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四川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四川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四川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四川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方案目录一、产业背景11、行业背景12、区域背景13、人才需求1二、项目建设的依据2三、学校基本情况21、办学实力强22、师资队伍强23、科研工作强34、社会服务成绩显著35、办学条件好36、成人教育和对外交流成效明显3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基础31、办学历史32、学生情况43、师资情况44、教改成果75、校内实习实训基地76、精品课程87、教材98、科研99、技能培训1210、校企合作1311、社会服务14五、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51、建设思路152、建设目标16六、实施方案161、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62、顺应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人才培养内涵163、提升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水平164、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175、服务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师资培训176、与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177、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人才质量评价机制17七、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181、人才培养182、社会培训183、实验室建设194、师资建设195、课程建设196、教材建设197、机制建设19八、主要举措191、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192、建设模具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工厂19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194、加大与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205、将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成科研促进教学的教学工厂206、设立模具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207、完善兼职教师队伍20九、保障措施201、项目的组织保障20(1)四川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重视和投入情况20(2)学校对模具专业的扶持202、项目的质量保障20(1)校企合作,良性互动,共谋发展20(2)教学团队是推进项目建设质量保障213、项目的质量服务21(1)将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21(2)将成形一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果214、项目的监控机制保障21十、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211、专业建设总规划212、新建实验室规划22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34、课程建设规划2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一、产业背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的精神,为更好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四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制造业体系建设的能力,结合装备业、模具业、四川省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十二”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规划方案。1、行业背景模具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特殊基础装备,主要用于高效大批量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有关零件和制件,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集精密制造、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和绿色制造为一体,是制造业各有关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模具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通信、航空航天、轻工、军工、交通、建材、医疗、生物和能源等制造领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现代化和高端技术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节能降耗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模具工业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2、区域背景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正向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迈进。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四川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三个重要规划性文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将成为四川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末期,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并且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我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万亿支柱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模具的使用大户,与模具产业的发展联系紧密,模具是工业强省的重要基础。以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以高新技术发展工业,最终离不开模具。3、人才需求在当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成为模具制造大国,国内模具业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模具产业已达1400亿元的大关,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规模。虽然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职工队伍发展迅速,估计目前已达近百万人,但由于模具企业数量的急剧膨胀、传统教育的力不从心以及模具技师的老龄化,模具人才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模具从业人员约缺口30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尤其紧缺的是优秀的调试技工和模具开发人员。模具人才出现严重断层,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模具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模具专业人员是我国四大紧缺性人才之一。 四川在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以工业为支撑,而作为最基础的、为工业及现代制造业服务的模具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四川众多模具产品已经出口销售到世界各地,包括英国、美国、日本等。目前,以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组建汽车模具产业联盟,以赫比、宝利根、宏明双新、敏捷等企业为主积极构建精密电子模具产业动态联盟等,以绵阳长虹模塑、九州的模具产业集中区已经初见成效。四川省内有14所高职高专院校拥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年培养模具毕业生约1600余人,四川省制造业的发展,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企业设备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短缺,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项目建设的依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4.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09年至2011年)6.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7.