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doc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doc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doc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doc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及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二班 09190226 胡佳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第二版) 李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第1 章概论. ( 3) 1 . 1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 ( 3) 1 . 2 历史的回顾. ( 7) 1. 2. 1 MIS从理想到现实. ( 7) 1. 2. 2 MIS 概念的演进. ( 9) 1 . 3 信息系统与管理学. ( 12) 1. 3. 1 古典管理学. ( 12) 1. 3. 2 以信息为核心的管理学. ( 13) 1. 3. 3 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 14) 1 . 4 课程组成和内容编排. ( 15) 第1 章重要概念. ( 18) 第1 章复习题. ( 18) 小组活动课题. ( 18) 第2 章系统与信息系统. ( 19) 2 . 1 系统. ( 19) 2. 1. 1 系统的概念. ( 20) 2. 1. 2 系统的基本形式. ( 20) 2 . 2 系统的特性. ( 22) 2 . 3 系统的分类. ( 25) 2 . 4 系统的基本形式. ( 27) 2. 4. 1 系统连接. ( 27) 2. 4. 2 系统的分解. ( 27) 2. 4. 3 子系统的耦合. ( 29) 2. 4. 4 系统的熵. ( 29) 2 . 5 信息系统的成分和结构. ( 30) 2. 5. 1 职能子系统. ( 31) 2. 5. 2 层次子系统. ( 31) 第2 章重要概念. ( 34) 第2 章复习题. ( 34) 小组活动课题. ( 34) 第3 章管理、信息与组织. ( 35) 3 . 1 管理与信息. ( 35) 3. 1. 1 企业中的信息资源. ( 35) 3. 1. 2 信息的形式和性质. ( 36) 3. 1. 3 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 38) 3 . 2 组织. ( 39) 3. 2. 1 组织结构. ( 39) 3. 2. 2 组织行为学. ( 41) 3. 2. 3 业务流程. ( 42) 3 . 3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 43) 3. 3. 1 莱维特模型. ( 43) 3. 3. 2 社会技术系统观点. ( 44) 第3 章重要概念. ( 49) 第3 章复习题. ( 49) 小组活动课题. ( 49) 第一部分案例新园酒家的业务活动和信息. ( 50) 第二部分信 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第4 章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 ( 55) 4 . 1 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 ( 55) 4. 1. 1 微型计算机. ( 56) 4. 1. 2 微机服务器. ( 57) 4. 1. 3 工作站. ( 58) 4. 1. 4 小型机. ( 59) 4. 1. 5 大型机. ( 60) .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4 . 2 对计算机的选择. ( 61) 4 . 3 信息系统结构. ( 63) 4. 3. 1 主机中心结构. ( 64) 4. 3. 2 客户/服务器结构. ( 65) 第4 章重要概念. ( 70) 第4 章复习题. ( 70) 小组活动课题. ( 70) 第5 章操作系统. ( 71) 5 . 1 操作系统的类型. ( 72) 5. 1. 1 微机操作系统. ( 72) 5. 1. 2 工作站操作系统. ( 73) 5. 1. 3 局域网操作系统. ( 74) 5. 1. 4 大型机上的操作系统. ( 74) 5 . 2 Windows NT 的主要特点. ( 74) 5 . 3 NT的使用和管理. ( 76) 5. 3. 1 网络浏览. ( 77) 5. 3. 2 工作组和域. ( 77) 5. 3. 3 资源共享. ( 79) 5. 3. 4 安全管理功能. ( 80) 5 . 4 对操作系统的选择. ( 83) 第5 章重要概念. ( 86) 第5 章复习题. ( 86) 小组活动课题. ( 87) 第6 章计算机局域网. ( 88) 6 . 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 88) 6 . 2 通信的基本概念. ( 90) 6. 2. 1 信号表现方式. ( 90) 6. 2. 2 传输速率和传输媒体容量. ( 91) 6 . 3 局域网的物理结构. ( 91) 6. 3. 1 传输媒体. ( 92) 6. 3. 2 网络连接设备. ( 93) . 目录 .6. 3. 3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95) 6 . 4 媒体访问控制方式. ( 97) 第6 章重要概念. ( 101) 第6 章复习题. ( 101) 小组活动课题. ( 101) 第7 章国际互联网. ( 102) 7 . 1 网络协议和OSI 模型. ( 102) 7 . 2 网络互联的原理. ( 104) 7. 2. 1 物理设备. ( 104) 7. 2. 2 TCP / IP 协议. ( 105) 7. 2. 3 数据传输技术. ( 106) 7 . 3 Internet 上的服务. ( 107) 7. 3. 1 WWW 的工作原理. ( 107) 7. 3. 