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 山峡变平原平畴千顷田 沟底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调查报告 沟底村位于山西阳城县北留镇,东连泽州县,北依沁水县,西南与史山、皇城两村相邻。全村国土总面积442 公顷,其中耕地 60 公顷,人口 805 人。 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凭借其优厚的地下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由贫困走向富裕。然而近年来,该村煤炭资源日趋枯竭,主要经济来源面临干涸断流的趋势,全村人民生存受到危机性的挑战。 面对挑战,沟底村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以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为目标,启动二次创业,大规模地进行 治山、治水、治沟,退耕还林,复垦矿区土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走上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此举,对于山西依赖煤炭资源发展经济的农村进行矿山复垦工作,走持续发展道路,极具典型借鉴意义。 为此,我们对该村一年多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调查,现就此作出报告。 一、因地制宜 科学决策 沟底村是一个典型的依托煤炭资源富裕起来的农村之一。地下煤储量原高达 5600 万吨。凭借这一优势, 1985 年到 1986 年,县、镇、村 *相继在境区内兴办起山城、左岭、王街、沟底、香园沟五座煤矿。其矿点数量在阳城全县农村位居榜 首。其中,该村所属香园沟煤矿年均产2 / 10 煤 9 万吨,年均产值 1000 余万元。 从 1985 年以来,煤炭产业始终是该村经济实力的骨干支柱,收入占到全村经济总收入的 90%左右。同时,村民依托当地煤矿布点多的便利条件,男劳动力几乎全部从事务工劳动,使之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煤炭产业的高收入,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小康富裕,而且使该村公益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 1990 年起,该村先后投资 150 余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大楼,兴建了新型小学校舍,硬化村道路三公里,兴办了近 5000 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备了一整套文化娱乐 设施,还修建了 40 栋现代化的居民住宅。另外,该村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领取固定工资,得到了老有所养;考取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一律享受不同等级的助学奖励金;村民不仅不负担任何集体公益事业的费用,而且,逢年过节均有物质福利。 然而,由于十多年来境内五个矿点的竞相采挖,乃至在急功近利思想支配下的掠夺性开采,导致该村三号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其中,该村村办香园沟煤矿到 2001 年已无煤可采,只得停产关闭。其它四个矿点也必将紧步后尘。随之而来的后果是:沟底村的经济支柱已呈风雨飘摇之势,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将失去依 靠。村民们担忧地说:过去乌金换黄金,沟底一步一层天;如今乌金已挖空,沟底今后靠什么? 在此危机面前,沟底村不是左顾右盼、无所作为,而是面对危机积极应对,以调整产业结构3 / 10 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决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 2002 年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该村召开了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就农业综合开发问题进行了积极研讨。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资源生态一体化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一定的土地实力作基础。而土地正是沟底的劣势,全村原有耕地几乎全部在山岭上,且生产条件十分恶劣。 如果依靠原有耕地发展农业经济是不可能走向富裕。一是土地质量极差。原有 900 亩耕地 85%以上为沙质土壤结构,透水性强,贫瘠易旱,即使风调雨顺年景,每亩产粮不过百公斤;久旱年头则大部绝收。改良土壤,既不现实,更不合算。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村 90% 以上的耕地坡度均在 25 度以上,难以保水、保肥;同时,一到洪期,地里的禾田必将打了水漂。 三是耕作条件维艰。其显著特点是,人在沟底住,地在山上挂,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分布在七道山岭上,距村一至两公里。环村周围又是嵯峨巨岭,将村落夹在深沟谷底。历史上,村民耕作只能依赖老祖宗 留下来的羊肠古道,肩担人挑,爬上爬下。一般的农业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投入 与产出得不偿失。 四是山体塌陷,耕地撂荒。历年来,由于五座煤矿的大量开采,造成多处山体塌陷,还使 500 余亩耕地被迫弃耕;加之煤矿与基本建设用地,使耕地锐减到人均仅有半亩。 这就表明,沟底村是远地弃耕,近地好地奇缺,剩下穷沟,无路可走。 