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设计比赛终稿.doc_第1页
布线设计比赛终稿.doc_第2页
布线设计比赛终稿.doc_第3页
布线设计比赛终稿.doc_第4页
布线设计比赛终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区子系统设计1、 设计等级工作区的信息点的数量,主要涉及到综合布线的设计等级。本旧楼改造综合布线系统按综合型设计等级,即教师,辅导员及领导办公室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而教室及会议室没个工作区有一个信息插座。2、 工作区估算根据GB/T50311-2000关于工作区的界定,一个工作区的面积按510估算,按照本建筑物的结构定为每个工作区为7。利用建筑物工作区数量的估算公式Z=SPZ为工作区总数量,S为建筑物实际工作区域的面积;P为单个工作区的面积得出工作区面积的分配表如下 单位()办公室工作区教室及会议室工作室一层12*4*72*7*8二层9*4*77*8+7*12三层14*4*77*8得出工作区数量的分配表如下 单位(个)办公室工作区教室及会议室工作室一层4816二层3620三层5683、 信息点数量在确定设计等级和工作的数量后,建筑物信息点的数量按以下估算公式计算:M=ZN+(Z)R式中,M为建筑物总信息点数;Z为工作区总数量;N为单个工作区配置的信息插座个数,其取值为办公室取2,会议及教室取1;R为余量百分数,其取值为3.根据工作区数量的分配表及估算公式可得出每层信息插座数量表如下 单位(个)办公室工作区教室及会议室工作室一层9816二层7420三层11584、 工作区连接件工作区连接件包括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适配器及扩展软线等。连接件用户自备。工作区子系统布线由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的连线组成,是插座到用户终端的区域,包括所有用户实际使用区域。信息插座采用地面安装形式,也可以采用墙面安装方式。信息插座选择:信息插座选用美国耐威RJ45型插座。墙面安装插座盒底边距地300mm,在地面插座盒内和墙面信息插座旁安装单相三孔电源插座。工作区子系统为满足信息高速传输具体情况,性能全部超过国际标准ISOIS 11801的指标。而数据点采用普天超5类RJ45信息插座模块,其功能100MHz时其最差线对近端串音衰减高达44dB。专利设计的全金属化簧片结构,无印制板,确保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模块化设计,免接线工具,使用灵活方便,后部压线盖设计更合理。模块安装方法:1.将双绞线按模块上标明的颜色对应插入;2.将上面板往下扣好,保证每条线都对应入槽;3.将模块扣上面板;插座面板选择:使用耐威墙面新K2系列双位插座面板,并具有防尘弹簧盖板,其功能有单口、双口、斜角双口三种规格,PC材料,面板上有标识块用于端口标记,专利防尘门,可安装普天系列插座模块,外形尺寸:8686mm。可配合底座明装盒或暗盒使用。面板安装方法:1.将接好的模块卡在面板上;2.标记块标识信息口的用途,安在面板上;3.端口号可用不干胶贴在外框面板反面,以便于管理;4.将面板盖好。二、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1、概述及系统拓扑结构水平子系统由连接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工作区信息插座和用于将插座延长到设备的连接线等组成。此旧楼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即水平子系统的线缆一端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端接,另一端与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连接。2、信息插座确定信息插座盒的类型每个工作区至少配置一个安装信息插座的插座盒,因考虑到此建筑为旧楼改造,因此采用表面安装式信息插座。信息插座采用双孔信息插座。数量为信息点的一半。3、水平子系统的线缆1、铜缆解决方案此旧楼为办公及教学用途,因此建筑物信息传输性能要求支持100MHz和622MHz的ATM应用即可。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铜缆。2、水平布线电缆用量的估算1、确定信息插座的数量2、此建筑物为教学及办公用途,楼层配线间默认为最楼梯间,考虑到此为旧建筑,因此采用PVC线槽布线方式,安装方式是把主线槽固定在建筑物的走廊天花板与墙壁的结合处,进入房间后沿地脚线引致信息插座的位置。3、确定水平子系统线缆类型4、水平电缆用量的估算:确认里楼层间距离最远的信息插座位置的最长走线(A)确定离楼层间距离最近的信息插座位置的最短走线(B)按照可能才哟哦那个的电缆路由测量每个最长及最短连接电缆走线距离计算平均电缆长度AL=(A+B)/2;计算上下浮动电缆长度S=AL10确定每个配线间的端接容差(C)确定工作区落差长度(D)计算每个服务区域的总平均电缆长度T=AL+S+C+D;计算每箱电缆走线数N=305(m)T计算每个服务区域电缆用量M=HN(H为服务区域信息点数)水平子系统设计用电缆工作单服务区号服务区域点数最长电缆走线最短电缆走线平均电缆长度浮动电缆长度配线间端接容差工作区落差长度总平均长度电缆走线数/箱服务区电缆用量/箱一层11443.211.227.22.764.540.47.515.2二层9443.211.227.22.764.540.47.527.7三层12343.211.227.22.764.540.47.516.4三、垂直子系统的设计采用垂直线槽安装方式。