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1页
周平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2页
周平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3页
周平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4页
周平安徽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基于半导体采集的指纹门锁的设计 作者姓名: 周平 学 号: 11205900128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以指纹识别技术为基础,利用指纹识别算法,图像处理技术和DSP技术相结合,将验证的可靠指纹识别算法移植到系统上,采用特定的驱动模块进行通讯来控制电子锁的开关(闭合),从而设计了稳定可靠,快速识别的指纹锁。本文围绕这一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了研究,首先我们对指纹识别的硬件进行了原理图的设计制作,画PCB电路板,制作实物PCB,并对其进行焊接和调试,最终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次我们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我们要设计出可靠的指纹识别算法和设计驱动指纹锁的程序,以此来驱动硬件电路。本设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就是指纹处理另一块则是门锁的驱动电路,只有把两者现结合起才能完整的实现其功能。关键词:DSP 指纹锁 图像采集 指纹处理 AbstractThis topic is mainly based o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he use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algorithm, combine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DSP technology, reliable will verify that th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is transplanted into the system, driven by a specific module to communicate to control electronic lock switch (closed), so as to design a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fingerprint lock.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firstly, we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f hardware diagram of the design, PCB circuit boards, making physical PCB, and carries on the welding and debugging, finally completed the design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Secondly we to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e want to design a reliabl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 and design drive program of fingerprint lock, to drive the hardware circuit. This desig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large pieces of a fingerprint is dealing with another piece of drive circuit is the door lock, only combine both are now up to comple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ts functions. Figure table reference KeyWords:DSP Fingerprint lock Image acquisition Fingerprint processing Chinese books catalog:目录摘要IAbstractII插图或附表清单V注释说明清单VI引言1第一章 绪论21.1 选题目的与意义21.1.1选题目的 21.1.2选题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1国内 21.2.2国外 21.3 研究内容2第二章系统整体方案设计32.1 系统总体设计 32.1.1 系统功能描述 32.1.2 系统总体框架 32.2 系统单片机 32.2.1 单片机的选择 32.2.2 芯片的介绍 32.2.3 3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 43.1 指纹锁驱动电路 43.1.1整体电路的介绍 33.1.2 子电路的介绍 33.1 指纹锁电路 42.2.2 芯片的介绍 32.2.2 芯片的介绍 3第四章54.1 5结论6参考文献7附录A9后记或致谢10作者简介11ContentsAbstract IIntroduction 1Chapter 1 2conclusion 7reference 9appendix A 11postscript or compliment 13resume of tutor 11resume of author 11插图或附表清单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有此页。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此页并非必要。不用此页时,请删除此页。不用此信息时,删除此框。注释说明清单(主要是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方面的注释清单)论文中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的注释说明,如需汇集,可置于此页。不用此信息时,删除此框。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家庭防盗这一问题也变的尤其的突出,传统的机械锁由于其构造的简单,安全性能低,被撬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钥匙易于被复制,难以形成有效的保护。电子类锁由于其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拥有广大的市场需求。