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8. 四川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三、学校基本情况我校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抓机遇,促发展,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发展努力奋斗,使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1、办学实力强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校生规模达9500人,拥有省级精品专业5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备;五年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全优成绩;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六次获得教育厅颁发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师资队伍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专任教师总数52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229人,其中正高56人;研究生学历和学位的人数达269人,另有在读硕博士49人;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或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次;选拔校学术带头人35人,学术骨干34人,各类带头人共计78人次;有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校级教学名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70。3、科研工作强科研工作稳步提升。截止2010年12月底,近五年来学校科研经费累计达到986.8万元;科研立项累计达到139项,其中、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2项,有7项课题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建成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电加工技术、模具技术)、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性教育研究中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66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36篇。4、社会服务成绩显著学校继续定点扶贫开江县和对口支援西昌农校,已连续三年荣获四川省定点扶贫工作的先进集体。“512”大地震后,学校作为中国“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简称1+1心联行动)四川基地,为灾区的青少年心理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四川省教育厅表彰,多名教师、学生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5、办学条件好建成郫县新校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学校通过老校区土地的成功置换,总投入7.4 亿元,基本建成了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郫县新校区,其中新建教职工住宅约9万平方米,实现了新老校区的整体搬迁,普通班近万名学生全部入住郫县校区。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7408万元。图书馆藏书达到78万册。全校固定资产总值达7.2亿元。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6、成人教育和对外交流成效明显继续教育共开设61个成人教育专业,有8个本科专业,成考和自考在册在籍学生1.6万人。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短期培训、技能培训工作。对外合作交流引进了新的国际合作资源,实施了“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德国培训项目,开辟了学生赴美暑期实习的渠道。学校目前已与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和澳门特区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基础1、办学历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办于1953年,经过58年办学积累和数代教师不懈努力,该专业已成为学校的龙头专业,是中国西部唯一被教育部授予的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2001年),同时是四川省首批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单位。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在全国模具行业具有很好的声誉。在全国高职高专同名称专业点中公认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模具专业办学处于领先水平。2、学生情况五十多年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近万名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服务于全国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军工、轻工等行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模具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近几年普通专科年度招生量均为三百人有左右,是校内招生量最大,考生报考最涌跃、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3.5%以上。模具专业部分校友情况姓名个人简介入学时间李春亭曾任山东省省长,现任全国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考入我校“工模具专业”曾尚成成都尚明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79年考入我校“工模具专业”胥邦君四川长虹集团工会主席1981年考入我校“工模具专业”熊海涛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81年考入我校“工模具专业”杜 平重庆平伟科技集团董事长1988年考入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侯昌元重庆平伟科技集团副董事长1988年考入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蒋林才宁波双林集团副总裁1996年就读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3、师资情况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是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07年省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长期外聘的兼职教师10人。专职教师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部级先进工作者1人,他们是该团队的核心力量,是学校“模具”专业品牌和质量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任教师一览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毕业学校学科专业教学任课备注成 虹男1955.11教授本科洛阳农机学院锻压工艺及设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制造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陈传伟男1963.09教授硕士成都科大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模具制造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彭志平男1956.7教授本科成都科大塑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成都市中青年拔尖人才阎亚林女1953.1教授本科成都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塑料模具设计制造四川省教学名师,部级先进工作者黄晓燕女1971.6教授硕士成都科大塑料机械塑性成型设备及控制谢 建女1964.11副教授本科重庆大学锻压工艺及设备金属塑性变形原理段长青男1953.5高工专科川广电工模具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郑 群女1978.12副教授博士四川大学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王 静男1973.12副教授博士四川大学材料工程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刘海琼女1970.6副教授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模具制造技术罗建设男1983.12助教博士四川大学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李 