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送审稿) 盱眙县人民政府盱眙县人民政府 二二一一年十二月年十二月 目目 录录 一、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文本年)文本 二、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说明年)说明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年) 文 本 盱眙县人民政府盱眙县人民政府 二二一一年十二月年十二月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2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5 第一节 区域概况 5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5 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7 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 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10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0 第二节 土地利用任务 1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11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3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5 第五章第五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17 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17 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18 第三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19 第六章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21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21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22 第三节 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23 第四节 重点建设工程用地 23 第七章第七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区域土地利用25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25 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 26 第三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28 第八章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0 第九章第九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32 第一节 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32 第二节 大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2 第三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3 第十章第十章 土地整治安排土地整治安排35 第一节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 35 第二节 大力开展土地复垦 35 第三节 合理开发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3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7 第一节 行政措施 37 第二节 经济措施 38 第三节 技术措施 38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附则附则40 前前 言言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 和改进土地利用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调控的作用,科学合理地 利用盱眙县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土 地资源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 协调发展。立足于经济发展大局,根据盱眙县土地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特编制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规划期内盱眙县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是规范城乡各类用地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 主要依据。 规划主要明确 2006-2020 年期间全县土地利用的基本战略,确定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提出土地利用分区及管制规则,明确全 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及扩展边界,确定全县土地 整治重点区域,并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规划目的规划目的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 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第二条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紧紧围绕实 现“两个率先”这一主题,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协 调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安全与建设占用之间的关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 理制度,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统筹土地利用和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落实共同责任,不断提 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三条第三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从保证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 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优先配置耕地, 确保淮安市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 量有提高。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向,落实 “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集约高效”的要求,以供应引导需求,实现 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合 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和能源、交通、 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用 地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节约集约用地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 本方针,加快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杜绝用地浪费,促进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环境优化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土 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 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5、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总体思路,合理安排生态建设用地,切实加 强对洪泽湖、龙王山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推进 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保障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第四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7.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 号);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3 号) ; 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意见的 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 10.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11.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12.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3.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14.江苏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15.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16.盱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17.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 18.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大纲; 19.盱眙县建设、规划、交通、水利、电力、旅游等部门的行业规划。 