山头,石灰石、白云石、砂页岩、大理石等资源储量可观,开发前景广阔。2015年共生产固体矿石1528.99万吨,工业总产值80137.17万元。全区采矿申请登记的在籍矿山共24家,申请登记开采的矿种有7种。矿山数量大幅度减少,矿山规模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取缔、关闭了大量小矿山。煤、铁矿及建筑石料等大宗主要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徐州市铜山区2015年度矿山企业从业人员有7638人,经济类型有4种。其中,国有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5家,股份有限公司2家,私营企业11家。总体而言,由于经济形势下行,导致煤炭开采企业利润锐减,铁矿企业总体呈亏损状态,水泥用石灰岩利润略有下降,建筑石料用灰岩企业利润大幅上升。2015年度全区固体矿山亏损企业有5家,亏损额达到18681.237万元。亏损矿山涉及的矿种为煤、铁矿。第二节 区域地质概况一、地质发展简史地壳的成生、演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曾经历过多期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加上近代新构造运动的改造,使得沧海桑田,构成现今纷繁复杂的地质、地貌图案。各时代的岩层、古生物、岩浆活动、构造事件及同位素年龄等地质信息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地壳演化的历史。早在晚太古代时,整个华北地块处于较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阶段。受阜平运动的影响,华北陆核发生塑性变形,大规模的裂谷作用普遍发生,最早接受五台期沉积建造,形成华北地块的雏形。位于丰沛-鲁南一带的古老变质岩系,代表了本地区最古老的基底岩层。早-中元古代,本区处于长期隆起、剥蚀、夷平状态。晚元古代,整个华北地块转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青白口纪晚期,受晋宁运动的影响,本区由陆沉降为海,并接受盖层沉积,最早发育了青白口系土门群碎屑岩。震旦纪继承和发展了青白口纪的海槽盆地堆积,城山期沉积了一套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岩石类型,其中石英砂岩为硅质原料矿产。赵圩期-望山期转入近浅海或陆表海沉积,形成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建造,形成白云岩、石灰岩、大理岩等矿产资源。由于受栏杆构造运动的影响,本地区开始抬升,并遭受剥蚀,局部地段造成金山寨期-沟后期的沉积缺失。震旦纪末期发生了一次以升降作用为主的地壳运动(即徐淮构造运动),使得大量辉绿岩岩浆剧烈活动上侵,致使本区升为陆块。进入古生代,地壳的演化和发展呈现一次巨大的变革,生物界由低等进化为高等,大地构造格局趋于分化。形成一条鲁南-苏北-皖北带状展布的陆表海海槽,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涌进,使徐州地区变成海洋,接受猴家山期沉积。由于海水进退频繁,至中寒武世徐庄期沉积了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的建造,形成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石灰岩及大理岩等矿产。中寒武世张夏期,海域扩大,海水增深,沉积了300余米厚的鲕状灰岩,形成本区主要的石灰岩矿产。晚寒武世开始,海水逐渐变浅,有潮间带向潮上高能带转变,沉积了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至晚寒武世末期,海水逐渐退缩,气候转向湿热,沉积了凤山组上段至下奥陶统三山子组白云岩。奥陶纪初期基本继承了寒武世末期的沉积环境,三山子组沉积之后,受“怀远运动”之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陆块遭受短暂剥蚀。贾汪期开始海水渐渐自北东向南西侵进,随后海域增大,沉积了萧县组-马家沟组浅海碳酸盐岩,形成石灰岩矿产。至中奥陶世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逐渐消退,沉积了局部封闭环境下的阁庄组白云岩,形成白云岩矿产。随后,本区及华北地块同时抬升,海水消亡,转变为陆地,使之处于长期的剥蚀夷平状态,缺失了晚奥陶世-早石炭世地层沉积。经过长期的隆起剥蚀之后,直至华力西构造运动期,地壳开始逐渐沉降,并接受中、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环境之聚煤堆积。二叠纪初,逐渐变为湖沼-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由于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在半封闭湖沼环境下,对煤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石炭-二叠系成为重要的煤炭及硬质高岭土层位。晚二叠世石千峰期,气候转变为干旱、炎热,严重影响植被发育,至此本区成煤环境宣告结束。中生代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变革,断块升降、岩浆活动控制了我国东部的大地构造格局。三叠纪-中侏罗世,本区处于长期抬升剥蚀状态,造成缺失沉积。受燕山期构造运动的强烈作用,本区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断陷盆地,随之接受晚侏罗世-晚白垩世陆相-湖相碎屑岩沉积,并伴有早白垩世青山期中、基性火山喷发活动。