锁是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用以关住某个确定的空间范围或某种器具的必须以钥匙或暗码打开的扣件。锁具发展到现在已有若干年的历史了,人们对它的结构、机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不用钥匙就能打开的方法和工具也层出不穷。现代人类文明社会里,由于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修养水平等差异,群众中良莠不齐,善良的人们能够自觉规范自已的行为,“非礼不为”,虽无钥匙亦不会乱闯。然而,那些毫无道德观念的盗贼却想方设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门开锁,使广大居民防不胜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传统锁具都存在致命的弱点:第一、锁芯采用常见的铜、铝、锌等材料,抵抗不了强力破坏;第二、锁具制作工艺,技术落后,无法阻止技术手段的开启。目前,市场上很多国内外的锁具,实际上都不具备真正的防盗功能。在惯偷面前,两根钢丝或几件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把这些锁打开,有的惯偷甚至公开扬言:“没有我打不开的锁。”其实,不是他们多高明,而是一般锁具技术原理太过简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这样电子锁具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目的与意义1.1.1选题目的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由于传统的用户身份识别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保证人们的信息安全,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与法规,使得安全性高的生物识别技术的相关指数得到详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准则、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明确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能够鉴定用户身份,实现安全等级保护。加上每个人的指纹具有唯一性且终身不变,因此指纹识别是代替传统身份识别手段的最安全、最可靠、最方便的方法之一。尽管在此技术上已有多种成型产品,但是因为指纹图的噪声、皮肤弹性的非线性等因素,以及许多文献都因商业利益而未经公开,所以要在国内实现理想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依然是一个很艰难的研究任务。并且指纹锁具有它特有的一些优势:可靠性:采用独特的容错技术,即使指纹有破坏,即指纹不全或指纹随时间有自然的变化时也不影响正确识别。快捷性:大多数系统鉴别时间仅需1-3秒,登陆注册一个新客户只需一分钟的时间。灵活性:一个指纹信息的代码可以压缩到几十个字节到几百个字节,因此可以存放在一个磁条上或者一张二维条码卡上或者IC卡上,甚至几个指纹代码可以放在一张智能卡上。当然,成千上万的代码可以存放在本地或网络化数据库中,这样,代码可经网络迅速传输。因而可以灵活的构成多种系统,即可以独立使用或集成到一个大范围的出入口控制或者安全管理系统,如证卡存档识别系统中。可接受性:一个因素是目前的系统具有高性能;另一个因素是目前的系统设计已考虑到人类工程学设计,因而易被多数用户接受。安全性:所有个人代码都经过了特殊加密。通过所存储的代码不可能复原源指纹,彻底避免了指纹冒用。因此,即使证卡丢失,也不存在安全问题。方便性:目前出现的各种指纹识别系统一般外观设计精巧、结实,采用了精密独特的光电系统,具有全屏液晶提示,备有多种安装模式。兼容性:可以与现有的各类系统兼容,可实现全自动化的识别。实时性:可实现完整的跟踪、实时报警功能。1.1.2选题意义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大量的认证密码,比如开机密码、 邮箱密码、银行密码、论坛登陆密码等等;并配备了各种钥匙,如门锁钥匙,汽 车钥匙, 保险柜钥匙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安全系统所采用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 展, 其安全性越来越脆弱。 而我们的生活随时都需要进行个人身份的确认和权限 的认定, 尤其是在信息社会, 人们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希望认证的 方式简单快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识别技术, 希望能借 助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作来进行身份识别。这样您可以不必携带大串钥匙, 也不用费心去记各种密码。 另外, 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 不可复制性, 例如指纹, 有学者推论:以全球 60 亿人口计算, 300 年内都不会有两个相同的指纹出现。 以电子商务、 电子银行的安全认证为例, 目前在电子商务中他人会假冒当事人的 身份, 如果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论证, 就可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另外, 网络、 数据库和关键文件等的安全控制,机密计算机的登陆认证,银行 ATM 、 POS 终 端等的安全认证,蜂窝电话, PDA 的使用认证等等,都离不开可靠安全的生物 特征识别。 可见, 生物特征识别不但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还有不可估量的国家信 息安全效益。 长期以来, 验证身份的方法是验证该人是否持有有效的信物, 如照片、 密码、 钥匙、 磁卡和 IC 卡等。 从本质上来说, 这种方法验证的是该人持有的某种 “物” , 而不是验证该人本身。只要“物”的有效性得到确认,则持有该“物”的人的身 份也就随之得到确认。这种以“物”认人的办法存在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 “物” 的丢失会导致合法的人无法被认证, 以及各种信物容易被伪造、 破译。 网络环境 下, 密码作为身份识别的标志已被广泛采用。 但是密码容易被遗忘, 也有被人窃 取的可能,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为了进行身份验证而采用自动化技术测量其身体特征 或个人行为特点, 并将这些特征或特点与数据库的模板数据进行比较, 完成认证 的一种解决方案,被评为 21 世纪十大高科技之一。