第五条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基期年为 2005 年,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其中近期规划目标年为 2010 年。 第六条第六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覆盖盱眙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 2450.74 平方公里。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概况区域概况 第七条第七条 自然条件概况自然条件概况 盱眙县位于淮河中下游,洪泽湖南岸,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地处北 纬 32433313、东经 1181111854。东与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相邻, 南、西与安徽省来安县、明光市交界,北与洪泽、泗洪两县接壤,是江苏省为 数不多的典型丘陵山区。 第八条第八条 经济社会概况经济社会概况 2005 年全县下辖盱城镇、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桂五镇、管镇镇、河 桥镇、鲍集镇、黄花塘镇、明祖陵镇、铁佛镇、淮河镇、仇集镇、观音寺镇、 维桥乡、穆店乡、王店乡、古桑乡、兴隆乡、三河农场 14 个镇 5 个乡 1 个农场。 2005 年末,全县总人口 74.3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2.98 万人。全县全年实现 生产总值 63.2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8.30 亿元,增长 7.00%;第二产 业增加值 27.30 亿元,增长 31.80%;第三产业增加值 17.67 亿元,增长 16.00%。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第九条第九条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2005 年全县土地总面积 245074 公顷。其中,农用地 165273 公顷,占总用 地的比重为 67.44%;建设用地 33589 公顷,占总用地的比重为 13.71%;其他 土地 46212 公顷,占总用地的比重为 18.86%。 1、农用地 全县耕地 110954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67.13%;园地 4416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2.67%;林地 18185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11.00%;其他农用地 31719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19.19%。 2、建设用地 全县城乡建设用地 23618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70.31%; 交通水利用地 9277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27.62%;其他建设用地 695 公 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 2.07%。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 3031 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 20587 公顷。 3、其他土地 全县水域 29483 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 63.80%;自然 保留地 16729 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 36.20%。 第十条第十条 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用特点 1、林地比重较大 2005 年林地面积 1818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42%,比重较大,主 要分布于桂五镇、仇集镇、河桥镇、王店乡等乡(镇)。 2、土地垦殖率较大 2005 年盱眙县耕地面积为 110954 公顷,土地垦殖率为 45.27%,高于全省 平均水平(44.98%)。 3、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2005 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 4621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86%,土地后备 资源较丰富。 4、土地利用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盱眙县目前土地利用中虽已引入不少现代化方式,农机、化肥、农药、良 种、电力等已有不同程度推广,但农业劳动基本上以人力和畜力为主,农业科 技还欠发达,每公顷耕地拥有机械动力数仅 4.06 千瓦,低于淮安市 5.18 千瓦的 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 6.37 千瓦的平均水平。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用地利用粗放,生产潜力发挥不充分 盱眙县土地利用深度不够,产出率低。从农业用地看,耕地集约化水平不 高,且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致使产出率较低。林业利用上,有林地面积占林 地总面积的 93.04%,且大都是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较小。渔业用地仅 占水域面积的 6.82%,利用极不充分。 2、建设用地扩张较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盱眙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镇扩张、交通水利等 基础设施兴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的拓展等都加速了盱眙县农地非农化进程, 土地城市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从 1997 年至 2005 年,盱眙县建设用 地规模持续扩张,建设用地总量净增 2114 公顷,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2005 年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 388 平方米,与村镇建设标准规定的 人均用地标准 140 平方米的上限标准相比,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第三节第三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上一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上一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 盱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编制工作于 1997 年 6 月开 始,至 1997 年 12 月基本完成。2000 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一轮规 划实施以来,对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 土地集约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落实到位,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建设 用地空间得以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朝着节约、集约、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对城乡居民点用地的集中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2、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得 到有效控制。 3、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用地矛盾,保证城镇及重点 建设项目用地的同时,着力保障各类生态型用地,统筹兼顾,取得良好的社会、 经济、生态的综合效益。 4、增强了土地利用和管理的规划意识,加快了土地市场及其制度化建设, 不断规范土地市场和利用秩序,建立了严格按规划审查土地利用的制度。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上一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上一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上一轮规划存在管理地位不突出、缺乏足够的动态性和预见性、规划指标 难以落实等等问题,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硬约束,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和各 种深层次问题在上轮规划实施期间进一步凸显。例如: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增 长方式的不协调,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 设难度大,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等。 第四节第四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方针形成的政策叠加效 应开始显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苏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苏北振兴计划深入实施,淮安 作为苏北主要中心城市发展明显加快,为盱眙县参与产业分工、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的空间。 2、区域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给盱眙县带来了发展机遇。长三角产业和 资本呈现出由上海向苏南、再到长江北岸渐次推进的态势已经显现,并正在向 苏北腹地扩展。苏南、上海、浙江、广东的资本正在加速北上西进,积极寻找 新的投资机会,将为盱眙县提供较多的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和发展第三产业 的外部条件,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供机遇。 3、优秀人才和项目的引进构成了盱眙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近年来 淮安市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人流、物流、资金 流等各种要素加快集聚,对盱眙县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为盱眙县实现土地 集约利用提供了机遇。