同时,利国、班井等地中酸性岩浆岩侵入,成为本地区最重要的铁、铜等金属矿产的成矿期。新生代本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相对减弱,主要表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的继承性活动和断块升降作用。受早期构造格局的控制,在马坡-黄集凹陷内堆积了早第三纪内陆湖相红色碎屑岩。局部地段伴有喜山期橄榄玄武玢岩、苦橄玢岩等岩浆活动。晚第三纪主要表现为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作用,使本区处于剥蚀状态,基本缺失沉积。第四纪堆积物沉积之前,由于早期构造运动的作用,本区地貌已成为低山丘陵,相对低洼处形成河湖地貌,借助风化、剥蚀、搬运等作用,更新世沉积了两类堆积物:丘陵区以洪积、坡积、残坡积为主的山前粗碎屑物及粘土,形成多处粘土矿产。平原区接受河流作用,堆积了冲积冲洪积为主的细粒泥沙物质。全新世早期主要为半封闭条件下湖沼堆积、晚期至近代本区受古黄河黄泛影响,黄河水南徙,自北西向东南顺势而下,淹没彭城,残留了大面积黄泛冲积物,形成当今的徐淮平原。二、区域地质背景(一)地层铜山区境内地层隶属“华北地层区-徐(州)蚌(埠)地层分区”。各时代岩石地层层序发育较全,基本反映了华北陆台东南缘沉积物类型特征。各时代地层的空间展布均受区域构造格局的控制,岩层走向大多呈北东-北东东方向,并略显弧形分布。各层主要岩性特征见表2-2铜山区地层划分简表。1.前第四纪地层本区境内古老变质基底未见揭示,发育最古老的岩石地层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土门群,并组成徐州复背斜之核部单元,零星裸露于江庄-柳泉,汉王小南望等地,东部徐庄一带钻孔亦见揭示。震旦系发育较全,主要裸露于铜山区东南片山区,如吴邵、种羊场、伊庄、吴桥等地。属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基本代表了苏皖北部地区震旦纪沉积特征。城山组下段石英(砂)岩、九顶山组-张渠组白云岩,魏集组紫红色叠层石灰岩属较好的矿产资源。寒武系出露齐全,分布广泛,区域上呈北东向展布,构成徐州复背斜和大庙复背斜之翼部单元,主要出露于北片和西南片的山体,构成山的主体。属陆表海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交替沉积建造。馒头组下段与张夏组灰岩是本地区水泥用石灰岩的重要原料之一。奥陶系出露良好,构成徐州地区聚煤盆地之翼部单元,大多分布于九里山、闸河、贾汪等煤田的边部,利国、茅村等地山体可见出露,但总体出露标高较低,不连续,西南片也可见部分出露。属陆表海浅海以碳酸盐岩为主沉积建造。马家沟组灰岩是优质水泥用石灰岩原料之一。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本地区缺失沉积。中石炭统-二叠系是本地区的含煤沉积建造,除本溪组见零星露头之外,余者均隐伏于各聚煤盆地内部,含多层可采煤层及硬质高岭土(岩)。中生代地层仅发育上侏罗统蒙阴组-上白垩统王氏组,地表未见出露。主要隐伏于潘塘棠张断陷盆地内部,岩性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夹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第三纪地层仅发育始新-渐新统官庄组,主要分布于西北部马坡-郑集断陷盆地内,属内陆湖盆碎屑岩沉积建造。表2-2 铜山区地层划分简表续表2-2 铜山区地层划分简表(接上表)沉积厚度达千余米,火山喷发活动较明显。2.第四纪地层区内第四系分布面积占67%。堆积物厚度及分布与地貌关系密切。丘陵区多为残坡积、洪坡积、冲洪积物,厚度1-30m。平原区为冲积、冲湖积、湖沼积物,厚度30-百余m。山区碳酸盐岩发育地段,常见大小不一的岩溶同穴,其内发育有洞穴堆积物。废黄河故道自北西至东南穿越区内,沿河道及两侧堆积有粉细砂、粉土及少量粘土,许多地段沿残留垄状高漫滩,一般高于地表3-8m。(二)构造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1)淮北台陷褶带(1-1)徐州-宿县弧形断褶带(1-12)。一系列的复式褶皱和断裂构造,分割了本区的地层,与新华夏系构造一起,制约了本区的构造格局。本区的构造对矿产有明显的控制与破坏作用。如复向斜内保存有煤,在复背斜上出露石灰岩、白云岩矿,北西向张性断裂导水富水,利国的东西向断裂导致岩浆侵入与铁(铜)矿形成。矿产的开发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如褶皱造成煤层弯曲,断层的上盘煤层埋深变小,张性断裂富水,在井下应特别注意等。铜山区地质构造略图见图2-2。1.褶皱构造徐州-宿县弧形断褶带是本区主要构造型式,其时代大致发生于晚元古代,完成于中生代燕山早期。区内弧形构造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褶皱构造。铜山区大型褶皱构造,多以复式褶皱为主,展布形态略向北西凸出。自北西至南东主要有马坡-黄集复向斜、义安山复背斜、闸河复向斜、贾汪-三堡复向斜、潘塘复向斜、大庙复背斜、吴邵复向斜、种羊场复背斜、单集复向斜。2.断裂构造铜山区内弧形构造的另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断裂构造,是由一系列北北东-北东东向的大致相平行的纵向压、压扭性断裂所组成;而新华夏系成生时期的配套断裂表现为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区内东西向构造不发育,仅表现为盖层断裂。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构造该组断裂在区内较发育,其走向与弧形构造大体一致,规模较大的有小南望-秦良洪断裂、邵楼-大庙断裂、邓楼-安乐村断裂、梁堂-大赵町断裂等。属压性、压扭性断裂,常被后期北西向断裂切割,邓楼、梁堂断裂表现为逆冲性质。