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李德发.ppt_第1页
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李德发.ppt_第2页
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李德发.ppt_第3页
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李德发.ppt_第4页
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李德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养殖模式下的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 李德发 中国农业大学,安全养殖条件下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领域,猪营养需要量研究 氨基酸和小肽营养 营养调控机理研究 营养与免疫关系研究 绿色饲料添加剂开发研究 母猪营养研究新进展,营养需要量研究预测向动态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理想的数学模型能将动物生产涉及的生物学、经济学、环境和法规等诸多因素进行组合和综合分析 对动物营养需要的准确把握是进行配方设计的基本前提。,营养需要模型化,营养需要研究,国外:已建立了营养生长模型;营养物质分配线性一平稳 (Linear-Plateau)模型;潜在生长模型;蛋白质沉积遗传潜力模型;营养物质利用模型,其中以NRC(1998)为典型代表。 国内:研究资料不系统,杨立彬(2001)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模型及主要营养需要参数进行了研究,新的我国猪营养需要和生长模型正在修订中。,国内外现状,NRC 第42 届委员会,轮流做主席,每年组织一次; 自己出资差旅费用,共同分担膳费; 一起设计项目,各人单独完成自己部分,数据共享; 来年汇总; 养分需要量正在研究中。,NRC 第 42届 猪营养委员会, 2002,应用DPX 扫描出生仔猪( 1-6 kg)和50 kg的猪,测定体脂、瘦肉和灰分含量 ,预测出动物的体组织成分和与化学分析相比较的合理精确数据。 生长肥育猪:从70 kg到115kg ,96 头猪饲喂含总赖氨酸分别为0.75%, 0.85%, 0.95%和 1.05% (玉米-豆粕) 日粮。 日粮中赖氨酸水平的提高,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胴体品质都没有提高。,通过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国内主要品种猪生长肥育猪体重、采食量、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这一基础参数和猪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需要量模型,上述适合国情的众多研究结果为配方设计的准确性、针对性和计划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配方设计的重大意义,非常规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仔猪、肥育猪氨基酸最新研究结果 支链氨基酸、组氨酸、色氨酸营养研究,氨基酸营养,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张永成(2001)、席鹏彬(2001)、郭亮(2001)分别测定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加工条件的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的猪回肠消化率,丰富了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不同品种棉籽粕必须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 张永成,(2001),不同方法所测菜籽粕粗蛋白和必须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 席鹏彬,(2001),生长促进剂与赖氨酸需要,中立温度区 Paylean和热应激(温度为35摄氏度) 赖氨酸需要量: 0.7%, 0.9%, 1.1% 72 头猪, 初始体重, 220 - 230 磅. 猪舍:人工控制温度,湿度,通风 试验周期为三周 平均日增重, 瘦肉增重 (每周用超声波扫描),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首先测定赖氨酸的需要量; 25 - 50磅, 75 - 120磅, 160 -270磅. 对 25 -50 磅的猪: 用合成的 赖氨酸和豆粕 赖氨酸水平: 1.05, 1.14, 1.23, 1.32, 1.41 总赖氨酸: 1.19, 1.28, 1.37, 1.46, 1.55 10 个处理, 每个处理6 个重复, 每圈6头猪,肥育猪赖氨酸与蛋氨酸之比,没有160-270 磅重的猪的数据 苏氨酸 /赖氨酸为 70:100 蛋氨酸(% ?) /赖氨酸对胴体瘦肉的影响 蛋氨酸(% ?) /赖氨酸对采食量的影响 保持对照组 料肉比为3.0 氨基酸与净能之比保持不变 5 个处理, 6 个重复,每圈7头猪, 3 周试验期,仔猪的苏氨酸与赖氨酸之比,210 头猪, 体重: 8.3 kg, 25 日龄; 1.07 % 表观可消化赖氨酸, 苏氨酸水平为基础日粮赖氨酸的45%, 50%, 55%, 60% 和 70% 负对照组含0.97% 赖氨酸; 结果表明:对 8.2 - 18 kg的猪,表观可消化苏氨酸的需要大约是赖氨酸的60%。