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第4标段监测方案.doc_第1页
南水北调第4标段监测方案.doc_第2页
南水北调第4标段监测方案.doc_第3页
南水北调第4标段监测方案.doc_第4页
南水北调第4标段监测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毕业设计文件 设计题目: 对南水北调东干渠第四标段盾构施工监测方案的分析 专业:公路机械化施工技术姓名: 张文宇 班级: 11251 学号: 21完成期限:2013年11月25日至2014年03月07日指导教师:吴哲目 录1引言12工程概况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 3.1 工程地质条件3 3.2水文地质条件34监测的目的和意义44.1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44.2 测点布置原则4 4.3作业依据55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56监测的项目及方法76.1控制网的布设原则76.2基准点的布设:76.3监测项目设计86.4盾构施工监测方法86.5点位布设106.6分析及成果表述157监测的质量控制16 7.1初期控制167.2施工控制167.3监测控制167.4安全措施17结束语18参考文献19 2 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施工第四标段标,北京金河水务建设有限公司与中铁十四局联合体7#井6#井区间,本标段起止里程桩号为K13+852.69K12+216.15,中心导线全长1636.542mm,最小转弯半径为R=400m,包括7#、6#盾构始发井兼接收井7#-6#盾构区间,11#二衬施工竖井、1620#排气阀井、水机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自动化系统土建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永久安全监测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本标段的地理位置、线路走向及周边建构筑物情况见“图2-1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施工第四标段标平面示意图”。北五环北五环图2-1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施工第四标段标平面示意图第二章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 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貌单元主要为永定河冲洪积扇东北边缘,地形由西北向东南渐变倾斜,地面高程为3436m。局部为北小河、望京沟。填土:杂色、主要为素填土,主要成分为粘粉、碎石等,局部为杂填土。层厚14m,层底高程3234m。粉质粘土、粉土互层:褐黄浅灰色,可塑,含云母、有机质。层厚1213m,层底高程1922m,含有粉细砂夹层。两端底部分布有细中砂层粉质粘土:褐黄褐灰色、灰色,可塑硬塑,含云母、氧化铁。层厚715m,层底高程610m。分布连续稳定。细中砂:浅灰色褐黄色,饱和,密实,含云母,石英。层厚710m,层底高程-53m。分布连续稳定。底部为黄灰色粉质粘土。根据孔内波速测试成果,场地隧洞洞身影响范围内的土层的剪切波速分布为: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孔内剪切波速为240280m/s。细中砂:密实,标准贯入击数大于33击,孔内剪切波速为270295m/s。洞身穿越的地层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和细中砂2.2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段位于水文地质区段(仰山桥至环铁桥),工程区地下水埋藏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工程区连续分布有两层地下水:第1层地下水埋深为2.474.61m,水位高程25.0427.78m,全线普遍分布;含水岩组为细中砂。第2层地下水埋深为21.0027.20m,水位高程8.0111.63m,全线普遍分布;含水岩组为细中砂。另外粉质粘土层中的的薄层砂土透镜体及粉土赋含层间水。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及径流,地下水流向主要为由东南向西北。根据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本段历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面,近35年最高水位高程3133m。第三章 监测的目的和意义3.1监测的目的及意义由于地表的部分建筑以及地下分布的市政,电力和通信管线,管沟,若发生过量的沉降或位移,将会引起建筑物及管线的破坏。因此及时掌握开挖支护期间建(构)筑物的稳定性以及掌握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必须进行全面的监测。同时监控量测也是设计的要求,由于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结构设计目前仍以工程经验类比法和监控量测法为主。通过监测以达到以下目的: 1.及时掌握盾构环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2.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3.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类比资料;4.为确保盾构区间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5.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盾构施工的稳定。3.2测点布置原则1、按监测预设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设的测点布置在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状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4、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5、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6、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3.3作业依据监测工作遵循以下规范、规程及相关设计文件: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2、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3、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12987 915、 第三方监测设计指南6、 设计图纸及相应监测设计要求第四章 信息化施工和组织措施施工监测是施工决策的信息来源与施工管理的控制对象。