2 HTML . ( 109) 7. 3. 3 Internet 上的其他服务. ( 110) 7 . 4 Intranet . ( 113) 第7 章重要概念. ( 116) 第7 章复习题. ( 116) 小组活动课题. ( 116) 第8 章数据库系统. ( 117) 8 . 1 数据模型. ( 117) 8. 1. 1 数据和数据模型. ( 117) 8. 1. 2 实体和属性. ( 118) 8. 1. 3 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 119) 8. 1. 4 记录的关键字和存储单元. ( 119) 8 . 2 文件组织. ( 120) 8. 2. 1 顺序文件. ( 121) 8. 2. 2 索引文件. ( 121) 8 . 3 数据库系统. ( 123) 8. 3. 1 数据库和文件系统. ( 123) 8. 3. 2 数据库概念模型. ( 124) .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8 . 4 数据表的建立和数据操作. ( 125) 8. 4. 1 建立数据表. ( 125) 8. 4. 2 关系. ( 126) 8. 4. 3 对数据库的操作. ( 128) 8 . 5 分布式数据库. ( 130) 8. 5. 1 数据分布方式. ( 130) 8. 5. 2 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 ( 131) 8. 5. 3 自治性. ( 132) 8. 5. 4 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操作. ( 132) 8 . 6 数据仓库. ( 133) 8. 6. 1 数据仓库的定义. ( 133) 8. 6. 2 数据仓库的结构. ( 134) 8. 6. 3 OLAP 和数据挖掘. ( 136) 第8 章重要概念. ( 139) 第8 章复习题. ( 139) 小组活动课题. ( 140) 第二部分案例德意志银行决定使用大型机. ( 141) 第三部分信 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第9 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 145) 9 . 1 运作方式. ( 145) 9. 1. 1 信息化的运作方式. ( 145) 9. 1. 2 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 ( 146) 9 . 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148) 9. 2. 1 生命周期法. ( 148) 9. 2. 2 系统调查. ( 151) 9. 2. 3 系统分析. ( 151) 9. 2. 4 系统设计阶段. ( 152) 9. 2. 5 程序设计. ( 154) 9. 2. 6 系统实施. ( 155) 9. 2. 7 系统维护. ( 156) . 目录 .9 . 3 原型法. ( 156) 9 . 4 应用软件包. ( 158) 9 . 5 对信息系统的评价. ( 159) 第9 章重要概念. ( 162) 第9 章复习题. ( 162) 小组活动课题. ( 162) 第10 章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 163) 10. 1 开发工具概述. ( 163) 10. 1. 1 开发工具的进化. ( 163) 10. 1. 2 CASE 工具. ( 164) 10. 2 客户/服务器开发环境. ( 166) 10. 2. 1 客户端开发工具. ( 166) 10. 2. 2 服务器端的处理. ( 169) 10. 3 CASE 工具实例. ( 170) 10. 3. 1 数据流模型的定义. ( 171) 10. 3. 2 数据模型的定义. ( 173) 10. 3. 3 逆向工程. ( 176) 10. 3. 4 生成目标程序. ( 176) 10. 4 CASE 工具软件的发展动向. ( 177) 第10 章重要概念. ( 179) 第10 章复习题. ( 179) 小组活动课题. ( 179) 第三部分案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 180) 第四部分常 见的信息系统模式第11 章事务处理系统. ( 187) 11. 1 事务处理的类型. ( 187) 11. 2 事务处理的过程. ( 190) 11. 2. 1 基础数据编码. ( 190) 11. 2. 2 记录事务活动. ( 191) .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11. 2. 3 合法性校验. ( 191) 11. 2. 4 事务数据处理. ( 193) 11. 2. 5 报表输出和提供查询. ( 194) 11. 3 编码技术. ( 195) 11. 3. 1 编码的必要性. ( 195) 11. 3. 2 常用编码. ( 196) 11. 4 商业信息系统. ( 197) 11. 4. 1 POS 系统. ( 198) 11. 4. 2 条码. ( 199) 11. 4. 3 商业信息系统的结构. ( 199) 第11 章重要概念. ( 203) 第11 章复习题. ( 203) 小组活动课题. ( 203) 第12 章办公自动化系统. ( 204) 12. 1 办公室工作与信息技术. ( 204) 12. 2 办公自动化软件. ( 206) 12. 2. 1 个人用OA 软件包. ( 206) 12. 2. 2 公文处理系统. ( 207) 12. 2. 3 电子邮件. ( 208) 12. 3 群体活动和群件. ( 208) 12. 3. 1 群体活动和群件. ( 208) 12. 3. 2 群件软件包的例子. ( 209) 12. 3. 3 数据处理权限. ( 211) 12. 3. 4 Notes 的群件应用. ( 211) 12. 3. 5 群件的应用策略. ( 215) 第12 章重要概念. ( 217) 第12 章复习题. ( 217) 小组活动课题. ( 217) 第13 章决策支持系统. ( 218) 13. 1 人的决策活动模型. ( 218) 13. 1. 1 Simon 模型. ( 218) . 目录 .13. 1. 2 决策的分类. ( 219) 13. 1. 