,仔猪缬氨酸与赖氨酸之比,210 头猪, 体重, 19.6 磅, 28 日龄; 基础日粮 : CP为 14.2 %,赖氨酸为1.07%; 缬氨酸: 赖氨酸 为48%, 53%, 58%, 63%, 69% 和74%; 负对照组: 0.97% 赖氨酸 和 0.79% 表观可消化 缬氨酸; 结论:缬氨酸与赖氨酸之比在取得最佳的生产性能时,日增重和料肉比分别为 58% 、 64%;大多数的仔猪日粮中都不缺缬氨酸。,表4 高血球粉低蛋白日粮补充异亮氨酸 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郑春田(2000),结论:低蛋白日粮补充合成异亮氨酸显著提高1125kg仔猪的生产性能。,表 5 高血球粉低蛋白日粮补充异亮氨酸 对仔猪16周龄生长性能的影响,郑春田(2000),结论:补充异亮氨酸可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但异亮氨酸水平达0.64%时,添加异亮氨酸对仔猪的生产性能无改善作用。,表6 高血球粉低蛋白日粮补充异亮氨酸 对肥育猪氮、磷排出量的影响,郑春田(2000),结论:低蛋白日粮补充异亮氨酸可显著降低生长肥育猪氮、磷的排泄量。,表7 高血球粉低蛋白日粮补充异亮氨酸 对仔猪体蛋白周转代谢的影响(单位:g/kgBW0.75),郑春田(2000),结论:补充异亮氨酸显著提高仔猪全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和降解速度,合成的增加值大于降解的增加值,从而显著增加蛋白质沉积速度。,表8 可消化组氨酸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IBW: 初始体重. FBW: 末体重),张晋辉(2001),结论:日粮可消化组氨酸为0.26%时, 严重抑制1020kg仔猪的生长性能,表明日粮组氨酸出现缺乏,添加合成组氨酸显著提高仔猪生长性能。,表9 组氨酸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IBW: 初始体重. FBW: 末体重),张晋辉(2001) ,结论: 10-20kg仔猪组氨酸需要量为0.31%;组氨酸、赖氨酸的适宜比例为30:100,表10 可消化组氨酸水平对仔猪机体全身 蛋白质周转的影响(单位:g/kgBW0.75),张晋辉(2001),结论:组氨酸缺乏降低蛋白质沉积速度,其原因是蛋白质合成受阻,但并不影响蛋白质的降解过程。,色 氨 酸,色氨酸调节动物饲料采食量的可能机制 日粮中色氨酸可能与大分子中性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增加色氨酸转化 5-羟色胺的途径来调节动物采食量,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对其研究有助于丰富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并为实践中确定氨基酸营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苏有健(2001)正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色氨酸调节动物采食量的可能机制如下图所示:,部位 血 血脑屏障 脑,比例竞争,色氨酸,大分子中性氨基酸,色氨酸/LNAA转运体,色氨酸氧化,5 - 羟色胺,食欲调节,饲料采食量,色氨酸/LNAA,营养参数,CCK(胆囊收缩素)抗体,CCK 刺激神经停止采食; CCK 释放率的减少会增加采食量; CCK抗体 会减少 CCK 在血液中的浓度,减少其对神经的作用,提高采食量。,研究意义: 发展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 丰富理想蛋白理论。 完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蛋白资源。,小肽的营养,小肽的营养优势,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营养具有2大特点: 第一、 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且可避免游离氨基酸之间的吸收竞争,进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研究表明:采食肽日粮小鼠的体蛋白合成率较相应FAA日粮组高26(Funabiki等,1990);灌注主要由SP构成的酪蛋白水解物雏鸡的体蛋白质合成率显著高于相应FAA混合物组(乐国伟等,1996);日粮添加合成寡肽的育肥猪,产肉量和瘦肉率提高(Rerat等,1988)等。,小肽的营养优势,第二、 小肽具有额外的生理或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从乳蛋白体内和体外水解产物中分离出的多种活性肽可参与机体神经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促进细胞的增殖与生长等;从鸡蛋蛋白中提取的肽类物质能促进DNA的合成和细胞的生长(Azuma等,1989),仔猪对小肽的吸收,赵昕红(1998),代建国(2002)已完成仔猪小肠对系列二肽(Gly-Lys,Gly-Pro,Leu-Gly,Ala-His,Gly-Leu,His-Leu)的吸收特点研究。 