通过测量收集到必要的数据,绘制各种时态关系图,进行回归分析,对支护的受力状况和施工安全做出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于施工中,调整施工措施,使施工过程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中。根据本标段工程规模和监测任务,拟成立监测组;由本项目部盾构施工机构中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负责监测点设计、布置和量测操作以及数据处理,并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总工程师。信息化施工流程图如下。分析地质情况制定监测计划施 工量 测数据处理分析施工状态评价价稳定性判别结构施工是否完成结 束修改支护参数数否否是是 信 息 化 施 工 流 程 图 盾构区间人员配备情况统计表 姓名职称专业学历工作年限职位备注李超工程师测绘工程大专7测量工程师薛新钢工民建大专4高级测量工张文宇机械施工大专实习中级测量工杨文韬机械施工大专实习中级测量工陈兴华机械施工大专实习中级测量工根据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配备以下测量仪器及工具(见表11所示): 施工测量仪器表 表1-1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精度1徕卡全站仪TCRA1201+台11,(2mm+2ppmD)2徕卡水准仪NA2台10.3mm/km3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套10.1mm/km4铟钢尺2m个20.1mm5水准铝合金塔尺5m个21mm6电脑台37卡西欧可编程计算器Fx-5800台18第五章 监测的项目及方法5.1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沉降监测控制网按照隧道沿线统一建立。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分级埋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整个工程的高程控制网由分段布设的独立网组成,均采用环路形式布网。5.2基准点的布设: 根据本区间段的土质情况,拟采用深埋式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结合的形式,深埋式水准基点埋深在2.53.0米之间(现场埋设时,基点底部以密实土层为基础),平面上位于隧道开挖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埋设时,首先用探钻机开孔至预定深度,钻孔完成后将专用的基准点内、外管依次下至孔内,并使带有水准标志的内管管底嵌入稳定地层,最后在外管外侧灌注混凝土填料进行固定。每个深埋式基准点安设完毕后,砌置保护井并加盖保护井盖。图为深埋式基准点的型式。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基准点进行常规的稳定性检查,以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5.3监测项目设计 为掌握盾构在区间掘进过程中,土体变形情况及盾构环结构侧向位移和周围地表周围建筑物等沉降情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设计值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各项监测内容的控制标准及警戒值如下:监测项目监测控制标准(mm)警戒值(mm)地表沉降+10/-30-20水平位移305.4盾构施工监测方法隧道施工监控项目及内容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周期1拱顶下沉的 监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拱顶的竖向位移。盾构拱顶中间布置一个观测点。衬砌环脱出盾尾后1次/天,距盾尾50m后1次/2天,100m后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2水平收敛监测做收敛点后,用收敛计测量收敛点间相对位移情况。和拱顶下沉同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有两三个收敛点。同上3盾构底部隆陷的监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盾构底部的竖向位移同拱顶下沉同一个断面,在盾构底部中央附近设一测点同上4盾构周围地表沉降的监测用精密水准仪观测盾构区间周围地表标高,并计算沉降量盾构掘进阶段按设计影响沉降同一断面处,每个断面按设计要求布点。 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2次/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5地下重要管线的监测用精密水准仪对重要管线,用水准观测并计算沉降量地下管线每515m一个测点,管线接头处或位移变化敏感部位与地表沉降相同6邻近建(构)筑物水准仪;全站仪或经纬仪;裂缝观测仪在地表沉降区域内的建筑物墙角做控制点周围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监测频率与地表沉降的观测频率相同。建(构)筑物裂缝监测频率按照控制两次观测期间裂缝发展不大于0.1mm及裂缝所处位置而定。5.2.1拱顶下沉的监测支护结构拱顶的竖向位移是盾构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监测项目,其目的是观测拱顶的绝对位移量,监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安全。布设监测点应选择典型拱顶处埋设测点。(1) 观测仪器 (1) NA2GPM3型精密水准仪、铟钢水准尺。 (2)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铟钢水准尺。(2) 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在隧道拱顶中部布置一个观测点。 (3) 观测频率 衬砌环脱出盾尾后1次/天,距盾尾50m后1次/2天,100m后1次/周,基本稳定后1次/月。(4)资料整理 及时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与拱顶下沉与距掘进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及时将观测成果(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汇报给项目总工程师及监理和业主相关部门。 5.2.3盾构底部隆陷的监测盾构环底隆陷量测断面与拱顶下沉量测断面设为同一断面,便于与拱顶位移相比较。盾构环中央附近设一测点,在拱顶量测下沉量时同时进行隧道底隆陷量测,断面设置与前相同。相应措施:如发现隆陷变化异常,查清原因后,汇报监理和总工采取增打长锚杆保证结构稳定。5.2.4盾构区间周围地表沉降的监测为掌握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周围下沉的范围和下沉量值以及裂缝的情况而设置的监测。1测量仪器 观测使用:(1)NA2GPM3型精密水准仪、2m铟钢水准尺(2把)。(2)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2m铟钢水准尺(2把)。