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ppt_第1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ppt_第2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ppt_第3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ppt_第4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释,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合理内核”揭示所运用的方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理解费尔巴哈论中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难点:理解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运用的是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一、应知、应会知识 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领会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 学会运用唯物主义史观的基本方法去分析、研究社会问题。重点关注: 1、我国体制改革中的理论讨论与实践。 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讨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文写于1886年,最初发表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第四、五期上。在1888年单行本序言中,恩格斯全面地阐述了关于终结的写作背景及意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二)写作的原因,1、历史原因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意义,这就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期待已久的愿望 2、现实原因 回击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进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3、直接原因 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二、这是本什么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表述,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哲学一般 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一、为什么会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马克思主义的境遇 2、欧洲工人运动的演变 3、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说进行总结,二、中心思想,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主要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意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逻辑结构,本书共分四章和一个结语。 1、第一章主要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这一章,重点是把握辩证法的发展观。 2、第二章主要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恩格斯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逻辑结构,3、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费尔巴哈是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所以费尔巴哈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者,即下半截(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上半截(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4、第四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在分析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以后,恩格斯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家革命,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原文导读,一、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11.6) 第一章主要分析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我们学习这一章,重点是把握辩证法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黑格尔哲学的时代背景、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1.11.2),(1)时代背景(1.1) 黑格尔哲学产生的时代 :“德国准备1848年革命的时期”。 (2)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1.2) 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和保守的两重性,曲折地反映在黑格尔哲学中,使其哲学也带有两重性革命的辩证法和保守的唯心主义体系。,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31.6),(1)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指的是在其唯心主义神秘外壳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剖析,直接对象 黑格尔的著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分析方法 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运用的是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逻辑过程(1.41.5),恩格斯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揭示了它的辩证法思想。 首先,现存的并不都是现实的 其次,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并不是事物在任何条件下所永远具有的属性。 最后, “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1.6),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否定了以往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根据黑格尔的辩证思想,恩格斯论述了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的辩证法,指出人类认识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1)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2)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3)运动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二、哲学基本问题、费尔巴哈哲学的性质与局限性(2.12.15),第二章主要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学说,恩格斯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学习这一章,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分清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2.12.6),1)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表述(2.1) 在第二章中,恩格斯首先明确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哲学基本问题的起源和历史发展(2.12.2),哲学基本问题的萌芽。 “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表现为:“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中世纪的特殊的表现形式: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其实质是围绕着“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的问题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近代的经典表现形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32.6),恩格斯把哲学基本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二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是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与意义(2.32.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与意义(2.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线。 唯物主义者一贯坚持世界可知,他们把知识看成是客观实在的反映。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前者如英国的休谟,后者如德国的康德。,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从根本上驳倒了不可知论是社会实践(2.6),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对这些以及其它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验和工业,即人们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2.82.13),(1)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实质。(2.82.10) 费尔巴哈思想发展历程 “我的第一个思想是上帝,第二个是理性,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是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恩格斯概括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费尔巴哈看来,“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唯物主义是不断发展的,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偏见时,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2.112.13),恩格斯提出、18世纪唯物主义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三个缺陷: (1)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2)形而上学性。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用静止的、循环论的观点看待事物,否认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3)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4)费尔巴哈没能克服18世纪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原因(2.15),费尔巴哈由于受到反动当局的排斥,长期生活在乡间,远离德国的工业中心和科学文化中心,因而孤陋寡闻,不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三、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两种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对立(3.13.21),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费尔巴哈是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是一个唯心主义者。所以费尔巴哈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者,即下半截(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上半截(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恩格斯批评施达克在找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时找错了地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两种宗教观的对立(3.13.11),(1)费尔巴哈宗教批判的目的 费尔巴哈对传统的基督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他并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要使宗教完善化,建立一种无神的,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的新宗教,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费尔巴哈宗教观的要点,一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就是宗教。他说:“心不是宗教的形式”,而是“宗教的本质”。 二是把宗教的变迁看作人类历史划分的标志,认为宗教的变迁决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两种宗教观的对立,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关系混为一谈;恩格斯指出,人的感情和宗教不是一回事。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变迁看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是一部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费尔巴哈把宗教看成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恩格斯指出,宗教将随着产生宗教的根源的消灭而自行消亡。,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费尔巴哈道德论的唯心主义,两种道德观的对立(3.123.21),1)出发点上的对立 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反对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 (2)核心观点的对立 费尔巴哈道德论的核心是“爱”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爱是一种思想感情,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一些基本观点,“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和它的一切前驱者一样的。它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正因为如此,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实际上,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而在阶级社会中,则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原文精读,1、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传统,创立了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这个学派是一个唯物主义学派,因此,这个学派同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哲学是根本不同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这个学派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学派,因此,它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保守体系,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改造为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黑格尔不彻底的辩证法改造为彻底的革命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前进的真正动力“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因此任何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说到底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及由它所制约的自然科学的状况所决定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依据,哲学则是以最-般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最为详尽的阐述,第一,历吏唯物主义的任务。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归根到底,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 第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4、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最为详尽的阐述,第三,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四,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马克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