波男1976.6讲师硕士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成型工艺胡志华女1980.8讲师硕士四川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塑性变形原理赵雪芹女1980.12讲师硕士西南交大机械设计快速原型技术江秉华男1974.4讲师硕士西华大学材料加工汽车覆盖件模具技术张雪峰男1962.6讲师本科成都科大金属材料模具材料伏思静女1974.6讲师硕士西华大学材料加工压铸模设计慕 东男1977.10讲师硕士西华大学材料加工材料成形刘小平女1955.12高级实验师专科四川广电机制成形工艺试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职 称学 历职业资格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及工作岗位讲授的课程(学时/年)及承担的主要工作郑朝霞女1948高级工程师本科高级考评员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机床工业公司总经理模具新技术新工艺、毕业答辩(60学时/年)孙道俊男1963高级工程师本科高级考评员成都宏明双新模具公司成都宏明双新模具公司总经理模具新技术新工艺(32学时/年)曾尚成男1957高级经济师本科高级考评员成都尚明工业公司成都尚明工业公司总经理模具企业管理及经营(32学时/年)苏海容女1955高级工程师本科高级考评员四川华丰企业集团四川华丰企业集团模具厂技术部主管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70学时/年)胥邦君 男1959高级工程师本科高级考评员绵阳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绵阳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模具新技术新工艺(32学时/年)赵川男1960高级工程师本科高级考评员四川集成天元模具公司常务四川集成天元模具公司副总经理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32学时/年)蔡 康男1958高级工程师本科成都锦江电器公司模塑分厂技术部部长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70学时/年)向盛元男1955高级工程师本科成都宏明双新模具公司成都宏明双新模具公司生产部部长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答辩(70学时/年)李益贵男1959高级技师专科考评员尚明模具公司模具中心经理模具制造实训(120学时/年)林 军男1968技师专科715厂模具中心模具拆装(120学时/年)国家级教学名师成虹教授 国家级教学团队“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团队”4、教改成果模具专业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自九十年代初,率先试点北美地区流行的CBE/DACUM教育模式,2001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为了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陈传伟教授主持的“校企结合,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05年第五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2001年获四川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专科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1997年获四川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模具科技馆-全国唯一具有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科技馆,是几代教师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搜集、归类、整理展示出的集模具展示认识、拆装分析、模具发展历史、各种模塑产品展示介绍、现场教学为一体的专业馆藏。模具技术中心-校企合作的教学工厂,是将尚明工业有限公司引入校园建设的校内教学工厂,是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具技术中心每年要接纳300多名学生的轮岗实习,培训专项工种技能,按国家职业工种资格的培训要求,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模具技术中心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模具人才的培训基地。模具拆装室-有各种供拆装用的冷冲模、塑料模300余副,有钳台30个及各类工具若干,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冲塑压实验室-有冲压机、注塑机多台,主要用于学生安装模具和试模。 模具科技馆 模具技术中心 模具拆装室 冲塑压实验室6、精品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模具CAD/CAM2006年四川省精品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及实训2009年四川省精品课程。7、教材模具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编写模具专业专业课教材,其中不少为部级规划教材,在许多学校使用并受好评。近年来,主编模具类教材共计20余本,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5本。成虹主编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国家级“十五”规划,被评选为四川省精品教材。本专业组织专兼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写了所有实验实训指导书。专任教师主编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时间教材名称主编规划类型出版社2006年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成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高教出版社2006年冲压与塑压成形设备阎亚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高教出版社2008年模具制造技术成虹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机工出版社2008年AUTOCAD模具基础教程黄晓燕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清华出版社2008年塑料模图册阎亚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高教出版社8、科研近五年来,模具专任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7篇论文被SCI、EI,发明专利5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十七项,约有30多人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会和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技术交流会、研讨会以及省、市科技评审会、论证会等。担任省模具工业协会教育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的主要工作。积极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种专委会,拥有市机械工程学会模具分会理事、中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模具研究分会会员、省机械工程学会模具分会会员、省模具工业协会教育委员会干事等多个专业协会成员。2005年以来部分科研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主持人立项时间1服务主导产业做强四川模具的思路与对策2万四川省科技厅成虹20062成都市模具技术市场发展的研究与对策7.5万成都市科技局成虹20073模具虚拟装配3万四川省教育厅阎亚林 20054冲压模具寿命分析与预测1.5万四川省教育厅成虹20065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1.5万四川省教育厅成虹20046塑料注射成型制品各向异性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1万华中科大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晓燕20077模具材料的时效分析1.5万四川省教育厅郑群20068JKM101型数控曲轴磨床开发与研究5万江西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黄晓燕20069四川省科技厅慕东20072005年以来获得的部分科研成果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主持人成果类型1具有控温、滤烟、除尘、磁疗、熨药治疗功能的温灸器四川省教育厅成虹(2)发明专利(申请号:03117538.4)2JKM101型数控曲轴磨床研究与开发江西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黄晓燕(5)2007年吉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镁基高容量贮氢合金的研究与开发”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郑群2005年通过省科技厅专家组验收4“平板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连接板的研究”“十五”国家863项目郑群2007年3月通过了验收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姓名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期刊类别成虹基于CAE的某加强件冲压成型工艺分析与方案确定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7.10中文核心期刊成虹Autocad 