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MI定稿发给学校案例.doc_第1页
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MI定稿发给学校案例.doc_第2页
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MI定稿发给学校案例.doc_第3页
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MI定稿发给学校案例.doc_第4页
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MI定稿发给学校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理念系统(MI)青雅文化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组 长:岳连忠副组长:陈军张敏王洪 成 员:龙波朱晓军胡大胜张义张兰刘欢安娜陈伟 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委会顾 问:徐仲林(教育部西南基教中心主任)张南新(博士、中央教科所某中心主任、教授)郭清华(重庆市学习指导专委会常务理事、市高中毕业考试命题组成员、南岸 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南岸教育主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红春(四川美术学院老师、中国政府派意大利访问学者)滕德康(博土、教授)陈以会(教育理论家、大学老师、博士)张相舜(画家、环境艺术设计总监)总策划:岳连忠 黄新勇总编辑:陈军张敏王洪 赵晓聪编 委:龙波朱晓军胡大胜张义张兰刘欢安娜陈伟 黄新刚 麻露 吴鹏 田海燕 吴希 程印行 鲁艳 吴兴媛 许大林 李东容 王力民 谢能婷 冯伟 吴超资 料:璧山实验小学 亦策善能校 对:璧山实验小学 亦策善能前 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是一所学校性格的体现,正如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校也拥有不同的校风、校貌以及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璧山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其前身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璧山知县黄在中创建的“璧江书院”(后名为重璧书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小学:璧山师范附属小学,即大多数璧山人所熟知的“璧师附小”,在2003年正式更名为璧山实验小学。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实小不但继承了古时的书院文化,形成了求是,启智的学校氛围并且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召唤下,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和突破。在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热浪中,实小人与时俱进地不断从自身实际出发,秉承“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扎根文化璧山,挖掘自身的文化和教育资源,突破应试教育的枷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璧山的繁荣发展注入活力与动力。学校老校区坐落在璧山县璧城文星路378号,占地9747平方米,建筑面积588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3045人。教师137人,其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97人;本科学历75人,专科55人;小中高3人,小高75人;35岁以下教师有70人。正在新建的璧山实验小学绿岛新校区占地43亩,设计36个教学班和10个学前教学班学校分别获得了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红旗大队、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重庆市优秀家长学校、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重庆市艺术展演先进学校、重庆市“书香重庆、和谐教育”示范学校、璧山县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璧山县五个好党组织、璧山县绿色学校、璧山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根本。在号召建设“五个校园”、“一校一品”的今天,不进则退,学校需要属于自己的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进一步加强璧山实验小学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快速地发展。在以“文化”为关键词的世纪里,对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管理者来说,重视并开展学校文化建设,都是一项顺应历史潮流的事业。因此,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是璧山实验小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优秀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师生间的互动,离不开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师生情感中的渗透,离不开文化与传统的相沿成习。“青雅文化”是璧山实验小学历届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继承、借鉴、探索、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学校文化,并融合在学校的理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及管理过程之中,推动了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群体力量的形成。随着璧山实验小学“青雅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倾情演绎,璧山实验小学必将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成为璧山县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星!目 录第一部分:理念框架6第二部分:理念阐释7一、 文化主题7二、 文化核心10三、 办学理念11四、 校 风13五、 教 风15六、 学 风16七、 校 训17八、 学校精神18九、 办学目标20十、 办学特色21十一、学校愿景22第三部分:师生誓词24第四部分:实施策略25【附件一】校园文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总表33【附件二】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表34第一部分:理念框架【文化主题】青雅文化【文化核心】青青园中葵 欣欣雅为风【办学理念】青出于蓝 立人于雅(立雅)【校 风】行起于正 学成于雅(行雅)【教 风】养正于蒙 育雅于幼(育雅)【学 风】乐思于学 好雅于艺(学雅)【校 训】青白为人 文雅为志(志雅)【学校精神】青石怀璧 雅正致和(和雅)【办学目标】育青茁之才 创大雅之堂(人雅)【办学特色】雅行教育(体艺特色)【学校愿景】育文雅学生 塑儒雅老师 建优雅学校第二部分:理念阐释一、文化主题青雅文化【定义】学校文化主题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是学校核心理念的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内容围绕文化主题进行设计,就会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学校文化主题具有主旨性、概括性、主线性等特点,它将通过主题文化体现出来。【释义】青雅,即清雅,多指人的气质或艺术作品的清新秀雅。三国志魏志徐宣传:“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拘世俗。”“青”之内涵:青,本义指草木的叶子的翠绿色。“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璧山,“环境皆山,两江夹送”,山川形胜,地势险要,扼渝州之咽喉,为重庆之屏障,有金剑山之雄,青龙湖之秀,凉亭关之险,璧温泉之幽,被郭沫若先生盛赞为“黛山秀湖”。以“青”字,体现学校所在的地域的山清水秀的优越自然环境。青,为绿色,象征着“绿色生态”。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热浪中,实小人与时俱进地不断从自身实际出发,秉承“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扎根文化璧山,挖掘自身的文化和教育资源。青色,象征着和平、宁静、自然、环保、生命、成长、生机、希望、青春等。绿色教育教会我们尊重生命、爱护环境、乐于奉献、健康发展,并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绿色教育涵盖了绿色校园、绿色课堂、绿色人文等方面。