结果表明:1.仔猪肠道对二肽中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摄取有差异,所研究的小肽不水解,以完整形式吸收。 2.仔猪肠道中存在独立的运载二肽的系统,其具有主动转动的特点。 3.仔猪小肠不同部位对二肽吸收和水解能力存在差异。,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营养调控机理是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性营养调控剂的研究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营养调控机理研究,血浆中的可溶性蛋白,猪饮带有可溶蛋白质的水或单独饮水; 管道与水槽分开; 正在研究的新产品; 可溶性蛋白质中含有较多的IgG。,在猪出生时注射合成糖皮质激素 (Dex),出生后1 或 24 小时注射的仔猪,断奶前后的生长性能; 225 头猪, (4处理 x 22头猪), 3 处理:生理盐水 (对照组), Dex 1 (出生后1小时每千克注射2mgDex ), Dex 2 (出生后24小时每千克注射2mgDex ); 出生重, 1.56 kg 。,结果,注射合成糖皮质激素(Dex)组的雄性比对照组雄性重 12% (分别为4.8 与 4.3 kg); 注射合成糖皮质激素(Dex)组的雌性比对照组雌性轻 (分别为4.5 与 4.8 kg); 在试验2中,来自试验1的 186 头猪被送到保育舍; 按性别公母分开,每个处理10 圈 (共60 圈); 三阶段饲养 (玉米-豆粕日粮),注射糖皮质激素对断奶仔猪的效果,试验2:来自试验1的 186 头猪被送到保育舍,按性别公母分开,每个处理10 圈 (共60 圈);三阶段饲养 (玉米-豆粕日粮) 结果: (1)在试验2结束后 (49日), 处理与性别具有交互效应。注射合成糖皮质激素 ( Dex) 猪比对照组猪多增重 8% (分别为30.0 和 27.8 kg); (2)后备母猪之间无差异; (3)肉料比之间无差异; (共24 圈)。,注射合成糖皮质激素的效果,试验 3:所有来自保育舍的猪都被送到肥育舍, 按性别公母分开,每个处理4 圈 (玉米-豆粕日粮,用超声波活体测定第 10肋骨的 背膘厚 和眼肌面积) 结果:注射Dex 的阉猪比对照组阉猪重 4.9 kg (分别为119.6 和 114.7 kg);后备母猪的背膘厚、眼肌面积 或肉料比无差异 总体结论:仔猪出生后24 小时注射合成糖皮质激(Dex)能显著地提高阉猪断奶前后生长性能,而对后备母猪无影响。,喷雾干燥血浆和脂多糖在断奶仔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喷雾干燥血浆 :喷雾干燥血浆 HPA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20 头断奶阉猪, 14日, 4.98 +-.21 kg; 猪对脂多糖刺激的反应 用含有0 %或 7 %喷雾干燥血浆日粮饲喂猪7天,血浆蛋白粉作用的潜在机制,喷雾干燥血浆 对阻止抗原在小肠生长或定植的直接效果; 喷雾干燥血浆的间接效果是有助于肠粘膜的完整,由于肠绒毛健康提供了一个壁垒,使其可以阻止潜在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小肠肠腔 。 断奶后第一周,仔猪采食含有喷雾干燥血浆饲料时,由于免疫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减少,饲料采食量和生长都较大。 喷雾干燥血浆作用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活性抑制机制还不明确 。,Paylean及使用效果,化学本质:盐酸莱克多巴氨,与盐酸克伦特罗不是同一类物质。 使用效果: 1. 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胴体产量, 使每头猪增加额外的回报 (2.19 -3.02 美元USD) ; 2. Paylean 的应用导致赖氨酸 用量的增加(日粮的1.0 到 1.2%), 赖氨酸 公司现在喜在眉梢!,Leptin,Leptin产量和敏感性的营养与代谢调控 Leptin调节脂肪、采食量、能量代谢的分子营养学机制 营养重分配剂的开发:Leptin类似物,仔猪营养供给与免疫功能关系 维生素与仔猪免疫功能研究 氨基酸与仔猪免疫功能研究 新型免疫功能调节剂研究开发,营养与免疫关系研究,仔猪营养与免疫,初生仔猪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断奶应激会导致仔猪对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增加,造成免疫抑制,易于发生继发感染; 应激状态下 ,为保证机体创造良好的免疫反应的营养需要量引起广泛的关注。,维生素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Vit A: 50倍和100倍NRC水平的维生素A可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10-100倍NRC水平的维生素A使仔猪BSA抗体产生量增加。 