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规划期内盱眙县将迎来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 和工业化高峰,需要规划期内保持较高的城镇工矿用地增长;此外全县能源、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将长期保持旺盛的用地需求;新农村建设也需要一 定的用地规模。这些都形成了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土地资源供需形势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仅为 1553 公顷,远不能满足 规划期内盱眙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 2、耕地保护压力加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刚性 需求对农用地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形成巨大的压力。规划期内,盱眙县不仅 要完成自身的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还要承担 2408 公顷的建设占用耕地易地调剂 任务和 3216 公顷的基本农田整备区任务,全县的耕地保护压力非常大。 3、区域土地利用亟待统筹。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 大,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力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城镇化了的农村人口在农 村仍然拥有宅基地,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下降速度偏慢。同时,各类基础 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浪费现象。 4、生态环境保护难度进一步加大。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乡建设用地、交通 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要以牺牲一定数量的耕地、园地、林 地、水域等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农用地或其他土地为代价。基础性生态用地的 损失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都将造成一定程度的 干扰和破坏。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保障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盱眙县 未来发展面临的难题。 第三章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 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发展战略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 核心,以加快推进城市化为重点,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环境立县、旅游兴县、城 建举县、工业强县”四大发展方略,建成苏北旅游第一县、建设中等城市、创建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现全面小康,不断加快、加压、加速建设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盱眙。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宏观经济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2010 年实现 128 亿元,2020 年实现 340 亿元;人均 GDP 2010 年实现 17000 元,2020 年实现 29000 元;三大产业比重由 2005 年底的 28.943.227.9 调整为 2010 年的 2447.328.7 和 2020 年的 7.45042.6;财政收入 2010 年实现 12 亿元,2020 年实现 3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0 年 实现 14200 元,2020 年实现 17000 元;农民纯收入 2010 年实现 6900 元,2020 年实现 11300 元。 2、社会发展目标 2010 年全县人口规模将达到 76.34 万人。到 2020 年总人口将达到 80.65 万 人。2010 年和 2020 年城镇化率达 38%和 49%,分别比 2005 年提高 7 和 18 个 百分点。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任务土地利用任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土地利用任务土地利用任务 继续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严格 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制定、完善土地节约 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优化土地利用结 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区域、统筹城乡土地利用。 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目标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土地利用主要目标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在空间上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优先将马坝、官滩、旧铺、黄花塘等乡(镇) 的优质耕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其得到有效保护。通过严控耕地减少、加 大耕地补充力度等举措,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低于淮安市下达的 113362 公顷, 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淮安市下达的 100896 公顷的任务,并且质量要有提高、布 局更合理。 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合理确定盱眙县城乡用地布局和发展规模,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集镇、 中心村迁移,促进城镇紧凑发展、工业集中发展、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不断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同时,土地利用布局应以全县各乡镇原有的优 势产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特色经济,科 学安排城镇村、工业和基础设施用地。 3、促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农用地利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不断推进,提高产出效益。严格控制 建设用地总量,引导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闲置和 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建设用地效益。全县地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5 年为 2.58 万元/公顷,至 2020 年预计提高到 20.0 万元/公顷。 4、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 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减少土地污染,防止土地退化,使盱眙县各项生态环境指 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2005 年全县耕地面积为 110954 公顷,规划到 2010 年全县耕 地保有量(任务量)不低于 111756 公顷,到 2020 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任务量) 不低于 113362 公顷。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05 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105532 公顷, 规划期间,盱眙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00896 公顷,确保落实规划期内上 级下达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园地面积:2005 年全县园地面积为 4416 公顷,到 2010 年全县园地面 积为 4390 公顷,到 2020 年全县园地面积为 4424 公顷。 林地面积:2005 年全县林地面积为 18185 公顷,到 2010 年全县林地 面积为 23182 公顷,到 2020 年全县林地面积为 35945 公顷。 建设用地总规模:2005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33589 公顷,到 2010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33987 公顷,到 2020 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34676 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5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 23618 公顷,到 2010 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3710 公顷以内,到 2020 年全县城乡建 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3845 公顷以内。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005 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3031 公顷, 到 2010 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3181 公顷,2020 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3322 公顷。