对此,上级4 / 10 有关部门领导曾提出要沟底村拿出 30 万元到黄岭乃至五公里之外的泽州县周村一带买 100 亩土地耕种,借以生存。 这样,到外村买地耕种,势必要移民大搬家,不仅要耗去巨资,经济上难以承受;而且, 前景难料,后果可怕。 沟底村经过研究,立足自己的实际,果断作出了三项决策: 第一,填沟造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第二,实施荒山宜林战略,大力发展以优质核桃为主要品种的经济林。 第三,依托皇城相府旅游景区近水楼台的先决条件,大搞生态林与观光农业,以吸引游客,发展自身。 就此,一场综合开发农业的攻坚战在沟底村全面展开。 二、合理规划 奋力攻坚 2002 年 6 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晋城市水利局和阳城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沟底村出台了国家农业开发阳城县沟底项目区土地治理 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 根据这一可行性报告,结合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设想,沟底村制定出开发农业的发展规划。其指导战略是:以地面资源为依托,以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以土地综合治理与水利设施建设、生态林建设为基础,以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向农业现代化进军。其发展规划为八大工程: 、填沟造 地工程。 填沟造地是八大工程的核心工程、重点骨干工程,是沟底村改变历史上缺乏好地耕种的唯一途径,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基础5 / 10 与依托。为此,决定投资 1159 万元,在两 道沟造地:一是樊水沟,二是王庄沟。该两沟每条沟长两公里,沟底至山顶120 余米,沟平均宽度为 220 米。从 2002 年到 四年填沟造地 500 亩,亩均投资万元,动用土石万方,亩均 3450方。其中, 2002 年到 完成樊水沟造地 240 亩的任务;到 完成王庄沟造地 260 亩的任务。以此作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多产出、高收入。 、塘坝工程。 沟底村北部樊山山腰老母掌沟有一股地下泉水,长流不息。然而历史上却有水未用,任其顺沟而下,白白流去。为了对新造土地实行自流灌溉,计划投资 120 万元,在此处兴建小型塘坝一座,设计库容量为 10万立方米。利用自然条件,发展水浇地。 此项工程 2002 年秋动工, 秋完成。 、经济林与水土涵养生态林建设工程。 建设林业生产基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规划山岭瘠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计 770 亩,占总耕地的 71.%,全部作为经济林基地,以种植优质核桃为主。 2002年退耕 430 亩, 全部完成退耕任务。山岭坡梁规划为生态林基地,计 1500 亩, 2002 年完成 600 亩, 全面完成。两项总投资 70 万元。 、排洪渠工程。 为了保持水土不流失,投资 60 万元兴修排洪渠工程三公里, 2002 年到 分期完成。 、引水隧道工程。 为使农林产业稳定发展,投资 70 万元,修筑引水隧道 160 米, 2002 年动工, 贯6 / 10 通。 、田间道路工程。 为改善落后的交通道路环境,计划投资万元,修筑田间道路 13 条。 、 高科技农业园区。 为发展高科技农业,规划樊水沟 240 亩新造沟坝地全部实施大棚生产,以栽培具有高产高效、且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品牌蔬菜及高营养食用菌为主要产品,发展高科技农业。 、发展旅游观光业。 该村北部老母掌(因山形形似母指掌部而 得名)为清代名相陈廷敬之母的避暑山庄之地,且至今那座一进三院、占地 6000 多平米的古代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尽管三百多年它饱经沧桑,但仍不失其昔日雍容华贵之貌。开发它很有价值。为此,规划此处在维修避暑山庄的基础上,修建休闲度假村一所,两层小楼 50 栋,作为游客到皇城相府观光后的休闲下塌之处。同时,以此为据点,开通旅游线路一条,让游客在休闲之际尚可巡游观光。此工程计划 筹建, 完工,总投资 2000 余万元。 上述八项工程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全部完成后,沟底将是一个富裕而秀美的锦川(沟底古称锦川) 。 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沟底村的干部群众提前介入,及早动手,于 2002年 3 月初,在工程规划过程中就紧锣密鼓开工建设。 工程上马后,首要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尽管沟底村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然而,数千万元的巨额投资不可能全部拿得出来。为此,沟底村发出集资创业的号召。全村群众积极响应,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集资 122 万元,同时集体筹资 76 万元,7 / 10 购买了挖掘机、推土机、铲车、汽车以及空压机等大型机械六部,首先使填沟造地工程如期进入实战阶段。 2002 年 4月,填沟造地骨干工程启动运转。樊水沟上下,机声隆隆,车水马龙,艰苦奋战 ,热火朝天。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冰雪严冬,人歇机不停,造地不停步。深沟被一截截淹没填起,平畴大田被一段段建起。 2002 年 8 月,老母掌沟塘坝工程通过投标承包,按照图纸设计开始上马。引水隧道工程相继进行。 与此同时,沟底村在春、秋、冬三个季节,全民上阵,大搞植树造林,决心让一道道山岭披上绿装。 三、众志成城 好梦初圆 经过一年零六个月的艰苦奋战,沟底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好梦初园,八大工程初现端倪。 