垂直子系统是用来连接设备间和管理区子系统之间的线缆,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本方案的垂直子系统指连接中心机房至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光纤和大对数电缆。主干光缆采用6芯多模室内光缆,带宽可高达1Gbps以上,可提供高品质数据传输通道;支持的千兆位以太网的传输距离具有比国际标准更为优良的性能表现。大对数电缆采用3类25对铜缆;大对数电缆的对数与管辖区域的语音点按2:1的比例配置。楼层配线间的主干光缆按两用两备配置,保证每台48口楼层交换机都有1对独立光纤连接,并留有余量。采用光纤作为主干传输介质具有:支持距离长,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不受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的影响;在同一根光缆中,具有邻近各根光纤之间没有串扰、保密性好、线径细、体积小、重量轻、衰耗小、误码率低等优点,大大提高网络可靠性,同时使系统具备极高的升级能力,可支持目前及将来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如FDDI、ATM,100BaseT及1000Base-T等。垂直子系统设计工作单配线间位置楼层号房间功能房间数量工作区数量信息点类型信息点数铜缆数量(25对)光缆数量楼梯配电间一层办公室1248语音4944数据49教室及会议室216语音81数据8楼梯配电间二层办公室936语音3734数据37教室及会议室220语音101数据10楼梯配电间三层办公室1456语音5744数据58教室及会议室18语音41数据4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机柜中的电缆、连接模块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中心机房中的公共设备与各管理间子系统的设备互连,从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主配线机柜采用19英寸42U规格机柜,除安装配线设备外,还可放置网络设备;机柜材料选用金属喷塑,并配有网络设备专用配电电源端接位置。此种安装模式具有整齐美观、可靠性高、防尘、保密性好、安装规范的特点。110系列配线架的容量通用公式如下:信息插座数/配线架最大端接线路数=配线架数目100对110配线架每个配线架端接信息点数量为2424口系列模块配线架容量通用公式如下:信息插座数/配线架最大端接线路数=配线架数目 鉴于此建筑物的结构,将一层设备间及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体,即用同一机柜。数据中心机房-设备清单设备名称 单位数量24口模块配线架个724口光纤配线架个3ST光纤接头个12100对110配线架个742U标准机柜个1 对数据中心机房的整体要求: 1) 本工程的数据中心机房应按机房要求装修,并考虑防雷和接地,及配套的UPS电源。 2) 总配线室应避免电磁干扰。 3) 室内天花板高度不应小于2.5米; 4) 机房室内应铺设高约0.250.3m的防静电架空地板,为地下配线提供方便;活动地板平均荷载不小于500Kg/m2; 5) 机房里应备有合适的接地端子,建议独立接地,接地电阻阻值小于1; 6) 机房内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0%;,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 7) 机房面积不应小于14M2,室内应洁净、干燥、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等)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8) 机房内的电源插座宜按计算机设备电源要求进行工程设计,便于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的使用;1) 楼层配线间是各管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配线间所有网络系统配线架统一安装在19”标准机柜中,以达到保护、防尘的作用;2) 楼层配线间用于将工作区的水平线缆与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垂直线缆相连接,或形成网络链路; 3) 楼层配线间用于安装模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BIX交联模块及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 1.2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应用的设备 1) 水平24口配线架:0095E24U24P水平超5类铜缆的管理均采用24口模块化超5类配线架PM2150-24来管理。该配线硬件精巧的模块化设计,确保其性能,可靠性、兼容性以及快捷,简易的安装等特点。独特的旋转配线模块(DMS)设计,确保了快捷简易的安装及正面和背面的接入安装可选。为简化管理而设计的内设跳线和电缆走线架,及色码标签和图标。 2) 语音主干配线架: 110DW2-100采用100对110型配线架连接3类25对语音主干电缆,并配相应的线路管理单元110B3。 