3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 221) 13. 1. 4 决策活动的层次性. ( 222) 13. 2 决策支持系统. ( 222) 13. 3 DSS 的结构. ( 225) 13. 3. 1 数据库子系统. ( 226) 13. 3. 2 模型库子系统. ( 226) 13. 3. 3 会话管理子系统. ( 228) 13. 4 群决策支持系统. ( 229) 13. 4. 1 群体决策活动. ( 229) 13. 4. 2 群决策系统的构成. ( 230) 13. 5 高层主管信息系统. ( 232) 13. 5. 1 主管人员的信息需求. ( 232) 13. 5. 2 EIS的特性. ( 233) 第13 章重要概念. ( 236) 第13 章复习题. ( 236) 小组活动课题. ( 236) 第14 章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238) 14. 1 生产管理与信息系统. ( 238) 14. 1. 1 生产管理与信息系统. ( 238) 14. 1. 2 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资源. ( 239) 14. 2 物料需求计划( MRP) . ( 241) 14. 2. 1 什么是MRP . ( 241) 14. 2. 2 MRP 的计算原理. ( 243) 14. 3 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 ( 247) 14. 3. 1 闭环MRP . ( 247) 14. 3. 2 MRP . ( 248) 14. 3. 3 MRP的主要子系统. ( 249) 14. 4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253) 14. 4. 1 ERP 的主要特点. ( 253) 14. 4. 2 引进ERP 与信息系统开发的不同处. ( 255) .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14. 4. 3 主要的ERP 产品. ( 256) 第14 章重要概念. ( 258) 第14 章复习题. ( 258) 小组活动课题. ( 258) 第四部分案例是否引进SAP 的ERP?. ( 259) 第五部分信息系统的新课题第15 章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 ( 265) 15. 1 信息系统的战略意义. ( 265) 15. 1. 1 信息系统角色的变化. ( 265) 15. 1. 2 企业环境的变化. ( 266) 15. 2 企业面对的威胁和可采取的战略. ( 267) 15. 2. 1 信息技术对战略目标的影响. ( 267) 15. 2. 2 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 269) 15. 3 战略性信息系统. ( 271) 15. 3. 1 什么是战略性信息系统? . ( 271) 15. 3. 2 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企业战略. ( 272) 15. 3. 3 企业内部信息技术运用. ( 275) 15. 3. 4 信息联盟. ( 276) 第15 章重要概念. ( 278) 第15 章复习题. ( 278) 小组活动课题. ( 278) 第16 章电子商务. ( 279) 16. 1 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 279) 16. 1. 1 电子商务. ( 279) 16. 1. 2 电子商务分类. ( 280) 16.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竞争方式. ( 283) 16. 2. 1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 283) 16. 2. 2 电子商务的竞争特征. ( 285) 16. 3 企业间电子商务. ( 286) 16. 3. 1 EDI . ( 286) . 目录 .16. 3. 2 EDI 的基本要素. ( 287) 16. 3. 3 虚拟企业和信息中介. ( 289) 16. 4 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技术. ( 291) 16. 4. 1 网页设计技术. ( 291) 16. 4. 2 电子商务开发平台. ( 293) 16. 5 电子支付与安全性. ( 294) 16. 5. 1 电子支付原理. ( 294) 16. 5. 2 安全性的保证. ( 295) 第16 章重要概念. ( 298) 第16 章复习题. ( 298) 小组活动课题. ( 298) 第17 章企业再造. ( 299) 17. 1 什么是企业再造? . ( 299) 17. 2 企业再造的目标和原则. ( 301) 17. 2. 1 企业再造的三个目标. ( 301) 17. 2. 2 再造工程的基本原则. ( 302) 17. 3 组织结构和实施步骤. ( 305) 17. 3. 1 企业再造的组织结构. ( 305) 17. 3. 2 企业再造的实施步骤. ( 306) 17. 4 企业再造中的信息技术. ( 307) 第17 章重要概念. ( 311) 第17 章复习题. ( 311) 小组活动课题. ( 311) 第18 章信息系统的管理. ( 312) 18. 1 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 312) 18. 1. 1 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 ( 312) 18. 1. 2 信息管理部门和CIO . ( 314) 18. 1. 3 职责和分工. ( 315) 18. 1. 4 信息系统的外包. ( 316) 18. 2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 317) 18. 2. 1 什么是安全性问题. ( 317) .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18. 2. 2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 318) 18. 