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2005 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规模为 9971 公顷,到 2010 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 10276 公顷,到 2020 年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为 10831 公顷。 2、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006-201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量为 529 公顷, 2006-2020 年盱眙县新增建设用地量为 1553 公顷。 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6-2010 年全县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控制在 253 公顷以内,2006-2020 年盱眙县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为 778 公顷。 新增交通水利用地规模:2006-2010 年全县新增交通水利用地规模为 276 公顷,2006-2020 年盱眙县新增交通水利用地规模为 775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2006-201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有农 用地为 422 公顷,2006-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 1323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2006-201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有耕地控制在 257 公顷,2006-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 805 公顷以内。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6-2010 年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低于 1060 公顷,2006-2020 年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不低于 3213 公顷。 3、效率指标 2005 年,盱眙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 127 平方米,到 2010 年全县人均城 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24 平方米以内,到 2020 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07 平方米以内。 第四章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思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思路 1、农用地结构调整思路 (1)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稳定 严格保护耕地,重点保护县域基本农田示范区,落实淮安市下达的基本农 田保护任务。 (2)保持园地规模基本稳定,稳步增加林地 加强对现有园地的改造和管理,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稳步扩大林地面积, 规划期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开展城乡、道路绿化,建设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的绿色长廊工程。 (3)合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 2、建设用地结构调整思路 (1)优化建设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各行业发展的用地需求 立足全县城镇体系,与各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充分协调,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需求。按照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规律,调控城乡用地结构变化;优先支持中心 城区和重点镇发展用地及其它产业用地;优先保障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有重大 影响的省级重点交通水利设施用地、能源设施用地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 (2)加大存量建设用挖潜力度,提升集约用地水平 加大对城镇闲置地、空闲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整治力度,积极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按照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 规模,提升集约用地水平。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农用地调整农用地调整 2005 年盱眙县农用地面积为 165273 公顷, 2020 年农用地面积为 174952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例由规划基期的 67.44%调整为 71.39%。2006-2020 年农用地净增加 9679 公顷。 1、耕地 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增加耕地 2408 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 321 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 2349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减少耕地 805 公顷。增减相 抵耕地净增加 2408 公顷。 2、园地 规划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园地 378 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园 地 370 公顷。增减相抵园地净增加 8 公顷。 3、林地 规划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增加林地 10161 公顷,土地开发增加林地 7600 公顷;林地无减少情况。林地净增加 17761 公顷。 4、其他农用地 规划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其他农用地 297 公顷,土地整 理增加其他农用地 13 公顷,土地复垦增加其他农用地 81 公顷,土地开发增加 其他农用地 586 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其他农用地 10466 公顷,新增建设占 用减少其他农用地 517 公顷,土地整理减少其他农用地 492 公顷。增减相抵其 他农用地净减少 10498 公顷。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建设用地调整建设用地调整 2005 年盱眙县建设用地面积为 33589 公顷, 2020 年为 34676 公顷,占全 县土地面积的比例由规划基期的 13.71%调整为 14.15%。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净 增加 1087 公顷。 1、城镇工矿用地 规划期间新增城镇工矿用地 778 公顷;土地复垦减少城 镇工矿用地 401 公顷,转变为交通水利用地减少 86 公顷。增减相抵城镇工矿用 地净增加 291 公顷。 2、农村居民点 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净减少 65 公顷,全部通过土地整理 补充耕地。 3、交通水利用地 规划期间新增交通水利用地 775 公顷,使用存量建设用 地 86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净增加 861 公顷。 4、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期间其他建设用地净减少 1 公顷,全部通过土地复 垦补充耕地。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005 年盱眙县其他土地面积为 46212 公顷,2020 年其他土地面积为 35447 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比例由规划基期的 18.86%调整为 14.46%。规划期其 他土地净减少 10766 公顷。 1、水域 规划期间土地开发减少水域 4022 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减少水域 39 公顷。水域净减少 4061 公顷。 2、自然保留地 规划期间土地开发减少自然保留地 6513 公顷,新增建设 占用减少自然保留地 191 公顷。自然保留地净减少 6704 公顷。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生态用地布局生态用地布局 盱眙县生态用地主要安排沿淮河、洪泽湖、龙王山水库周边沿线区域,建 设生态防护林,开展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构建以淮河(盱眙县)重要 湿地、洪泽湖(盱眙县)重要湿地为骨架的生态网络体系,形成山、水、田、 林相结合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农用地布局农用地布局 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耕地和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安排在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黄花塘镇、观 音寺镇等。将处于中心城区的部分基本农田调整到质量较高的鲍集、官滩、明 祖陵等乡镇,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布局更优化、质量有提高,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积极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并确保补充耕地的 质量。 2、园地布局 保持各乡镇现有园地布局基本稳定,适当调减低产园地,补充优质园地。 园地的补充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 行补充耕地义务。园地主要分布在黄花塘镇、王店乡、仇集镇等乡镇,规划期 内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现有中低产园地及新建园地的改造和管理,调减 部分低产园地。 3、林地布局 林地主要安排在仇集镇、桂五镇、河桥镇等乡镇,同时将公路沿线防护绿 地和部分农田林网纳入林地区。