生物特征识别是目前最为方 便和安全的识别技术, 并且生物特征识别产品均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 容易与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1997 年比尔盖茨曾这样预言: “生物识别技术即利用人的生理特征, 如指纹、 虹膜等来识别个人的身份, 将成 为未来几年 IT 产业的重要革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在我国,指纹识别技术从2000年以后,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众多胸怀宏图的企业和个人,开始为这项看似神秘的前沿技术而勤耕不辍。近些年随着指纹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熟,以电场式(真皮感应)指纹传感器为主的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得到了重视,在指纹识别软硬件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日趋成熟的基础上,扩大指纹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市场领域成为了当今指纹技术研究的重点。目前普遍采用的脱机式指纹识别系统硬件结构是由指纹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外围控制电路组成的。指纹识别模块中多采用DSP作为处理芯片,外部还扩展了许多存储器和外围设备,存在着体积难以进一步减小、制作调试工艺复杂、造价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指纹识别技术在指纹汽车锁、指纹枪械、指纹掌上或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要求嵌入式应用的广阔领域,极大地影响了这项技术地普及和推广。1.2.1国外(1)指纹识别的起源:指纹身份识别是最古老的防伪技术,现在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成为身份识别的重要手段。对指纹的研究,最开始属于生物遗传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也是人类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指纹作为皮肤纹理学研究的三大对象之一,在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应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国家。公元前7000年到6000年以前,在古叙利亚和中国,指纹作为身份鉴别已经开始使用。考古发现,一些粘土陶器上留有陶艺匠人清晰可见的指纹图案。 (2)指纹识别的研究与发展历程:19世纪初,科学研究发现了至今仍然承认的指纹的两个重要特性:没有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惟一性);指纹的样式终生不变(稳定性)。这个研究成果使得指纹在刑事侦查中得以正式应用。1823年,珀金杰(J.Purkinie)首次将指纹纹形分成了9类;1858年,赫谢尔(W.Herschel)规定与官方定契约必须捺指纹;1880年,福尔茨(HenryFauld)发表了指纹认证的论文,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指纹的个体性和惟一性。指纹惟一性的发现,使得指纹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鉴别方法而得到采用。1889年,亨利(E.R.Henry)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指纹细节特征识别(Minutia-Based)的理论,并提出了用指纹识别来进行确定罪犯身份的设想,从而奠定了现代指纹学的基础。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采用Minutia-Based的指纹识别算法仍是主流。1892年,英国的弗朗西斯盖尔顿(FrancisGalton)对指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写了Fingerprint一书,向世人介绍了用于单个指纹分类的细节特征,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指纹学,完善地建立了一整套指纹识别的方法,并且用于刑事侦察中对犯罪嫌疑人的甄别和鉴定。20世纪60年代,由于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处理图形图像,人们开始着手研究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指纹。FBI开始了指纹的自动识别。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陆续在许多国家展开。70年代,美国政府派ScandiaLabs调查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结论是指纹识别是最具潜力和准确率最高的识别技术,这一调查使得大批研发工作集中到指纹识别算法和系统集成上来。80年代,个人电脑和光学扫描这两项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使得它们作为指纹取像的工具成为现实,从而使指纹识别可以在其它领域中得以应用。90年代后期,低价位取像设备的引入及其飞速发展,以及可靠的比对算法的研究发展,为个人身份识别应用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也为指纹识别算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最近几年,指纹识别技术从警用走向民用,从专用走向公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前沿高科技之一,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微软公司推出了可单独操作的指纹辨认器;IBM也开始出售附有指纹辨认器的手提电脑;韩国LG电子公司推出的一种手机,底座附有硅晶片,用户只有把手指在底座抹一下才能启动手机。 1.3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是以指纹识别技术为基础,利用指纹识别算法,图像处理技术和DSP技术相结合,将验证的可靠指纹识别算法移植到系统上,采用特定的驱动模块进行通讯来控制电子锁的开关(闭合),从而设计了稳定可靠,快速识别的指纹锁。本文围绕这一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了研究,首先我们对指纹识别的硬件进行了原理图的设计制作,画PCB电路板,制作实物PCB,并对其进行焊接和调试,最终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次我们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我们要设计出可靠的指纹识别算法和设计驱动指纹锁的程序,以此来驱动硬件电路。