VitD3 :缺乏和大剂量的维生素VD3显著地降低了BSA抗体水平;大剂量维生素VD3使血清溶菌酶和SOD的含量升高,表明维生素VD3影响到仔猪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VitC:可有效缓解仔猪的断奶应激,降低皮质醇和磷酸肌酸激酶的浓度;促进仔猪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氨基酸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在低蛋白日粮中补充合成的异亮氨酸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但有抑制仔猪体液免疫反应的趋势。 提高日粮中苏氨酸水平可提高血清IgG水平;提高日粮中苏氨酸水平未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卵黄抗体,又称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原理 :由于鸡病原菌对哺乳动物一般无致病性,而且卵黄抗体性能稳定,能对抗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消化,并可通过口服给饲。 作用方式:直接黏附于病原菌的细胞壁上,改变病原菌的完整性,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Pimentel,1999); 黏附于细菌的菌毛上,组止细菌与粘膜的结合(Yokoma,1992)。,卵黄抗体,喷雾干燥蛋黄粉应用于乳猪日粮,抗体沉积于蛋黄中,仔猪吸收抗体免疫力增强,生产性能改善,抗原免疫母鸡,免疫增强剂,定义: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和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的物质。 作用机理:免疫抑制的恢复,正常免疫的增强;通过调节细胞内cAMP/cGMP 的比值,进而调节淋巴细胞活性。也有可能还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起作用。 主要产品:-葡聚糖族(Beta-glucans) ;甘露醇寡糖族(MOS,Mannanoligosacharides);肽葡聚糖类(Peptidoglucans)(已证实肽葡聚糖类是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之一,对幼仔猪的抗体合成有较大的影响)。,绿色饲料添加剂是指无残留、无污染、对动物机体和人无毒副作用的添加剂,是今后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主要种类有:有机矿物元素、酶制剂、中草药制剂和益生素等。,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开发,主要是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优点:吸收、利用率高和低毒、低污染 机理:其一,避免与胃肠道中脂肪、纤维或磷酸根等结合沉淀或被胶体吸附而引起的吸收率下降;其二,与无机微量元素在肠道的转运载体不同,而与二肽的吸收机制相似 典型代表:硒酵母、赖氨酸铜、螯合铁和氨基酸锌 在断奶仔猪中,200ppm果胶-氧化锌复合物的效果相当于2500ppm的氧化锌,有机矿物元素,种类: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植酸酶、木聚糖酶、半乳糖苷酶 关键:酶制剂的抗逆性,如制粒过程中的高温、机械摩擦、剪切力等;对胃酸性环境的耐受性;针对某种抗营养因子或动物体内的酶活状况而设计酶的组成。 高产菌株基因构建:采用射线照射、化学诱变及药物定向筛选等方法获得某种酶的高产菌株,在此基础上对关键的产酶基因片段进行定向改造,以提高菌种的产酶能力,如-葡聚糖酶、-半乳糖苷酶等即可通过此种方法提高产酶效率。,酶 制 剂,菌株: Aspergillus Sulphureus. 发酵条件: 28-34摄氏度; 72 小时. 酶活: 木聚糖酶 1500 IU/g. 葡聚糖酶 600 IU/g. 酸性蛋白酶 10000 IU/g. 酶活性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已申请国家专利!,固态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1),固态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2),菌株: Aspergillus niger. 发酵条件: 32-35摄氏度; 68-70小时. 酶活: -半乳糖苷酶,80 IU/g. 国内可见的报导中酶活最高,已申请国家专利!,中 草 药,芦荟多糖的分离、提纯和有效成分检测技术 生产工艺和最佳剂型、剂量和配伍研究 活性成分结构分析与研究 活性成分的化工合成技术研究,研究重点:乳酸杆菌属,如嗜酸乳杆菌;链球菌属,如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属和酵母菌属 研制方法:先通过常规的耐酸碱、耐高温等试验,选育出目的菌株然后对菌毛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其黏附于肠粘膜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肠道的生存竞争能力,益 生 素,肉碱和甲基吡啶铬 提高活仔数的措施 能量营养研究 采食量调控 氨基酸营养需要,母猪营养研究,添加 L-肉碱 和 甲基吡啶铬对母猪生产的互作效应,母猪头数: 599,L-肉碱 : 50 ppm,甲基吡啶铬: 200 ppb,单独用一种或两种同时用 肉碱和甲基吡啶铬的添加有助于缩短母猪的发情期 ;提高母猪分娩率和两个繁殖周期的出生活仔数。