校园是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优良的校园环境,可以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美化校园教学环境,打造充满生态特色的校园,让师生们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教与学。将绿色生态的概念引入教学,教导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爱护环境,主动维护校园环境,将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回家。通过“绿色生态”的教育、熏陶,培养师生爱护家园、建设家园的思想。通过建设“绿色生态文化”,实施人性化管理和教学,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将绿色教育与书香教育、品德教育、特色教育相结合,促进师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学校。青,还代表了春天、青春。而春天又比喻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学生正处于他们青春正茂的时期,犹如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期待着在学校和教师的精心教导下,茁壮成长。绿色教育,代表了希望、未来、发展,正与璧山实验小学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是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荀子用青与蓝、冰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多年来,实小立足现实、传承历史、拓展内涵,在发展创新中锤炼教师队伍。涌现出了重庆市优秀辅导员李兴文、重庆市十佳辅导员朱晓军、重庆市优秀教师毛春梅、全国优秀班主任卢德容等一批优秀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相关学科的活动、竞赛中,师生有100多人次获得全国、市、县级奖。体艺教育获得了长足进展。男子篮球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小学组第1名;璧山县实验小学体育俱乐部今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级体育俱乐部,20人次获得重庆市艺术展演等级奖;老师何富才原创歌曲3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唐英剑获得全国少儿声乐二等奖;师生合唱团多次获得县级一等奖;原创校园DV会跳舞的雨滴获得全国金奖;“小实验家”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全国金奖;300多人次获得NOC创新实践活动市级以上奖励;学生谭钰凡获得重庆市“十佳诵读大王”“雅”之内涵:雅,即温和文雅。宋书殷琰传:“琰性和雅静素,寡嗜欲。”在新形势下,学校要谋求不断超越、主动发展,就要奠定学生适应未来变化的良好习惯和积极人格品质,树立“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个人形象。实小的前身璧江书院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从教、为学、修身、接物、处事等方面体现了人文精神。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实小学生进取自律、文明端庄、乐学上进;实小教师正直坦荡、严谨治学、行为世范。雅,亦形容志趣、文学、艺术之高雅脱俗。北齐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实小以建设“艺术乐园”为目标,秉承塑造学生的“文艺人生”的办学理念,加之靠近周边大学城的优势,我校的艺术教育已经渐成特色并取得丰硕成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艺术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在人文气息的熏陶下,成长为多才多艺的阳光少年,从而为其一生的发展与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文化核心青青园中葵 欣欣雅为风【定义】文化核心是对文化主题的释义,是学校整个文化理念系统的基点,对整个文化建设体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属于“物质”的范畴,“文化”属于“认识”的范畴,二者综合起来,就是人类通过感知,从事物原本的规律中总结出的用以指导人类行动(或活动)的规则。【释义】青青园中葵:语出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借物喻人,“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园中的葵菜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耀眼的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实小学子就犹如那青郁的幼苗,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沐浴在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与教导之中,茁壮成长。这首咏叹人生的汉乐府诗歌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流传千古,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人则不然,如果不勤奋求学,只会老大无成,虚度人生。劝勉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奋进向上。欣欣雅为风:“欣欣”本指草木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意思是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涓涓泉源细水慢流。寓意事物的蓬勃发展。此处形容学校办学昌盛、师生蓬勃向上。学校以建设“艺术乐园”为目标,以高雅的艺术气息陶冶师生情操,展现出文雅、和谐的精神风貌。三、办学理念青出于蓝 立人于雅【定义】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与学校实际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和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释义】青出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后人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前人更有成就。北魏文人李谧学习很用功,在文学博士孔璠门下做学生,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提高很快。几年后,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孔璠反过来向李谧求教。同学们做歌:“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可见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胜过老师,老师也可以向优秀学生探讨,提高教学水平。实小通过“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在发展中锤炼教师队伍。教师大专、本科学历达97%,有市级骨干教师11人、县级骨干教师20人,璧山县名师2人,名师工作室学员3人,并涌现出了重庆市优秀辅导员李兴文、重庆市十佳辅导员朱晓军、重庆市优秀教师毛春梅、全国优秀班主任卢德容等一批优秀教师。同时,实小突出教学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科研兴校,全面育人。各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相关学科的活动、竞赛中,师生有100多人次获得全国、市、县级奖。男子篮球连续两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小学组第1名;璧山县实验小学体育俱乐部今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级体育俱乐部,20人次获得重庆市艺术展演等级奖;老师何富才原创歌曲3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唐英剑获得全国少儿声乐二等奖;师生合唱团多次获得县级一等奖;原创校园DV会跳舞的雨滴获得全国金奖;“小实验家”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全国金奖;300多人次获得NOC创新实践活动市级以上奖励;学生谭钰凡获得重庆市“十佳诵读大王”立人于雅: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如果能够“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立人,就是要正确地引导、教育学生,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