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构造该组断裂在区内较发育,多数为早期新华夏系成生时期的配套断裂。地表裸露形迹不太明显,航、卫片信息反映较清晰,地貌显示地层错位的断头山体。该组断裂切割了北北东-北东东向弧形断褶带。位于两组断裂之交合部提供了中酸性岩浆的上涌涌道,属容岩、导岩构造。此类断裂多属张性、张扭性,以垂直升隆运动方式为,多期性活动较明显。晚期新华夏系成生时期,该组断裂发生继承性活动,并切割了潘塘-棠张中生代断陷盆地。东西向断裂构造断裂构造主要有吴庄断裂、不牢河断裂等。东西向构造特点,表现在褶皱形态平缓开阔。断裂带沿走向延展不甚远,但垂向落差较大,多属正断层,断层角砾岩较发育,断带较宽,断层倾角一般大于60。除前述几类主要构造形式之外,局部地段沿发育有扭性断裂,其规模较小,表现为早期以顺扭为主,晚期所扭为主。图2-2 铜山区构造纲要图(三)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甚发育,除利国、班井两处规模较大的中酸性岩体之外,余者多为不规则带状或脉状体零星分布,总面积约150km2。岩浆活动时期主要有晚元古代震旦期,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喜山期。1.晚元古代震旦期侵入岩本地区仅发育辉绿岩,属基性岩类,均侵于青白口纪-震旦纪地层中。同位素年龄值介于550-720Ma之间,属“徐淮运动”之产物。辉绿岩大多呈彼此平行的岩床群产出,区域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向,个别岩脉近南北向。岩体规模一般几十m-1km长,最长者达2-5km,宽度几-几百m,最宽者达1.5km。规模较大的岩体有伴山、坷垃山、龙爪山、龟山、大赵疃、马山、老寨山、大黑山、耙山、牛蹄山等岩体。岩石呈暗绿色,风化后显土黄、浅黄绿色,风化球状体发育,可作铸石原料。2.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是县内规模最大、活动最强的岩浆岩,构成利国、班井两大主要杂岩体。据岩石类型及其相互间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划分为早、晚两期。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体,其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斑岩、闪长斑岩,组成利国、班井杂岩体之主体,侵入体呈岩株状产出,为铁(铜)矿的成矿母岩,同位素年龄130-160Ma。第二次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安山玢岩,大多呈岩床状侵位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局部煤层受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天然焦炭”。燕山晚期侵入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均呈小岩株、岩瘤状产出,同位素年龄为102-124Ma。3.燕山-喜山期脉岩本区脉岩发育,主要分布于利国、班井主侵入体外围,大多数岩脉受断裂构造控制,各类脉岩相互间穿插关系较明显。所见岩脉类型有闪斜煌斑岩、煌斑岩、石英闪长斑岩、花岗斑岩、苦橄玢岩、橄榄玄武玢岩等。(四)火山岩本区火山岩主要隐伏于棠张-潘塘中生代断陷盆地内,分布面积约60km2,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岩石类型有:熔岩类-英安岩、安山岩,安山玄武岩;沉火山碎屑岩类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火山岩同位素年龄为105-126Ma,属早白垩世青山期。火山活动方式为爆发-溢流,喷发类型属裂隙中心式。此外,位于利国黄山岛、龟山发育有燕山晚期的钾长流纹岩,呈岩盖状产出,为含钾岩石矿产。第三节 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期间,铜山区地质勘查运行机制和体制更趋完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领域得以延伸,服务质量继续提升。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二轮规划(2008-2015年)”铜山区划定1个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为徐州马坡张集地热调查评价区,完成徐州马坡张集地热调查评价报告。2、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二轮规划(2008-2015年)”中铜山区部署的5个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规划期内完成了完成了徐州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铜山区地区)、江苏省应急战略水源地调查(铜山区地区)项目,1:5万郑集镇幅、徐州幅、大庙迂运幅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因未获立项,没有实施。徐州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按照全国及江苏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区划工作要求,共对煤、铁、石膏、石盐、水泥用石灰岩、石英砂、铜、金、地热等9个矿种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全面评估铜山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及其空间分布,为科学部署矿产勘查提供依据。