110DW2双绞线配线架管理主干系统,具有密度高、结构紧凑,性能价格比好等优点。3) 光缆配线架:600A2机架式光纤配线架采用600A2管理主干的6芯多模光缆及水平光缆,600A2可以通过相应的光纤跳线接到光集线器或交换机上,每个600A2可以支持12芯ST多模光纤接头,也可以容纳12芯SC光纤连接头。在本项目中全部采ST光纤连接头。 4) 光纤跳线光纤跳线:光纤跳线采用多模ST/SC两芯光纤跳线。由于成品光纤跳线稳定性很高,这样保证了系统性能。 管理间环境要求由于管理间内要安装网络设备,因此管理间需进行必要的装修或设在同等条件的办公室内, 并配备照明设备以便于设备维护。同时为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管理间内应配备UPS独立供电回路及电源插座,每管理间功率不小于400W。1) 室温应保持在18至27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0%55%; 2) 保持室内无尘或少尘,通风良好,亮度至少达30英尺*烛光; 3) 安装合适的消防系统; 4) 使用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5) 提供合适的门锁,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6) 尽量远离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和电磁干扰源(如发射机和电动机); 7) 设备间的地板负重能力应为500kg/平方米。 8) 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要求,在配线间采用19”标准机柜。 9) 结构化布线系统中典型的配线间,其可以走进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标准的天花板高度为240cm,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1M,向外开。在主、楼层配线间,最好有供放置设备的设备柜,其大小可按设备的尺寸而定。在设备间尽量将设备柜放在靠近竖井的位置。各层管理子系统配线间列表设备名称 二层(单位:个)三层(单位:个)24口模块配线架2324口光纤配线架11ST光纤接头44100对110配线架2342U标准机柜11综合布线系统设备清单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品牌单位数量1超五类RJ45信息模块ALL-LAN系列美国耐威3312双口信息面板美国耐威3314跳线美国耐威3315超五类4对非屏蔽线缆美国耐威624口超五类配线架美国耐威127语音跳线美国耐威83类25对电缆美国耐威149110P配线架美国耐威1210六芯多模光纤美国耐威1211机架式光纤配线架美国耐威41242U标准机柜美国耐威213水晶头美国耐威33114尾纤美国耐威防雷6.7.1设计依据及原则1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BG50057-9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9361-882设计原则由于机房雷电防护系统对所保护系统的业务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雷电防护系统应具备先进性、可靠性、易维护、易升级等方面的突出特性。3.防雷防浪涌及接地系统3.1实施防雷工程主要就是要保证机房设备安全运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质量,在各点进行不同等级的防雷保护。根据办公楼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防雷措施:1对信息中心机房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2对监控机房等进行全方位的防雷接地保护;3对室外摄像头进行电源、视频、控制线路进行全面保护;3.2机房内部防雷辅助措施1为了保证在机房内的工作人员不受静电及电磁脉冲的危害,需在静电地板下做均压网,且均压网与接地做良好的连接。使整个机房内地板的电位一致。2需将静电地板下方的支撑钢架与均压网做良好的电气连接,使静电地板上积累的电荷有良好的泻放通道。3将机房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的金属表面与均压网汇流排做良好的电气连接6.7.2接地保护综合布线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接地是提高应用系统可靠性、抑制噪声、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在进行布线设计施工前,都必须对所有设备,特别是应用系统设备的接地要求进行认真研究,弄清接地要求以及各类地线之间的关系。如果接地系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系统设备的稳定性,引起故障,甚至会烧毁系统设备,危害操作人员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和设备的接地,按不同作用分为直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及屏蔽接地等。