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docx_第1页
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docx_第2页
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docx_第3页
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docx_第4页
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矸石代替铝质校正材料配料,可降低熟料煤耗,吨熟料可节约标煤710kg,但因其硫、碱、氯等有害成分较多,易结皮、结圈,影响了正常生产,故许多厂家在试用一段时间后,被迫停止使用。我公司在考察了辽东水泥、千山山水两个兄弟厂家后,决定使用煤矸石部分代替铝矾土配料。1配料方案确定1.1 煤矸石配料对煅烧系统的影响我公司目前选用的是西马矿的洗矸,其与铝矾土的化学成分比较见表1,燃料工业分析见表2。由表中可见,煤矸石较铝矾土中碱含量升高0.48倍,氯含量也大幅升高,且每kg煤矸石又带进了0.0286kg单质硫。众所周知,氯、硫、碱三种成分易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形成化合物,并造成循环富集,将导致熟料煅烧系统结皮堵塞,因此,煤矸石配料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生料和燃料中的硫、碱、氯等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 1.2 煤矸石配料方案的实践我们对煤矸石带入系统内的硫、碱、氯等有害成分升高对煅烧系统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避免硫、碱、氯等有害成分的循环富集,结合前期公司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煤矸石配料方案。 (1)严格控制硫碱比在0.81.0,以保证硫、氯的化合物均与碱生成不易挥发的硫酸盐和氯化物,减少游离硫和游离碱,生成的化合物存在于窑料中,挥发温度高于熟料煅烧温度的化合物作为熟料成分排出窑外,挥发温度低于煅烧温度的化合物则产生循环。如果硫碱比偏小,易形成游离碱循环富集,易在预热器二、三级形成结皮堵塞,我们前期主要是二级发生过两次结皮堵塞;反之,则易形成游离硫循环富集,易在预热器五级、分解炉、窑尾结皮或结圈。为了实现硫碱比的合理控制,我们设计了两个配料方案:方案一:投料初期,由于生料均化库内有大量库存,故采用高硫碱比1.2配料方案,煤矸石完全取代现有的铝矾土配料,用以将原有生料的硫碱比0.5逐渐调整到0.8以上,原燃材料化学分析见表3、燃料的工业分析见表4、生料配比见表5。 方案二(见表4):当入窑生料硫碱比达到0.8时,生料配料执行方案二,即硫碱比调整到0.88,加入部分铝矾土取代部分煤矸石,进行煤矸石稳定配料生产。 (2)严格控制生产用原燃材料质量,提高稳定性: 燃料煤: a 、不同货源的煤都要有合理的库存,以确保均化搭配需要; b、不同货源的煤要有相对稳定的热值,相邻两批次间波动范围在 200kCal/kg以内; 石灰石、砂岩、铝矾土、煤矸石: a、制订严格的供应计划,不同供应商要按计划供货,严禁无计划进厂; b、不同供应商必须保证所供应原料质量满足公司控制指标。 生产过程控制及过程产品质量控制: a、选择合理三率值,提高生料易烧性,减少煅烧用煤,降低系统温度。初步选择三率值为:KH0.92,n=2.5,p=1.45。 b、所有原燃材料必须按工艺技术要求,经预均化后才能使用,未经均化的原燃材料严禁进入生料制备和熟料煅烧系统; c、生产初期,出磨和入窑生料坚持每小时一个样,直至方案二执行后取得稳定的硫碱比,恢复正常控制过程,即入窑生料每两小时一个样;入窑物料表观分解率每四小时一次; d、加强出磨煤粉控制,水份3.5%,细度5%,确保煤粉充分燃烧,避免窑内出现还原气氛; e、动力部加强对熟料煅烧系统的热工仪表校准管理,确保数据反馈准确及时; f、生产现场巡检人员对熟料煅烧系统漏风治理,确保各部位温度均一稳定;同时加强对热电偶清结皮和对负压管清堵处理,减少热工参数测量误差,为中控操作提供可靠数据; g、加大空气炮工作频率,加强机械清结皮力度;定期督促现场巡可巡检人员用压缩空气对四、五级预热器锥体进行清扫,减轻结皮累积效应。中控操作控制: a、合理使用风煤,控制窑尾进料室温度不超过1200,杜绝系统还原气氛,减少甚至杜绝窑料中硫酸盐分解与挥发,减轻窑尾进料室结皮堵塞; b、合理使用风煤,适当降低分解炉内烟气温度及入窑物料温度,严格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不超过880,预热器一级出口温度不超过300,入窑物料表观分解率控制在90%92%,减少物料在预热器、分解炉内出现熔体结皮; c、合理控制入窑二次风温稳定在120030; d、微调、精调,保证系统热工制度均衡稳定,杜绝局部高温和温度频繁波动; e、督促现场巡检人员,勤观察物料外观颜色,杜绝还原气氛;勤观察处理热工仪表,确保热工参数反馈准确。产品质量控制: a、控制熟料容重在12801350g/l; b、熟料中碱含量0.9%;1.3 煤矸石配料方案总结 a、生产初期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1)配料方案执行情况;2)节煤效果;3)产品质量,尤其是熟料需水性和熟料强度; b、稳定生产后,每进行一次总结,必要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2 实验总结2.1 实验过程简述 2011年10月10日,我们采用西马矿洗矸代替铝矾土,进行配料实验,煤矸石掺加量基本维持在(50.5)%,设计配料方案得到如期执行,11日中午煤矸石入窑煅烧,预热器C1C3出口温度平均升高1020,系统负压基本无影响,出窑熟料各龄期强度与铝矾土配料基本一致。2.2 实验结果统计2.3 实验结果总结通过近两个月的生产实践,我们的煤矸石配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基本每吨熟料降低原煤消耗2.5公斤,熟料质量无明显影响。但在后续的生产实验中,我们认为在煤矸石配料工作中,有如下几点需要重点关注: (1)原燃材料质量。通过实验,煤矸石配料生产的熟料硫碱比基本稳定在0.80.9,为此在下一步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原燃材料的有害成分控制,尤其是碱含量的控制,以降低预热器和窑内结皮堵塞机率,保证熟料后期强度。 (2)加强生产过程物料管理,改善物料均化效果。良好的物料均化是保证生料配料稳定的前提,也是稳定入窑生料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入窑生料稳定了,窑内热工制度才能有基本的保证,实现稳定操作。 (3)中控操作必须突出精细化。窑操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窑系统热工参数微小的变化,认真调整,尤其是烧成带温度的合理控制,是降低物料中有害成分循环富集的必要保证。通过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两次计划停窑检查,我们发现,煤矸石配料对预热器系统结皮影响颇大,尤其是C5下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