,推荐的后备母猪日粮营养参数,0.70% 赖氨酸 (19.1 g/day) 0.75% Ca(20.4 g/day) 0.65% 有效P (11.2 g/day),提高活仔数的技术措施,发情 配种前11-14天饲喂量(3.8-4.0 kg/day)提高40-50%; 增加排卵数; 配种后立即限制饲喂; 不要打扰母猪。 第二次发情周期的配种 等待21天后,每胎大约能够增加2头仔猪,如果等到第三个发情周期还可以增加每胎仔猪头数,但经济上不划算。,妊娠期间的采食量不足与过度采食,采食量不足 出生重低 泌乳能力差 仔猪成活率低 繁殖性能差,过度采食 增加饲料成本 胚胎死亡率高与难产问题 降低乳腺发育,采食量与繁殖性能,分娩期间母猪每天营养需要,10 g 赖氨酸 16.3 g Ca 10.4 g 有效P 日粮:应含有0.55% 赖氨酸, 0.9% Ca, 和 0.55% 有效P (0.80% 总P),添加脂肪量超过5%会降低下一个周期的繁殖性能; 在自动饲喂系统中,添加脂肪会使饲料难以混合和处理; 能导致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粮中添加脂肪,采食量的变化,一头母猪每天采食4 kg并有一窝 28日龄 窝重为 55 kg的仔猪 (需要0.90% 赖氨酸)。 在热应激时,采食量降低到3.5 kg/天。 相同的母猪现阶段需要含1.05% 赖氨酸的日粮。 确保能量也需相应地提高。,母猪的需要应为g/天, 不应为养分的百分比。 根据采食量和产乳量来确定赖氨酸水平 每窝哺乳仔猪每增重1 kg ,母猪需要 26.2 g 赖氨酸,泌乳日粮中的赖氨酸水平,母猪氨基酸营养,在泌乳期28天内,2头母猪每头每天采食 4 kg。 一窝28日龄断奶仔猪窝重55 kg ,母猪需要0.90% 赖氨酸。 其他的一窝28日龄断奶仔猪窝重61 kg ,母猪需要1.05%赖氨酸。,不同猪只理想氨基酸模式,氨基酸 开食料 肥育料 母猪料 赖氨酸(Lys) 100 100 100 色氨酸(Try) 14 16 20 苏氨酸(Thr) 58 66 72 异亮氨酸(Iso) 54 63 65 蛋氨酸+ 胱氨酸 48 58 60 缬氨酸(Val) 57 67 100,饲料配方技术,饲料配方技术及其趋势,计算机饲料配方技术:系列化、专门化的配方技术软件。 国内:MAFIC饲料配方软件、资源配方师系列软件、金牧饲料配方软件 国外:FORMAT饲料配方软件、BRILL饲料配方软件,原料营养价值评定与饲料配方,必要性:是进行饲料配方的前提,国家从“七五”开始对原料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我国饲料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对饲料配方中原料营养成分的确定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依据。 当前研究现状及热点 功能性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评定 地方性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评定 原料加工工艺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学研究,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效果比较,1. 负对照组 2. 喷雾干燥乳清粉 (15%-1, 7.5%-2) 3. 颗粒乳清粉 4. 奶酪乳清粉 5. 乳糖 6. 巧克力产品 8. 能量+乳清粉 7. 巧克力 +乳清粉 9. 蔗糖+乳清粉,处理,第I阶段 ( 0 14日) 第 II阶段 (1428日) 第 III阶段 (2842日) A: 对照组(无乳清粉) 无乳清粉 B: 10% 喷雾干燥乳清粉 5%喷雾干燥乳清粉 所有的 C: 10% 颗粒清粉 5%颗粒清粉 D: 20% 喷雾干燥乳清粉 10%喷雾干燥乳清粉 都相同 E: 20% 颗粒清粉 10%喷雾干燥乳清粉,第I阶段小结(014日),与对照组相比,猪的采食量随两种来源的乳清粉添增加量上升成线性增加。 添加乳清粉,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体重能够提高。 添加乳清粉对饲料转化率无效果 (添加20%颗粒清粉降低肉料比,可能是颗粒制粒的问题所导致),总结 总效果 (042日),喷雾干燥乳清粉和颗粒清粉都能提高 042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体重和肉料比。 在猪的开始日粮中,颗粒乳清粉和喷雾干燥乳清粉对猪的生长性能上无差异。 在42天的饲喂阶段中,第I阶段饲喂 20%的乳清粉与第阶段饲喂 10%的乳清粉大约比对照组的猪重1kg。,早籼稻营养价值评定,组织学特性研究及营养成分分析 适宜添加比例和加酶的作用效果研究 早籼稻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碳水化合物类型与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关系 碳水化合物类型与二糖酶变化规律研究 碳水化合物类型与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研究结果,早籼稻替代断奶仔猪日粮50%的玉米可显著改善其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P0.05)。 生长猪日粮中早籼稻分别替代日粮中33.3%, 66.7% 和100% 的玉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猪只生产性能,其中33.3%替代组生产性能最佳。 