1接地系统1.1机房独立接地要求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中对接地的要求: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应4欧,本设计的接地电阻2欧,以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房设独立接地体接地网,要求接地桩距离大楼基础15-20米。1.2机房接地系统计算机接地系统是为了消除公共阻抗的合,防止寄生电容偶合的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如果接地与屏蔽正确的结合起来,那么在抗干扰设计上最经济而且效果最显著的一种,因此,为了能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针对不同类型计算机的不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接地系统。线路防护进入建筑物的所有线路必须安装电涌保护器,低压配电线路应设计三级保护。技术参数SPD1:选用I级分类试验冲击电流Iimp通过幅值电流不小于35KA(10/350s),残压小于4KV;SPD2: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5KA(8/20s),残压小于1.5KV;SPD3:选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3.5KA(8/20s),残压小于1.2KV;产品验收所有产品必须具有国家相关部级质检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7线槽及线缆布设要求 7.1安装前注意事项主机房内预留接地端子,接地线与建筑共用接地系统连成一体。各楼层配线柜单独接地,接地导线截面为20mm2,各段金属桥架和钢管应保持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做良好接地。由于网络布线工程实施设计对布线的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实施的设计机构应慎之又慎。在实施设计时应注意。7.2符合规范化标准结构化布线的实施设计不仅要做到设计严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还要使其造价合理,符合规范化标准。国际和国内对结构化布线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一系列规范化标准,这些标准对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做了明确的定义,规定了其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7.3线槽线缆布设要点PVC管道布设管道可以明敷或预埋,在线路中间要注意管道的拐弯半径必须满足线缆最小半径要求。金属管道和强电系统保持足够距离,并且保护接地。金属桥架安装金属桥架用于本设计弱电系统的线缆敷设,所以其大小要求考虑所有弱电系统线缆的使用,要注意桥架的拐弯半径必须满足线缆最小半径要求。金属桥架要尽量和强电系统的管线保持足够距离,并且保护接地。布线线缆每个系统线缆在管道和桥架内要求分开布放、绑扎,在布线缆时,避免拉力过大和不匀,线缆头要有标签编号,方便识别。8综合布线测试与验收8.1综合布线测试标准根据TIA/EIA 568标准,GB/T 8401标准连线的性能取决于电缆特性、接插硬件、跳线、各个连接点以及安装与维护的方法。针对已凭据TIA-568标准设计的电缆工程所进行的后阶段性能测试的验收测试规格。超五类电缆系统测试内容简述AANSI/TIA/EIA56852000和ISO/IEC11801:2000是正式公布的超五类D级双绞电缆系统的现场测试标准,也有符合该标准e级精度要求的测试仪(如Fluke DSP-4X00系列)。超五类电缆系统的测试内容,除了五类电缆系统的四项基本测试项目外,还有回波损耗、衰减串扰比(ACR)、综合近端串扰(PSNEXT)、等效远端串扰(ELFEXT)、综合远端串扰(PSELFEST)、传输延迟、迟延偏离、环路电阻与阻抗等。8.2双绞线验收测试标准国际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 TIA/EIA 568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讯行业标准通讯行业标准 YD/T926.2-1997 neq ISO/IEC11801:1995验收测试项目(1)双绞线测试项目 长度长度有物理长度与电气长度二种。所定义基本链路/通道的物理长度是两个端点之间的电缆物理长度总和。通过测量电缆物理长确定。电气长度由信号传输延迟导出,并依绞合的螺旋线(结构)和介质材料而定。基本链路的物理长度是94M。通道的最大物理长度是100M(含快速边线与快速连线) 线序 根据EIA/TIA568国际标准,RJ45头线对顺序为:按1、 2、 3、 4、 5、 6、 7、 8顺序排列。第一对线:第1根线(白绿色)与第2根线(绿色)第二对线:第3根线(白橙色)与第6根线(橙色)第三对线:第5根线(蓝色)与第6根线(白蓝色)第四对线:第7根线(白棕色)与第8根线(棕色)一般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只使用双绞线的第1、2对线。衰减 由于集肤效应、绝缘损耗、阻抗不匹配、连接电阻等因素,造成信号沿链路传输损失的能量,称之为衰减。衰减是针对“基本回路”“通道回路”信号损失程度的量度。最坏线对的衰减应小于以下“基本回路”“通道回路”允许的最大衰减值。