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依托现有城镇及基础设施布局新增城镇用地,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 农田和重要生态环境用地,形成以盱城为中心,东西向“横折”形以盱马路为发 展主轴,南北向以盱明线、盱半路、盱老线(盱城到洪泽老子山)为发展次轴 的“力”字形的轴向聚合城镇发展轴。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农村居民点布局农村居民点布局 规划近期重点开展中心村规划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远期逐步在全 县 19 个乡镇以及 1 个农场实行迁村并宅,将零星、分散的居民点和乡村企业向 中心村集中。农村居民点布局将更为紧凑、集中,主要是向交通沿线和人口较 密集的区域集聚。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1、交通用地布局 以优化布局结构、提高效率、加强枢纽、高速外接为重点,加快建设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把盱眙县建设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规划期内安排宁淮铁路、 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121 省道、248 省道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用地。 2、水利用地布局 以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为重点,着重构筑防洪保安、供水保障、水生态环 境保护与改善、农村水利发展、水务管理与公共服务五大体系。规划期内安排 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鲍集圩行洪区安全建设、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等一批重点水利设施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五章第五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第一节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严格保护耕地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落实耕地保护目标 在保证盱眙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将 耕地保护任务主要落到各镇(乡、场),并尽可能避开城镇村规划控制范围, 使规划耕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确保到 2020 年完成 113362 公顷的耕地保护任 务。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按照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布局新增建设用 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尽量占用劣质耕地。2006-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 用耕地控制在 805 公顷以内;其中,2006-201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控制在 257 公顷以内。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 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按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 一补一”的要求,严格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必须在 “先补后占”的原则下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确保不因新增建设占用减少 耕地。对补充耕地质量低于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耕地等级折算增加补充耕地 面积。鼓励有条件的镇(乡、场)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基础上,增加补充耕 地量,确保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2006-2020 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为 805 公顷,补充耕地任务量为 3213 公顷;其中,2006-2010 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义务量为 257 公顷,补充 耕地任务量为 1060 公顷。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 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加大污染及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强化耕地污染和灾 毁情况监控,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减少人为污染及自然灾害损毁耕地,对污 染、灾毁耕地及时治理和复垦。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 从保证全县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的高度,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 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禁止在耕地 内从事建房、建厂、建窑、取土等破坏耕地的行为,禁止在耕地及其周围倾倒、 堆放、处置各类有害、危险废弃物。能源、交通、水利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 址确实需要占用基本农田,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节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将其落实到各镇(乡、场)。 规划至 2020 年,确保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00896 公顷。规划期内, 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01030 公顷,比规划目标多预留基本农田面积 134 公顷。多划定的基本农田主要用于因选址不确定的交通、水利、环境保护等项 目实施可能占用基本农田之需。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确保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确保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依据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规定 期限内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质量 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调整划定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现有集中连片,有良好农业设施保障的耕地,交通沿线、 城镇工矿、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质量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新增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基本农田 水利建设,建成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基本农田分布区域,提高基本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基本农田质量有所提高。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促进基本农田布局集中促进基本农田布局集中 规划的基本农田,须避开盱城镇中心等重点发展区域,并且应尽量集中连 片,便于有效保护和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将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划入 基本农田,将城镇村规划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将土壤肥力较高、集中 连片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零星分散的现状基本农田,尽可能调整至耕地集中 连片的区域,促进基本农田布局集中。 规划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在马坝镇、官滩镇、旧铺镇、黄花塘镇、观音寺镇 等乡镇。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合理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合理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落实基本农田整备区,通过采取各项工程措施,对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和 耕地实施土地整治活动,引导规划期间区内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建 成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集中连片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盱眙县基 本农田整备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盱眙县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 3738 公顷,主要安排在明祖陵镇、鲍集镇、管 镇镇、铁佛镇、旧铺镇等乡(镇)。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基本农田管护措施基本农田管护措施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扶持力 度,综合利用基本农田管护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农田水利 建设资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等多渠道的资金,进行重点投入,扩大规模效益, 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耕地质 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各类建设严禁占 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须经国务院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 数量相等、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监测体系建设,为基本农田保 护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测。 