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学案湘教版必修.doc_第1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学案湘教版必修.doc_第2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学案湘教版必修.doc_第3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学案湘教版必修.doc_第4页
浙江专版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学案湘教版必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认识大洲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b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d一、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纬度位置: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3)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2范围(1)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2)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3)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4)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3面积:4_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二、自然环境1地形(1)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_四周低。(2)主要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大兴安岭(山脉),D乌拉尔山脉,E青藏高原,F蒙古高原,G伊朗高原,H德干高原,I阿拉伯高原,J东北平原,K西西伯利亚平原。2河湖(1)水系分布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域面积广大。(2)主要河流:注入大洋主要河流北冰洋鄂毕河、 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太平洋黄河、长江、湄公河等印度洋恒河、印度河等(3)特色湖泊: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世界最大湖泊:里海。世界湖面海拔最低湖泊:死海。3气候(1)特征: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等特征。(2)主要气候类型: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温带大陆性气候,F热带沙漠气候,G高原山地气候。三、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2多样的地域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流域文化、阿拉伯文化等。3经济发展的差异日本属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快;西亚的一些国家出口石油,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情景导入先思考 生活中的地理烟台和威海素来有“雪窝”之称,每年冬季降雪多。思考探究:烟台和威海冬季降雪多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冬季风(西北风)经过渤海海面,空气中水汽含量多;烟台、威海位于山东半岛北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山东半岛中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地形抬升,多降雪。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亚洲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1气候类型多样2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亚洲大致在10S80N之间,跨寒、温、热三带,故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候;也有因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从而形成干旱气候。(3)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海拔3 500 m以上的地区,气候呈现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综上所述,由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亚洲气候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二、东亚的季风气候及成因1季风是随季节变换风向的风,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一样,在同样强度的太阳照射下,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则相反。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具体为: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成为高压中心,太平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在冬季风影响下,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慢,气压相对较高,于是暖湿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由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东亚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低温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应用体验不可少 图A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不利影响:_。(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甲地是印度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中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共同点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变率大,但甲地比乙地全年气温高、雨季短。甲地季风气候受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影响而成,乙地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成。另一方面甲地受冬季风影响小。第(2)题,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对农作物非常有利,但季风的不稳定性易造成旱涝灾害,对农业不利。第(3)题,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我国应从保护耕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兴修水利,防灾减灾方面来保证粮食安全。答案: (1)气候特征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或乙地气温年较差大或乙地冬温低)甲地雨季短(或乙地雨季长)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受不同季风影响(甲地主要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乙地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甲地因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2)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情景导入先思考 生活中的地理亚洲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如图:思考探究: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描述?提示: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种、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核心要点掌握好 亚洲主要地理分区的地理特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位置示意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地形区: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高温;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热带季风气候(6月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大河东流;东部岛屿、半岛河流短促;主要有长江、黄河、鸭绿江、图们江等大河南流,上游侵蚀作用显著,水能丰富;下游沉积,多平原;主要有湄公河、红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两大河流:印度河和恒河,源自喜马拉雅山,分别注入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多内流河,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乌拉尔河;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经济沿海经济发达,西部畜牧业发达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民族工业发展快,已经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耕地面积广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矿产资源丰富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沿40N亚洲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1有关E、F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E地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BE地所在国家是伊拉克CF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DF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地湿地面积广大B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旱涝、盐碱和风沙CG地为帕米尔高原DI河上游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补给解析:1.A2.B解答此题组关键是能根据地形剖面图进行正确的区域定位:E是图兰平原,F是塔里木盆地,H是华北平原,G是内蒙古高原,I河是黄河,J是朝鲜半岛。 