链路的衰减不应超过下表所列的数值。衰减是在基本链路或通道中信号损耗的测量,由一条链路内所有线对的最坏情况下的衰减值为基准确定。现场测试仪报告衰减值和在不合格点上的频率,或对一个合格状态的在最大衰减值的频率。近端串音电磁波从一个传输回路(主串回路)串入另一个传输回路(被串回路)的现象称为串音,能量从主串回路串入回路时的衰减程度称为串音衰减。在布线系统中,近端串音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布线系统都应通过衰减的测试,而且衰减的测试必须从两个方向进行,也就是双向测试。近端串音的损耗应达到或超过下表的数值,近端串音是一个在UTP上布线链路内信号从一个线对耦合至另一个线对的度量。在某链子路的近端一个送入平衡信号的线对线对作为干扰对。同时在近端测量被干扰线对上所感应出的差动信号。现场测试仪对于合格条件,报告最坏状态下的Next边限值,其中衰减与近端串音是使用现场仪表,对已安装UTP布线系统链路的扫描/步进频率电压测量中得到的。 回波损耗36线对的最坏情况是在频率为45.0MHz时发生的,此结果我们可以接受, 因为最坏点要比标准所规定的好1.4dB。但是,即使出现负值,我们也可以不关注这些点,因为这段范围对我们的测试结果没有影响。另外,当链路长度很短的时候, 可能整个频率段都会落在3dB的范围之内。但是,人们不要忘记回波损耗产生的根本原因,即电缆性能和电缆与各连接器的连接。 环路电阻环路电阻(20时): 176/Km容抗: 54nF/100m阻抗: 10015 阻抗阻抗 ( Ohm ) 107 - 111 (2)双绞线测试参数频率 MHZ基本链路最大衰减(DB)(ATTENUATION)水平电缆长度:90M设备连线长度为4M温度20度 基本链路最小近端串音(DB)(NEXT)最坏对组合(3)综合布线连接方式测试水平布线测试连接方式基本连接方式基本连接是指通信回路的固定线缆安装部分,它不包括插座至网络设备的末端连接电缆。基本连接通常包括:水平线缆、双端测试跳线。其中,和。连接到测试仪上的连接头不包括在基本回路的定义中。说明:信息出口或转接点和水平跳线之间的连接线;测试跳线;测试跳线通道连接方式通道连接是指网络设备的整个连接。通过通道回路测试,可以验证端到端回路(包括跳线、适配器)的传输性能。通道回路通常包括:水平线缆、工作区子系统跳线、信息插座、靠近工作区的转接点及配线区的两个连接点。其中、。连接到测试仪上的连接头不包括在通道回路中。说明:工作区设备跳线;转接线;水平布线;快接式或卡接式跳线;通信配线架设备跳线;区域测试仪有、的公司产品。水平布线光纤测试连接方式光纤链路长度只要在楼宇内进行,就不受严格限制。楼宇内主干布线楼宇使用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和大对数铜缆布线均可,测试起点为楼层配线架,测试终点为楼宇总配线架,主干链路长度。8.3光缆测试测试标准:光缆传输性能的测试可参照GB/T 8401执行。(1)光衰减无论是水平布线子系统,建筑物主干布线子系统还是建筑群主干布线子系统,光缆中的每芯光纤的光衰减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值。光缆布线各子系统光衰减类型子系统单模光衰减(dB)(1310nm) 单模光衰减(dB)(1550nm) 多模光衰减(dB)(850nm) 多模光衰减(dB)(1300nm)水平布线(100m)2.22.22.52.2建筑物布线(500m)2.72.73.92.6建筑群布线(1500m)3.63.67.43.6(2)全程光衰减由若干子系统组合成的光缆布线链路,在工作波长点,每芯光纤的全程光衰减不应超过11dB。(3)光缆布线系统的测试元素及标准楼宇内布线使用的多模光纤,其中主要技术参数为:衰减、带宽。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链路的传输窗口1多模光纤:芯线标称直径或,波长时最大衰减为最小模式带宽为;波长时最大衰减为最小模式带宽为。2单模光纤:芯线符合,型号或标准。或波长时最大衰减为,截止波长应小于;时色散应,时色散应。3光纤连接硬件:最大衰减为;最小反射衰减:多模,单模。8.4对测试仪表的性能和精度要求测试仪表的性能要求符合下述要求,按时域原理设计的测试均可用于综合布线现场测试。(1)在测量范围内,测量最大步长不大于,在测量范围内,测量最大步长不大于,以上测量步长特定,上述测量扫描步长的要求是满足设计量和近端串扰指标测量精度的基本保证。(2)用于五类以下(含五类)链路测试,测量单元最高测量频率极限值不低于。在测试频率范围内应能提供各测试参数的标称值和阈值曲线。用于高于五类的链路参数时,参数系统测量频率应扩展至在参数频率范围内提供各测试参数的标称值和阈值曲线。(3)每测试一条链路时间不大于,且每条链路应具有一定的故障定位诊断能力。(4)具有自动、连续、单项选择测试的功能。测试仪表的精度要求测试仪表的精度表示综合布线电气参数的实际值与仪表测量值差异程度,测试仪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测量数值的准确性,用于综合布线现场测试仪表至少满足实验室二级精度,具有向上溯源能力,测试仪本身参数与参数频率直接有关。光纤测试仪测量信号动态范围。(1)测试判断临界区测试结果以“通过”和“失败”给出结论,由于仪表存在测试精度和测试误差范围,当测试结果处在“通过”和“失败”临界区内时,以特殊标记如“”表示测试数据处于该范围之中。测试数值处于该区时,即使报告“通过”,也应视为已接近“不通过”的危险边缘,应做为“不通过”处理。(2)测试接头误差补偿由基本连接方式和通道方式可知,在定义链路时并未包括测试仪远、近两端的接头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