第三节第三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他农用地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保持现有园地规模和布局基本稳定保持现有园地规模和布局基本稳定 重点发展优质果园,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适当调减低产园 地,补充优质园地。园地的补充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 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规划至 2020 年调整为 4424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增加了 8 公顷。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逐步增加林地逐步增加林地 规划期内以“城、水、田、园”为生态空间格局,调整优化现有林地布局结 构,完善林地类型,提高林地配置和养护水平,基于盱眙县自身特点,加强水 系、道路绿廊建设,形成水系、道路生态绿廊和各片区间的绿色屏障体系。 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严格林地征占用 管理,禁止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生态脆弱地 区的林地。加强低效林地的改造,加快受损林地的恢复和重建。规划至 2010 年 林地面积增加到 23182 公顷,至 2020 年增加到 35945 公顷,与 2005 年相比分 别增加 4998 公顷、17761 公顷。 第六章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第一节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增量指标,优先 支持重点城镇发展用地,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重点项 目用地,尤其是省以上重点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和电力能源设施用地以及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等用地。严格落实年度计划指标,防止各业、各类建设用地过快增 长。规划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 529 公顷和 1553 公 顷以内。各类新增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控制新增建 设用地规模,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继续加大对城镇闲置地、空闲地、低效使用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查与整合 力度,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划的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引导和推动 城镇土地置换。将盘活挖潜存量土地与新增用地计划指标挂钩,建立激励机制 和责任追究机制,促进盘活挖潜工作,鼓励和引导工矿企业通过依法转让、出 租、内部调整等途径盘活存量土地,控制新建、扩建项目用地,充分发挥存量 土地资产的效益。规划到 201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 124 平方米;规划 到 202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超过 107 平方米。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城乡统筹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推进城乡统筹 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复垦,为城镇 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并保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和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不突破 上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各乡镇可结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推进城乡建设用 地增减挂钩工作。 第二节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控制城镇工矿用地非理性扩张控制城镇工矿用地非理性扩张 坚持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合理安排城镇工矿用地规 模、结构与时序,引导中心城区、开发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防止城镇工矿用 地过度扩张。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防止城镇低效扩 张,从严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比例。贯彻落实国家规定,除法律规定的特殊项目 外,其他项目用地必须在城镇规划用地范围内选址。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经济 开发区集中,将经济开发区用地、新增工矿用地纳入城镇规划范围,构建生活、 生态、生产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秩序。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加大城镇工矿集约用地引导加大城镇工矿集约用地引导 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促进建 设项目向空中发展,合理利用城市地上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 策研究,积极探索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严格执行江苏省建设用 地指标,优先发展节地型的工业产业,有效控制工业用地规模。严格限定江苏 盱眙经济开发区内非生产性建设用地的比例,提升经济开发区用地效率和效益。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促进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调整促进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调整 根据各城镇性质、资源条件等自身特点,优先采用公共交通导向等城镇用 地开发模式,调整优化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卫生环保、 生态等用地的比例,加快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旧城有机更新,完善城镇功能, 重点促进城镇建成区内的低密度、低效利用土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商住混合 区的更新和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镇和谐发展。加强城镇建设用地供地 调控,合理调整城市土地供给结构,优先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及普通住宅建设用地,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提高城 镇用地效率。 第三节第三节 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重 点保障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必需建设用地,支持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 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控制农民超用地标准建房,逐步清理历史遗留 的一户多宅问题,坚决防止产生宅基地超面积占用和新的一户多宅现象。鼓励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集中连片建设,严格限制村庄无序外扩。农民新建住宅应优 先安排利用村内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其他土地,村内有空闲地或原有宅基地 已达标的,不再安排新增宅基地。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稳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中 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采取政府、集体、社会、 农民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因地制宜,积极推进自然村撤并和中心村建设, 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聚,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合和节约集约利用。将绿化美 化与农村居民点整合结合起来,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建设居住环境良好、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第四节第四节 重点建设工程用地重点建设工程用地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交通运输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工程 规划期内加快完成宁淮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南段、121 省道、248 省 道、环湖大道、盱(眙)明(光)路、盱(眙)扬(州)路、盱(眙)半(塔) 路、盱眙新港作业区、331 省道、三河灌桩码头、军用机场、机场配套码头等 建设项目。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 规划期内新建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鲍集圩行洪区安全建设、淮河 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洪泽湖大堤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