5.5点位布设(1) 环境监测 包括隧道上方的地表及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测点的埋设和观测初始值在盾构到达前三天完成。(2)盾构进出洞监测点的布设原则 为适应盾构在新的介质条件下施工,优化施工参数,取得该盾构区间段的沉降控制参数,在盾构初始掘进及出洞的30m范围内,设立监测试验段。具体实施方案:在试验段30m之内,沿中线每10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垂直线路中线布设7个观测点,其中中线上埋设一个监测点,垂直中线两侧各埋设3个观测点,共计28个沉降观测点。下图为布点示意图。进出洞地面沉降点布设示意图地表沉降监测点平面分布图(3)正常掘进段监测点的布设原则正常掘进段沿隧道中线每30m布设一个沉降监测断面,每5米布设一个中线监测点,每个沉降监测断面布设7个沉降监测点,断面监测点距对应中线的距离为5m。(4)地表沉降监测点及墙体柱面监测点的布设 暴露式墙面监测点成型图地面钉式观测点成型图监测点的制作及埋设方法 在无路面的场地(或绿化地)布设直径1020mm,长80cm的钢筋桩,直接钉入地下,地面露出0.5cm,标志周围做保护(图三)。若为绿化带或草地直接将木桩打入地下并在木桩的顶端嵌入铁钉作为监测点。图三 无路面的场地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3观测频率 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2次/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4数据处理 监测时严格执行GB12987-9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按二等水准要求及时将观测成果汇总(本次沉降值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沉降变化曲线。5.2.5地下重要管线的监测管线沉降测点埋设示意图(1)观测仪器 观测使用NA2+GPM3型精密水准仪、2m分划为5mm的线条式铟钢水准尺(2把);(2)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2m铟钢水准尺(2把)。2.测点的布设在布置地表沉降监测点的同时,挖开地下管线上方覆盖土,直至露出管面,在管面上标注记号作为监测点,埋设200mm的钢管,钢管上方略低于地表面,用盖板将观测孔盖好,保护监测点;3.观测频率 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2次/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 4.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同地表沉降观测。5.监测跟随施工及时进行,根据观测的数据及时绘制测点沉降变化曲线。5.2.6地表建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1.测量仪器 观测使用莱卡TCRA1201+全站仪和配套棱镜;2.观测方法 观测时采用方向观测法;级全站仪,左右角各观测一个测回,左右角之和与360之差小于6。测量精度1,累计位移30。3.点位布置 在房屋拐角处做位移观测点(或者在房屋楼顶做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视实际情况而定。4.观测频率 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20m时12次/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2天;掘进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0m时1次/周;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基本稳定后,1次/月。5.资料整理 及时绘制点位位移时间变化曲线图。5.2.7地表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为了保障施工现场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周围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因为地表的不均匀沉降会对建筑物构成危害,致使建筑物会发生沉降、倾斜和产生裂缝。由于部分盾构需要通过建筑物下方,对地表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建筑物的监测有利于掌握盾构掘进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用NA2+GPM3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水准尺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对既有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在建筑物每隔15米左右布设测点,或在墙角、柱子、门边、地面等处,用钢筋在既有建筑物上布设沉降监测点(如示意图所示),用油漆作出明显标志。施工前依据水准基点对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独立进行两次观测,取两次观测成果的平均值做为各沉降观测点的原始高程。盾构掘进初期每日进行1次观测,当地表沉陷稳定后,每周观测1次。每次观测结束后,及时整理观测记录、计算当次沉降值和各点的累积沉降值,并绘制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将观测结果上报项目总工程师及监理和业主相关部门。5.6分析及成果表述(1)观测数据计算观测完成后,将满足各项限差要求的原始电子观测文件传输至计算机,使用我单位自行研制的数据处理系统“SODMS”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生成原始记录。计算前,根据水准基点的联测结果,选择稳定的水准基点作为高程起算点,然后使用“SODMS”通过严密平差推算出各工作基点的高程,再由工作基点经过严密平差后推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次高程值。两次观测高程的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沉降值与历次沉降值和值即为累计沉降值,沉降值的单位采用mm,计算结果精确到0.01mm,高程计算结果经过人工初步分析和数据筛选,自动输入“SODMS”的数据库存储,同时将各被监测单元的观测时间、观测时的工程进度输入数据库,即可计算出各点的阶段沉降速率,沉降速率的单位采用mm/d,计算结果精确到0.01mm/d。(2)变形数据分析计算完观测数据后,根据甲方需要随时生成我公司设计的原始成果表格、阶段和最终成果表格、观测点下沉量一览表、代表性观测点时间下沉曲线等,以备数据分析使用。根据已有观测数据和图表分析观测点稳定性。首先分析变形量,若本次变形情况、支护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报告量小于最大限差时,可认为该观测点在此段时期内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