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排样中的应用模具工业2004.07期中文核心期刊阎亚林双色电器壳体热流道注塑模设计模具工业,2005.9期中文核心期刊阎亚林内置环形槽结构的二步抽芯法模具工业,2006.4期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塑料注射模浇口位置的优化模型煤矿机械2007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中小模具企业的新思路- ASP模式的协同制造机床与液压2007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伏思静(Ti,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研究热加工工艺2007,36(22):30-33中文核心期刊伏思静TiC颗粒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材料导报2005,19(5):360-362中文核心期刊王静原位合成(Ti,V)C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材料工程,2006, 9:3-5中文核心期刊王静ZnAlCuMg钎料对碳钢钎焊铺展性的影响焊接中文核心期刊阎亚林注塑模浇口位置优化新方法经验搜索法塑料工业2006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注塑模CAD/CAM系统中的并行处理技术机械制造2004年第8期中文核心期刊谢建钕铁硼磁体粉末注射成型技术模具工业 2005.6期中文核心期刊谢建侧刃在级进模中的合理使用模具工业 2005.7期中文核心期刊阎亚林现代注塑机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4期中文核心期刊阎亚林立式注射模潜伏式浇口实用技术模具工业,2004.3期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内侧槽螺旋形弹簧抽芯机构设计模具工业 2007.6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基于ASP模式的模具网络协同制造模具工业2007.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PPR管材气体辅助挤出成型机头设计模具工业 2007.10中文核心期刊黄晓燕基于经验的注塑模浇口位置优化(英文)ICPN2007国际学术会议,2007.10EI收录刘小平原位合成JiC/Fe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加工工艺2007.24中文核心期刊江秉华管形零件冲孔变形过程研究锻压技术 2007.10中文核心期刊江秉华拉延件冲压方向确定塑料工程学报 2007.4中文核心期刊郑群La0.5Sr0.5CoO3涂层对Fe-13Cr合金的电导及组织的影响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4(SCI、EI)收录赵雪芹高速重载线路钢轨损伤特性分析润滑与密封2007.10中文核心期刊王静Production of (T,V)C reinforced Fe matrix composite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7,454-455:75-79EI收录王静Microstructure and wear-resistance of Fe-(Ti,V)C compositeMaterials & Design,2007,28:2207-2209EI收录王静Insitu production of Fe-TiC compositeMaterialsEI收录王静Reaction synthesis of Fe-(Ti,V)C composite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8,197:54-58.EI收录伏思静A Study on Feasibility of Lanthanum-Praseodymium-Cerium Mixed Rare-earth Metal Substituting Rich-Cerium Rare-earth Metal in Magnesium Alloy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4,22(4):524-526EI收录9、技能培训我专业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十三种,实施“多证书教育。学生毕业除了必须通过所学的各门课程及获得英语、计算机相关等级证书之外,还必须获得至少一个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序号职业资格证书名称技术等级训练地点1模具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2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3数控铣操作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4电火花成型机操作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5电火花线切割机操作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6磨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7长度量具计量检定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8模具钳工中级模具技术中心9计算机绘图员(AutoCADCAXA等)一级、二级机械系CAD/CAM实训室10数控工艺员中级国家电子机械实训基地11普通铣工中级国家电子机械实训基地12普通车工中级国家电子机械实训基地13普通钳工中级国家电子机械实训基地我校模具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在2008年全国模具设计制造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在2010四川省赛区职业技能大赛“模具零部件3D测量与快速成型项目”中,从20多个代表队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并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10、校企合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初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借鉴北美CBE/DACUM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聘请来自模具企业界的技术和管理专家组成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顾问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进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的。本专业DECUM顾问委员会合作单位有: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宏明双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成飞科技集成有限公司、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长虹模塑有限公司等,并聘请了上述企业人员参加本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第四届模具专业顾问委员会名单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单位备注郑朝霞女四川省模协秘书长/高工四川省机床公司/总经理兼职教师王锦田男四川省模协理事长/教授级高工成飞科技集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富男所长/高工蜀华模具技术研究所阳光男技术部部长/高工四川航天模塑有限公司向盛元男生产部部长/高工宏明双新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兼职教师席钢男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李益贵男经理/高级技师尚明工业有限公司兼职教师胥帮君男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长虹模塑有限公司兼职教师蔡康男技术部部长/高工锦江电器有限公司兼职教师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成都市模具工业协会的秘书处均设在我校。我校是省模协的副理事长单位,是成都模协常务理事单位。在省模协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与省内外二十多个企业长期合作办学,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尚明工业有限公司合建的模具技术中心,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模具人才的培训基地。与平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2010年已成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教育使专业、企业、学生多方受益。