填沟造地工程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骨干项目,工程之大,旷古未有,为此,他们以极大的精力和投 入进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动用土石 55 万方,投资 370 余万元,在樊水沟造出土地 160 余亩;同时,在 春季全部进行了培熟,并分别种上了玉米和蔬菜,使偌大一块北国平原展现在沟底群众面前。他们按照计划,再战今年一冬,使樊水沟下段 80 亩大田如期实现。 塘坝工程到目前基本建成。坝高 23 米,坝长 120 米,坝顶宽 5 米,工程总量 1 立方。 这项工程,不仅为农业产业实现水利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其坝基为将来开通旅游线路打下了基础,同时为老母掌发展旅游业打开了交通大门。 经济林与生态林8 / 10 工程历经一年时间,已建 成林业生产基地 1030 亩。其中,退耕还林 430 亩,植造晋龙一号、二号核桃优良品种 34000株,占应退耕 770 亩的近 60%, 底将全面完成退耕任务。水土生态涵养林已建成 600 亩,占计划 1500 亩的 40%,植造侧柏 10 万株。 排洪渠工程现已完成 300 余米,占工程总量的 10%。 引水隧道工程全长 160 米,净高 4 ,宽 4 米,工程总量 6000 余方,现已基本贯通。 田间道路工程是农业机械化的必由之路。为此,该村经过去冬今春的建设,投资万余元,建成交叉成网的田间道路 13 条,总长 5 公里,使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车 辆驰行的宽阔大道。 旅游休闲度假村工程目前已与沁水县郑村乡王街村初步达成联合开发的意向(因老母掌属王街村辖境),并以皇城相府旅游景点为轴心,与周边史山、郭峪、大桥等村联合发展旅游产业,以此形成规模性的产业基地。 此外,高科技农业园区也正在筹划设计之中。 四、几点借鉴 总结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战略的大胆发展思路与成功实践,在以下四个方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必须由资源型向持续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就阳城而言,大凡富裕起来的农村,普遍是依托地下资源,很少在地面资源上作文章,尤其是土地 资源。这些村重工轻农,弃耕土地,撂荒耕地,形成恶性循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煤炭资源是有限资源,挖空后何以生存?沟底村力开先河,并为此提供了成功9 / 10 范例,值得借鉴。 第二,因地制宜,大胆作为,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鲜明特点。在当今经济大潮中,填沟造地往往要被人们视为在做学大寨的蠢事。当时,这一举动,不仅在少数村民中,而且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对此都顾虑重重。然而,沟底的干部认准了一条理,那就是,没有土地,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地。沟底的实际,就是要造地,造出地,千秋万代是金板。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这种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借鉴。当然,各地都有自己的实际,不可能照搬沟底的模式去发展,但因地制宜、走持续发展之路却是永恒的。 第三,危而思进,艰苦创业,是沟底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前进动力。他们在富裕起来之后,不是高枕无忧,而是敏锐地审视到失去煤炭资源后的严重危机,从而积极应对、大胆作为。填沟造田就是一项积极应对危机的成功实践。它利在当今,造福后代。如此巨大的工程,平畴数十公顷的高效农田,无论在沟底,还是在阳城全县,绝无仅有。我们深信,规划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业工人赋能新质生产力
- 民族工作培训课件
- 2025年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案考核答案及解析
- 挤压的概念及实计算
- 2025年肿瘤科恶性淋巴瘤分期与治疗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肿瘤放疗计划设计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新质生产力理论与教育
- 2025年放射科医生影像学诊断实践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知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常用影像学检查技术考核模拟答案及解析
- GB/T 11376-1997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 FZ/T 64012.2-2001水刺法非织造布第2部分:卫生用卷材
- 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课件
- 印刷产品检验报告
- 2022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学悖论”-辛普森悖论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三套考试题
- 烧结岗位安全操作培训-PPT课件
- 【课件】1.2 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修绘画
- 运动处方(课堂PPT)
- 物资储备与物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