本设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就是指纹处理另一块则是门锁的驱动电路,只有把两者现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的实现其功能。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1)指纹锁硬件的整体设计与实现。其中包括指纹算法模块和控制电路的硬件驱动。(2)采集指纹图像的实现。(3)输入的指纹与录入指纹库进行对比的程序实现。(4)指纹锁硬件驱动电路的设计。(5)程序的移植。 本文是基于DSP指纹锁的研究,通过指纹采集器采集到的指纹数据与指纹库里的数据进行对比 若不同既不通过,若相同者则传递一个高信号给驱动电路,当驱动电路得到高信号时,说明指纹验证成功可以去开门。我们设计了一段延时,在一段时间内人没有手动的去推开门,门锁又会成闭合状态,此时需要人从新去验证指纹,我们通过在门上安装一个干簧管来判断人是否去推开了门。 第二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2.1 系统总体设计2.1.1系统功能描述研究方法:本课题设计的是基于半导体采集的指纹门锁的设计,通过指纹信号来控制门锁的开关,可靠性强,安全性能高,速度快,非常的方便,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技术路线: 总 体 设 计指纹识别电路设计PCB板的设计门锁驱动及电源电路设计 联机调 试元件安装 与调试本文是基于DSP指纹锁的研究,通过指纹采集器采集到的指纹数据与指纹库里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实现门锁的开关。实验方案: 本课题主要是以指纹识别技术为基础,利用指纹识别算法,图像处理技术和DSP技术相结合,将验证的可靠指纹识别算法移植到系统上,采用特定的驱动模块进行通讯来控制电子锁的开关(闭合),从而设计了稳定可靠,快速识别的指纹锁。本文围绕这一相关的理论知识展开了研究,首先我们对指纹识别的硬件进行了原理图的设计制作,画PCB电路板,制作实物PCB,并对其进行焊接和调试,最终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其次我们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我们要设计出可靠的指纹识别算法和设计驱动指纹锁的程序,以此来驱动硬件电路。2.1.2系统总体框架驱动电路模块框图:2.2 系统单片机2.2.1单片机的选择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单片机硬件特性:1、主流单片机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个16位定时/计数器、4个8位并行口、全双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2、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模块化;3、单片机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时无故障;4、处理功能强,速度快。5、低电压,低功耗,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6、控制功能强7、环境适应能力强。本课题中我们选用的是STC系列的单片机。STC公司的单片机主要是基于8051内核,是新一代增强型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速度快812倍,带ADC,4路PWM,双串口,有全球唯一ID号,加密性好,抗干扰强.单片机工作的三个条件分别是电源、时钟晶振、复位。当单片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我们首先就要检查这三个条件,用电压表或者万用表检测他的电源和接地脚,检测两个引脚之间的电压是不是5V左右;对于时钟晶体振荡有没有正常工作,我们最好用示波器进行检测,看能否检测到相应频率的正弦波脉冲;复位检测比较简单,单片机的复位电平一般是高电平复位,单片机在接通电源的时候一般复位引脚上会出现5V左右的高电平,另外在按下复位按键时,复位引脚上也会出现高电平,用一般的电压表或者万用表都可以进行检测22.2.2芯片的介绍本课题我们选用的是STC12C5204AD芯片作为指纹锁驱动电路的核心芯片,我们用的是16引脚的,这样我们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该芯片的引脚。芯片引脚图如图所示:图2.2.2STC12C5204AD引脚图在驱动电路里该芯片的1引脚我们用来接复位电路的,2、3引脚是串口我们用来接指纹模块信号的输入,4、5引脚用来接晶振电路,8引脚接地,10引脚接干簧管输入,13引脚接发光二极管(此二极管是用来判断是否有指纹信号进入),14引脚接另一个发光二极管(此二极管是用来判断是否录入指纹),15引脚是用来接电磁锁的,16引脚接电源VCC。STC12C5204AD 系列主要性能:高速:1 个时钟/ 机器周期,增强型8051 内核,速度比普通8051 快812 倍;宽电压:5.53.3V;增加第二复位功能脚;增加外部掉电检测电路(P1.2),可在掉电时,及时将数据保存进EEPROM(正常工作时无需操作EEPROM);外部低压掉电检测(P1.2/EX_LVD;)低功耗设计:空闲模式,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工作频率:035MHz,相当于普通8051:0420MHz;时钟:外部晶体或内部RC 振荡器可选,在ISP 下载编程用户程序时设置;4K 字节片内Flash 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10 万次以上;256 字节片内RAM 数据存储器;芯片内EEPROM 功能,擦写次数10 万次以上;ISP / IAP,在系统可编程/ 在应用可编程,无需编程器/ 仿真器;8 通道,8 位高速ADC,速度可达30 万次/ 秒,2 路PWM 还可当2 路D/A 使用;4 个16 位定时器,兼容普通8051 的定时器T0/T1,2 路PCA 实现2 个定时器;可编程时钟输出功能,T0 在P3.4 输出时钟,T1 在P3.5 输出时钟;硬件看门狗(W D T );全双工异步串行口(UART),兼容普通8051 的串口;通用I/O 口(13个),复位后为: 准双向口/ 弱上拉(普通8051 传统I/O 口)可设置成四种模式:准双向口/ 弱上拉,推挽/ 强上拉,仅为输入/ 高阻,开漏每个I/O 口驱动能力均可达到20mA,但整个芯片最大不得超过55mA。选择S T C 12C5201AD 系列单片机的理由:无法解密,采用宏晶最新第六代加密技。超强抗干扰:1 、高抗静电(E S D 保护),整机轻松过2 万伏静电测试。2 、轻松过4KV 快速脉冲干扰(EFT 测试)。3、宽电压,不怕电源抖动。4 、宽温度范围,-4085。1 个时钟/ 机器周期,可用低频晶振,大幅降低E M I。超低功耗:1 、掉电模式: 典型功耗 0.1 A。2 、空闲模式: 典型功耗 1.8mA。3、正常工作模式: 典型功耗 2.7mA - 7mA。4、掉电模式可由外部中断唤醒,适用于电池供电系统,如水表、气表、便携设备等。在系统可编程, 无需编程器, 无需仿真器,可远程升级。内部集成高可靠复位电路,外部复位电路可彻底省掉,当然也可以继续用外部复位电路。