模具专业近三年新签的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承担的教学任务备注成都尚明精密模具公司冲压、塑封模具制造、冲压成型2010签成都三圣模具制品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09签成都天欣仪表模具公司模具设计与制造2009签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公司模具零件制造2009签成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设计与制造2009签成都宏明精密模具公司注射、冲压模具制造、冲压成型2011签成都宝利根精密模塑公司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2011签本专业很多教师是来自企业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我们长期聘请数位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这些技术人员所具备的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力培养受益非浅。11、社会服务模具专业自2008起每年暑假都承担了四川省模具专业中职教师培训工作;2009年、2010年为成都军区总装备部专业技能大赛进行赛前培训和评委工作;20022004年我们与广州汉达电脑公司签订了每年为该公司培养40名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定单;20022006每年为五粮液集团培养3040名技术人员;2010年,与平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模具技术实验室”,开展模具应用性技术研究,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2010年模具专业老师与平伟科技(集团)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课题主持人经费高强度钢板成型回弹控制研究江秉华20万钣金成型仿真分析平台的研究关文勇25万长安锐翔保险杆用PP材料改性研究彭志平20万模具用钢及延寿研究王 静25万2005年以来部分社会服务一览表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内容服务对象主持人完成情况及成效20052007年控温、滤烟、除尘、磁疗、熨药治疗功能的温灸器研发与制造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虹交付临床使用2005年划卡售饭器外壳改型设计及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四川迈捷科技有限公司段常青交付使用批量生产2005年三极管引线框架级进冲压模T0-92TO-126模具研发与制造尚明工业公司彭志平交付使用2006年一体化划卡计费水表外壳结构设计及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四川迈捷科技有限公司段常青批量测试2006年电力铁塔新型避雷器机构设计设计制造成都星河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段常青在雷电多发区有较好社会效益2006年塑封模 DIP14L系列部件制造尚明工业公司彭志平交付使用2006年三极管引线框架级进冲压模TO-126、 T0-220模具研发与制造尚明工业公司彭志平交付使用2007年沐浴水控器外壳结构设计及模具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四川迈捷科技有限公司段常青交付使用批量生产2007年雷电阻流器外壳设计及模具制造雷电阻流器外壳设计及模具制造段常青在广东江苏四川雷电多发区大获成功2007年三极管引线框架级进冲压模T0-92TO-126塑封模 DIP14L系列模具研发与制造尚明工业公司彭志平交付使用20052007年电子信息企业机械类高级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培训、理论与实做考核电子信息厅彭志平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20052007年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机械类高级工、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培训、理论与实做考核四川电子信息厅成虹、彭志平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培训专业课教师 理论与实做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成虹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2007年培训专业课教师 理论与实做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晓燕有较好的社会效益200920011年培训专业课教师理论与实做四川省中职教师阎亚林、黄晓燕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五、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1、建设思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造服务四川工业强省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高地。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将紧紧密围绕工业强省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瞄准四川“7+3”产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在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原有办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模具专业人才,打造服务四川工业强省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高地。为此,该项目投入实施后每年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为社会提供约500名左右专科层次的模具人才。同时,借助于我校模具专业是全国模具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模具专业自学考试主考院校的平台,开展对社会学习者的技能培训和中职模具专业师资的培训,培训200人左右,使项目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2、建设目标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和四川省精品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本专业在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模具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拥有现代技术水平模具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再上新的台阶,形成产学结合紧密、办学条件好、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质量社会声誉度高、为社会及地方区域发展经济服务成绩显著、优势明显的国内一流品牌专业。六、实施方案发挥专业现有优势,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能力: 1、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模具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需要,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模具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各类产品、服务、职业资格的国际化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凸显电子信息、汽车行业特色的模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2、顺应经济发展战略,提升人才培养内涵发挥四川地区世界及国内知名模具企业群居,产业链完整优势,实施与美国英特尔、新加坡保利根、新加坡赫比、台湾富士康、五粮液普什、四川长虹、一汽大众、成都宏明双新、成都尚明等现代企业模具公司的深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目标,做好职业教育服务。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将紧密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瞄准电子信息类产品和汽车零配件及内饰件模具人才培养方向,在原有办学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模具技能人才。每年为社会提供约500名专科及中职学历的模具人才。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确立本专业人才服务岗位群、知识与技能水平,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良好接轨,创新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3、提升模具专业教学团队师资水平模具专业的教学团队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团队一直坚持“师德高尚,开拓创新、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双师素质”的建设标准,并较好地胜任了本专业教育教学任务,获得学生、学校与社会好评。但是教学团队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大双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送培及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生模具专业教学团队的师资水平。从专业教学目标出发,提高中青年教师该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科研水平。