3 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技术. ( 321) 18. 3. 1 系统权限分配. ( 321) 18. 3. 2 审计踪迹. ( 321) 18. 3. 3 系统容错. ( 322) 18. 3. 4 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方式. ( 322) 18. 4 信息系统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 323) 18. 4. 1 信息系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323) 18. 4. 2 信息系统对于社会的影响. ( 325) 第18 章重要概念. ( 327) 第18 章复习题. ( 327) 小组活动课题. ( 327) 第五部分案例电子商务与公司在网上的责任. ( 328) 附录结构化查询语言. ( 331) 参考文献. ( 342) 对目标作者的说明比起第一版来, 本书第二版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本书的内容扩展到18 章, 将近年来信息系统的几个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内容( 如电子商务、企业再造( BPR) 和企业资源计划) 等吸收进来, 同时去掉了一些过时的内容。另外, 本书减少了一些对特定的信息技术的描述, 进一步增加了对信息技术在管理应用方面的讨论, 这使得本书的特色更为突出。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对信息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但是, 过去我国的一些信息系统教材主要是介绍技术性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其核心的内涵。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试图改变这种传统的风格。本书虽然牵涉许多重要的信息系统技术, 但它并未将这些技术的细节作为论述的重点, 而是通过对信息系统理论和应用中最重要的知识领域的整体性描述, 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信息系统的概念、技术和方法的思考框架。在本书写作过程中, 得到海内外大学许多教授、专家的鼎力支持。陈禹教授和王其文教授审阅了本书第一版, 北京高等学校的二十余名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授们集体讨论了本书第一版的提纲, ERP 专家牛孟渔先生在百忙之中仔细审阅了本书的第14 章。另外, 本书还得到了以厉以宁院长为首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诸位教授、老师的关心。在出版过程中, 得到北京大学出版社段晓青编审的大力协助, 她细致严格的审阅保证了本书的质量。我还要提及我的家人长期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我的妻子徐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帮助我进行了部分文字输入及校对工作。在此, 谨向所有对本书的问世有所贡献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相信在未来一个时期管理信息系统的迅速普及将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 我祈望本书能成为那些投身到企业信息化大潮中的人们的武器, 在某种程度上加速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 我也相信本书肯定会伴随时代的进步而再次更新。本书在尝试一种新的风格的同时, 肯定会有疏漏偏颇之处, 因此非常重视读者的各种意见和反馈。祈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请将意见和反馈等函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或电子邮箱lidonggsm. pku. edu. cn。李东 内容总结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关系。对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运作和管理方法。本书力图汲取优秀的中外MIS 教科书的成功之处, 深入浅出地说明MIS 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深入讨论各种典型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国内外企业中信息系统的实际案例, 这将有助于读者把握住企业信息化的方向, 并有助于他们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正像我们这个时代中涌现出的无数新生事物一样, 本书在编排上完全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的思维框架。而这正是那些从事企业管理活动而又面对信息技术问题的管理者们、那些学习了管理知识而又希望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们、那些只学习了某些特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们所迫切需要的。参考文献可用性评价1 . Kenneth C. Laudon, Jane P. Laudon,“Management Information 1998,本书是目前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一本MIS 教科书, 适合于MBA 程度的学生和经济管理类学生阅读。其特点是内容丰富, 讲解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