方法技巧很重要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地理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5)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进行分析。2地形特点(1)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2)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来描述。(3)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一般是沿某一条线,从一个方面向线段延伸的方向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3区域气候特点从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4河流特征(1)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2)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3)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1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2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3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4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应用体验不可少 (2015浙江10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利用北极航道,可以开辟我国大部分港口到欧洲港口的新航线。材料二如图为从中国大连至荷兰鹿特丹传统航道和北极航道示意图。(1)从大连到鹿特丹的新航线,可以通航的季节是_,原因是该季节_。(2)从大连经北极航道到鹿特丹,在A海域因受_(填寒或暖)流影响船舶逆水航行,经过B海峡向东侧可远眺_(填国家)领土。(3)冬季,从大连经传统航道到鹿特丹,船舶经过洲界C_(填运河)后,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在D海域_(填顺或逆)风航行。(4)从自然带类型看,大连和鹿特丹同属_。(5)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解析:第(1)题,从大连到鹿特丹的新航线必经北冰洋,高纬度的海区,冬季气温低,海面结冰,只有夏季的北冰洋边缘海区(靠近亚欧大陆,纬度相对低)气温相对高,海冰融化,满足轮船通航。第(2)题,图中A海域有来自于高纬度的千岛寒流,自北向南流动,逆水航行;B海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也是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分界线。第(3)题,图中C处是苏伊士运河,属于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运河位于埃及境内。D海域是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吹西南风(偏西风),与轮船的航向相反,逆风航行。第(4)题,由图可知,大连和鹿特丹纬度位置基本相同,大连位于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鹿特丹位于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自然带类型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5)题,从地形看,荷兰位于西欧平原的莱茵河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而丰富,利于鲜花生长。答案:(1)夏季气温高,海冰融化(2)寒美国(3)苏伊士运河逆(4)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地形平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湿润)。一、选择题读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C北部山区温差显著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2图示季节,甲国( )A盛行东北季风B正值多雨季节C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D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解析:1.C2.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等温线密集,温差显著。第2题,从图中最北一条等温线度数为0 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甲图(印度)受东北季风影响。读印度水稻种植区分布和7月盛行风向图,完成34题。3图中盛行风向为(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4图中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A水热充足 B地形复杂C水运便利 D人口众多解析:3.A4.A第3题,印度位于南亚地区,属于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第4题,图中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沿海,水热充足是其有利的自然条件。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57题。5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吹东北风 BA地吹东南风C地炎热干燥 D地炎热干燥6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7关于B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不断扩大 B海底多海沟C不断缩小 D边缘多岛弧解析:5.C6.A7.A第5题,根据图中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方向,可以判断为夏季;A地吹西南风;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湿润。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因纬度原因导致热量差异,形成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7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B海域为红海,是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海域面积会不断扩大。日本立山黑部(海拔2 450 m)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 m高的“雪墙”,读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完成89题。8立山黑部地区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是( )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A BC D9亚洲河流流向的总体特征是( )A从中部向四周 B从四周向中部C从南向北 D从西向东解析:8.C9.A第8题,日本立山黑部位于日本本州岛西侧,西北季风经日本海的增湿作用变得湿润,受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形成降雪。第9题,河流的流向特征是由其分布地区的地势特征决定的;亚洲的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故选 A。读25N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10图示乙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解析:选D乙地区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所以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西欧与南亚。如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气温年较差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12日本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我国东部地区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说明(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我国东部以平原为主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我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我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我国1月日照时间短解析:11.A12.C第11题,由图中可知三地纬度大致相同,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故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第12题,我国东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二、综合题13如图为亚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的流向是_,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_。 (2)乙城市的地貌类型是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 (3)乙城市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是_,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_。(4)丁国家是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 (5)简述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其流向为自北向南;甲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夏季。第(2)题,乙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第(3)题,乙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热带雨林带。第(4)题,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第(5)题,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方面分析。答案:(1)自北向南夏季(2)三角洲流水沉积(3)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热带雨林带(4)“三低”模式(5)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14加试题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 m深的水中。材料二在图1地区有一种橡胶树桥。当地人利用橡胶树根“种桥”。该桥寿命可达500多年,堪称“天作之合”。材料三2012年C国(图3)入境人数达到100万人次。2014年12月09日,C国首都海水淡化处理厂突发火灾,制水设备受损,导致全城逾10万人遭遇“水荒”。材料四预计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