全省应急战略水源地调查评价,对铜山区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综合评价了区域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建立地下水污染信息系统,并提出了浅层地下水防污区划。(二) 矿产资源勘查1、矿产资源勘查区禁止勘查区:将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核心区,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保护区等列为禁止矿产资源勘查区。在禁止区内禁止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将开山采石禁采区(带)列为禁止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勘查区。在禁止区内禁止从事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勘查活动。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及有关法律规定的公路、铁路、重要水源地一定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铜山区共有13个禁止勘查区段,总面积为326平方千米。重点勘查区:“二轮规划(2008-2015年)” 铜山区划定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区2个,在铜山区境内的总面积为860平方千米,分别是徐州煤田煤普查区,铜山区境内面积736平方千米,主要矿种为煤,以及徐州潘塘盆地地热勘查区,铜山区境内面积124平方千米,主要矿种为地热。全部落实完成。徐州煤田煤普查区:先后完成江苏省铜山县付窝勘查区(煤)普查地质报告、江苏省铜山县王楼勘查区煤普查报告两份报告。徐州潘塘盆地地热勘查区: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地热选址评价报告一份。2、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二轮规划(2008-2015年)” 铜山区划定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9个,实际完成4个,分别是铜山县付窝煤勘查规划区块、铜山县王楼勘查规划区块、徐州市太山地区推覆构造下煤勘查规划区块、徐州利国铁矿西部铁矿勘查规划区块。3、重要矿产勘查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期间,鼓励勘查煤、铁、金刚石等国家和省内、市、区内急需矿产,顺利开展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墓山铁(铜)矿地质普查、徐州市铜山区付窝勘查区煤炭详查、徐州煤田诧城凤凰山煤炭普查、徐州市铜山区王楼勘查区煤炭详查、徐州市铜山区张集房村金刚石原生矿普查、铜山县铜山岛铁(铜)矿地质详查工作,开展了铜山区棠张地区地热勘查项目、徐州市铜山区何桥地区岩盐地质调查项目、铜山区马坡镇丁集勘查煤炭项目等地质调查项目,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标。4、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先后完成张集煤矿、夹张煤矿、利国铁矿的接替资源勘查。5、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期间,地热、金刚石、煤、铁、水泥用石灰岩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其中经评审的新增的铁矿资源量(122b+333)合计129万吨;建筑石料灰岩(333)资源量4468万吨;煤(122b+332+333)资源量3962万吨。二、矿产资源开发与合理开发利用(一)矿业区域布局“二轮规划(2008-2015年)” 铜山区部署建设1个矿业经济区,为贾汪-铜山煤炭矿业经济区。贾汪-铜山煤炭矿业经济区。该矿业经济区是江苏省最早的矿业基地之一。目前,以煤为核心,铁和石灰岩并举,矿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二轮规划(2008-2015年)” 铜山区划分了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保护矿区、重点开采区和建筑石料集中开采区五类区域。禁采区内无新建露采矿山,区内砖瓦用粘土开采企业全部取缔,保护矿区内未发现破坏性开采保护矿区的矿产资源。目前在采的建筑石料矿山大部分位于建筑石料集中开采区内。(三)主要矿产资源的矿山整合落实徐州市政府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方案,强化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铜山区建筑用石料资源整合工作,由2007年底65家建筑石料矿山企业关停、整合至2015年底为12家建筑石料矿山企业。关闭全区所有砖瓦用粘土矿山。(四)矿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5年)”期间,铜山区整合各类矿山,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提高大中型矿山企业在全市矿山中的比重,压缩矿山数量。截至2015年底,铜山区矿山数量减少为24家,其中大型15家、中型5家、小型4家,大中小型矿山企业比例1:0.33:0.27,大中型矿山所占比例83.33%。