一方面送教师到企业代职实践,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科研与教学等方面锤炼中青年教师。4、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模具工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先进的模具成形技术、模具制造与检测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既懂技术、管理,又具备操作技能的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掌握现代模具设计、制造、检测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其短缺。一些企业面临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同样缺乏相应技术骨干,因而出现技术力量短缺。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往往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运转而没有足够精力与条件进行人才培养。本项目实施重要内容包括对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完善,进行技术升级,并新建5个专业实验室,使之拥有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E/CAM一体化集成技术、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快速成型与反求技术、模具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等,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可靠保障。拟与尚明工业有限公司共建模具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室和模具现代检测技术实验室;拟与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模具CAD/CAM/CAE集成一体化技术实验室;拟与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共建快速成型与反求技术实验室;拟与重庆平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模具材料实验室。积极利用自身优势与特点,积极贯彻“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教育方针,加大产学研、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与企业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共建共享,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模具技术培训,达到互惠双赢。5、服务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师资培训成都电子高专模具专业是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有五十多年的专业办学经验的积淀,有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专业的办学条件。更加有助于我们对职业教育模具专业的师资培训工作,促进为培训高职、中职教师多做贡献、做好贡献,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加上学校的配套资金和企业的投入,两年内将投入500万,使现有实训基地培训水平和培训能力上一个台阶,建成拥有现代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水平、CAD/CAE/CAM一体化的、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有良好培训运作机制的模具专业及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更好地服务社会,使项目发挥很好的社会效益。6、与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合作,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期望依托高校强有力的人才优势、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及科研优势进行产学研合作,从而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模具有许多新型先进技术需要得到推广应用,而企业缺乏开展新技术的技术骨干人才。本项目的实施与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批准设立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将发挥人才、设备与科研技术优势、提高教师的科研和实践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7、建立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人才质量评价机制目前学校和系部建有较完备的教学评价机制,如建立了校系两级督导组;每学期按照评价体系进行中期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评学活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及学生给教师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打分等,对每位老师给出教学质量评价;由教务处牵头,每月出1期教学工作学生谈期刊,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用“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表”、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到企业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等信息,掌握学生培养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完善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人才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建立“企业代表”兼职制度与新加坡宝利根(成都)精密工程公司、成都宏明双新精密模具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代表”兼职制度,评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2)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行业中分布的特点,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每年定期将毕业生情况及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反馈学校。(3)建立“教师信息收集员”制度指定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收集学校、系部、学生和企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完成信息的收集和汇总。(4)建立具体的质量评价制度和体系建立工学交替实施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范、流程、制度和体系。(5)实施质量研讨和评价每年对学校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意见,以及“企业代表”、“学生信息员”的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对好的方面与不足方面做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对做得好的继续加强,不足的要研究解决的办法加以改进。七、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1、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合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具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服务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和汽车制造的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使用及设备维修维护、数控加工、生产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每年以“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为社会提供约500名左右专科层次的模具人才。所培养的专科层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7%以上。2、社会培训借助于我校模具专业是全国模具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模具专业自学考试主考院校的平台,开展对社会学习者的技能培训和中职模具专业师资的培训,每年培训200人左右,使项目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3、实验室建设在扩建完善现有4个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投资350万,与省模协、企业、高校合作共建5个新的现代化的专业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