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1.2.1国内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电路的设计是整个设计的实质部分。将每一部分按照总体框图的要求设计好,才能保证整体电路的质量。为我们下面的程序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电路的设计步骤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根据总体方案对单元电路的要求,明确单元电路的功能、性能指标。注意各单元电路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的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尽量避免使用电平转换电路。第二步:选择设计单元电路的结构形式。通常选择学过的熟悉的电路,或者通过查阅资料选择更合适的、更先进的电路,在此基础上高度改进,使电路的结构形式最佳。在选择电路时充分考虑经下几个问题: (1)电路的功能满足要求。(2)电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3)电路的性能稳定、通用性强。第三步:画出单元电路电路图。3.1 指纹锁驱动电路3.1.1整体电路的介绍指纹锁驱动电路原理图如图3.1所示:指纹锁驱动电路原理图3.1此电路是以STC12C5204AD芯片为核心所构成的一个门锁驱动电路,电路主要有电源电路、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组成。J4端口我们是用来接12V的电源输入,12V的电压在经过7805转换成5V电压给单片机芯片供电,J5端口接指纹模块(指纹信号输入),J1端口接一个干簧管(用来判断指纹通过后人是否去推开门),J3端口接电磁锁,此电路中还借了两个指示灯,一个是用来判断指纹识别是否成功,若成功则灯亮反之则灯不亮,另一个是用来判断是否录入指纹,我们加了一个按钮开关用来录指纹的(存入指纹库)。指纹锁驱动电路PCB图如图3.2所示:指纹锁驱动电路PCB图3.2 第四章 系统软件件的设计4.1 驱动电路4.1.1 指纹录入指纹录入流程图如图4.1.1所示:开始指纹录入,生成特征值,特征值入库,同时将位置号+1等待指纹录入按钮按下指纹录入按钮是否按下结束 指纹录入流程图4.1.1 等待手指按下 手指是否按下采集是否成功4.1.2开门开门程序流程图如图4.1.2所示:开始等待手指按下延时5秒是否完成No手指是否按下NO YseLED灯灭,门锁弹出Yes手指是否配对No结束YesLED灯亮,门锁缩进延时5秒 门是否打开YesY4.2 驱动电路结论论文应有结论。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精炼。文字必须简明扼要。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不要简单重复罗列实验结果,要认真阐明本人在科研工作中创造性的成果和新见解,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见解的意义。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作出客观的叙述。应严格区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特别是导师的)科研成果的界限。不用此信息时,删除此框。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部分在论文中具有重要作用,表明该论文参考了某些有关资料,从而作为评价该论文的依据之一。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查阅后,主要的及公开发表过的。参考文献必须引用原始文献,引用人必须阅读过该文,按正文中引用文献标注顺序,依次列出。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列出。参考文献的基本样式:一、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 修订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50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3 日荻原朔太郎著;于 君译. 诗性的哲学散步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4 Morton L T. Use of medical literatureM. 2nd ed. London: Butterworths, 1977: 308312二、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 张文修,丁雪梅. 构筑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调节机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9):796 陶仁骥. 密码学与数学J. 自然杂志,1984,7(7):5277 Hewitt J A.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1984,28(3):205218三、专著及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见: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8 张光斗也谈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见:林功实立足国内培养跨世纪研究生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051109 廖文武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估发展历程见:叶绍梁等第二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研讨会论文集上海,1997。1四、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0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人民日报,1998-12-25(10)五、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1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六、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2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七、文件序号 文件发布者. 文件题名. 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3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学位20021号,2002-03-11八、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