徐州市铜山区煤、铁矿及建筑石料等大宗主要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基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五)开采总量及矿山数量控制截至2015年底,铜山区矿产资源开采总量1528.99万吨,矿山数量减少为24家,工业总产值80137.17万元。年产矿石量低于“规划(2008-2015)”中2015年2097万吨的年开采总量目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处于相当不平衡的发展阶段,煤炭开采量低于2015年总量控制目标,铁矿开采量超过2015年总量调控目标,水泥用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开采量低于2015年总量调控目标,其他矿种都低于2015年总量调控目标(表2-3)。表2-3 实行总量控制矿种规模目标与执行情况对比表(单位:万吨)序号总量调控矿种计量单位规划期内总量调控目标2015年度执行情况至2010年至2015年1煤万吨480480140.63 2铁万吨303086.28 3水泥用石灰岩万吨570570491.64 4建筑石料万吨1050880790.65 5砖瓦用粘土万吨1121120.00 6其他万吨252519.79合计万吨226720971528.99(六)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规划(2008-2015年)”期间,坚持“一转二有三综合四循环五节约”的原则,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和应用广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大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目前铜山区主要矿种开采回采率、回收率保持现有的国内先进水平,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其中煤炭实际回采率为90%左右,基本上达到或超过经过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要求,但个别矿山由于开采条件的限制,回采率较低,如柳新煤矿;铁矿采区回采率均高于90%;水泥用石灰岩及建筑石料用灰岩的综合利用率基本为100%。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基本满足和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要求。(七)矿业权市场建设“二轮规划(2008-2015年)”期间,为进一步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秩序,维护探矿权、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健康有序进行,保障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不断改革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制度。培育和规范铜山区矿业权市场,严格执行采矿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规定,促进采矿权依法转让。通过矿业权的定数量、定总量、定用途、定时间及定位置的“五定”设置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有序竞争的、高效的、健全的矿业权市场。落实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价款和补偿费制度,切实加强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价款和补偿费收入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取得,使矿山企业更珍惜矿产资源,增强资源保护的意识,减少了矿产资源的破坏与浪费。2010年,根据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办法(苏政办发2010132号),徐州市铜山区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完成矿业权实地核查,开展矿产资源利用调查,配合徐州市高质量按时完成全市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摸清家底、加强对矿业权的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规范探矿权年度检查工作,查明探矿权人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期间,履行法定义务情况,勘查工作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是维护矿产资源勘查秩序的重要措施。开展矿山储量年报和监理工作,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动态监督管理,对未按要求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三率”达不到规定标准、越层越界开采的,以及存在违反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况的,一律要求采矿权人限期整改。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基本杜绝了矿山企业越界越层开采,提高矿山开发利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