早籼稻中总能、粗蛋白和于物质的粪消化率高于玉米日粮。 早籼稻中氨基酸和代谢能的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日粮 (p0.05)。,高油玉米营养价值评定,组织学特性研究及营养成分分析 猪和鸡的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对生产性能及胴体脂肪酸组成影响 粉碎、制粒和膨化加工工艺参数研究,转基因EPSPS大豆饲料外源基因检测及其营养价值与安全性评定,转基因大豆插入外源基因DNA的检测 ; 转基因豆粕饲料插入外源基因DNA的检测 ; 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测定; 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和血清过敏指标的影响。,原料变异与产品质量 (玉米1为当年收新玉米,玉米2已贮存3年),日粮配方,不同玉米对鸡只上市体重影响,不同玉米对鸡只ADG影响,不同玉米对鸡只FCR影响 (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贮存时间过长(3年)的玉米显著抑制鸡只生产性能。 贮存时间过长的玉米淀粉发生尘化,显著影响鸡只的能量利用效率。 有必要系统研究仓贮条件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 在日粮配方中考虑影响原料变异的来源有助于配方设计与效果的一致性。,产品质量变异与成本 (成品标准:CP20.4%,1CP成本为47元,月产量3000吨),产品蛋白变异所致经济损失,成品蛋白差异所致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元/月)CP超出标准的平均值频数1CP成本月生产量,配方中原料适宜用量的确定,原料的价值如何确定?(应考虑:原料市场价格及供应量的变化幅度如何?与何种原料相比较?基础日粮水平如何?目标市场同类产品的档次及水平如何?) 如何确定某种原料在配方中的适宜用量?(根据原料商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合理的试验进行科学评价?必须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考虑!),药物添加剂配方原则与应用,常用药物饲料添加剂及效果 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面临的问题 药物饲料添加剂配方原则 药物饲料添加剂配方实际应用,常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 青霉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磷酸多糖类、聚醚类、其他 发展趋势:多肽类、磷酸化多糖类、聚醚类 合成抗菌药物: 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砷制剂 驱虫剂: 抗球虫剂(聚醚类抗生素、合成抗球虫药)、其他,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效果,Hays等(1987)对937次,2万头猪应用药物添加剂的效果进行总结,提高ADG高达16%,改善FCR达5%。 Heth等(1962)对137次肉鸡试验进行总结,在日粮中添加四环素、青霉素和杆菌肽锌可提高生长速度6-12%。 结论:效果无庸置疑!,药物饲料添加剂面临的问题,食品安全 人畜交叉抗药性产生 药物本身抗药性及残留 疾病产生的机理复杂化 疫苗对某些疾病未能充分保护 未来发展新药困难重重,药物抗药性的部分结论,抗药性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自然现象,抗药性的产生有可能来源于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但更有可能来源于人医上抗菌素的超量使用 对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禁用也许只改变了抗菌素的使用方式,但总的用量并未显著减少 美国到目前为止的试验不支持抗菌素产生的耐药因子在细菌间的传递 欧盟对抗菌素的禁用不完全是依据严格的科学试验,我国内现实情况,与搞生素使用的相关技术环节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1)养殖环境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2)疾病防疫体系不健全 (3)养殖技术有很大差距 (4)疾病情况更复杂 (5)饲料消费问题 (6)畜产品消费流通问题,根据国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更具现实意义 (1)药物添加剂配方技术已成为配方技术的关键 (2)药物添加剂的放大效应 (3)有助于弥补防疫体系的不足 (4)可以和现实情况下的饲料食品消费市场现状相适应,药物添加剂配方原则,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敏感性试验 配合使用 安全性、残留及抗药性 药物贮存、加工及作用的稳定性 药物利用的附加价值 配方实际应用,药物添加剂代谢动力学原则,作用于消化道:体内不吸收为宜;以抗G为主,血液中药物浓度无需较高;不能影响肠道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